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文明单位典型案例(共五篇)
黄山市文明单位创建案例一:
风雨如磐一路歌 众志成城创文明
创意单位:安徽省黄山市法院
活动范围:黄山市法院
产生背景:2003年来,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黄山中院)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在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全省文明单位之后,继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狠抓思想道德建设和司法能力建设,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抓落实。根据文明单位的标准,制定了《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全市、全省、全国文明单位活动实施意见》,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组,全院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黄山中院坚持“制度建院”。根据该院的《干警绩效考核办法》,干警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与审判、执行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情况一起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并与干警提拔使用挂钩;为使文明创建行之有范,该院制定了《机关文明行为规范》;制定了案件评查工作的办法和标准,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为规范司法行为,该院制定了委托评估、委托拍卖、提级执
.
.
行、交叉执行等审判、执行工作制度;为加强司法政务管理,建有《办公用品采购、申领规定》,《警用车辆使用规定》等制度;为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建有《上下班签到制度》、《来人来访接待制度》;为营造整洁优美的审判、办公环境,制定了《办公楼院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采取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和全院干警齐动手相结合的办法。在建章立制的同时,还建立有专门的考评组织和考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考评工作,适时通报检查结果。
2、立足审判,公正廉明树形象。黄山中院对具有一定影响和教育意义的案件开通网络直播,不断推进审判公开,以公开促公正。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观摩”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公开部分生效裁判文书,以增进当事人对审判过程的知情权和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黄山中院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干警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发挥案件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强化审判层级管理,发挥审判委员会、合议庭、审判长在审判、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指导作用,有效地保障了审判工作质量。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畅通信访渠道。
3、以人为本,文化建院强素质。黄山中院围绕着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坚持开展“建学习型法院,当学习型法官”活动,坚持文化育人,投资数万元建成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图书资料室拥有法律、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3万余册,被有关部门命名为省、市级“职工书屋”建设单位,为干警读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每年都组织上百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司法能力。经常性地开展干警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市法院乒乓球比赛,2005年和2010年两次组队参加全省法院体育运动会,均取得较好成绩。经常性组织干警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书画、摄影展和各种文艺汇演,在办公区悬挂干警创作的书画、摄影作品,陶冶干警情操,提升文化品味,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
.
.
活动成效:案件审结率、执结率、调解率、二审维持率逐年上升,案件上诉率、二审改判率、发回重审率持续下降。来信来访数量连续八年下降。
近十年来没有干警因违法违纪受到查处。近五年来凡是市纪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年度,黄山中院均为优秀单位。2009年《人民法院报》连续刊发了《风清气正好扬帆》和《规矩立,方圆成》两篇文章,介绍黄山中院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并以文件的形式向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转发了黄山中院《抓廉政促公正,抓管理促发展》的队伍建设材料,要求全省法院结合实际,认真学习。
通过内强干警素质,外树法院形象,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审判、执行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全省文明单位。
黄山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案例二:
精神文明融服务 阳光五行耀徽州
创意单位:黄山供电公司
活动范围:服务黄山市全市150万人口,各行各业及每年到黄山旅游的几千万中外游客。
产生背景:黄山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位极高,境内拥有2处世界遗产地、1处世界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景区、18处国家4A级景区;黄山市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2个,全
.
.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个,现存古村镇、古建筑13438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黄山市生态绝佳,是我国重点产茶区,境内有70多万茶农、70多万亩茶园,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中国十大传统名茶的原产地;黄山市经济高速发展,现有经济开发区8个、旅游度假区2个。
主要做法:在助力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上,将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相结合,将企业特点与地域特点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的用电需求,以“保姆式”的服务理念、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创新开展以“阳光茶园行”、“阳光旅游行业行”、“阳光田间行”、“阳光社区行”、“阳光园区行”为载体的“阳光行”系列特色惠民服务活动。
阳光茶园行:针对新茶上市茶叶加工,通过提前摸底、征询意见、简化手续、确保需求、快速抢修、定点联系、跟踪问效等11项核心举措,确保不影响企业加工、不影响茶叶品质、不给茶农造成经济损失。
阳光旅游行业行:针对全市重要的宾旅馆、景区、景点,通过巡视检修、现场走访、调差摸底、简化手续、建立档案、确保需求、跟踪问效等9项核心措施,确保为每年来黄山旅游的二千多万中外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对自然景观的电力设施实施改造,按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标准,做到旅游受益但不破坏自然景观;对人文景观的电力设施实施改造,按照“安全至上、兼顾效果”的原则,确保木质结构房屋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古朴和美观。
阳光田间行:针对夏季干旱期间农村客户抗旱打水,通过提前摸底、简化手续、免费安装、确保需求、快速抢修、跟踪问效等9项核心举措,确保为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和支持。
.
