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2022-09-17 来源:画鸵萌宠网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方法中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D 〕

A.经济分析法 B.教育研究法 C.经济计量和教育统计法 D.调查研究法 2.直接导致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是〔 B 〕

A.人力资本理论B.计量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D.劳动生产理论 3.衡量劳动力的价值,主要看〔 C 〕 A.劳动力本人所需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B.劳动力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C.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D.劳动力总价值 4.人力资本的核心是〔 D 〕

A.人力投资B.物力投资C.生产投资D.教育投资

5.舒尔茨认为,决定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相对投资量的主要是〔 B 〕 A.投资比例 B.投资收益率 C.投资量 D.经济结构 6.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不包括〔 D 〕

A.社会人口状况 B.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C.政策导向D.物质生活需求 7.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应该由〔 A 〕

A.政府提供 B.市场经济机制配置 C.社会经济支持 D.政府和市场经济机制配置共同提供 8.教育投资大不一定就能适应物质生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B 〕

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

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项目中,最终构成〔 C 〕 A.教育基本建设经费 B.教育事业经费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积累基金 10.以下各项不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静态指标的是〔 C 〕

A.社会总产值 B.财政总支出 C.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生均教育经费和〔 C 〕

A.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B.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 D.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12.计算学生的时机成本,一般开始于〔 C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3.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 〕 A.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B.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C.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 D.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 14.规模效益的好坏完全取决于〔 D 〕

A.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B.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C.投资与收益的比例D.资源内部分配是否合理 15.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劳动力人数和〔 D 〕 A.劳动力熟练程度 B.劳动力能力 C.劳动力教育程度 D.劳动技术装备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6.知识经济:简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人类正步入一个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经济时代。”

17.经济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18.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9.为什么说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答: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说明这个问题,有几个具体理论观点: (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质活动; (2)提高人口质量关键是教育投资。因为各国人口的先天素质和潜在能力基本上是均衡的,或者说是相近似的,但是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却是有差异的,人口质量与素质是不完全相同的,其根本原因是各国教育投资水平不同,社会平均教育程度不同; (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就世界范围来说,有的资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投资增长,使经济增长的比例,到达占国民经济增长总额的41%,有的国家还超过这个比例,到达60%以上

20.简述教育供求矛盾调节的方式。

答:社会需求与教育供应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而教育供求的非均衡是常态,正是这种非均衡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矛盾和非均衡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经济与教育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教育的供求矛盾进行调节。调节的方式也有多种: (1)市场调节。就是用学费这一“教育价格”进行调节。学费与教育供求呈现反方向变动,学费上升,教育需求减少,教育供应增加;反之,亦然。市场调节的问题在于,教育并不是商品,学费也不是教育商品的价格,如果由市场调节供求,将导致教育商品化,背离教育作为育人的宗旨和非赢利机构的性质,导致教育需求和供应的过量与不足,教育时机的不均等。 (2)政府调节。政府调节的根据在于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从宏观上管理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同时,政府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举办者和投资者,也有条件对教育供求的市场进行调节。但,如果政府调节过多,调节中过多采用直接的行政手段,将会影响教育供求双方的积极性,从而使教育供求的矛盾不但不能缓解,反而加剧。 (3)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为克服市场与政府调节的缺陷,可将二者适当结合起来。由于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调节为主,不同的教育,区别对待。 21.简述什么是合理的教育结构。

答:所谓合理的教育结构主要包含有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意思: (l)教育的类别与专业设置以及类与类、专业与专业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 (2)教育的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以及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2.论述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

答:教育投资比例确实定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人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等因素,都对教育投资比例有制约作用。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投资水平,对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具有经常性与持久性。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即一个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

(2)人口因素。教育投资比例直接受制于社会人口因素的影响。社会人口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其二、人口分布的密度,对教育投资的比例也有影响;其三、人口年龄构成也是人口对教育投资比例影响的一个方面;其四、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中文化教育程度构成。总人口中受过各种教育人口的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投资存量和智力发展水平;其五、平均受教育年限。全社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存量。教育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确实定。

(3)科学技术因素。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程度结构和专业结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内部各环节的变化。

(4)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形势等,同样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重要因素。随着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化,教育投资比例也在不断波动。 23.论述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及对策

