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展“站在基层看机关作风”调研活动,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市直机关有关部门及直属单位,西安、延安和榆林市直及县(区)直机关部门,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坚持开门见山、问题导向,通过进行集体座谈、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走访单位x个、面对面访谈x人,回收有效问卷x份。
一、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成效
调研中,基层同志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直机关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转变,整体更加务实、扎实。受访同志充分肯定市直机关作风,总体评价较好。问卷调查对市直机关作风总体评价x分(按x-x分打分,下同)以上的达到x.x%,作风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树立了从严从实转变作风的鲜明导向。各单位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部署安排,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办法落实执行,机关作风转变成效明显,上下级机关关系、政商关系更趋清爽、清廉。问卷调查对此方面评价x分以上的超过x.x%。基层同志对此深有感触,上级机关调研指导工作不比摆谱、不讲排场,比作风、讲实际。有同志举例说,督察组前来检查指导工作轻车简从,深入现场,直指问题,帮助整改,工作结束后马不停蹄奔赴下一站,不接受工作餐陪请,令基层干部和群众印象深刻,深受教育。
二是建立了立足实际抓作风的有效机制。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立足部门实际、结合主责主业,制定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的措施机制。有的厅局为提高机关服务基层质量,建立了对基层上报事项“三周清零”工作机制;有的开展“百日提升”和“百日督帮”行动;有的开展督促落实有关干部选任制度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为干部选任工作打气撑腰,树立了良好的政策执行导向。
三是形成了强业务提能力的良好氛围。坚持转作风促业务、抓业务炼作风,引导机关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业务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聚精会神抓工作、全心全意抓业务。基层干部群众的评价也极大提高,不少基层干部群众都认为,上级机关干部政策理论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业务也更加专业精通,给予基层工作更加有力的指导和支持。问卷调查对此方面评价x分以上的超过x.x%,访谈中对部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认可度较高。尤其是调研指导工作扎实有效,调研组深入每一个县区解读政策,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帮助系统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给基层工作人员既带来了实际指导,又作出了表率。
四是彰显了积极主动解决难题的服务意识。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改进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中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问题,积极引导机关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对基层的请示汇报事项能够做到事事有回音,基层与市直机关沟通对接工作更加顺畅,“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在工作中得到了体现。问卷调查对此方面评价x分以上的超过x.x%。
五是营造了勤勉高效狠抓落实的发展环境。把提升标准、狠抓落实作为锻造过硬工作作风的关键,努力改进定力不够、韧劲不足、办法不多等问题,引导
鼓励干部主动思考、深入谋划、一线推动。职能部门关注产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与企业、服务对象一同解决难题的主动性明显提升,上门了解情况、共同研究对策,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企业同志反映,市直机关厅局领导和相关处室对企业反映的诉求和困难,能够做到及时回应、积极帮助解决,企业与政府部门乃至相关领导联系比较顺畅。
二、新时代新征程机关作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挑战
在调研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普遍共识,尤其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市直机关作风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还有一些不适应新阶段新任务的短板弱项,需要认真分析、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一)制定政策还不够精准。基层普遍感觉,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时主动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少,考虑基层实际不够充分,政策的操作性和服务精准性还需提升。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市直机关部门公文篇幅冗长、大话套话空话多的占x.x%;认为公文与实际情况结合不紧,无实质内容、指导性不强的占x.x%。个别市级部门制定政策文件时,书面征求意见多、深入实地调研少,“纸来纸往”“空来空去”,参考基层意见建议较少,前期试点论证缺位,对于政策措施优缺点、难易度没有预见性,导致政策出台不接地气、指导性不强。有的政策文件讲中央的原则要求多,说具体操作方法少,说是给基层自主决定权,实质上是向下布置了事。特别是在开展一些专项活动时,市级有关部门在做方案时,将专项活动每个阶段时间规定得很具体,导致基层无法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推进落实,易造成“时间到、任务了”等走过程现象。少数部门还存在想当然现象,当天发文当天要材料,留给地市调研、核实、统计、汇总的时间不足。
