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校庆何为?

来源:画鸵萌宠网
江苏省江阴市教育局 许建国 近些年,中小学紧跟高校校庆之风,开始此起彼 伏地操办起校庆活动来。我以为,在整体浮躁的社会 氛围里,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学校独守清高并不现 实。从一定意义上说,利用校庆活动,通过各种熟人 或校友关系请来级别尽可能高的各界人士,对许多学 校而言,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相互攀比的虚荣,更有 着特定的实际利益和一丝无奈。 从实际利益来看,校庆其实是教育与社会互动的 现实缩影。领导致辞,学者道贺,企业捐钱,明星献 艺,媒体聚焦……当各界欢聚的神经在这种互动中被 充分调动的时候,扩大影响、留下记忆、增进交流、 筹措资金等实际利益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校庆的最大功用,在于激发全校师生以及校友们 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并凝聚为推动学校可持 续发展的原动力。但诸多因素的干扰,对于经验不足 的学校而言,到场嘉宾的座位排序、校庆活动内容的 推陈出新、活动过程中嘉宾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无不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形式的活动偏 离了校庆的本质诉求,怎能不令学校顿生无奈? 校庆的办与不办虽有纠结,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 要所在。尽管经常会有人拿英国牛津大学说事,这所 拥有900年历史的世界顶级大学,几乎没有举办过像 样的校庆活动。但牛津大学不办,是否我们的中小学 就也不需要办呢?这里面可以探讨的空间很大,就如 我们个人的庆生,隆重与简朴完全为个人喜好所定。 在我看来,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普通中小学也需要走 出象牙塔,借校庆传播理念,推销自己。只是,当校 庆活动被提上议事日程时,校庆的筹划者们还需保持 一份清醒.为校庆作一些必要的回归性思考。 首先,校庆需要回到学校教育的本质。所谓校 庆.我以为,无非是对“那些年” “那些人”发生在 这个场域中的“那些事”的人性回忆、意义挖掘和传 承发展。当下,许多校庆活动之所以出现形式程序 30福止轴 2013.1、2 化、目的功利化、定位商业化等问题,其实是学校教 育发展困境的一种自然投射罢了,其本质是对学校教 育本性和规律的偏离。因此,校庆作为影响学校发展 的关键性事件,回到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无论何种校庆活动,印象深刻而感人至 深的画面,绝不是领导的重要讲话,而恰恰是普普通 通校友们的重聚、叙旧与交流。若能营造一个相互尊 重、平等对待、让人暂时逃离社会功利和压力的温暖 港湾,校友们“・}乙乎母校,惜乎岁月,咏而归”,校 庆自然离学校教育的本质更近。 时代在变迁,教育也随之而变,学校若能充分挖 掘自身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来激励 校庆的主体丰富学养、完善学校精神,突出校庆的教 育意义,校庆自然也就不会偏离教育的本质。 教育绝非成“材”、成“器”之育,而是成“人” 之育。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特有的一部分,校庆自然应 当像一般校本课程那样“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基于学校”。若能将校庆定位于“源于学校生活” “立足学校活动” “强化学校的自我体验”,校庆就会 自然地贴近学校教育的本质。 其次,校庆需要回到学校生活的主体。一般而 言,在整个校庆活动过程中,两个地方相对比较敏 感,一是校庆活动主席台的位次排序,二是校庆编印 的纪念册上领导及历届校友的“上册标准”。之所以 敏感,是因为涉及主体的考量,而背后实则透露着 “官本位”的思想。所以,南京大学提出校庆接待 “序长不序爵”时,立马引发各界的热议,获得“校 庆清新之风”之类的好评。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提出,学校“需要对学生 节日重新定义”,使节日变成“学生自己的节日”。若 以此套用校庆这种特殊的节日,毫无疑问,校庆的主 体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海德堡大学600周年校庆时, 校庆主角被定位为教授和学生,做主题演讲者都是最 有声望的教授。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虽出席了校庆, 校庆而生的校史陈列馆中均有记载,但学校对此似乎 少了点更深层次的反思。从现实来看,校史作为一种 隐性的校本课程,大有开发和挖掘的必要和空间。 又如.是否可以从关键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去反 但只获得了5分钟发言时间,校长的发言时间也只有 15分钟。而哈佛大学300周年庆典,更被誉为“有 史以来最卓著的一次知名学者的聚会”,两周的学术 交流是校庆的主体活动,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 爆炸等著名观点在学术交流中被重点提出。 