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2020-07-02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三篇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章 新生儿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节 脐部护理

【目的】

保持脐部清洁,防止脐部感染。 【评估】

脐带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异常气味。 【用物准备】 吉尔碘、棉签。

【操作程序与方法】(表1—4)

1.备齐用物,核对、解释,确认新生儿,向母亲进行解释取得合作。 2.暴露脐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3.脐轮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者:用棉签蘸吉尔碘溶液轻轻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 4.一般情况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 5.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处理。

6.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75%酒精或吉尔碘消毒脐窝处直至分泌物消失。 7.清理用物,记录脐部情况。 【出生时的脐带护理】

1.用2.5%碘酒消毒脐带根部周围皮肤,消毒范围为以脐轮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周消毒,直径5cm。以脐轮为中心向上消毒脐带,长度约为5cm。

2.再用75%酒精脱碘两遍,脱碘的范围超过碘酒消毒的范围,注意要将碘脱干净,以免损伤新生儿皮肤。

3.在距脐根部1cm处用止血钳夹住,并在止血钳上方剪断脐带,将气门芯或脐带夹套在或夹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

4.用2.5%碘酒消毒脐带断端,注意药液不可触及新生儿皮肤以免灼伤。 5.以无菌纱布覆盖。 【沐浴后的脐部护理】

1.新生儿沐浴前,检查脐部。每天沐浴后,用消毒干棉签蘸干脐窝里的水及分泌物,再以棉签蘸吉尔碘消毒脐带残端、脐轮和脐窝。

2.保持脐带干燥,不要用纱布包扎脐带。尿布的上端勿遮挡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 3.可穿单衣,轻轻盖住脐部。

5.脐带脱落后的护理:继续用吉尔碘消毒脐部直到分泌物消失。 【脐部出血的护理】

1.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如结扎线松动或脱落造成脐部出血,立即重新结扎止血。如脐带过短结扎有困难,可用肠线8字缝合法止血。

2.脐带干燥脱落时出血,局部敷酒精纱布即可。 【注意事项】

1.观察脐部有无异常分泌物,有无出血、渗血、红肿等异常情况。保持脐部干燥,如有潮湿应及时更换。

2.勤换尿布,尿布的折叠勿盖住脐部,防止尿液污染脐部,尿布潮湿或污染时,应随时给予护理。每日进行脐部护理一次。

3.如脐部红肿或分泌物有臭味,提示脐部感染,及时报告医师,做分泌物培养或涂片。 4.脐带脱落前,勿试图将其剥脱,结扎线如有脱落应当重新结扎。 5.操作中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暖。

图1—4 脐部护理操作标准

评分等级 项目 仪表 总分 5 操作要点 按医院要求着护士装 考核要点 A 仪表端庄 服装整洁 操作前准备 15 1.评估新生儿 脐带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异常气味。 2.告知产妇 操作方法、目的。 3.操作护士 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吉尔碘溶液、棉签。 5.环境 整洁安静 操作过程 60 1.评估患者正确。 2.告知内容正确全面。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60 40 20 15 10 5 5 B 3 C 1 1.备齐用物,核对、解释,确认新生儿,1.核对正确。 向母亲进行解释取得合作。 2.暴露脐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3.脐轮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蘸吉尔碘溶液轻轻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 4.一般情况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 5.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处理。 6.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吉尔碘消毒脐窝处直至分泌物消失 2.技术方法正确。 3.操作程序正确。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操作后 20 1.清理用物,记录脐部情况。 2.洗手、签字 1.处理用物正确。 2.洗手、记录、签字顺序正确。 3.记录规范、签名清楚 20 15 10 总分 100 实得分合计 第二节 臀部护理

【目的】

保持新生儿臀部清洁,促进新生儿舒适。 【评估】

臀部皮肤情况,大小便情况。 【用物准备】

尿布、小毛巾各一块,盛温水盆一个,婴儿专用湿纸巾,护臀膏。 【正常儿臀部护理】

1.选用柔软吸水性良好、大小适中的尿裤,每次喂奶前排便后及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或用婴儿护肤湿巾从前向后擦拭干净,并涂护臀膏。 3.保持臀部干燥,尿裤必须兜住整个臀部和外阴,经常查看尿裤有无污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4.尿裤包兜不可过紧、过松,不宜垫橡胶单或塑料布。 【新生儿轻度红臀的护理】

1.预防措施: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2.不可用肥皂清洁臀部,并轻兜尿裤。

3.季节或室温条件允许时,可仅垫纸尿裤于臀下,使臀部暴露于空气中。 4.患儿臀部暴露在阳光下,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注意保暖。 5.颈灯或红外线灯照射,有加速渗出物吸收和抗炎抑菌作用。 【新生儿中度红臀的护理】

1.备齐用物,向母亲说明目的及操作流程。

2.清洁臀部,用温水清洗患儿臀部,避免用毛巾擦揉,禁用肥皂,洗净后用浴巾蘸干。 3.暴露红臀部位,将患儿横放于床上,将纸尿裤垫于臀下,用尿布遮住男婴会阴部,使患儿侧卧,暴露红臀部位,注意保暖。

4.打开红外线灯的电源,调好灯距(一般距患处30~40cm)。护士用前壁内侧试温,以温热感为宜,两手扶持患儿保持体位,并随时观察皮肤情况,不得离开,以防意外。照射时间约20分钟,每日2~3次。

5.照射完毕,将蘸有护臀药膏的棉签在臀部皮肤上轻轻滚动,均匀涂药。穿好清洁尿布,盖好被褥,整理用物。

6.加强全身营养,结合糜烂程度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

动作轻柔,敏捷,注意保暖,纸尿裤松紧大小适当。

第三节 体温测量法

【目的】

及时准确地了解新生儿的体温变化,防止出现新生儿体温过低或过高。

【用物准备】

体温测量盘(清洁体温计,无菌纱布,记录本、笔)。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洗手,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2.检查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3.腋下测量法:解开衣服,轻轻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汞端放于新生儿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帮助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

4.直肠测温法:新生儿取仰卧位,取下尿布,护士一手紧握其双足踝部,并提起,固定患儿双足;将肛表汞端涂上液状石蜡,轻轻插入肛门2~3cm,固定肛表,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地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体温计由肛门脱出。3分钟后取出体温计,用无菌纱布擦净。擦干净肛门。

5.记录体温。

6.为新生儿包好尿布穿好衣服。

7.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容器中,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注意事项】

1.测温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黏膜。

2.腋下测量时要擦干腋窝,护理人员要帮助新生儿夹紧上肢,以保证测量温度的准确性。

3.肛温测量时,要润滑体温计汞端,女性婴儿的肛门与阴道口的距离接近,要防止将体温计误插入阴道。

4.选择适宜的测温时间,在哭闹、洗澡、进食后20分钟方可测温。 5.测温过程中要注意保暖。

6.每日测温六次,体温过低,应给予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体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体温过高应检查是否衣着过多、盖被太厚、室温过高。保持室温恒定

第四节 体重测量法

【目的】

每日监测体重,防止新生儿入量不足,体重下降过快。 【评估】

新生儿出生天数,基础体重增长情况。 【用物准备】

婴儿磅秤、新生儿换洗衣服、尿布。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洗手、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关好门窗,室温保持在26~28℃.一般在新生儿洗澡前测体重。 3.校对婴儿磅秤。

4.脱去新生儿衣服及尿布,将其轻放在秤盘上,左手悬于婴儿上方,以便保护婴儿安

全。读表,为新生儿穿好衣服,做记录。

【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注意保护新生儿的安全。

2.注意观察体重的变化,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是2500~4000g,出生后2~4天由于哺乳量不足,皮肤和呼吸水分的蒸发以及胎粪排出,暂时出现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体重的3%~10%,出生4~5天以后逐渐回升,7~10天后早产儿每天体重增长10-30g.恢复到出生时体重。及时报告医师。

3.每次测量体重前必须先调节婴儿磅秤至零点平衡后方可使用。测得数值准确,记录及时。

4.若测得体重的数值与前一次所测数值差异较大时,应重新进行测量、核对。

第五节 身长测量法

【目的】 监测新生儿身长。 【用物准备】 身长测量板、记录本。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洗手,做好解释工作。

