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傅建明)

2023-11-07 来源:画鸵萌宠网


教育学(傅建明)

P10 看一下(选择)

从逻辑学角度看,教育存在着8个层面的涵义:(1)教育是一种影响活动;(2)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活动;(3)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精神影响活动;(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5)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6)教育是一种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7)在学校中,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向上发展的精神活动;(8)特指思想品德教育。

P18 搞清楚(选择)

人力资本论首先由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后来又丹尼逊、贝克尔、文沙等人发展应用。人力资本论认为,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具有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假设是:教育提高一个人的认知技能,他的劳动率因此而上升,教育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是成正相关的。

P30 自然教育论——顺应儿童天性 搞清楚(代表人物、观点) 选择

“个性化”说的思想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的作品中;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非常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别差异

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接触的教育理论家伊拉斯谟提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3个因素:1)自然,即“部分是先天接受教育的能力,部分是对美德的天生爱好”2)训练,即“教育的指导的熟练应用”3)练习,即“放手运用我们自己方面的能动性,亦即自然赋予的能动性,并借训练促进这种能动性”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要求教育脱离“文明”社会的樊笼而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使之在自然中率性发展,他认

1

为人的天性是善的,所以教育对象应是人的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就是说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总之,他强调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其得到自由地发展;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条件,把儿童培养成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人。

★P38 概念,条例记住(简答)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一国经济增长和 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经济功能:(1)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功能

(2)知识“再生产”功能

(3)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P44 记住(今年简答题)

现代教育有6大派生功能:1)“托管所”的照管功能2)后勤保障的功能3)执法的功能

4)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5)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功能

6)学校实体直接或间接拉动经济增长

P47 记住框内内容(名词解释)、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和代表(选择题)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包括教育传统、伦理道德及意识形态等内在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制定成文的对教育行为进行明确规范约束的政策法规。教育制度的机构体系包括正规教育制度、非正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

2

根据学校教育制度权利分配主体划分:(1)中央集权制 代表国家—法国(2)地方分权制 代表国家—美国

(3)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代表国家—英国

★P50 不准丢一个字(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关系。

*(可记可不记):根据学校教育制度权利支配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有些国家叫学区性分权)、和中央地方合作制学校教育制度。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可以将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制(或称为三轨制)学校教育制度

★P55-57 认真看,搞清楚(辨析)

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从精英教育走向全民教育

P59 看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夏朝,只有在那个奴隶制的国家中,人们才会有学习的需求,才会具备教学的人员、文化传播的媒介等学校产生的条件。

P60-61 记住(选择)

3

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这是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该学制虽经公布,但为施行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加以落实施行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了清末贵胄学堂,体现了一定的男女平等的精神,至此我国近代学制初步建立。

★P93 记住

(名词解释)学校成长: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成长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学生新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记加理解*音教版注为简答):

1)学生成长的不平衡性2)学生成长的顺序性3)学生成长的阶段性4)学生成长的个别差异性。

*(1)不平衡性: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表现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方面。(2)顺序性:学生的成长不是随机式的而是按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3)阶段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学生的成长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4

P94 记、背(简答)

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学生成长的不平衡性2)学生成长的顺序性

3)学生成长的阶段性 4)学生成长的个别差异性。

P99 弄清楚(隐私权、受教育权、司法保护权)选择题

★P108 重点看(传道授业者、研究者、管理者、意义构建者) (辨析题)辨析角色

传道授业者: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而“授业传道”必然是教师的基本角色。这里的“授业”指的是把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传递给下一代,并给学生提供一种获取新知识、新经验。形成新理念的基础能力。“传道”是指传给学生“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形成合乎社会的人生观、道德观等等,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做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最有效的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应该是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其本质而言,“授业”是基础、手段,而“传道”是目的,所以人民教师应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研究者:为了有效地进行“授业传道”,教师必须对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教师本体等进行研究,以便能根据学生机教育现实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首先,研究并不神秘,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每天都在从事研究,如教案的编写,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其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纯理论问题;再次,研究过程不能生搬硬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最后,在成果表达上要追求实践风格,采用“故事研究式”或者是叙事式,不能盲目追求理论的升华。)

管理者:有效的“授业传道”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教师参与研究,这是内在的前提;二是纪律的约束,这是外在的前提。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研究者,还要成为管理者。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很多时候教师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教学目的的确定、课堂教学管理、班集体的建立、班级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日常管理等等。

5

意义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地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而得到的,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结合清楚、明晰地讲出来,,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十五相联系,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完成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且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对协作学习过程要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以及建构的方向发展。

★P117 最最最重要,大题 (教师素质:理想的要求整节) (辨析题)

教师应具备教学专业所要求的教学专长,但是它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素质涉及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在课堂内外所应具备的全面素质。

综合世界各国的情况,21世纪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较高的学历水平,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水平。

2)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各项内容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基础知识”,美国指出21世纪的基础已不仅是读、写、算,还包括通信技术,高超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其他方面相比,各国更加重视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受过正规的教育理论的训练,否则即使专业知识水平再高,也无资格担任教师。

3)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各国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虽然不尽相同,但普遍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点也是新世

6

纪对教师素质特别强调的。许多研究表明,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而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所以许多国家支出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具有“拓展能力”,即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信息处理能力(即吸取、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各国为此普遍加强在职进修。