从这种校庆主体定位出发,整个校庆活动的主人 翁就会有改变:学生的作用不再仅仅是迎宾或服务; 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列席或作为幕后工作者;舞台 表演的受众不再是领导嘉宾而是学生和教师自己;校 友不再有杰出与普通之分。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也会 随之而变:座次排序可能会变得简单一些;可能会有 更多如“与岁月一起走过”的共同成长活动设计;可 能也会像熊丙奇先生所期盼的校庆基本主题之一的实 现——“回到母校,重温师生、同学情谊”……学校 既是培养人的地方,更是人一生中最明亮的回忆所 在。回到为了谁、发展谁和依靠谁的源头,校庆才会 办得更有主体感、才更有意义。 再次,校庆需要回到学校发展的反思。如果把校 庆看做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次回眸,那么,对 过往阶段的反思就应该成为校庆活动的必要主题,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2011年,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校庆,偌大的校园里,毫无 我们所谓的喜庆“气氛”,甚至连横幅、彩旗也没有。 这次校庆的主题是“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 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在校庆大会上,同样 没有任何喜庆“气氛”,不见一条横幅。大会开始后, 教授们身着博士服庄重入场。整个校庆大会没有主持 人,也没有介绍出席这次校庆的重要来宾。校长和教 授们的发言关注的是未来100年学校的发展。而我们 的许多学校举办校庆活动, “庆”的同时似乎少了一 些“思”,以至于校庆会通常变成单纯的庆功会。我 们是否也可以使反思成为校庆活动的主题? 比如,是否可以从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去反思?回 顾许多百年老校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辛亥革命之后的 教育,不仅使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迈出了发展的第 一步,而且当时的一些理念至今依然焕发生命力,如 蔡元培先生在那时提出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 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现在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这些历程的回顾,在许多应 思?美国教育史家博茨在所著的《教育文化史》中指 出,研究教育史可以帮助我们看出目前的重要问题是 什么,这些重要问题是怎样出现的,过去曾怎样解 决,过去解决的办法能否用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学 校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经验和传统需要总 结、提炼。当我们在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或非典 型的校友喝彩,为学校各个不同时期取得的不凡业绩 自豪时,更要注意挖掘、整理、解读典型的教育故事 与事件,从中发现这些宝贵资源背后的现实价值。 校庆的反思,立足在当下,追溯的是过去。但指 向的一定是未来。在校庆过程中,通过校庆一系列活 动的设计和实施,汇聚各方智慧,就学校未来五年甚 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规划作一些论证,从中找出未来发 展的基本走向,寻找到未来数年的新的增长点,是校 庆的应有之义,也必会给校庆增色不少。 最后,校庆需要回到学校文化的建构。学校文化 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自觉行为长期塑造生长起 来的,百年或数十年老校的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也 是一种融古今为一体的动态文化。利用校庆活动的极 好契机,通过诸如论坛、讲座、报告等栽体,凝练和 提升学校文化,实现“集体人格”的文化认同是校庆 的最大意义和最大价值所在。 一所历经数十年甚至百年而不衰的名校,一定 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 的特色和风格。学校可利用校庆契机,对自身的特 色和风格进行具象化的再创造,如可以对办学思想、 办学主张、校训、校风等学校文化要素进行提升, 以完善学校发展的理念系统。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庆 契机,使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师生的群 体行为规范和个体行为规范等,进一步从“术”的 制度规约走向“道”的文化浸润,以发挥好学校文 化的示范、导向、凝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学 校发展的行为系统。 校庆可以“庆”,但是,更要回到“校”,回到 “人”。在熙攘的社会现实背景下,让学校充满生命的 温暖,让教育回归原点,这样的校庆才更有意义。『三 2013.1、2辐 2 J{;3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