2.身长测量:分两次测量,先测量头部至臀部长度,后测量臀部至足跟长度,两者相加。

【注意事项】

1.身长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应采取仰卧位进行测量身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测量时应使新生儿双下肢充分伸展,以减少误差。

2.测量时推动滑板的动作要轻快,准确读数并与前次身长数比较。 3.注意安全和保暖。

第六节 头围测量法

【目的】

测量新生儿头围。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用物准备】 软尺、笔、记录本。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洗手,做好解释工作。

2.新生儿取仰卧位或由一人抱起,测量者站在新生儿前面或右侧,用左手拇指将软尺“0”点定于新生儿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再从头右侧向后经枕后围绕到“0”点,准确读数,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0.1cm。

3.整理用物,记录。 【注意事项】

1.测量时软尺应紧贴小儿皮肤,左右对称。

2.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头围过小为小头畸形,为脑发育不全,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测量中应注意观察患儿头部、卥门的形状,如小儿哭闹或出现异常呼吸,不要勉强测量。

3.测量方法正确,结果准确,记录及时。

第七节 胸围测量法

【目的】

测量胸围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 【用物准备】 软尺、笔、笔记本。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洗手,做好解释工作。

2.测量者立于新生儿前方或右侧,解开患儿衣服,用右手拇指将软尺“0”点固定于被测新生儿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经右侧绕至后背两肩胛骨下角下缘,再经左侧回至“0”点准确读数,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0.1cm。

3.整理:帮助新生儿穿好衣服,根据需要适当包裹,整理用物,记录。 【注意事项】

1.测量时,注意左右对称,软尺轻轻接触皮肤。

2.如出现异常呼吸或小儿哭闹,不要勉强测量。胸围是指平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平均约32cm。胸围大小与肺的发育、胸廓骨骼、肌肉及皮下脂肪的发育密切相关。

3.测量过程中注意新生儿安全,保暖,记录及时。

第八节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使新生儿体内产生抗体,预防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 【评估】

一般情况,孕周,体重,体温情况。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个(内有75%酒精,棉签,1ml注射器,药物,乙肝疫苗接种卡片)。 【操作程序与方法】(表1—5)

1.在治疗室抽取药物,填写乙肝接种卡,严格三查八对。 2.用1ml注射器抽取10μg乙肝疫苗。

3.将治疗车推至母婴同室病房,接种卡与产妇核对无误。 4.暴露新生儿右上臂外侧三角肌,常规消毒皮肤后进行肌内注射。 5.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2.无论产妇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均注射10μg。

3.体重不足2500g,不足37周的新生儿暂缓注射。待体重达到2500g再遵医嘱注射。

表1—5 乙肝疫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评分等级 项目 仪表 总分 5 操作要点 按医院要求着护士装 考核要点 A 仪表端庄 服装整洁 操作前准备 15 1.评估新生儿 一般情况,孕周,体重,体温情况。 1.评估患者正确。 2.告知内容正确全面。 3.洗手戴口罩。 15 10 5 5 B 3 C 1 2.告知产妇 操作方法、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目的。 3.操作护士 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个,内有75%酒精,棉签,1ml注射器,药物,乙肝疫苗接种卡片。 5.环境 整洁安静 操作过程 60 1.在治疗室抽取药物,填写乙肝接种卡,严格三查八对。 2.用1ml注射器抽取10μg乙肝疫苗。 3.将治疗车推至母婴同室病房,接种卡与产妇核对无误。 4.暴露新生儿右上臂外侧三角肌,常规消毒皮肤后进行肌内注射 操作后 20 1.清理用物,记录。 2.洗手,签字 1.处理用物正确。 2.洗手、记录、签字顺序正确。 3.记录规范、签名清楚 总分 100 实得分合计 20 15 10 1.核对正确。 2.技术方法正确。 3.操作程序正确。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60 40 20 第九节 卡介苗接种

【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产生抗体,预防结核杆菌感染。 【评估】

一般情况,孕周,体重,体温情况。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个(内有75%酒精,棉签,1ml注射器,卡介苗药及溶液,锐器盒,卡介苗接种卡片)。

【操作程序与方法】(表1—6)

1.在治疗室抽取药物,填写卡介苗接种卡,严格三查八对。 2.将卡介苗溶液充分混合,用1ml注射器抽取0.1ml药液。 3.将治疗车推至母婴同室病房,接种卡与产妇核对无误。

4.暴露新生儿左臂三角肌下缘,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药液。 5.将接种后的用物如注射器、安瓿,放入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放入锐器盒,写上时间,封闭。棉签放入医用垃圾桶。

【注意事项】

1.卡介苗是活菌苗,应保存在冰箱内(2~8℃),使用前核对卡介苗品名、剂量、批号和有效期,接种前需先振荡菌苗使之均匀,吸入注射器内也应随时摇匀,如发现有不可摇散的颗粒、药瓶有破漏、瓶签不清楚以及菌苗过期等情况都应废弃。接种时注意记录批号。

2.安瓿打开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不可在阳光下接种,否则影响效果。

3.体重不足2500g,不足37周,体温高的新生儿暂缓注射。待体重达到2500g再遵医嘱注射。

图1—6 卡介苗接种技术操作标准

总项目 分 仪表 5 按医院要求着护士装 仪表端庄 服装整洁 操作前 准备 15 1.评估新生儿 一般情况,孕周,体重,体温情况。 2.告知产妇 操作方法、目的。 3.操作护士 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个,内有75%酒精,棉签,1ml注射器,卡介苗药及溶液,锐器桶,卡介苗接种卡片。 5.环境 整洁安静 操作过程 60 1.在治疗室抽取药物,填写卡介苗接种卡,1.核对正确。 60 40 20 1.评估患者正确。 2.告知内容正确全面。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15 10 5 操作要点 考核要点 A 5 B 3 C 1 评分等级 严格三查八对。 2.将卡介苗溶液充分混合,用1mL注射器抽取0.1mL药液。 3.将治疗车推至母婴同室病房,接种卡与产妇核对无误。 4.暴露新生儿左臂三角肌下缘,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药液。 5.将接种后的用物如注射器、安瓿放入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放入锐器盒中,写上时间,封闭。棉签放入医用垃圾桶 操作后 20 1.清理用物,记录。 2.洗手、签字 2.技术方法正确。 3.操作程序正确。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1.处理用物正确。 2.洗手、记录、签字顺序正确。 3.记录规范、签名清楚 20 10 5 总分 100 实得分合计 第十节 新生儿肌内注射法

【目的】

通过肌内注射药物的方法,使药物吸收比皮下注射更迅速,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 【用物准备】

一次性1ml注射器、治疗巾、治疗盘、棉签、注射用药物。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备齐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清楚。

2.部位的选择:选择新生儿股外侧肌注射,多在大腿中段外侧。 3.充分暴露要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4.左手固定并绷紧皮肤,右手垂直进针于肌内。 5.抽回血,确定在肌肉内,慢推药物。 6.迅速拔出针,用棉签按压。 7.安抚患儿,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操作中,便于固定,最好两人进行。

2.时刻注意保暖,除注射部位外,不应暴露其他部位。 3.注意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一节 新生儿皮内注射法

【目的】

对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常规给予皮内注射的方法做皮试。 【用物准备】

皮试液、一次性1mL注射器、治疗盘、棉签。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 2.选择注射部位:前臂内侧。

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几乎平行进针。 4.当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内,推注皮试液0.1mL。 5.局部皮肤变白,隆起后拔出针头。 6.整理用物,记录。

7.注射后观察20分钟看皮试结果。 【观察结果】

1.阴性反应:皮丘无变化,周围无红肿和红晕,无其他异常表现。 2.阳性反应:局部皮丘隆起,有红肿和红晕出现,皮丘直径>1cm。 【注意事项】

1.注意进针角度,进针过深影响观察结果。

2.准确记录注射时间,20分钟后观察局部反应结果。 3.各种药物皮试液应新鲜配制,并保证皮试液浓度的准确。 4.注射药物后,应再观察30分钟,以防迟发反应。

第十二节 新生儿皮下注射法

【目的】

用于不宜经口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的注射。如各种疫苗的注射。 【用物准备】

治疗盘、吉尔碘、一次性1ml注射器、棉签、注射用药物。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

2.选择注射部位:新生儿多在上臂三角肌下缘。

3.常规消毒皮肤后,排空注射器内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30°角进针。 4.固定针栓,回抽,如无回血即缓慢推注药物。 5.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棉签按压。 6.安抚患儿,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严格无菌操作。 3.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第十三节 新生儿沐浴法