答:(1)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是:我国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规模普遍偏小——教育规模不经济;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县镇>村庄;第三,从专业分布来看:综合类>工业类>师范类>……>体育、艺术类。

(2)为了减少甚至消除由于规模经济过小而造成的不经济弊端,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可采取以下两大策略:

其一,调整中小学布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网点主要作重新调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合并”。即把生源严重不足的中小学并人邻近的学校;二是“瓜分”。即将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学校的师生及设备“分配”给邻近几所学校。

其二,调整大、中专院校专业结构。应对专业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对某些无条件继续办下去的学校可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促进各学校之间的“联合”,逐步使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趋于适度,获取规模经济的效果。

2010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A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 C 〕

A.’扩大再生产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再生产理论 D.劳动价值学说 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 A )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沃尔什 D.丹尼森 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 A 〕

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B.精神生活的需求 C.物质生活需求 D.社会地位需求

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 D ) A.教育供应与需求的矛盾 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应的矛盾 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

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 A 〕 A.马克思B.恩格斯 C.托夫勒 D.奈斯比特 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D 〕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 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

C.提高劳动力报酬 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

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 B 〕 A.国家投资 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 C.个人教育投资 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

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 A 〕

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A )A.5.7% B.6.0% C.4.0% D.5.0% 11.以下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 D 〕 A.职工福利费 B.奖金 C.工资 D.业务费 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 A 〕

A.教师利用率B.教师平均课时数 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 D.教师平均班级数

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表达了教育资源的〔 D 〕 A.有限性 B.适当性 C.整体性 D.不可分性 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 C 〕

A.余数分析方法 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C.现值折算法 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 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A 〕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

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来源:考试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即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7.教育级别结构

教育级别结构也可称教育程度结构。主要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目前我国的教育级别结构一般分为四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18.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 2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消耗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比照。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三、简答题

21.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

答: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科学成果,是科学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说,教育是科学知识传递和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

22.舒尔茨认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舒尔茨认为,教育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1)工资的差异主要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个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平衡状态;

(2)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异趋于减缓。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 (3)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奉献也随之增加。

23.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是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或称纽带。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人才和劳动力既是教育培养的对象,又是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重要的要素。

(2)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内在联系,表现在为教育对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上。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作用则是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3)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还有其深层次的联系。这种深层次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教育对人才和劳动力价值的作用反映出来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 24.概述我国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使用的分配与使用情况。

答:按教育事业经费用途安排分配和使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教育人员经费。这是构成教育人员经费的主要部分。还包括人员补助工资、人员福利费、教育人员离退休费用、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

(2)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杂用费、差额补助费等。

(3)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主要用于中等、高等学校结合教学开展的科学研究费用,也包括教育部门所属独立的研究机构费用。

25.简述我国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

答: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的分析,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匡算法。匡算法就是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和生均预算外用于培养费的总和。其中生均预算外培养费在逐年增加。之所以称其为匡算法,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剔除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没有对当年的教育设备购置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也没有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等。 (2)实算法。这种方法要求把一切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扣除掉,对学校固定资产,按不同种类分别给予折旧。这种计量大学生教育社会直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实际些,也比较科学些。 四、论述题

26.针对我国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存在的问题,论述如何进行教育结构的改革和调整。 答: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不仅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而且要求教育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与之相适应;为它服务。目前我国在处理两者关系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随着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排列顺序与教育系统的专业结构排列顺序有矛盾。

(2)教育系统内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比例失调,严重影响着对外部产业结构的适应能力。

具体表达在两个方面:理工科与文科比例失调;农、林、政法、商业、金融、财会、管理等专业和类别比例过小,不仅学校网点少,而且专业网点也少。

(3)此外,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还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专业学科陈旧,新兴专业和学科薄弱等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比例失调情况,在教育结构改革和调整中应该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依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产业结构变革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学科体系结构的科学预测,尽快建立起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变革需要的专业学科体系。

(2)依据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学的需要,逐步调整和改革目前教育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逐步建立起与农轻重产业结构相适应,重点向战略重点部门输送人才的专业学科体系和结构。

(3)打破传统的专业模式,增加新兴的专业学科,使学科结构、课程内容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力争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充实到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 27.论述中国生均教育投资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的原因。 答:中国大中小学生均经费与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状态,大中小学生均经费差异相当大,具体为1:6:66.5。而发达国家或亚洲发展中国家,都不像中国有这样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很长时间内无视对小学教育的投资,长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格局不能解决。教育投资比例直接影响着生均经费,所以必然出现小学生均经费大大低于大学生均经费。

