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2021-12-20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主题论坛l FOOUM 基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文/刘立明 摘要:随着产业企业的转型换代升级以及人才需求方的变化,原有的中职“2+1”和五年制高职“4+1”人才培养 模式渐显弊端,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出现理论基础薄弱、岗位实际动手能力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新的“2.5+0.5” 和“4.5+0.5”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了原有模式不足,是对原有模式的优化。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变教学思想和实 训理念;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挖掘合作内涵,密切校企融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一教学优化反思 感受和需求,不需要在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训实践训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具体要求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企业转型换 代升级,对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 迫切要求,中职“2+1”和高职“4+1”的人才培养模式显 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企业的需求,人才培 练,学校的实训条件也很简陋,不管毕业生质量如何,全 部进工厂就业,更不会考虑学生就业前的在校岗位培训 和顶岗实习。进入21世纪,随着企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2+1”“4+1”的人才培养模式渐现其不足与问题,学校培 养的技术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学生进入企业体现出理论基础薄弱、岗位实践动手能力差 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吻合, 在校的实训实践与企业生产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不能满 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深入改 革的必然趋势。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O一 2020年)》中,关于职业教育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大力促进职业教 育创新发展”中也提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改革 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 一足企业顶岗操作的现实需求,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待在校内 进一步的提高。对此,职业院校也积极应对,学校开始师 生角色的互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校 企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对口人才,从而使职 业教育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就“不断深化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提出: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 定职业教育各专业大类教学指导方案。中等职业教育实 行‘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 ‘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 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 上不超过半年。”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是 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和后续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改革 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 因此,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需要对原有模式 “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国家和 地方从职业标准、学生能力结构、企业需求层面提出优化 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实施必要的对应措施。 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1.原有培养模式的作用与不足 中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江苏省实行了许多 年,五年高职及其“4+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江苏省率 先开办实施的,在该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二年或四年, 最后一年进工厂实习就业,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经济发 企业需要的,就是毕业生走出校门能够直接站在操作 岗位上,适应专业工种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企业产生即时 的经济效益,不需要经过企业的专项再培训后上岗:在岗 位上能够发挥专业特长,有所创造和创新。学生的需求就 是在校“学有所得”,毕业后“学有所用”,上岗“技有所 长”,发展“积有所发”,同样期待进入工厂产生即时的能 展历史时期为地方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工人,对实现校 力效益。因此,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新模式下的 企结合、职业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快步改革起到了积 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极作用。 旧的培养模式其实就是一种规定名义上的教学模式, 三、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对策 “25+0.5”“4.5+0.5”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不是简单 .简单地将在校三年或五年的课程缩减为二年或四年。因 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培养方式基本上不考虑企业的 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加长,不是学生校外就业实习的时 2O14 1 l■j_ 困 0FORUM l主题论坛 间缩短,而是需要我们思考,怎样培养才能实现专业与行 业的高度吻合,实现质量与企业的高度吻合,实现学生上 岗就业培训与企业“零距离”要求的衔接,将学生上岗前 由企业短期培训转变为在校完成,切实满足企业当前与长 远发展的需求。 1.要立即转变教学思想和实训理念 力,防治“操作硬伤”。 4.挖掘合作内涵,密切校企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国家和江苏省的中 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都强调“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经过多 年实践,江苏省校企合作己取得了许多成就,合作的模式 也被校企和社会认可。但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 作的路子会更宽更远,合作的内涵会更丰富,都有待于今 在教学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模式优化,教学管理人员 更要提高认识,认真研究。由“1”变化为“0.5”不是数 后不断地探索。 字游戏,其内涵非常丰富,不要简单地认为多加的“O.5” 就是让学生在校多半年时间,把以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学 当前,学院要加强校外认知实习和教学实习,优化 校外顶岗实习,引企入校,熟练上岗。顶岗实习是锻炼 时拉长半年就可以了,或者把过去缩减的理论课程再回 头让学生学一学。其实不然,优化后增加的“0.5”不 是简单复习回顾理论,不是重复过去的实习实训,不是 “散养式”让学生撰写论文等待答辩。而是要回顾、审视 和修订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企业现实需求重新 制订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在上岗培训这方面作重大调 整,使得增加的“0.5”计划更现实、内容更翔实、措施 更扎实,真正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满足和达到企 业的要求。 2.要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 要突出“教育服务”的宗旨,组织专业教师、专业带 头人和教学名师,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目前毕业 生的上岗、就业状况与企业长远的需求,在理论和校内实 践上查漏补缺,充实专业理论和上岗培训的计划,增加专 业知识模块内容,增加实训实践模块的项目量,细化校企 结合的内容,把校企合作进一步引入项目教学和就业指导 教学,保证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的衔接吻合。为了培 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要将毕业生上岗就业前的 人才评价制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增加课程结构“实践课 程”板块的内容。 3.坚持能力为重。有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我们要着力加强校内理论 教学,将学校理论与岗位需求的不够吻合以及理论浅薄的 教学不足等问题,通过顶岗实习、企业专家进课堂等有效 途径进行课程与实践融合的改革,弥补原人才培养模式的 不足。要优化课程结构,严格执行和把握实训教学要高于 60%总学时的教学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后,学生在校 时间加长,实训教学学时比例要进一步扩大,有条件的学校 要达到7O%。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学要学得精,做要 做得会,教要教得好,加强“导师制”的实践。加强校内 实训教学,实施“场景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 方法,熟练操作能力;强化就业前的实训操作能力,以满 足企业的需求。在新模式下,要非常重视校内实训环节, 校内实训必须实施“六定”:定学时、定课题(目标)、定 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和定期轮换。同时要加强学生实 习实训、教师指导的评价考核。第五或第九学期既要在理 论基础上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查漏补缺,修补“理 论软肋”,更要在实训实践上为学生强化技能实践的操作能 和检验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发掘许 多合作内涵和教学模式,教师要在顶岗实习上做好大文 章。《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要“严格顶 岗实习管理,全面执行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优 选顶岗实习企业,落实实习岗位,建立一批顶岗实习基 地。”“强化顶岗实习跟班指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顶 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工作考核,强化对实习 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 在过去的顶岗实习实践中,教师只是跟班管理学生, 谈不上也不可能跟班指导,只有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跟班指 导,才能解决毕业生就业前的实操不足和专业缺陷。 加强学生岗前培训,通过学校教师的培训往往达不 到企业需求的效果,必须“引企入校”,邀请企业一线专 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实行“岗位教学”,在校内外的 岗位上让学生熟悉实习环节、操作流程、企业规范,减 少企业对人才的再培训时间,使毕业生能直接走向工作 岗位。 5.创新和实践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再 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改革 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 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 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 动。”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要“研究制订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标准与办法,建立教育与产业、校 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健全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 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的职业教育评 价模式”。学生理论、实践和生活能力的高低不能以学校 或企业单方来评定,要引入第三方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 行评定,这既是对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客 观性的考量要求,也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刚性检验的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之一,要将“人才 评价”和“学生生活能力”纳入“实践课程”结构板块, 通过学校、企业和社会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实践 操作能力过硬、创新能力持续、社会生存能力独立的合格 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