【目的】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促进血液循环,使其感到舒适。 【评估】

1.新生儿的日龄、病情等。

2.新生儿皮肤的情况、清洁程度、有无损伤。 3.一般在哺乳后1小时和睡前进行。 4.新生儿体重。 【用物准备】

1.工作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做好解释工作。

2.用物准备:大、小毛巾各一条、新生儿襁褓、婴儿专用皂(或婴儿沐浴液)、清洁衣裤、尿布、婴儿爽身粉、5%鞣酸软膏、消毒植物油、生理盐水、根据医嘱备抗生素眼液、棉球、棉签、婴儿磅秤、沐浴装置。

3.环境准备:温暖、舒适。调节室温到26~28℃,关闭门窗。 【操作程序与方法】 【沐浴】

1.备齐用物,解释、核对患儿,向母亲解释淋浴的目的,调节水温至38~40℃,可以用手腕试水温。水温不可过高,防止烫伤。

2.准备好新生儿换洗衣物。

3.护士系上围裙,洗手,先核对患儿床号、姓名,后抱离患儿,解开包被将新生儿置于沐浴台上,检查新生儿腕带,核对床号、姓名、去掉尿布,脱去衣裤,测量体重,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哭声、活力、皮肤颜色、其他情况等。

4.擦洗脱脂:第一次沐浴的新生儿,用消毒棉签蘸消毒植物油擦去皮肤上的胎脂,注意擦颈、四肢皱褶、腋下、腹股沟、女婴阴唇间隙等处。胎脂结痂者,不要强行擦洗掉,可涂消毒植物油后次日再洗。

5.擦洗脸部:将新生儿抱至沐浴池垫架上,清洗眼、耳及面部,面部不宜涂婴儿皂液。 6.洗头、洗身:用浴水湿润头发及全身,用手将婴儿专用沐浴液搓出泡沫,再抹在新生儿身上,依次洗头、颈、上肢、腋下、躯干、腹股沟、臀部及下肢,用浴水冲净。冲洗头部时,须用手掩住新生儿耳孔,防止浴水进入耳内,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尤其是男婴的阴囊。

7.脐带、臀部护理:洗毕,将新生儿抱至沐浴台上,用大毛巾擦干全身,必要时根据医嘱双眼滴抗生素眼液;臀部涂上保婴软膏,在护理中注意观察耳、眼、鼻有无异常,如有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拭去。

8.穿衣,兜好尿布,检查腕条字迹是否清晰,核对并别上胸卡,将新生儿抱送到母亲面前,告诉其婴儿情况。如寒冷时,可放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穿衣整理。

【盆浴】

1.沐浴室26~28℃,水温38~40℃,或以手腕内侧试温觉较暖即可。

2.护士系上围裙、洗净双手,解开包被、检查腕条、核对姓名、床号。

3.脱衣服解尿布,护士以左前臂托住新生儿背部,左手托住其头部,将婴儿下肢夹在左腋下,移至沐浴盆,将头部枕在护士左手腕上,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洗净颈、上肢、躯干、下肢,最后洗腹股沟,臀部及外生殖器,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

4.将新生儿抱至处置台上,用大毛巾轻轻蘸干全身,脐带用吉尔碘棉签擦拭,在颈下、腋下、腹股沟处撒爽身粉,臀部擦护臀膏,穿好衣服,兜尿布,检查腕条是否脱落,若脱落则补上。裹好包被放回小床。操作后处理。

5.整理用物,用消毒液擦拭淋浴台及沐浴池,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1.操作时动作轻盈,注意保暖、注意水温、室温,减少暴露,防止新生儿受凉。 2.注意新生儿安全,淋浴时不要将水直接淋在新生儿身上,防止水温变化而伤害新生儿,沐浴时护士不可离开新生儿。

3.勿使浴水流入耳、鼻、眼、口腔。 4.集中沐浴时,认真核对新生儿,避免抱错。

第十四节 新生儿抚触法

【目的】

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体重增长;促进母婴情感交流,增加家人与宝宝的亲情交流;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加新生儿应激能力和情商;促进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促进睡眠;促进纯母乳喂养率提高。

【评估】

孕周,新生儿体重,吃奶时间。 【用物准备】

布置一间温馨婴儿抚触室,设备(供暖、抚触台、宣传用品、电视、DVD、光盘。婴儿抚触油)。

【操作要点】

1.做新生儿抚触时应注意室内温度最好在28℃以上,全裸时,应在可调温的操作台上进行,台面温度36~37℃。

2.听一些柔和的轻音乐,使新生儿保持愉快的心情。

3.顺序由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要求动作要到位,抚触要适当用力,过于轻柔的按抚会使新生儿发痒,引起其反感和不适。整套动作要连贯熟练。每个部位的动作重复4~6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头面部:两拇指指腹从眉间向侧推。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两侧以上滑行,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一手托头,用另一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示、中指分别在耳后乳突部;换手,同法抚触另半部。

2.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腺。

3.腹部:示指、中指依次从新生儿的右下腹至上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半圆,避开新生儿的脐部和膀胱。

4.四肢:两手交替抓住婴儿的一侧上肢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滑行。然后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段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做法相同。

5.背部:以脊椎为中分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重复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向臀部,最后由头顶沿脊椎摸至骶部。

【注意事项】

1.抚触可以在母亲床旁进行,减少交叉感染,有利于母亲的学习哦。

2.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抚触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的培训,要取得由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资格证书。

3.出生24小时后的新生儿可开始皮肤抚触。

4.根据小儿状态决定抚触时间,一般时间为10~15分钟,饥饿时或进食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新生儿抚触。每天1~2次为佳,建议最好在沐浴后进行。

5.抚触者应洗净双手再把润肤露倒在手中双手揉搓温暖后,再进行抚触。

6.新生儿抚触进行到任何阶段,如出现以下反应:哭闹、肌张力提高,神经质活动、兴奋性增加,肤色出现变化等,应暂缓抚触,如持续1分钟以上应完全停止抚触。

7.抚触全身使小儿皮肤微红,抚触者和小儿需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 8.住院期间,护士教会母亲抚触,便于母亲回家后继续进行。

第十五节 新生儿游泳法

【目的】

使新生儿得到最自然的活动,促进消化、呼吸、循环、骨骼等系统的发育,促进中枢系统脑神经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发育。为新生儿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条件。促进新生儿胎便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足月正常分娩、剖宫产儿、月龄在10个月之内。

2.禁忌证:难产儿,Apgar<8分者,新生儿并发症、有特殊治疗者,早产儿、低体重儿(<2000g)。

【操作前准备】

1.温度:预备室温达28℃.水温达38℃.

