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 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 现, “老师, 我的剪刀找不到了? ” “老师, 我的书应该放 到哪里? ” “老师, 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 ” “老师这个 我不会” , 我开始担忧, 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悉, 对于程序有点短暂的忘却情有可原, 但现在已经是中班下学 期了, 孩子们该是能很好地去解决这类生活小问题了, 但显 然我高估了我的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该有的成长呢? 过多的包办, 过 多的限制, 过多的干预, 让孩子也慢慢习惯了接受, 习惯了 求助。 于是, 我们决定对班级幼儿的生活教育来一次大的变 革, 让孩子学会做事, 真正展示中班幼儿该有的自主、 活力 和风采。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作为中班 幼儿, 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方面巩固他们既 有的生活能力外, 我们也应该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学 习,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 同时满足他们成长的荣誉体 验。 因此, 我们试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 改革中我们解放了 自己的“服务” 角色, 开始让孩子去实现服务自我: 自己整 理饭后桌面和地面, 自己接水漱口, 自己起床叠被, 自己擦 小椅子, 自己便后擦屁股, 生活过渡环节自主安排自己的活 动, 学习活动前自 己做好准备工作如取蜡笔、 铅笔、 胶水 等……, 设置值日 生小班长主动帮助老师干力所能及的事 情, 在榜样演示中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本领, 这 不单是一个动作的学会, 更多的是幼儿一种自主意识、 自主 能力的培养。
另外, 我们还鼓励幼儿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大家的事情一起做。 学会做事, 就要从做小事起步, 扎扎实 实做好每一件小事, 才能最终胜任一件大事。 我们的“学会 做事” 生活教育已经开始贯穿与生活的每一天, 我们的孩子 也比以前更会处事, 这种价值将会延续, 相信明天我们的孩 子会是出色的、 自主的、 能干的!
中班教学反思(二)
主题活动是活动课的重要部分, 因此, 上好主题活动课 尤为重要。
《树真好》 是中班建构式主题活动“大树和小花” 其中 的一个活动内容, 原本的活动是一个散文欣赏加创编, 对于 中班幼儿来说存在两个问题:
1、 散文的文字描述通俗但是比较复杂, 不利于幼儿进 行创编。
2、 幼儿前期经验的获得非常重要, 只有对树的好处的
深入了解了, 幼儿才能进行创编。 但是活动却没有这个方面
具体的操作准备。
在次此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 并且反复进行了推敲。 在 一次次的思考、 实践的过程中, 对于组织这样的一个活动我 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1、 诗歌的改编。
建构式的课程是供我们参考的, 但不是一个固定的活
动, 因此当课程中的内容不适合孩子的时候, 我们可以大胆 的进行修改, 使之更加适合本园孩子的特点, 让孩子得到相 应的发展。 我选取散文的精髓, 把树的好处编成了简短而朗 朗上口的诗歌, 在实际的活动中, 孩子们不仅能理解诗歌的 内容, 而且也能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编。 2、 整合的问题。
设计《树真好》 的活动, 是想通过活动使孩子一方面能 够借助诗歌的结构进行创编, 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了解树与 人类、 动物的关系, 产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3、 . 把孩子们带出课堂, 走进果园, 亲近自然, 孩子们 在果园里欢呼雀跃, 玩得开心, 学得也开心。 中班教学反思(三)
这是一个对“对称” 含义理解的活动, 而“对称” 的物
体、 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只要告诉幼儿“对称” 的条件, 幼儿能容易找到, 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 传 授” 式, 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 所以如何让幼儿 主动学, 乐意去寻找发现, 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 如今有了 首席备课人, 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 要使这活动尽 量减少纰漏, 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 琢磨活动过程, 把 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 活动后进行反思。 因此活动前我仔 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 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 施, 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 让幼儿在“猜一猜、 找一 找、 做一做、 画一画” 的几个环节中, 引导他们发现了“对 称” 所需的条件, 每个环节清晰、 明了, 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 活动的目标实而在, 不空不广也不难, 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 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 我 觉得非常好, 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 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 是活动的第一环节。 而“猜” 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去“找” 。 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 后, 自 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这就是重点。 在猜的过程中孩 子们兴趣高涨, 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 定, 所以他们就特好奇, 给下面的“寻找” 增加了更大的兴 趣。 在我的鼓励下, 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 的相同点与不同, 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 的条件: 形状、 颜色、 大小、 图案相同, 方向相反。 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 点时, 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 “找一找两边有什
么不一样” , 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 还真的找到了 线条不直、 圆圈不圆之类, 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 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 , 幼儿才恍 然大悟“方向相反” 了。 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 致的。 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 灵活的面对幼 儿的“猜测” 。 让我遗憾的就是: 问题设计不妥, 带来了误 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 是对“对称” 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 我 就请班上学习、 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 结果是多数幼 儿对“对称” 已理解, 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 但还有极少 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 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 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 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 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
说为主, 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 的理解, 又是能 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 虽是动的一刻, 但师幼 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 的操作活动有看、 想、 找、 涂色、 画的过程, 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 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 在幼儿操 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 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 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 他们只是涂色而已, 如 果能提一提, 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 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 只有在 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 径。 幼儿大班教学反思托班教学反思学前班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