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研究 52 ji XU jiao yu yan jiu 2010年第9期 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和优先事项 潘建华‘ 白 莹 (1.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13;2.昆明学院初教系,云南昆明650202) 摘 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把 培养新型农民放在首位,加大农民培训,提高培训水平是今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 时候应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需要,同时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挑战;趋势;优先事项 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有了飞速发展。随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 出,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职业 教育,在此背景下,要搞好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农 求极不相称,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因此,必须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素质。 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民素质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振兴、 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立足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外出务工能力的劳动力,提 高农民素质的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帮助农民增加收人 村发展就必须认清面临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发展趋势和优先考虑的事项。 一、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历史任务,它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 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突发期,其中“三农”问题尤 为突出。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增加农 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 且关系提升中华民族整个素质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 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复杂系 民收入则是关键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 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的方方面面,比如经济发展问 题、社会进步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体制改革深化等 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广大农民作 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新 农村建设的进程。正如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提高农民综合 加农民收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然而, 近年来,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在不 断下降,与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农民 收入水平低、增加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 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 的原因。针对上述诸多的原因,从问题出发,许多专 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理论研究 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 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需 要依靠农民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两者是辩证统 相互促进的。农民的素质主要是指进入劳动年龄 一成果,对于指导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实践 指导意义。各级政府和社会也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想 尽办法,千方百计来增加农民的收人。本文认为在诸 多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当中,农民自身的素质是 非常关键的。一般来说,农民收入的水平和结构与其 自身素质密切相关的。农民素质越高,其收入也就越 高。素质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根本性措施。而农村职业教育又 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好载体。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进程的加快,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归宿,以大力发展农 、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大多数是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生 长环境下,通过生活、劳动等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而逐渐 形成的。而从目前来看,中国农民素质虽有较大的提 高,但整体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水平仍 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 收稿日期:2010—5—25 作者简介:潘建华(1973一),男,汉族,江西抚州人,江西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人 员,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 2010年第9期 继续教育研究 53 村职业教育为抓手,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把培养新型农民放在首位 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 六届五中全会及其相关文件都重点强调培养造就有文 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主要涉及 能说会写、自主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等 方面;“懂技术”是要求新型农民具备较高的技术素 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 营”主要涉及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合 理整合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 活动,获得高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 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要 使农民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是符合上 述基本标准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育新型农民理应成为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培育?到哪里培育?这 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认为通过教育这种 基本手段,以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 (二)加大农民培训,提高培训水平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相对落后,农民培训缺乏, 导致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大量农民没有接受适当的 职业教育,缺乏一技之长。据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4 月发布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显示,农村劳动 力中接受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 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 0.13%,役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时 下,农民缺乏有效、足够的培训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民 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关于如何加大农民培训 的力度,提高培训水平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 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培育“有文 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民培 训的最新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许多会议上, 农民培训问题均成为讨论的一个焦点。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培 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民培训,加大培训的力度,紧贴 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绩效;创新培训机 制、体制,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推进培训 规模化;推出和完善农民培训的各项扶持政策,凸显培 训成效性,把农民培训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 段,摆在战略优先地位和基础地位。 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先事项 (一)必须考虑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业、农村、农 民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村在经 济、社会、文化诸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农业 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农业 产业化经营已达较高水平,规模、效益、特色、有机农业 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结构出现 了较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民收 人结构等方面均得到深化。生产力迅速,产业结构呈 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农村中的第二、第三产业有了极大 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大批农村劳动力得以有序转移,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 比,目前中国农村基本形成了一个多阶层的多元化的 社会结构。与此同时,中国农民的总体状况与基本特 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劳动力从业 结构方面,大批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逐步转向了二、三产 业;在经济状况方面,农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 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在社会结构方面,农村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一直呈下降的态势,非农业类人El大体 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科技文化水平方面,由于 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加快,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农 村、农民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发展农村 职业教育的时候,必须面对的一种现实基础,应该优先 考虑。农村职业教育只有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与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度关联,主动服务于农 业、农村、农民,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解决当前农村职 业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和怎样使得农村职业教育能更好 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不 仅要继续深化已有改革的成功经验,更需及时调整改 革与发展的思路,反思和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首先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农业和 农村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再认识,其次从当前农村职 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出发,高举改革与创新两面 旗帜,着力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 农村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新框架。 参考文献: [J]喻国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 质[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潘建华,严淑琴.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构 建:现实基础与基本策略[J].职教论坛,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