2.泳圈:检查游泳圈有无破损,双气道充气达90%左右。

3.泳池:医院操作:一人一水一薄膜,池中可以安放震动棒(产生震波纹),备好毛巾、尿片、替换的衣物、润肤液。操作者剪好指甲,修好甲缘以防磨伤婴儿皮肤。播放柔和的音乐。

【婴儿游泳基本要求】

1.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游泳期间必须专人看护。

2.“婴儿游泳”专用保护圈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如型号是否匹配,保险按扣是否扣牢,以及是否漏气。

3.婴儿(新生儿)套好游泳圈,检查下颌、下颏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逐渐且缓慢入水,注意泳圈的型号。

4.泳毕新生儿要迅速擦干水迹,保温,取下游泳圈。 5.游泳完毕用75%的酒精消毒脐部两次。

6.新生儿游泳操在住院期间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出院后家长可根据婴儿游泳的情况(自主活动的程度、力度、范围),决定是否给婴儿做游泳操,游泳操操作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按照医务人员的操作手法、规程进行规范的游泳操操作。游泳操是有规范性和科学性的操作,操作者如果操作不规范,不注意操作部位、手法、力度、方向,则可能导致婴儿关节、皮肤、韧带的损伤。

7.住院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游泳桶内套一次性塑料袋,一人一桶水,家庭用的游泳器械亦应定期消毒。新生儿游泳自行解决游泳场地情况下,其泳池(或较大的浴盆)水深>60cm,必须以新生儿足不触及池底为标准。新生儿与看护者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

【“婴儿游泳与游泳操”培训教程】

住院期间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有技巧的操作,通过操作者双手对被操作者的各部位及皮肤进行有次序、有力度、有方向、有手法、有爱心、有技巧的游泳操和抚触操作;经过培训的家属可在出院后继续进行以上的操作。每个动作做4个8拍。

1.肩关节:操作者双手握住新生儿的上臂,按节拍前后摆动上臂,小角度的做圆周和外展、内收运动,(约30°,注意不要牵拉)。

2.肘关节:操作者双手握住新生儿的前壁,按节拍使肘关节屈、伸(大于90°)。 3.腕关节:操作者双手握住新生儿的腕关节,拇指放在婴幼儿手掌根部(大、小鱼际肌处),示指及中指放在手背腕关节处,使其腕关节有节拍地屈、伸(50°~60°角),之后操作者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前后捏住上臂、前臂,上下左右进行轻柔按摩。操作者双手拇指放于肘关节窝中部,其于四指包绕肘关节,进行轻柔按摩。

4.髋关节:操作者双手握住婴儿股部,按节拍上下摆动股部约(40°),之后做外展、内收运动,(约40°)。

5.膝关节:操作者双手握着婴儿股部,有节拍地使膝关节屈、伸(70°~90°)。 6.踝关节:操作者示指及中指放在婴幼儿足跟部前后,拇指放在对侧,使其踝关节有节拍地屈、伸(约40°),之后操作者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前后捏住股及小腿,上下左右进行轻柔按摩。

7.放松运动:操作者双手在水里摆动,让水产生波浪,婴儿自由活动。

8.自主活动:指较大的婴儿在水中自主(自由)活动,如活动范围小、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可配合做游泳操。

【注意事项】

1.安全是最重要的,游泳期间必须专人看护。泳圈型号要合适,型号小不舒服,型号大不安全。

2.水温不要太高,最好是比婴儿体温高1℃. 3.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六节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法

【目的】

采集足跟血,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因两者均是引起小儿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物准备】

治疗盘(酒精,棉签,采血针,无菌手套,锐器桶)。 【操作程序与方法】(表1—7)

1.采血前再次将卡片姓名与新生儿腕条进行核对,避免差错。 2.操作者清洗双手,新生儿采取头高脚低位,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

3.用75%酒精棉球或棉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自然挥发或用无菌棉球擦掉多余酒精后再开始采血。

4.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足跟选定部位,刺入深度小于3mm,因第一滴血含有体液或皮肤碎片,应用消毒过的棉球拭除,取第二滴血。

5.在距针眼较大范围处挤压(不允许挤压和揉搓针眼处),再放松形成足够大的血滴,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勿触及周围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共需3个血斑,要求血斑直径为1cm,禁止在1个圆圈处反复多次浸血。

6.采血完毕用无菌棉球轻压采血部位止血。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出生后充分哺乳72小时后进行(哺乳至少8次),避免因蛋白负荷不足可能导致的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的假阴性;同时,又可避开生理性的促甲状腺素上升,减少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结果的假阳性,以防止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2.采血部位:新生儿筛查血标本采集部位宜选择足跟内、外侧缘。

3.为保证安全,下列部位绝不允许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采集,否则容易造成邻近组织如软骨、肌腱、神经等损伤。①足跟中心部位;②足弓部位;③针眼部位;④水肿或肿胀部位;⑤手指部位;⑥后足跟弯曲部位。

4.标本干燥保存及运送:将血片置于清洁空气中自然干燥(一般需在15~22℃空气中暴露3~4小时),待自然干燥后,放于封口塑料袋内,保存于4℃冰箱中。干燥过程中注意将滤纸片平放,避免日光直晒、紫外线照射、受潮、水浸及污染,冬季避免放置在暖气上,血标本不宜放置在新装修的房间内,未晾干的血样不得重叠放置。一般要求采血后8个工作日内将血标本递送到新筛中心。运送过程中尽量减少血片在室温中存留的时间,夏季高温时采用“冷链”递送。

5.特殊新生儿的采血要求:新生儿因任何原因(如提前出院、早产、低体重、疾病等)未采血时,做好详细记录,并告知家长及时补采血样。根据小儿情况越早筛查越好,血样采集时间最迟不宜超过生后20天。

表1—7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护理操作标准

总分 评分等级 操作要点 考核要点 A B C 项目 总项目 分 仪表 5 按医院要求着护士装 仪表端庄 服装整洁 操作前准备 15 1.评估新生儿 足部皮肤情况,进食时间 2.告知产妇 操作方法、目的。 3.操作护士 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盘(酒精,棉签,采血针,无菌手套,锐器桶)。 5.环境 整洁安静 操作过程 60 1.前再次将卡片姓名与新生儿腕条进行核对,避免差错。 2.操作者清洗双手,新生儿采取头高脚低位,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 3.用75%酒精棉球或棉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自然挥发或用无菌棉球擦掉多余酒精后再开始采血。 4.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足跟选定部位,刺入深度小于3mm,因第一滴血含有体液或皮肤碎片,应用消毒过的干棉球拭除,取第二滴血。 5.在距针眼较大范围处挤压(不允许挤压和揉搓针眼处),再放松形成足够大的血滴,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勿触及周围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共需3个血斑,要求血斑直径1cm,禁止在1个圆圈处反复多次浸血。 6.采血完毕用无菌棉球轻压采血部位止血,胶布固定 操作后 20 1.用物,记录。 2.洗手、签字 1.处理用物正确。 20 2.洗手、记录、签字顺序正确。 3.记录规范、签名清楚 总分 100 实得分合计 1.评估患者正确。 15 2.告知内容正确全面。 3.洗手戴口罩。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1.核对正确。 2.技术方法正确。 3.操作程序正确。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60 操作要点 考核要点 A 5 评分等级 B 3 C 1 10 5 40 20 10 5 第十七节 新生儿听力筛查法

【目的】

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小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查结果,未通过筛查人群为可疑听损伤人群,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以及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评估】

出生天数,新生儿的状态,外耳道情况。 【用物准备】 听力测试仪、棉签。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向产妇解释测听力的目的,取得合作。 2.检查新生儿外耳道是否通畅。 3.将测试仪放在新生儿外耳道中。 4.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以后,要接受初次听力筛查。

2.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

3.确诊为听损伤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治疗。 4.测听力时保持病室安静。

第十八节 新生儿辐射台使用法

【目的】

1.主要适用于抢救危重新生儿和需要快速复温者,其加热器通过固定在新生儿皮肤上的电极调节出热量。优点是通过远红外线产热,不仅使体表温度升高,热量还能渗入体内,有体温测温系统,报警电子自控电路,机械限温控制装置及一套电子伺服式控温装置,可将皮肤温度调节控制在36~37℃.

2.开放的辐射床为新生儿提供了有利于病情观察和抢救的环境。 【用物准备】

辐射床(加伺服控制单元)、皮肤探头、胶布、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1.将辐射床放在背风处,以减少对流散热。 2.将电源打开,预热15分钟后,将新生儿放于床上。 3.调试伺服控制面板至自动控制档。

4.将伺服控制温度与新生儿皮肤温度尽量保持一致,一般调节为36~37℃.