4)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知识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也将日益加强,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必须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全能型教师”和“完整型教师”。“全能型教师”是指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的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应是一专多能,既能在某一学科有较深的造诣,有能从事相邻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教育方面,不仅教师本身有较强的自律性和责任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学生的人格模范,而且还能成为面对一群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的教育家;科研方面,未来社会要求中小学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素质,更快地、批判地选择吸收新的教育理论,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整型教师”各国看法不同,但是都要求教师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发展。

★P132 全部记住,不准漏一个字(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P135 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指什么意思 代表人物(选择题)

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决定。

卢梭的教育目的观最为明确地表现出个人本位的特征,他主张造就“自然人”

7

康德也是个体本位论代表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应由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

P140 大题目 教育目的:我国的实践整节 (材料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育

★P141-142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简答题)

(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P143 记住(名词解释)

智育:即智能教育,是指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P144 看一下

美学,即美学教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和文明的素质的教育。

8

★P154 记住(名词解释)

从词源分析,课程一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般而言,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新课程目标下的课程定义)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验。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因此,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种意识。

*如果试题中指出现“课程”两字,就要把P154和P156新课程目标下的内容一起答上去

P158、160 记代表人物、思想(选择题)

活动课程理论:美国杜威 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为基本形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加以组织

结构课程理论:美国布鲁纳 其基本主张是不论教什么学科,必须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说要以学科的基本结构组成教学的基本内容,并最难找学科的逻辑体系加以编排,是教材出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P165 校本课程(名词解释)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从操作角度讲,校本课程开发可分为四个层次。

★P170 全部记住(选择/简答)

9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个:一是学生个性成长,二是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学校特色形成。三者的关系是: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

★P172 看问题回答(简答)

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有六个,分别是:法定的学校自主权、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教师的专业精神与技能、共享的课程资源、内部评价的改进机制、与课程专家的合作。就其开发而言,从课程活动方式角度可以分为6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

P194牢牢记住

《学记》——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

P196 记住(选择)

赫尔巴特完成了从didactica从pedagogy的过渡,赫尔巴特的“教学”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且也包含道德的养成

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论

★P204 全部记住(简答)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可省略: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10

有效教学内容有5个特点:(1)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2)明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3)基于学生接受方式授课

(4)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5)指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P215-216搞清楚,记一下(教学目标表述 )(选择题)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绝对禁止使用的词:掌握、培养、提高)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所达到的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定学习表现或学习效果所达到的程度

★P240-246 所有内容(理论基础、基本思想、操作内容等等) (论述题)

1、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2、体谅模式

注:材料分析题:P140整节、 P122、 P126 (其中P122 、P126傅建明最后一节课不曾涉及)

标号前★指与音教版重复的题(名词解释、辨析、简答、论述)

考试题型:单选题10个;名词解释 4个; 辨析题 2个;简答题4个;论述题1个;案例分析1个

11

附录: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20个)

1、教育的涵义 2、教育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傅建明未提及)。柏拉图《理想国》,凯兴斯坦纳《工作学校要义》,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

3、人力资本理论由舒尔茨提出,筛选假设理论代表人物Spence

4、个性化说:“谋求个性之发展”(东方先哲孔子观点);“自然教育论”(西方顺应儿童天性)

5、学校教育制度划分:(根据学校教育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

6、学校的概念(傅建明未提及):是对年轻一代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机构。

7、我国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1898年正式开学。

8、学校的类型(傅建明未提及):古代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现代分为学前、小学、中学、大学。

9、学生成长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10、学生合法权力(三选一):隐私权、受教育权、司法保护权。

11、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有内涵区别的不同概念,以教育方针为主。(傅建明未提及)

12

12、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1)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观(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13、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4、活动课程理论:儿童的本能包括 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制作或建造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

15、结构课程理论:布鲁纳认为结构是指学科的一般原理、基本观念、基础概念。

16、情意中心课程论: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万能的。

17、赫尔巴特(“统觉”占重要作用)与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对立。

18、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标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9、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分为学生现有背景分析策略、教学内容分析策略和教学目标的表述策略三个方面。(傅建明未提及)

二、名词解释(4个)

1、教育制度: 2、学生成长: 3、教育目的: 4、德智: 5、课程: 6、校本课程开发: 7、有效的教学(标准):

三、辨析题(2个)

1、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而具有了基础性、过程性和形式化的特征;教育的内容除了学术性,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继续学习和继续发展的需要;各级教育机构打破

13

了线性的封闭的框架,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流通性的帮助个体得到良好发展的组织;以教育为主转向以学习为主,以学会知识为主转向以学会学习为主;教育制度进行重新的构建,以有助于人的继续教育与发展性学习。

2、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从精英教育走向全民教育:只要社会全体公民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坚持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综合,加大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进一步扩展学前教育,一个适合我国的教育制度一定会尽早的建立起来。

3、教师扮演角色(辨析角色):

(1)授业传道者(2)研究者(3)管理者(4)意义构建者(5)引导者和设计者(6)协作者(7)课程的开发者

4、教师素质的理想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进行划分,教师的成长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新手阶段(2)高级新手阶段(3)胜任阶段(4)熟练阶段(5)专家阶段

四、简答题(4个):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功能:

3、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4、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

5、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14

6、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类型:

7、有效教学的特征:

8、保证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五、论述题(2个):

1、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即道德判断发展理论:

2、体谅模式:

六、案例分析(1个):

1、我国中小学教育(傅建明课上有说过)

目的(P140~145):

(1)我国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2)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

①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反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③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15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组成部分。

2、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P117~122):(傅建明有涉及)

教师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说(强调教师要具备各种“专家型知识”)和艺术说(教师应掌握各种“技艺型知识”)。

教师素质的理想要求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学历水平

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