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
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不断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综合推理的方法、分析法、特殊化法和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后,可以借助向量工具,使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思维的难度.尤其是在解决一些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更可以发挥这一优势.
本节课主要研究:立体几何中的存在判断型和位置探究型问题等探索性问题。
一、存在判断型
1、已知空间三点A(-2,0,2),B(-2,1,2),C(-3,0,3).设a=AB,b=AC,是否存在存在实数k,使向量ka+b与ka-2b互相垂直,若存在,求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ka+b=k(0,1,0)+(-1,0,1)=(-1,k,1),ka-2b=(2,k,-2), 且(ka+b)⊥(ka-2b), ∴(-1,k,1)·(2,k,-2)=k2 -4=0. 则k=-2或k=2.
点拨:第(2)问在解答时也可以按运算律做. (ka+b)(ka-2b)=k2a2-ka·b-2b2= k2 -4=0,解得k=-2或k=2.
2、 如图,已知矩形ABCD,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PDA为,能否确定,使直线MN是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若能确定,求出的值;若不能确定,说明理由.
解:以点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AD|=2a,|AB|=2b,∠PDA=.则A(0,0,0)、B(0,2b,0)、C(2a,2b,0)、D(2a,0,0)、P(0,0,2atan)、M(0,b,0)、N(a,b,atan).
∴AB=(0,2b,0),PC=(2a,2b,-2atan),MN=(a,0,atan). MN=(0,2b,0)·∵AB·(a,0,atan)=0,
存在实∴AB⊥MN.即AB⊥MN.
若MN⊥PC,
PC=(a,0,atan)·则MN·(2a,2b,-2atan)
=2a2-2a2tan2=0.
∴tan2=1,而是锐角. ∴tan=1,=45°. 即当=45°时,直线MN是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
【方法归纳】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解题的策略一般为先假设存在,然后转化为“封闭型”问题求解判断,若不出现矛盾,则肯定存在;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存在。这是一种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二、位置探究型
3.如图所示。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AB=2,E是PB的中点,DP与AE角的余弦值为
夹
3。 3P
(1)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写出点E的坐标。
(2)在平面PAD内是否存在一点F,使EF⊥平面PCB?
解析:⑴以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0,0,2m).
则A(2,0,0)、B(2,2,0)、C(0,2,0)、E(1,1,m),
从而AE=(-1,1,m),DP=(0,0,2m).
A
E
D
C
B
1
向前一小步,上升一高度 07届高三数学“决胜六月”系列13
cosDP,AEDPAEDPAE=2m22m2m23,得m=1. 3P 所以E点的坐标为(1,1,1).
(2)由于点F在平面PAD内,故可设F(x,0,z), 由EF⊥平面PCB得:
EFCB0且EFPC0,
即(x1,1.z1)(2,0,0)0x1 (x1,1.z1)(0,2,2)0z0。
所以点F的坐标为(1,0,0),即点F是DA的中点时,可使EF⊥平面PCB.
【方法归纳】点F在平面PAD上一般可设DFt1DAt2DP、计算出t1,t2后,D点是已知的,即可求出F点。
4、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CD上的点,且BE=CF.
(1)当E、F在何位置时,B1F⊥D1E;
(2)是否存在点E、F,使A1C⊥面C1EF?
(3)当E、F在何位置时三棱锥C1-CEF的体积取得最大值,并求此时二面角C1-EF-C的大小.
解:(1)以A为原点,以AB、AD、AA1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E=x,则有
E D C A B B B1(a,0,a),D1(0,a,a),E(a,x,0),F(ax,a,0)
B1F(x,a,a),D1Eaxa(xa)(a,xa,a)
(a)(a)0 因此,无论E、F在何位置均有B1FD1E
(2)AC1B1FD1E(a,a,a),EC1a(aaxa2(0,ax)a20x,a),FC10得a(x,0,a), 0矛盾,故不
若A1C⊥面C1EF,则
存在点E、F,使A1C⊥面C1EF
(3)VC1当xCEFa6(xa2)2a2 4a时,三棱锥C1—CEF的体积最大,这时,E、F分别为BC、2CD的中点。
连接AC交EF于G,则AC⊥EF,由三垂线定理知:C1G⊥EF
C1GC是二面角C1EFC的平面角.,
12ACa,CC1a,tanC1GC44即二面角C1EFC的大小为arctan22. GCCC1GC22,
【方法归纳】 立体几何中的点的位置的探求经常借助于空间向量,引入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这是立体几何中的点的位置的探求的常用方法.
2
向前一小步,上升一高度 07届高三数学“决胜六月”系列13
三、巩固提高
5、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棱的长度都是2,M是BC边的中点,问:在侧棱CC1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异面直线AB1和MN所成的角等于45°?
