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强化领导干部专业化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我市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领导发展的能力出发,在对干部坚持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培训的同时,突出抓好专业化培训,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及时调整思路,切实把专业化培训摆上重要位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各级各类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及领导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这种时代要求和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真正懂经济、会管理、专业水平高的干部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提出了“领导干部培训要突出专业化”的思路。就是紧贴专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对领导干部着重加强目前比较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训,使领导干部具备行业发展需要的较高的专业知识层次和领导水平,具有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专业领域内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内行,能够高效履行工作职责。
首先,把专业化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我们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修订了《2001年—2005年吉林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确定了面向需求、突出重点、强化培养、重在提高的培训方针,强调在抓好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各级各类干部专业知识、新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实现培育干部现代意识、创新精神,提升岗位能力的目的。
其次,结合吉林市的发展需要,确定了专业化培训的九大类别: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金融财税、旅游经济、外经外贸、公共管理、县域经济突破及小城镇建设和法律,并确定了每一类别的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力求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使各行业、各领域的领导班子中都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内行干部,进一步改变专业干部紧缺,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逐步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专业合理、呈梯次结构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干部专业化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我们在推进干部专业化培训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吉林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对领导干部各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建设的需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审慎选定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渠道,切实提高培训效能,经过扎实的工作,有效推进了专业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按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来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体现前瞻性。强化专业化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干部眼前适应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让干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培养其潜在和后续能力,以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着眼吉林市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培训主题和内容,根据吉林市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培训方向和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我们把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和比较前沿的理论知识作为培训内容的重点,为学员提供大量的最新知识和动态信息,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二是体现系统性。在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把握专业特点和干部岗位需求,安排了当代经济、科技、管理及文化等热点问题讲座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这既是对专业领域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使受训学员系统地掌握和形成了专业知识体系。三是体现可操作性。我们尽可能地贴近领导干部工作实际和专业需求,力争做到缺什么就学什么,什么专业急需就安排什么专业的课程,同时我们邀请政府官员和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授课,使培训内容中有丰富的实践
经验和具体的工作思路、招法、措施,更贴近学员的工作实际,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第二,注重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对应性。我们确定了专业化培训适用范围的三个条件:一是九大类专业领域内的领导干部;二是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学习积极性强的领导干部;三是具备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具备三方面条件的干部是我们确定的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三个对应”。首先,注重专业对应。根据专业化培训鲜明的专业性特点,对培训对象进行了合理分类,使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参加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避免了“大帮哄”、学非所用。其次,注重岗位对应。对于专业部门领导干部,我们从岗位需求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层次与能力水平共提高;对于党务和行政管理干部,我们选派其中的优秀干部参加与岗位相关或相近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再次,注重层次对应。根据干部队伍学识层次,实行差别化的专业培训。对于市直部门具有专业知识学历的干部,突出培训内容的高层次和前沿性;对于县乡一级行政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调整强化领导干部专业化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