(2)中国人口年龄构成轻,属轻型结构,义务教育和成人初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过大,普及初等教育人口数量多,在有限教育投资总额度内,平均水平必然低下。

(3)中国教育投资体制还没有根本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投资由国家包起来的体制还没有根本解决。 (4)还有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等。

第三份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

A.计量经济学B.人力资本理论C.劳动价值理论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C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 B 〕 A.生产力B.劳务性或服务性C.使用价值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C ) A.贝克尔《人力资本》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B 〕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D)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B 〕

A.科学技术市场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D 〕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B.政治制度制约C.生产力水平制约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C 〕

A.周期性长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 〕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C 〕 A.个人 B.群众C.国家或政府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B 〕 A.教育投资B.教育成本C.教育收益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B 〕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B.实算法C.费希洛计算法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B 〕

A.规模过大稳定型B.规模适度稳定性C.规模适度成长型D.规模过小成长型 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D 〕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 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17.教育的社会需求

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8.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19.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20.教育个人收益

教育个人收益或称教育私人收益,指个人接受某级某类教育,终生所能获得的经济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费用〔教育成本〕后的净收益。 三、简答题

21.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答: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表现:

(1)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教育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经济增强发生作用。

(2)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增强发生作用。

(3)教育通过陶冶劳动者的思想和道德,提高劳动者的精神文明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对经济发展发生作用。

22.市场经济体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体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调节教育的类别、层次、专业结构及各级各类各专业的招生数量。 (2)通过学费调节教育的供应与需求。由于非义务教育收取学费作为教育成本补偿,因此,学费就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教育的供应和需求。

(3)市场机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在教育市场不甚完善的情况下,是有限的;只有教育市场发育成熟后,市场机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23.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

(1)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2)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 (3)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以每1万或每10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

(4)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 24.★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的优点是什么?

答: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是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于1986年提出。其优点在于:(1)各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的主体都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从而刺激了多主体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体教育投资总量,从而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的发展。

(2)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制度与扩大学生就学、就业密切相关,因为没有选择权就不可能分担教育成本。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和家长享受较高层次教育时机的成本意识。 25.分析解决我国教师工资问题的思路。

答:(1)教师工资必须由财政拨款来保证。现阶段我国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针,但是由于一部分教育经费是学校自筹的,必然导致各校教师工资的不均等。因此,从长远观点来看,教师工资应该由政府来保证,而不是学校自筹。

(2)确定教师工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在决定教师工资待遇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事实上存在教师劳动力市场,如果教师工资过低,则会导致教师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流向其他部门,从而导致师资的短缺。

(3)确定教师工资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4)必须保证教师实际工资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四、论述题

26.★论述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论述两位代表人物即可〕。 答:(1)舒尔茨的主要观点认为:

①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三、用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②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应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

③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有效地合理使用与分配时间的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珍贵的人类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④教育也是使个人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 (2)丹尼森的主要观点认为:

丹尼森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除与舒尔茨相同处外,还有突出的奉献和区别于舒尔茨的一些观点。被称为西方人力资本计量的代表人物。他与舒尔茨在理论上主要区别有: ①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③“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组成部分。

④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起作用。 (3)贝克尔的主要观点认为:

①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教育当前的经济效益又要教育未来的经济收益。 ②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③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是人力资本的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④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⑤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⑥用具体数学计算和实证确定,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异。

27.结合现代社会实践,论述如何改良和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答: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基本出发点应当是:有利于调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调动教育单位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果。

(1)在教育投资的预算管理上,应逐步实施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制度,保证教育投资足额到位。(2)建立和健全合理的定员定额制度。定员是确定人员编制,其基本依据是学校业务量大小,体制人员同业务量的比例关系。定额是由财政和教育部门为学校规定的支出限额。定员定额是确定学校预算支出的基础,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3)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经济核算制。作为过渡方法,可以将学校后勤服务的单位实行半企业化或企业化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

第四份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B 〕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D 〕 A.劳动价值学说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 C.按劳分配原则 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C 〕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考试大论坛 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A )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教育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D 〕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A ) A.多效性产业B.第三产业C.专业性产业D.独立性产业

