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
首先西北地区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部分的内容,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有充分的掌握,加之在八年级上册中,对中国地理特征的总体概况有一定的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大。
但是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至今未掌握,加之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规律总结。
二、教学主题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三、教学对象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
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地理的心理状况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上课表现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以及当堂的达标检测都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还可以。
五、教学重点
重点: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2、分析干旱的表现、成因和变化规律;
3、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学习难点
1、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七、学习西北地区基础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教学任务不只是有尖子生,更多的知识接受者为普通的中等生和后进生,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总之,本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课堂容量大,尖子生吃得饱,问题难以程度设置合理,中等生也能接受,底子薄的学生也能吃得下,学生人人学,有所得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八、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西北地区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关键是要抓住该区域的特征,教材中首先介绍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明确,该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地区,为下面的气候特征做铺垫,接着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并配有各种地图,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得出,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干旱,自然地理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对人文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材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主要是介绍地形气候河流
植被农牧业矿产资源和交通之间的相互联系,环保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教材最后提到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提示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树立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