5.选择并检查探头,将探头一端连于探头插座,一端用胶布固定于皮肤。注意:探头应金属面贴于皮肤,胶布全部覆盖探头固定,切不可在空气中暴露。接探头前,先用酒精清洁皮肤,待干后,再固定。探头要经常换位置,腹部右上区(肝区)是最佳位置,其次是左上腹、背部左右肋侧。

6.每30分钟观察一次新生儿皮肤及肢端温度、伺服控制辐射床温度,直到体温稳定。 7.每次检查各项生命体征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及伺服控制辐射床温度。 8.辐射床上新生儿体温稳定后,至少每日测体温6次。 9.根据新生儿病情适当调节控制温度。 【注意事项】

1.辐射床上应另外放体温计测量。

2.两侧床档应保持完整和直立,防止对流、放射散热。

3.辐射床上新生儿,不宜包裹太多,过紧,应穿单衣。为保持热量和湿度,应覆盖保鲜膜。

4.皮肤探头是用来帮助测量体温的,如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和严重后果,随时注意探头的正确连接和使用。

5.使用后应严格消毒,保持干净,防止交叉感染。

第二章 新生儿疾病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节 新生儿置胃管术

【目的】

帮助胎龄过小,呼吸异常,吸吮反射差和其他病理原因不能母乳或奶瓶喂养的患儿,输入营养和药物,保证能量的供给。

【用物准备】

镊子、胃管(5F或6F)、1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治疗盘、石蜡棉球、适量温开水(38~40℃)、听诊器、透明敷贴。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

2.新生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治疗巾铺于其颌下,清洁口腔。

3.测量预置入胃管长度:插入长度相当于患儿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加上耳垂到剑突下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4.用石蜡棉球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口腔缓慢插入,在咽喉部会略遇阻力,应放慢速度,轻托患儿头部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将胃管送入,插管至预定长度时用透明服帖固定至一侧面部。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1.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如有胃液抽出,即证明管已至胃中。

2.如未抽出胃液可将听诊器放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5ml空气,如能听到气过水声,表示管在胃中。

3.将胃管外端浸入一碗水中,没有气泡溢出,则表示管在胃中。 【注意事项】

1.插胃管前应先检查口、鼻腔有无阻塞。

2.插管动作应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3.每次鼻饲前应判定胃管的确在胃内及无胃液贮留时,方可注食。

4.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第二节 新生儿光照疗法

【目的】

临床上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血中的间接胆红素经蓝光照射可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间接胆红素增高的新生儿。

【评估】

1. 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精神反应、出入量等资料。评估光疗过程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2. 告知患儿家长实施光照疗法的目的及必要性。 【用物准备】

光疗箱:一般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灯最为有效,还可用绿光或白光照射,光亮度160~320W为宜。分单面和双面光疗箱。灯管与皮肤距离为33~50cm。一次性遮光眼罩,尺寸应适合于不同的新生儿。

其他:各项记录。一次性纸尿裤、胶布。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护士操作前戴墨镜,洗手。

2. 光疗前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相对湿度55%~65%。

3. 患儿入箱前须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衣裤,暴露全身皮肤,只用纸尿裤遮盖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4. 入箱: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5. 出箱:一般采用光照12~24小时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情况下,血清胆红素<172mmol/L(10mg/dl)时可停止光疗。出箱时给患儿穿好衣服,除去眼罩,抱回病床,并做好各项记录。

6. 光疗结束后,关电源,使机器与电源分离,将水箱内水倒尽,做好整机清洗、消毒工作,有机玻璃制品忌用酒精擦洗。光疗箱应放置在干净以及温、湿度变化较小,无阳光直射的场所。

【注意事项】

1.光疗时应使患儿的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遮挡光线。若使用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2.光疗时应每1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光疗最好在空调病室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若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进行。

3.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过程中,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故应在喂奶间喂水,观察、记录出入量。

4.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若有异常须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5.保持灯管及反射板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照射效果。每天应清洁灯箱及反射板,灯管使用300小时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

6.操作者了解患儿病情,掌握光疗的目的、副作用,能准确评估和处理患儿在光疗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第三节 新生儿暖箱使用法

【目的】

1.根据患儿日龄、体重选择适宜的中性温度,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

2.用以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评估】

1.了解患儿日龄、体重、病情,确定需预热暖箱的温度。 2.告知家长应用暖箱治疗的必要性。 【用物准备】

暖箱应检查其性能完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入箱前

(1)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2)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3)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下表),相对湿度55%~65%若为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低于33℃及受冷时间超过1小时者,则必须遵循逐渐复温原则。并应加蒸馏水于湿化器水箱中,以达到所需的相对湿度。

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与暖箱温度的关系

出生体重 (g)

温 度

35℃ 34℃ 33℃ 32℃ 10天 初生10天内 初生2天内 — 3周 10天 2天 初生2天内 5周 4周 3周 2天以上 55%~65% 相对 湿度

1000 初生10天内 1500 — 2000 — >2500 — 2.入箱后

(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2)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熟练、准确。 (3)每日固定时间测患儿体重1次。

(4)交接班时各班应交接暖箱使用情况。

(5)患儿需要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6)水槽内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每周消毒暖箱1次,每日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表面。 (7)箱内用物均需经过消毒后使用。 4.出温箱条件

(1)体重达2000g左右或以上,体温正常者。

(2)在不加温的暖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时,患儿体温能保持正常者。 (3)患儿在温箱中生活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者。 【注意事项】 1.使用温箱注意事项

(1)使用温暖箱应随时观察使用效果,如温(暖)箱发出警报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2)暖箱不宜放在阳光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3)要掌握暖箱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要定期检查有无故障、失灵现象,如有漏电应立即拔除电源进行检修,保证绝对安全使用。

(4)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2.了解病情,准确评估和处理常见的护理问题。 3.暖箱清洁,性能良好,温湿度符合要求。

4.熟练掌握患儿入温箱后的护理及使用温箱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新生儿持续鼻塞式正压通气(nCPAP)操作法

【目的】

1.增加肺泡功能残气量,扩张肺泡,改善氧合。

2.增加跨肺压:使气道持续保持正压,间接增加跨肺压(跨肺压是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3.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消耗:肺泡萎陷时肺泡面积减少,PS消耗增加,CPAP通过扩张肺泡,减少PS消耗。

4.减小气道阻力:CPAP可减轻上气道和小气道塌陷,使整个气道阻力减小。 【用物准备】

CPAP、消毒好的管路、湿化瓶、无菌用水、简易呼吸器、连接管、型号适宜的鼻塞、听诊器、自粘胶带、记录单等。

【操作程序及方法】

1.用物携至床旁,手消毒,核对患儿腕带。 2.使用CPAP前准备;

1)向湿化瓶内加无菌用水至刻度,正确安装湿化瓶,连接CPAP管道和鼻塞; 2)连接电源、氧源、压缩空气(或开压缩机开关),确保气源压力在规定范围; 3)开启CPAP主机开关,开启压缩空气和氧气开关,检测机器性能; 3.使用CPAP:

1)遵医嘱调节参数:吸入氧浓度、PEEP值等;

2)检查患儿的上气道情况,工字型人工皮粘贴于患儿鼻中隔及鼻翼处,保护皮肤,预防压疮,将鼻塞置于患儿的双侧鼻腔中,鼻塞两端的软管道分别置于患儿两侧颞部,用自粘胶带固定,松紧适宜,避免漏气。定时放松胶带,并拔出鼻塞,观察粘膜和受压皮肤情况。

3)观察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情况,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一小时后遵医嘱做血气分析,调整有关参数,记录。 4.停用CPAP:

1)遵医嘱检查患儿是否符合撤机指征;

2)准备好合适的给氧装置,充分吸痰,妥善处理患儿气道,撤去CPAP,调至待机状态;

3)观察患儿病情,确认病情平稳;

4)先关湿化器开关和主机开关,再关空压机和氧气开关,最后切断电源; 5)安置患儿,记录。 5.终末处理:

1)确认患儿短时间内不再需要使用CPAP后,拆卸管路;

2)分离管路、湿化瓶,倒去湿化瓶内湿化液,将管道和湿化罐送供应室消毒。 3)消毒液擦拭CPAP外表面、电源线、氧源线,清洗过滤网晾干。完毕后,将备用的已消毒CPAP管道和湿化瓶安装好,使CPAP处于备用状态。

【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好管道,防止牵拉造成鼻塞脱出;

2.长期使用nCPAP,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和湿化瓶,每周更换CPAP管道或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3.及时添加湿化水至所需刻度处;及时清理管道内冷凝水。严格无菌操作。

第五节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PICC)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评估】