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A 〕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 C.经济发展中地区D.贫困地区

8.以下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D 〕

A.公务费B.业务费C.设备购置费D.人员补助工资

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C 〕 A.相对缓慢B.相对滞后C.超前速度增长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B 〕

A.地方政府 B.国家或中央政府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7.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D 〕 A.教育物质成本B.教育社会成本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 C.教育直接成本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B 〕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A 〕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 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正确的人力、物力结构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A 〕 A.呈下降趋势B.呈上升趋势C.呈稳定趋势来源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A 〕

A.教育个人收益B.教育经济效率C.教育社会效益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效率

教育经济效率即教育经济效力、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效率等。其含义是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17.★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8.教育的个人需求

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9.教育投资结构

教育投资结构也称教育投资内部比例。这主要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投资内部分配和作用的比例关系。 20.教育时机成本

教育时机成本即教育间接成本,是指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也叫“择~成本”。

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 三、简答题

21.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答:(1)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劳动的消耗,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简单劳动力的消耗。

(2)所谓复杂劳动则需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称之为复杂劳动。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他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的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关系。训练有学识劳动者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必然有较高的价值。

22.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答: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劳动力再生产包括人的自然成长过程和对人的教育和训练过程。

(2)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因为,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会一般生产条件即客观因素;二是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劳动速度等即主观因素。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3)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环节的作用;教育又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最有效的形式。

(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一、可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的管理者队伍;二、可以提高管理者素质。三、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答: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

(1)教育总投资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教育中分配的比例; (2)各级各等教育中教育事业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分配的比例;

(3)教育事业经费中人员经费〔个人部分〕与公用经费〔公用部分〕比例构成;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投资的分配比例。

24.简述美国科恩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来源:考试大 答:美国科恩关于计量教育经济效率的方法的基本思路为: (1)对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类,其中教育投入分为学校投入和非学校投入。学校投入较易控制,包括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非学校投入一般难以控制,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教育产出分为四大类:基本技能、创造能力、社会态度、学校咨询作用等。

(2)用生产函数描述了教育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生产函数形式为:f(Q,x/s) =0〔Q为教育产出,X为学校投入,S为非学校投入〕

(3)进行实证分析,着重分析了教师工资、学校图书、学生家庭背景,以及种族等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令人满意。 25.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1)教师劳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的独立性表达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必须进行独立的艰苦劳动,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作用。自主性表达在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具有高度的劳动自觉性和事业心。来源:考试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表达在教师的劳动对象、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所担负的教育任务、教师劳动的工作量四个方面。创造性表达在: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因材施教的艺术等方面。

(3)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迟效性表达在教师劳动是见效缓慢而效用长久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实际经济效果,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在其岗位上实践才能表现出来。长效性表达在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劳动者一生中都会发生效用。 四、论述题

26.★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中丹尼森的主要观点与舒尔茨的区别主要表达在什么地方? 答:丹尼森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除了与舒尔茨相同处外,还有突出的奉献区别于舒尔茨。他在人力资本数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做出较大的奉献,被称为西方人力资本计量的代表人物。他与舒尔茨在理论上主要区别有:(1)舒尔茨把教育作为生产过程的单独因素,丹尼森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3)“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组成部分。所谓人的“知识增进”,主要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质量和毕业后自学、进修所获得的知识;人的知识扩大的存量;知识应用延续时间的减少等; (4)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起作用。他认为各级教育程度就业者的工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的差异,并非由教育因素起作用的,教育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人力资本中起作用,因为,除教育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如天赋、才能、工作经济等因素。 27.论述中国教育投资历史经验。

答:我国教育投资同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比例关系,经过历史分析,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育投资总量不足,同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不相适应,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波动太大。其中1978年至1987年20年间波动的幅度最大。

(2)历史上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太少、太慢,造成目前教育投资欠账局面,使得教育事业发展处于积重难返的境地。

(3)在一个时期内教育者人均教育费用不稳定,不同历史时期多少不等,或多或少,有的时期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l)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可能性;

(2)多年来“左”的思潮的影响,轻视甚至无视教育事业,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综合平衡得不好。(3)由于教育事业本身,在一个时期内只追求高速度,不注重办教育的物质条件的改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