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fi--g62-l,Cg考试NI:Fl 国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i/t:究 丁玉霞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社会上新观念和新现象 层出不穷.这一方面为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追求和人生观 等方面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 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带来了冲击.使其人生理想迷茫、信 仰缺失、道德失范、责任感淡薄。从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象 来看.国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为大 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了方向和 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国学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国学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的名称。胡适先生在 《(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说:“国学”在我们眼里,只是“国 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 故”:研究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 “国学”。 目前来说,人们理解的国学,包括五千年来我国积 淀下来的大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是以孑L子为 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道德为源头,同时汲取诸子百家的优秀 伦理道德思想,这是国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 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使之与现 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 性。”②这为我们科学地对待国学指明了方向。弘扬国学,挖掘 国学资源,要以现代的价值理念指导国学的研究与发展,以 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来对待传统文化,立足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中寻求启迪,并与现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要求有机地 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 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地增长,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 新观念和新现象,这一方面为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追求和 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负面 影响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带来了冲击,使其人生理想 迷茫、信仰缺失、道德失范、责任感淡薄。这些新情况越来越引 起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反思。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⑧这里 的“行”,指道德行为,“文”,指文化知识,强调把思想道德教育 放在文化知识教育之先。国学中有大量的“德”教的资源,其中 的一些经典蕴含着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仁、义、礼、智、 信”是塑造品格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当前社会普遍提倡的内 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心法 更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 德教育过程中.通过引导大学生对国学精粹的学习,对帮助他 们打下一生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从而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道德水平,培 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都是十分必要的。 1.国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 19O 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千百年 来.正是出于对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和热 爱,中华民族才能够经历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 百炼而愈加坚强。如今,民族精神更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 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得以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的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复杂的世界 性社会思潮,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一些学生 对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嫌 弃:一些学生迷失在众多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对社会主义制 度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质疑:还有一些学生面对全球性的 问题,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理论观点没有充分认识和理 解,盲目跟风,逐渐淡化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鼓舞和激励 大学生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 斗,需要培育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 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是在中华文化传统之 中孕育和发展而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传承、培育和发展 着中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精神又构成了中华民 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基本特质与 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 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这些既表现为关心祖国、民族的命运,忧国忧 民.又表现在自觉地以各种方式为国家民族效力。这些丰厚 的优质资源都可以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使学生 对国学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培养民族气节,强化社会责任 感.具有心怀天下情系国家的博大胸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2.国学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 国学说到底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如何成就人、造就人、培 养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儒家 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影 响也最大。宗法伦理是儒家理论的主干,而“人”则是其全部理 论的出发点与核心.对人的重视和对人伦关系的强调是儒家 人生哲学的两重性格。子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的含义就是爱人,是 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仁为人之最根本的德性。 当前.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 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挣脱社会和 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 因此.一些大学生表现出自私、做事极端化、没有责任感、好 逸恶劳等不健康的人格倾向。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随意、庸 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洒脱”,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 叛逆却被看作“有个性”。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过于强调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却 不能以礼待人。 如何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成长、健全人 格,是当务之急。《周易》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⑤作为社会未来之栋梁的大学生就应 该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胜不骄败不馁,正视人生中的挫折与 毒 试周刊2011年第62期 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 顾燕飞 洪燕平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N_2v-N查,发 现大多数大学生未能接受到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学校开展的 性教育力度不够深入。寻求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性教 育模式极为迫切。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性教育 现状 建议 1.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自填问卷式调查方式中的留置问卷调查方法, 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有效数据282份,问卷回收率达94%。 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均为在校大学生,考虑到不同性别、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被调查者之间的差异,本文选择了采用分 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普通大学生群体取得了 大量一手调研数据。 2.调查结果 2.1大学生对性的态度。 受访学生中69%的女生,79%的男生认为性是一种正常生 理话题;而其余有15%的女生、11%的男生对性话题有好奇心 理:女生有14%、男生有7%觉得羞于谈论;只有2%的女生和 3%的男生觉得这是不能谈论的话题,显然在这个问题上男女 生的观点差别不大。 如教室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走廊及自习室里大声喧哗、说脏 话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有的大学生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 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归根结底是学生对社会公德、规 范意识认识不足,内化不深,心中没有一个明晰的道德准则来 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做事基本上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或按照 自己的习惯去做。学习国学,就是要明确一个道德准则,用道 德的力量来约束自己.并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道德意识,在点 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 以恶小而为之”,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成为维护和 遵守社会公德的楷模。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把教书与 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国 学精粹,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要求,阐发先贤圣哲的思 想精髓,熏陶和教育大学生,让他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更 感受到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掌握学术 知识之余提Yt‘自己的道德修养 注释: 逆境.依靠自身的智力、能力和毅力不断超越自身,从而实现 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 急需加强这些中华文化精粹的渗透和补给。 3.国学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并提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而言,高尚的道德修养是立身处世 的基础:就社会而言,社会的每一成员都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国家也就得到治理了。人的品德修养是最根本的。荀子讲:“君 子易物,小人易于物。”所以我们要警惕物欲的膨胀,注重精神 的修炼,达到最高的善 首先,培养大学生勤奋好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q 乐学,即以学习为人生的快 乐。孔子是“快乐学习”的倡导者。以兴趣为导向,以快乐为原 则,是快乐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还有许多治学格言,如“业精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⑧,表明勤学苦读是中华民族 的美好品德。针对一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勤奋好学的传 统美德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国学还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 事求是。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由文字、音韵、训诂及 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人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 “史学”而人“经学”。而无论治“小学”、“史学”.还是“经学”.又 ( 张若英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上海:光明书局, 1934:195. 都必须讲求实事求是。要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培养 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治学态度 其次,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崇高品性。在中华民族的传 统观念中,重诺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孔子 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⑨孟子日:“……是故诚者.天 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 未有能动者也。”⑩朱熹在《孟子章句》中解释为:“诚者,理之在 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 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诚,即诚实无伪,真实客观。思 诚,就是指人类追求诚实,而追求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是 为人的根本之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名言更是千百年 来为人们广泛使用。诚实、诚信,是当今社会普遍缺失的美德 与品质。部分大学生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诚信观念淡薄. 出现上课旷课、剽窃论文、考试作弊、个人简历掺水、恶意拖欠 助学贷款、违法乱纪等现象。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诚信”思 想,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无疑对 大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最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文明的行为习 惯。社会公德是大学生理应具有的道德基础.包括遵守公共秩 序、具备公民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2—33页. ( 张燕婴译注.论语・学而.北京:中华书局,2006:4. ( 张燕婴译注.论语・雍也.北京:中华书局,2006:84. ( 郭或译注.周易.北京:中华书局,2006:3,l1. ⑥张燕婴译注.论语・学而.北京:中华书局,2006:2. ( 张燕婴译注.论语・雍也.北京:中华书局,2006:79. ⑧[唐]韩愈.进学解.茅坤.唐宋八大家.辽宁:万卷出版公 司,2008:19. ( 张燕婴译注.论语-为政.北京:中华书局,2006:22. ⑩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2006: 】57. 参考文献: [1]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M].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 究中心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4. [4]刘兆佑,江弘毅等.国学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