1. 告知家属穿刺适应症、并发症及收费情况,取得合作。

2. 评估患儿血管条件,选择最佳穿刺血管,测量双臂(腿)围,插入长度。 【物品准备】

1. PICC穿刺包(防针刺伤型可撕裂导入鞘、硅胶导管、纸尺专利导管切割器、操作手册、病人信息卡、止血带)两副手套、肝素冒、生理盐水,肝素封管液。 2. 辐射保暖台、一次性手术衣。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洗手、戴口罩、查对;

2.测量上臂围:患儿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测量双臂围;

3.确定穿刺点—肘窝下两横指处;

1)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2)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胸骨切迹,再减去2cm。

3)下肢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腹股沟再向上到横膈(体表位置在脐部)至剑突尖端。

4.打开穿刺包,放入肝素帽/接头; 5.戴手套;

6.抽生理盐水、稀释的肝素液;

7.铺巾于手臂下、消毒穿刺点。酒精棉棒3次,范围15再以碘酊棉棒3次消毒范围; 8.更换手套; 9.铺孔巾;

10.用生理盐水冲管后,撤导丝致所量血管长度减1cm处,剪去多余导管; 11.扎止血带;

12.取出穿刺针,握住回血腔两侧去除针帽,转动针芯,穿刺。见回血后减低角度再进针0.5CM,固定针芯,送外套管退出针芯,置入导管,退出套管,劈开并移去套管,清理穿刺点,接上肝素帽,正压封管,固定;

13. 拍X光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14.穿刺后记录。 1)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 2)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 3)所穿刺的静脉 4)穿刺过程描述 5)固定方法

6)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 7)胸片结果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PICC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渗出或硬结,防止发生静脉炎。

2.封管及冲管必须使用﹥10ml注射器,禁止从PICC管道抽血。 3.保持导管牢固连接,注意预防空气栓塞。

4.正确封管,输液后用生理盐水10ml冲管再用稀释肝素封管。

5.穿刺处用无菌透明膜固定,防止出血。透明膜应在导管置入第一个24h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污染、潮湿、脱落,随时更换。

6.穿刺部位有炎症反应、疼痛和原因不明发热者应拔出导管。 7.拔出导管应注意常规消毒穿刺点,无敷料覆盖,并稍压迫10min.

第六节 PICC敷料更换法

【目的】

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用物准备】

络合碘、5%酒精、0.9%生理盐水、无菌胶布、棉签、透明薄膜、无菌手套、弯盘、纱布若干

【操作程序及方法】 1.确认患者身份(核对); 2.将用物放置在患者床旁边; 3.洗手,戴口罩、开敷料包; 4.戴无菌手套,撕除旧的敷料;

5.以PICC穿刺点为中心,用络合碘棉棒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3次,范围为15cm×15cm,待干;

6.用第一根无菌胶带固定导管圆盘或导管接头,然后用3M透明敷料覆盖; 7.正确使用3M透明敷料:用高举平台法将胶带固定在留置针的延长管上; 8.在透明敷料的标签纸上标注更换敷料时间和操作者的姓名,并记录外留和内置的长度,将标签贴于敷料边缘;

9.脱去手套,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

10.记录皮肤穿刺点处导管长度的标记;记录每次敷料更换的时间。 【注意事项】 1.每次消毒均需待干 2.切勿将胶布固定在导管上 3.每班需测量并记录

4.敷贴常规每周更换1次,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贴 5.每天在完整敷料表面触诊穿刺部位,检查有否触痛 6.撕除旧敷料时,避免局部皮肤受损的方法有: ①180度或0度移除需更换的的透明敷料 ②或用生理盐水棉棒边轻擦拭边去除敷料

7.撕敷贴时,注意由近心端撕开,切勿沿导管反向撕除,以免导管移位。

8.观察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等症状或其他皮肤反应、或有无分泌物等感染;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记录

9.以下操作注意使用无菌技术

a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摸,以防污染 b消毒范围的原则:应大于敷料的尺寸

c若皮肤有血迹或污迹等,可先用75%酒精棉棒消毒清洁 d切勿将胶布固定在导管上

1)撕开透明敷料包装,取出透明敷料,移除透明敷料的离型纸,将透明敷料边框预切口的一边对准延长管方向无张力粘贴敷料。

2)注意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轻捏透明敷料下导管接头突出部位,使透明敷料与接头和皮肤充分粘合

3)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敷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 4)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一边移除边框一边按压透明敷料边缘

第七节 新生儿换血疗法

【目的】

1.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 2.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疽发生;

3.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用物准备】 1.血源准备: (1)遵医嘱选择血源。

(2)双人核对(输血查对制度)。

(3)尽量选用新鲜血液,库存不超过3天。 2.物品准备:

静脉留置针3个、透明敷贴3张、三通2个、延长管3根、输血器2副、各种型号注射器若干、无菌空瓶1个、无菌手套2副、一次性无菌手术衣2件、输液器1副。

3.药品准备:

肝素稀释液(12.5U/ml)、肝素稀释液(50U/ml)、地塞米松、苯巴比妥。 4.换血房间准备: (1)清理房间。

(2)紫外线消毒30分钟。 (3)维持室温26-28℃。 5.患儿准备:

遵医嘱禁食4-6小时(或抽空胃内容物),必要时给于镇静剂应用。 6.仪器准备:

远红外辐射抢救台(设定肤温36.5℃)、微量注射泵(3个通道)、输液泵、心电监护。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洗手; 2.穿无菌手术衣; 3.戴手套;

4.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2处(首选大隐静脉或腋静脉; 5.出血管连接常选用桡动脉或腋动脉、股动脉; 6.输液器必须用50u/ml的肝素稀释液预冲; 7.出血管末端下接无菌瓶; 8.换血过程;

1)输入速度:第一个30分0.5ml/kg.min,第二个30分1ml/kg.min; 2)之后提高泵速1.5ml/kg.min; 3)输液泵排血速度=入血速度+肝素泵入速度;

4)入血余30ml时停止排血,继续将余血输完; 5)整个换血过程控制在2-3h。 9.记录。 【注意事项】

1.换血前、中、后动脉血标本送检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血糖。 2.换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肤色、生命体征、面色、反应及血糖的变化。 3.入血端注意排净空气,严禁使用输液泵(防止挤压造成红细胞破坏) 4.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生理盐水应弃去 5.动脉通路排血时应将输液器过滤网剪除 6.三通方向双人核对

7.确保肝素只注入空瓶内切不可进入患儿体内 8.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

第八节 新生儿洗胃法

【目的】

排除胃中的异常分泌物,纠正患儿呕吐。 【用物准备】

新生儿专用胃管、0.9%的氯化钠、5ml注射器2具、弯盘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治疗巾一条、纱布块2块、石蜡棉球、棉签。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边,向家属解释治疗目的,以取得合作。

2. 将患儿至于左侧卧位,弯盘至于口角旁,治疗巾铺于颌下。如果两人在场,一人将患儿头部固定,一人插胃管。插管时,先润滑胃管,左手用纱布块下压舌头,右手持管轻轻插入所需长度(约18cm,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3. 将胃管固定于口角旁,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洗胃。(可以选用三种方法,完全可以证明胃管在胃内:(1)抽胃液。(2)置于水中,看有无气泡溢出。(3)将0.5-1ml空气注入胃中,并在上腹部听诊有水泡震动音。)用5ml针管先抽出胃内溶物,然后用5ml针管注入温盐水,再抽出,再注入。洗出液注入一次性杯子中,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

4. 洗胃完毕,反折胃管,迅速拔出,用纱布块擦口周分泌物,撤离用物给患儿保暖。 【注意事项】

1. 因新生儿不配合,插胃管后,注意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中。 2. 注入的生理盐水必须先温热,约35~37℃。

3. 注入液体时每次5ml,如此反复洗胃,而且动作要轻柔,不能注入过多过快。 4. 如出入不符,可上下轻轻活动胃管,以防胃管帖在胃黏膜上,影响出量。

5. 洗胃过程中,要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反应,如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立即停止洗胃。

6. 注意观察洗出液的性状,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洗胃。

第二章 儿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节 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第二节 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听诊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将听诊器放在患儿左侧胸壁心尖搏动点,记1分钟心脏跳动次数。 2.切脉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可选择桡动脉、颈动脉、颞浅动脉等处。

(3)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浅表的较大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4) 一般患儿可以测量30秒,危重患儿、心脏病患儿、脉搏异常的患儿,应测量1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如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数1分钟心率。

(5) 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记录脉搏值。 【注意事项】

1.如患儿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再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儿,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3.因拇指本身有小动脉搏动,勿用拇指测量脉搏。

第三节 呼吸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评估】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及一般情况。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必要时带棉球。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儿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量30秒。

2. 危重患儿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儿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儿。 2.如患儿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情绪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则的患儿应当测量1分钟。

第四节 血压测量法

【目的】

测量、记录患儿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评估】

(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了解基础血压。

2. 告知患儿及家长测量血压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择宽窄适当的袖带。 新生儿袖带宽2.5~4.0cm,袖带长5.0~10.0cm. 婴儿袖带宽6.0~8.0cm,袖带长12.0~13.5cm. 儿童袖带宽9.0~10.0cm,袖带长17.0~22.5cm.