(二)服务主体还不够主动。有的干部以“不吃请、不收礼、不办事”为准则,实则把“不干事就不出事”奉为圭臬,政商关系“清而不为”问题较为明显,甚至以形式落实形式,干部作风浮于表面,政府主动服务企业的制度机制还需健全。在推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顶层设计上,等靠心理普遍存在,国家部委政策出台后,不能第一时间出台市级配套政策,推动各市结合实际落实。在“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上与外市还有差距,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效率还需提高。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x各级政府官员朴实厚道、讲程序、讲原则,对干部清正的作风感到敬佩,但同时也感到和干部的交流太少。实际工作中,我市干部和企业接触中考虑符不符合规定、会不会被问责较多,而真正为企业设身处地想办法解困难的还不多。多个访谈对象反映,市市区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奖励、泛泛的办证快捷,并不是民营企业在x落子布局、长久扎根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能否帮助企业共同引进和留住中高端人才,才是最为关键、最为紧迫、最为稳固的所在。 (三)考评导向还不够科学。调研中普遍反映,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不规范,奖优罚劣导向不鲜明,考核指导棒作用不明显,主要是激励鞭策机制导向不明显。市级有关部门在制定支持地市发展的资金政策方面,还存在不精细、不精准问题,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导向作用体现不够明显,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引进内资、利用外资占比绝对靠前地市的工作积极性。考核指标调整较为随意,市级有关部门在对各市经济指标考核上,存在年中临时调整现象,违背了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严肃性,指标波动造成市、县两级被动调整,有时为了完成增量“鞭打快牛”,不符合市场规律和实际。测评指标脱离实际,有访谈对象反映,考核不能
只看表面工作、账面数据、固定指标,要区分地域发展特点,看各地方结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成效,不能盲目采用统一指标来衡量。
(四)基层减负还不够有力有效。近年来,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过程中,重视基层、关爱基层、提升基层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形成,基层也切实感受到了变化。但文件和会议多、督导调研过多过频仍是困扰基层的主要因素,检查调研工作重视于找问题、疏于帮助解决问题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层层开会、重复发文。“文件多、会议多”是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反映的重灾区,主要表现在层层开会、多头开会。二是督导检查过多。过多的督查检查也让基层疲于应付,违背了市委办公厅为基层减负《十条措施》精神,x.x%的问卷认为督查检查过多过滥。三是调研空泛、指导主观。个别调研指导工作切口大、涉及面广、方向偏,与基层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贴得不紧,对策建议不实,操作性、复制性、借鉴性不强。
(五)工作推进还不够协同尽责。落实工作协同意识不强,牵头单位担当尽责不够,执行中不分轻重缓急,参与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一是互相扯皮、推诿责任现象。市市x便民热线在派单时,多采用属地管理原则派单,某区平均每天接单两百多件,在充分调查取证、说明理由后有近x/x合理退回,其中少数反复投诉的扯皮、发泄类工单,办理周期长、推进慢、阻力大、效果差,群众不满意。市级热线办同志反映,市级x为协同枢纽平台,派转市直部门及二级单位工单,各市(区)x热线派转行政区域内工单,市市(区)三级平台派单时,一般依据职能和属地派单,派单过程中时有多个部门或属地之间相互推诿现象。二是左右协调、上下联动不够。市级部门各扫门前雪、各管一段路都能做好,但跨部门工作中协调不够,在一些政策制定时沟通不充分,执行中缺乏综合协调机制,个别产业发展政策给多个部门分解了任务,有的牵头单位推进不主动,有的责任单位落实不到位,不同部门为同一件事多次发文、重复检查。三是推责不担当、官本位思想作祟。个别部门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为减少工作麻烦,站在有利于自己业务流程的角度制定规章制度,单从部门流程去看并没问题,但整合在一起问题就显现了。
三、深化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
推动事业发展的成效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的能力和作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对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活动的基础上,要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持之以恒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着力在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提升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让作风硬、本领强成为x干部的鲜明标识。
一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等要求,坚持不懈转作风、树新风,在机关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让干部把改进作风的具体行动落实在岗位上、工作中。
二是大力倡导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加强对机关干部具体工作的指导和传帮带,努力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让基层办事群众从更好服务中,切身感受到市直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新成效。
三是探索建立推进工作的协同联动制度。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坚持系统观念”部署安排,构建部门间长效协同机制、信息及时沟通机制、重大问题协商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等主体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是持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整合绩效目标管理、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等各类考核评价,推行效能管理监督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持续优化多层次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