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的具体实践。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____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4、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____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方法是____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6、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____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7、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8、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____ 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B.尝试一错误说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9、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10、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11、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____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2、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____
A.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B.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D.普及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13、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____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____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5、”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科夫 16、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_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17、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____
A.经典条件作用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8、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____个左右。 A.3 B.5 C.7 D.9
19、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____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20、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____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2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____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2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____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23、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____
A.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4、学校教师指导家庭教育时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家教的一般建议和要求,这属于____
A.一般性指导 B.针对性指导 C.分类指导 D.个别指导 25、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____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巴洛克 D.杜威
2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____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7、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____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28、”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____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____
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B.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 D.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成果 3、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学校称为____
A.校 B.塾 C.序 D.斋 E.庠 4、听觉中枢位于____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颁布的。
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 6、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____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D.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7、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____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8、《演说术原理》一书的作者是教育家____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9、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____
A.克伯屈 B.帕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 10、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____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1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____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2、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而完成的。
A.阅读和练习 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1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____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4、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其中包含着____
A.自下而上的迁移 B.自上而下的迁移 C.平行迁移 D.逆向迁移 15、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____
A.人们倾向于证实 B.人们倾向于证伪 C.人们倾向于推理 D.人们倾向于选择
16、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____ A.杜威 B.布鲁纳 C.陶行知 D.蔡元培 1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____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为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的是
A.地方B.国家C.学校D.班级
19、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岁—11、12岁 B.5、6岁—11、12岁 C.6、7岁—11、12岁 D.5、6岁—12、13岁
2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练习法 21、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____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2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____
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23、学校文化的内容有____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____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25、科学实验中,老师强调学生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____
A.记忆能力 B.观察能力 C.感觉能力 D.知觉能力
2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____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7、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____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28、”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