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记录数据 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课本 25.88 25.90 25.92 25.90 18.20 18.22 18.24 18.22 作业本 25.63 25.64 25.65 25.64 18.18 18.19 18.20 18.19 ··· 2. 测量 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s 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成员1 73 76 71 73.3 9.2 9.4 9.6 9.4 成员2 67 71 69 69 9.6 9.4 9.8 9.6 回答问题 长度测量为什么要估读? 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①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③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④求其平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2(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理量 路程s 时间t 平均速度 第一次 30CM 10S 3CM/S 第二次 15CM 6S 2.5CM/S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答:不同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3(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0-100) 1℃,最小刻度值 1℃ 。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热 50℃ 51℃ 冷 25℃ 23℃ 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答:热水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4(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由大变小 , 沸腾时 由小变大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温度(℃) 99999999998 98 98 98 98 98 98 0 1 2 3 4 6 7 8 8 回答问题 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答:不会飞沸腾,说明沸腾吸热。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100 95 90 0 2 4 6 8 10 时间/min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5(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记录数据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离 第一次 10CM 10CM 第二次 15CM 15CM 2.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回答问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答:为了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6(上)
____级__班__号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 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凸透镜的焦距f = 5CM 2.记录数据: 物距u的范围 成像情况 u___>__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___=____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的实像 回答问题 当物距u=2f或uf时凸透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 答:物距u=2f时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f时凸透镜时不成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7(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 盐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100g ,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0.1g ,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100ml ,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1ml 。 烧杯和盐水 量筒中盐水 烧杯和剩余 量筒中盐水 盐水的密度 的总质量(g) 的体积盐水的质量的质量m(g) (kg/m3) V(cm3) (g) 100 20 79 21 1.05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答: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8(下)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 弹簧秤的量程 0-5N ,最小刻度值 0.1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是 。 2. 记录数据: 手的拉力(N) 钩码受到的重A弹簧秤示数B弹簧秤示数力(N) (N) (N) 2 1.5 3 3 回答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答: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9(下)
____级__班__号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质量大小 2.猜想与假设:
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正比例关系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理量 1 2 3 4 5 0.50 质量m/kg 0.10 0.20 0.30 0.40 重力G/N 1 2 3 4 5 G/m 10 10 10 10 10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 质量 有关,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G=9.8N/kg, 回答问题 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 答:重力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约为9.8.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10(下)
____级__班__号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了解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
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实验器材 压强计;相同的大烧杯2个;食盐;水;刻度尺。
实验原理: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压强计探头上橡皮膜受到液
体的压强作用成正比。
实验步骤
1、将水倒入烧杯,如图a,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b,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3、如图c,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探头浸入实验内容 液体物水下深 橡皮膜朝U形管两端质 度 向 液面高度差(cm) a 相同 向前 5 水 相同 向上 5 相同 向下 5 不同 向前 7 b 水 不同 向前 9 水 相同 向下 9 c 盐水 相同 向前 10 实验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而增大_;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相同__;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11(下)
____级__班__号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实验器材 探究测量浮力大小实验套装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
3.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用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的重力。 ②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 ④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体在水小桶和排次 数 物体所受中时测力开水所受小桶所排开水的重力/N 计的示数浮力/N 的总重力受的重所受的/N /N 力/N 重力/N 1 10 8 2 3 1 2 2 15 7 3 4 1 3 3 5 0 5 6 1 5 实验结论: 侵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12(下)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个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记录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记录 (5)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实 动力 动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验 (N) (cm) (N·cm) (N) (cm) (N·cm) 次 数 2 10 20 1 20 20 1 3 10 60 4 15 60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回答问题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答: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13(下)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秤,细线、木垫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可能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填“大”、“小”)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重力。
(3)组装斜面,用细线和弹簧秤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同时计下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4)增大斜面倾角,重复步骤3操作。
(5)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4.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木块重力 5 N。 上升的沿斜面弹簧秤高度的距离的示数有用功总功W斜面的总机械效h/cm s/cm F/N W有/J /J 率η 斜面成10 40 2 0.5 0.8 62.5% 某倾角 增大倾15 40 2.5 0.75 1 70% 角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有关(填“有”或“无”),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 越高 。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用弹簧秤测量拉力时要在 匀速时读出读数。 评语 教师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