(2)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汞柱有无裂隙,汞柱平面是否在零度处。检查血压计(合格证、水银、袖带、连接管、零点、气囊、开关等),检查听诊器(连接管、膜、传导性等)。

(3)协助患儿采取坐位或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4)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儿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

(5)听诊器置于肱动脉位置。

(6)按照要求测量血压,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7)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8)记录血压数值。 【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者太多时,应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患儿活动或饮食后应休息15~20分钟,再测量血压。

(6)脑血管意外及偏瘫患儿,应在健侧臂测量,如上肢有大面积烧伤、血管畸形、无脉症等,须测下肢血压,将患儿平卧,脱下一侧裤腿,将袖带缠在大腿下端近腘窝处,摸到腘动脉后,放上听诊器,测量方法同上肢。记录时应注明“下”字,一般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7~5.3kPa.(1kPa=7.5mmHg)

第五节 婴幼儿沐浴法

【目的】

1.使患儿清洁舒适。

2.促进血液循环及皮肤排泄、散热。 3.活动肌肉和肢体。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病情。

2. 告诉患儿及家长沐浴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大毛巾、小毛巾、婴儿襁褓、婴儿浴液、洁净衣服、尿布、护理篮(内置:婴儿爽身粉、石蜡油、护臀膏、75%酒精或0.2%~0.5%碘伏、消毒植物油、棉球、棉棒等)。

【淋浴法】

1. 将用物带至沐浴室,关闭门窗,室温调至25~27℃,水温38~40℃,擦浴台上铺垫子,罩上清洁被单。

2. 操作者系上围裙,洗手,将婴儿儿置于擦浴台上,解开包被,检查手圈,核对姓名、床号,脱去衣服,除去尿布。

3. 将婴儿儿抱至沐浴垫上,用小毛巾洗净脸部,用拇指及中指按住耳郭,然后湿润头发和全身,用手将肥皂(或浴液)搓成沫于新生儿身上,顺序:头、颈、上肢、腋下、躯干、腹股沟、臀部和下肢。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用水冲净,防止水误入鼻腔。

4. 洗毕,将新生儿抱至擦浴台,用大毛巾擦干全身,测量体重并记录。脐部用75%酒精轻拭,臀部涂护臀膏,穿衣,兜好尿布,检查手圈字迹是否清晰,耳、眼、鼻有无异常,如有分泌物用棉签拭去。更换衣服,核对后放回小床。

5. 整理用物,用消毒液擦拭台面。 【盆浴法】

1.关闭门窗,室温调至25~27℃。

2. 携用物至床旁,把用物按顺序摆好,浴盆放在床旁凳上(有条件的放在操作台上),盆内放2/3温热水,水温38~40℃。

3. 将盖被三折至床尾,脱去衣服,用大毛巾包裹全身。 4. 洗面部:面巾擦眼(由内眦向外)擦耳、洗面。

5. 抱起患儿,左手托着患儿枕部,将躯干挟于护士腋下,左手拇指和中指分别将耳部向前折,堵住外耳道口。

6. 右手将肥皂涂于手上,洗头、颈、耳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7. 盆底铺一块浴巾,解开大毛巾,护士左手握住患儿左臂靠近肩部,使其颈枕于护士手腕处,右手托住双腿,轻轻扶入盆内。

8. 用手抹肥皂,按顺序洗颈下、前胸、臂、手、腹、背、腿、脚、会阴。

9. 洗毕,迅速将患儿依放入水中方法抱出,用大毛巾包裹全身,并沾干水分,测量体重并记录。

10. 检查全身各部位,用棉棒清洁鼻孔,必要时用液状石蜡棉棒擦净女婴大阴唇及男婴包皮处污垢。

11. 穿好衣服,垫上尿布,必要时剪指甲、换床单等。 12. 整理床单位,物归原处,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手圈,避免抱错婴儿。

2. 勿使浴水流入耳、鼻、眼、口腔内。脐带脱落干燥可盆浴。

3.沐浴时需选用婴儿专用沐浴液,注意观察皮肤及全身状况,如发现感染等异常及时处理。

4.注意安全,淋浴时先调水温再沐浴,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 5.动作轻快,注意保暖,减少暴露。

6.口唇干裂可涂液状石蜡,脐部有渗出可涂2.5%碘酊及75%酒精脱碘。如有臀红可根据程度遵医嘱处理。

7.头部有皮质结痂时,可涂消毒植物油,次日轻轻梳去结痂,再清洗。 8.皮肤皱褶处,可用毛巾擦干。

第六节 配奶与消毒法

【评估】

配奶间环境:单独房间,冰箱。 【用物准备】

500ml或1000ml量杯1个、配方奶粉1罐、量勺1个、无菌调奶器(搅拌棒或勺)1个、无菌开水壶1个、无菌奶瓶若干、温开水适量(煮沸后5~10分钟再冷却至40~60℃)。

【操作步骤】

1.洗手,检查无菌包有效期,取出无菌量杯、无菌调奶器、开水壶。 2.将开水壶内晾好的温开水(40~60℃),倒入量杯中。

3.跟据配方奶要求的水量与奶粉的比例,用量勺取适量奶粉倒入量杯,用搅拌勺搅匀,使其完全溶解。

4.根据婴儿奶量倒于奶瓶内,喂哺婴儿。 5.整理用物,初步清洁后送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

1.护士配奶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配奶时,先准备好适量的温水,再加入奶粉搅拌,集中配奶。现配现喂。 3.配奶的量杯、搅拌勺、奶瓶和奶头一用一消毒。

4.配方奶粉注明开盖起始时间,有效期为14天。配方的量勺用后不能放在奶粉罐内,防止奶粉污染。

【消毒】 1.配奶间消毒

(1)配奶间每天湿拭打扫1次,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2)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天1次。

(3)每月做一次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手卫生效果的监测和物体表面(奶瓶、奶头、消毒后的量杯等)的消毒效果监测。

2.配奶用物的消毒

(1)奶瓶、奶头可以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按下列方法消毒:①奶瓶:先用毛刷刷净奶渍-后清洗-晾干-高压灭菌。②奶头:用清水洗净-晾干-高压灭菌。

(2)配奶的量杯和搅拌勺要集中使用,一用一消毒(高压灭菌)。 3.配方奶粉

(1)打开奶粉前要查奶粉的有效期。 (2)注明起始开盖时间,有效期为14天。

(3)配奶的量勺用后不能放在奶粉罐内,防止奶粉污染。

第七节 婴幼儿约束法

【目的】

1.防止患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 2.保护伤口及敷料,以免患儿抓伤或引起伤口感染。 3.防止患儿坠床、碰伤肢体,以免发生意外。 【评估】

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2. 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

3. 向患儿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 【用物准备】

1. 手足约束带或纱布与绷带。 2. 特制的手足约束带。

3. 凡能包裹患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全身约束法】

1. 将大单(或大毛巾)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足跟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

2. 以大单一边包裹患儿的手足,上端掖于患儿对侧的腋下。下端拉平压于患儿的身下。 3. 再将大单的另一边包裹另一侧的手臂,经胸前压于患儿的背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打活结系好。