.
阳光社区行:针对普通居民用户,通过社区宣传、社区培训、社区帮扶、1+1服务、安全检查、志愿服务等6项核心措施,确保将优质电力服务送进社区。
阳光园区行:针对经济园区内的企业,通过跟踪督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手续、专业指导、定向联系等18项核心服务举措,争取落地项目早日投产用电、企业生产不受影响,积极溶入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特色优质服务。
活动效果:《“阳光行”特色服务诠释“国家电网”品牌内涵》项目荣获国家电网公司2006-2007年度精神文明创新提名奖;《“电力阳光行”特色服务》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并入选“2008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阳光行”惠民服务措施被多家中央级媒体关注和报道,其中2010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黄山“阳光茶园行”惠及70万茶农》,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高考临近 服务先行》,11月2日新华社播发《黄山供电“阳光五行”惠群众 创先争优促发展》通稿;黄山供电公司连续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蝉联安徽省第四届至第八届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
黄山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案例三:
以文化人 人和税兴
创意单位:黄山市地方税务局
活动范围:黄山市地税系统
产生背景:黄山是徽商故里,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徽文化的发源地,文风昌盛、教育
.
.
发达、人才辈出,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徽文化是以徽州为中心的积淀和融汇于徽州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在徽文化博大而精深的内涵里,它的教育意识,敢于奉献开拓的“徽骆驼精神”,爱国爱家、和睦邻里的人文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主要做法:
注重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力求以文“化”人,培育“内涵丰富、健康向上,既具有地方行业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的黄山地税文化,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1、创办“税文化馆”,以史育人。创办徽州税收文化博物馆,这是全国同类馆中馆藏文物数量最多、藏品档次最高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中国税风”、“徽州税韵”、“税收与文明”三个展厅,以文书实物、图片、模型和文字说明等形式,充分展示徽州古代文书,并以“五个一”的方式具体运作,即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一次徽州税收文书展览,阅读一本税收史料读物、浏览一个税文化网站、观看一张税收教育光盘、撰写一篇税收教育心得,旨在让参观者纵观古今税文化后,进一步领悟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2、创办“行知书社”,以书育人。以秉承徽州前贤学习、教化之风,创办“行知书社”,为干部职工提供了“诵习有诗书,切磋有师友”的读书研讨平台。“行知书社”设有徽州文化图书专柜,结合干部职工学习需求,不定期邀请徽学专家进行徽州文化专题讲座,诸如“徽学与徽州文化”、“徽州税文化的演变”等,引领干部职工学习徽州文化,研究徽文化;每年向税干推荐“优秀必读书目”,以科室、分局为单位成立学习研讨小组,各小组分别制定学习计划,落实读书时间,小组成员将所思、所悟、所获形成书面心得,定期进行交流研讨,促进干部职工提升境界,陶冶情操;配套出台鼓励干部职工读书奖励办法,竭力营
.
.
造比读书学习、比学识才干的浓厚氛围。
3、创建“文化长廊”,以廉育人。本着“弘扬新安书画艺术,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宗旨,创建了“廉政文化长廊”,将廉政文化的内容以书画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开展 “廉洁从政名言警句”征集活动,制作“廉政文化书签”,开辟“明镜”廉政文化网页,做到“廉政书画”上墙面,“廉政台历”上桌面,“廉政书签”上页面,“一周廉语”上网页,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文化氛围。对干部职工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编印了《徽风税韵》文化册,汇集全局干部职工的形象展示、人生追求和处世理念,一张张精彩的形象画页,一句句真挚的内心独白,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黄山地税人的精神风貌,折射出黄山地税文化的璀璨之光
活动效果:徽州税收文化博物馆引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网、中央电视台、韩国KBS国家电视台等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被黄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2006年度税收宣传优秀创新项目,“廉政文化长廊”被市纪检委设为“黄山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地税局被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
黄山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案例四:
尽心服务 尽力先行
创意单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供电公司
活动范围:歙县电力系统
.
.
产生背景:近年来,歙县供电公司在文明单位创建的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服务宗旨;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把歙县建设成现代经济强县“尽心服务,尽力先行”。
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机制建设。歙县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主任、党委成员为副主任的“两个文明”创建委员会。拟定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明确责任,保证了创建工作的落实。加强党建基础管理,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群团工作建设和发展。
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技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公司的整体战斗力和员工的创新发展意识。
3、加强供用电服务建设。推行“阳光电力”品牌建设,开展“五项修炼”,努力“规范自己、方便客户”;加强营业窗口建设,严格遵守国网公司“三个十条”和省公司“五项禁令”,按承诺时限进行服务;不断精简供电服务流程,建立“家电下乡”及服务经济园区“便捷通道”;开展大客户走访,积极探索电力客户需求侧管理;拟定年度调荷避峰方案,制定上海世博会、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时段的保电工作预案。
4、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步伐。近年来,歙县农网改造资金投入累计1.3亿元,新建35
.