解:以A点为原点,建立如图9-6-5所示的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A-xyz. 因为所有棱长都等于2,所以
A(0,0,0),C(0,2,0),B(3,1,0), B1(3,1,2),M(
33,,0). 2231,,m), 22点N在侧棱CC1上,可设N(0,2,m)(0≤m≤2), 则AB1=(3,1,2),MN=(
2MN=2m-1. 于是|AB1|=22,|MN|=m1,AB1·
如果异面直线AB1和MN所成的角等于45°,那么向量AB1和MN的夹角
AB•MN2m12是45°或135°,而cos 2m1322所以22•m1=±2.解得m=-4,这与0≤m≤2矛盾. 即在侧棱CC1上不存在点N,使得异面直线AB1和MN所成的角等于45°. 6、(湖南高考·理)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 ∠ABC=600,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 (I)证明PA⊥平面ABCD; (II)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Ⅲ)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Ⅰ)证明 因为底面ABCD是菱形,∠ABC=60°, 所以AB=AD=AC=a, 在△PAB中, 由PA2+AB2=2a2=PB2 知PA⊥AB. 同理,PA⊥AD,所以PA⊥平面ABCD. (Ⅱ)解 作EG//PA交AD于G, 由PA⊥平面ABCD. 知EG⊥平面ABCD.作GH⊥AC于H,连结EH, 则EH⊥AC,∠EHG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PE : ED=2 : 1,所以EG从而 tan 123a,AGa,GHAGsin60a. 333EG3, 30. GH3(Ⅲ)解法一 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A点垂直平面PAD 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3131a,a,0),C(a,a,0). 222221D(0,a,0),P(0,0,a),E(0,a,a). 33A(0,0,0),B( 3 向前一小步,上升一高度 07届高三数学“决胜六月”系列13 所以 AE(0,2131a,a),AC(a,a,0). 332231AP(0,0,a),PC(a,a,a). 2231BP(a,a,a). 2231a,a,a),其中01,则 设点F是棱PC上的点,PFPC(223131BFBPPF(a,a,a)(a,a,a) 222231a(1),a(1),a(1)). 令 BF1AC2AE 得 (2233a(1)a1,11,221241a(1)aa,即12, 121233211a(1)a.12.233 113131,1,2. 即 时,BFACAE. 222222亦即,F是PC的中点时,BF、AC、AE共面. 又 BF平面AEC,所以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 解得 解法二 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证明如下, 证法一 取PE的中点M,连结FM,则FM//CE. ① 1PEED, 知E是MD的中点. 2连结BM、BD,设BDAC=O,则O为BD的中点. 由 EM所以 BM//OE. ② 由①、②知,平面BFM//平面AEC. 又 BF平面BFM,所以BF//平面AEC. 证法二 11因为 BFBCCPAD(CDDP) 221313ADCDDEAD(ADAC)(AEAD)2222 31AEAC.22所以 BF、AE、AC共面. 又 BF平面ABC,从而BF//平面AEC. 【方法归纳】点F是线PC上的点,一般可设PFPC,求出值,P点是已知的,即 可求出F点 4 向前一小步,上升一高度 07届高三数学“决胜六月”系列13 高考复习课: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 本节课主要研究:立体几何中的存在判断型和位置探究型问题等探索性问题。 一、存在判断型 1.已知空间三点A(-2,0,2),B(-2,1,2),C(-3,0,3).设a=AB,b=AC,是否存在存在实数k,使向量ka+b与ka-2b互相垂直,若存在,求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矩形ABCD,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PDA为,能否确定,使直线MN是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若能确定,求出的值;若不能确定,说明理由. 【方法归纳】: 二、位置探究型 3.如图所示。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AB=2,E是PB的中点,DP与AE角的余弦值为 夹 3。 3P (1)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写出点E的坐标。 (2)在平面PAD内是否存在一点F,使EF⊥平面PCB? E D C A B 5 向前一小步,上升一高度 07届高三数学“决胜六月”系列13 . 4.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CD上的点,且BE=CF. (1)当E、F在何位置时,B1F⊥D1E; (2)是否存在点E、F,使A1C⊥面C1EF? (3)当E、F在何位置时三棱锥C1-CEF的体积取得最大值,并求此时二面角C1-EF-C的大小. 【方法归纳】 三、巩固提高 5.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棱的长度都是2,M是BC边的中点,问:在侧棱CC1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异面直线AB1和MN所成的角等于45°? 6.(湖南高考·理)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C=600,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 (I)证明PA⊥平面ABCD; (II)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Ⅲ)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