.
千伏变电站2座,累计建改高低压线路650公里,配电台区192座,10千伏供电半径逐步缩小。按照“急需、需要、一般、次要”四类,加大项目储备,对过载、重载配变进行增容或分容改造。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先后将35千伏璜田、桂林、杞梓里三座变电站共5台主变更换为有载高压节能型主变。为解决公司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2010年省公司直接出资1080万元建设35千伏三阳变电站,组织贷款3837万元用于农配网建改,提升了农配网的供电能力。
5、开展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多年来,歙县供电公司始终把治理“低电压”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任务,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典型措施》。全县已累计解决1743户“低电压”问题,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好评。2010年初,歙县供电公司被列入国网公司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县。
6、彰显企业社会责任。2010年10月15日上午,歙县供电公司志愿者服务队在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方军的带领下,前往徽州古城斗山街、渔梁社区,为三位年过古稀的低保特困户夏雪卿、潘蓉花、程芙蓉老人送上粮油等慰问品。在走访慰问中,方书记与三位老人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状况;电力志愿服务者帮助检修室内照明线路,将关怀和温暖送到特困老人的身边。
活动成效:优化了组织机制,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在电网改造和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至2010年底,歙县供电公司共完成6座35千伏变电站的无功优化改造及霞江35千伏变电站的新建任务。截至2010年11月底,歙县供电共完成11个课题、共12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其试点工作共形成专项研究报告8个,为省市公司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推进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了文明单位表率作用。
.
.
黄山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案例五:
歙县:努力探索基层公路文化建设新途径
创意单位:歙县公路分局
活动范围:歙县公路分局
产生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徽公路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行业的软实力,全面提升公路行业形象,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安徽公路科学发展。省公路局决定力争用五至六年时间,初步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公路文化体系。我局作为全省三家公路文化建设示范创建单位之一,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职工凝心聚力,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公路文化建设。
主要做法:
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建立四项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分局党政领导班子首先统一思想,把文化建设列入工作的重点,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和长期规划;二是任务落实机制。成立了创建活动办公室,明确责任;三是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设施;四是宣传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大力宣传开展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职工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2、物质文化特色鲜明。一是全面完成标志标识建设工程。在2009年完成牌头工区的标志标识工作并受到省局的表彰,2010年又完成七贤、竹铺两个道班视觉标志标识规范化建设。二是统一规范分局符号和标识。在认真执行省、市局规范统一要求的同时,通过艰
.
.
难摸索,建立了既有公路特点又含徽文化元素的分局vi标志,并广泛应用到公路报、桌卡、纸杯、笔记本等实物上。三是扎实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活动。2010年投资1000余万元对县城过境公路进行“白改黑”和危桥改造工程。以创建省级文明示范路为契机,结合黄山市开展的“四大整治”活动,对省道215线的公路环境进行提升改善。
3、制度文化全面规范。一是建立健全符合科学管理要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规章制度,修订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编印职工行为礼仪规范,印发职工手册,做到人手一册。二是实行每周工作汇报制,对照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制定考量目标,明确考核分值,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4、精神文化深入人心。一是总结升华行业精神,形成以铺路石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省局倡导的“修路修身、养路养心”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实行全员公示制,做到墙上挂职责、胸牌明岗位、桌卡有格言,切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三是依托省级职工书屋,建设“书香型”机关。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素质。分别开展了“公路杯”—“我为公路文化建设献良策”、“我为公路养护管理献良策”等有奖征文活动和“读好书、写心得”活动。四是根据实际成立了篮球、摄影、歌咏、文学创作四个兴趣小组。从不同侧面开展文学创作、摄影采风、球类比赛、红歌大家唱等活动。五是认真策划,编印发行了六期《歙县公路报》,创建了黄山市首家县级分局公路网—歙县公路网。六是编印了全面记录分局文化建设进程的大型图书—《徽风歙路》。七是制作了文化建设记实专题片《公路文化 花开名城》。
活动效果:通过公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分局整体环境,基本达到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所具有的无形的教育、凝聚、激励、制约等功能正逐步发挥作用,职工素质、服务水平和精神面貌得以提升,单位氛围更加和谐,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分局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公路系
.
.
统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已通过公示。通过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创建,分局实现了“五个得到”即“公路行业地位得到提高、工作开展得到政府支持、活动开展得到职工参与、职工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中心工作得到全面促进。”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