【手足约束法】

1. 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屉空隙处。

2. 实行四肢约束的患儿需加强巡视,重点观察腕、踝部位的皮肤、温度、颜色,做好皮肤的护理。

3. 对持续约束的患儿做到2~3小时松解一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保持功能位置。 4. 有完整的记录及交班手续。 【绷带卷及棉垫法】 1. 用四层绷带打成双套结。

2. 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

3. 将结套在棉垫外稍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 4. 将绷带末端系在床屉的栏杆上。 【特制手足固定带法】 1. 使患儿平卧,体位舒适。

2. 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患儿手腕足踝处,用约束带中段系住患儿的手腕或足踝处,将两端紧系于床屉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

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以可以放入一个手指为宜。注意手足的位置,以免拉床档时夹伤手足。使用约束带以保证被约束患儿的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为原则,不应过度限制患儿的肢体活动。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4.使用约束时,要使患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定时松解。 5.治疗完成后,应及时将约束带解除。 6.使用约束带之前应对家长履行告知程序。

第八节 婴幼儿大、小便标本采集法

【目的】

1. 做尿常规检查,检查尿液的性质或肾功能等,测定有无异常。 2. 检查24小时尿液及其内容物(钾、钠、糖等)的总尿液量及比重。 3. 留取尿液做细菌培养。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

2. 告诉患儿及家长留尿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1. 一次性留尿袋、较大的患儿备便盆、一次性留尿试管。

2. 留尿器、固定带、胶布条、橡皮管(或乳胶管)、玻璃尿瓶、储尿容器。

3. 除导尿用物外,另备无菌标本瓶,络合碘棉球及生理盐水棉球,酒精灯,弯盘、镊子一把。

【留取普通尿标本法】

(1)婴儿可用一次性留尿袋,首先检查小瓶口是否有破裂情况,一次性留尿袋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

(2)男婴可将阴茎放在一次性尿袋内,女婴则分开大阴唇,将一次性尿袋固定在尿道口将尿布包好,使患儿舒适。

(3)留尿后将核对标签贴在小瓶外或尿袋外,放在规定的地点,及时送检。 【留取24小时尿标本法】 1. 用肥皂水洗净外阴部。

2. 标本瓶置于床底下(标本瓶事先用20%甲醛溶液刷洗以便防腐)。

3. 将男或女患儿留尿器接好,将乳胶管一端接留尿器上,另一端放进床下标本瓶内,瓶外应注明留尿患儿的姓名、日期、起止时间。

4. 乳胶管用胶布固定在瓶口处。 5. 略抬高床头。

6. 24小时尿留完后要记录起止日期、尿液总量,贴上核对标签后送检。 7. 较大患儿可自己将尿液直接尿入24小时留尿的容器内。 【留取尿液细菌培养法】

1. 男患儿用络合碘棉球及盐水棉球擦洗干净尿道口,将弯盘放在患儿的两腿之间,将先排出的尿液留在弯盘内,取中段尿装入无菌瓶内。将留取标本的瓶口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灼一下,塞上瓶塞,贴上核对标签送验。

2. 女患儿及婴幼儿、昏迷患儿,按导尿术将尿液导入无菌瓶内,将留取标本的瓶口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灼一下,塞上瓶塞,贴上核对标签送验。

【注意事项】

1.将床头稍抬高,以便使尿液流入瓶内或袋内。 2.经常巡视患儿,有尿即将尿袋取下,以防尿液洒掉。 3.乳胶管头部不可深入瓶底,以免有尿时皮管头部浸入尿瓶内。 4.留取24小时尿时,根据实际情况,需在尿液中加适量防腐剂。 5.尿瓶快要装满时,即倒入专用24小时尿的玻璃瓶或容器内。 6.留24小时尿的过程中,注意更换患儿的卧位。 7.需导尿的患儿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8.及时送验,不得放入冰箱内保存。

第九节 婴幼儿氧气吸入法

【目的】

提高患儿吸氧浓度,纠正缺氧。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取得配合。 2. 评估患儿鼻腔情况、缺氧程度。 3. 评估环境:注意安全,严防明火。 【用物准备】

氧气、湿化瓶、治疗盘内放治疗碗1个,内盛蒸馏水,氧气头(面)罩1个,吸氧管、棉签。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面罩吸氧法

1)使用时用面罩将患儿鼻孔及口盖住,用松紧带套在头上固定。 2)调节氧气至所需流量。

3)整理床单位及用物,观察患儿情况。 4)记录用氧时间。

5)面罩吸氧法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 2. 鼻导管吸氧

1)洗手,按需要备齐物品,顺序放置,检查湿化瓶与导管的连接是否紧密。 2)携用物至患儿床前,核对患儿,解释吸氧目的及注意事项。 3)检查氧气装置、正确安装,准备胶布。

4)连接鼻导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根据医嘱或病情调节氧流量。

5)将鼻导管上预留的小孔对准患儿鼻孔(使用鼻塞者将鼻塞插入患儿鼻孔),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两侧。

6)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患儿用氧期间加强巡视。

7)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擦净面部(用患儿毛巾)。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停氧时间。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氧源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以防引起燃烧。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旦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用氧过程中应观察氧气装置有无漏气,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氧气流量、湿化瓶内蒸馏水是否符合要求,如面罩用氧时防止面罩移位。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鼻腔分泌物多者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4.湿化瓶内的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以免液体不够量,呼吸道的黏膜被干气体所刺激。 5.使用中的湿化瓶每日更换,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节 先天性巨结肠洗肠法

【目的】

1.促进肠管蠕动,扩张狭窄段,清除积存粪便,减轻腹胀,促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 2.减轻炎症对肠粘膜的刺激性水肿,防止粪便对手术的污染,减少术后并发症。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情况。

2. 告诉患儿及家长为患儿洗肠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 【用物准备】

灌肠器、肛管(12~22号)1根、液状石蜡、生理盐水、灌肠专用治疗碗2个、200ml量杯1个、尿垫、卫生纸、扁便盆1个。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灌肠应在处置室或在患儿的床单位操作。 2. 一般应两人操作,遵医嘱备适量温生理盐水。 3. 患儿取截石位,略抬高臀部。

4. 了解结肠病变位置的高低及痉挛段的长短,以掌握肛管插入的深度。

5. 选择合适的肛管,润滑后轻轻插入,肛管插入要求动作缓慢、轻柔,遇阻力时应后退再向前,切忌粗暴操作,如发现肛管上带有血迹或灌出液中带有血丝,提示有穿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操作。

6. 肛管必须插至扩张的结肠内,有气体和粪便排出时才达到要求。一般插入痉挛松弛的近端扩大的肠腔内。

7. 灌洗时要用灌肠器,每次遵医嘱灌入37~38℃的生理盐水20~50ml,随即让粪便由肛管排出,同时做腹部按摩,休息片刻后,反复灌洗。并要求每次排出量不少于灌入量。

8. 粪便干硬灌洗困难时,可遵医嘱用等渗盐水和甘油混合注入结肠保留2~3小时,再用等渗盐水灌洗。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做好核对工作。 2.插入肛管长短适度,缓慢推注药液。

3.观察患儿的面色、腹痛、脉搏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灌洗,及时与医生联系。 4.注意观察排出粪便的颜色、量,并作记录。

5.每次灌洗切忌用清水,根据医嘱每日定时灌肠1次,腹胀未改善应保留肛管。

第十一节 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

【目的】 采取血标本 【用物准备】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病情、体重、采血量;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5ml注射器、碘伏、棉签、纱布(棉球)、胶布 患儿准备:仰卧位,固定大腿外展成蛙形,以便暴露腹股沟区。 环境准备: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碘伏消毒患儿穿刺部位及护士左手食指。

2.在患儿腹股沟中、外1/3交界处,以左手示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内测0.5cm处垂直穿刺,边退边抽回血。

3.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

4.拔针,用纱布压迫穿刺点5分钟左右至止血,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患儿反应。

第十二节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法

【目的】

当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或在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可利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直接给氧,使患儿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物品准备】

简易呼吸气囊一套、型号合适面罩、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彻底清理患儿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仰卧位颈肩部垫高2-3cm,鼻吸气位。

3.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轻推下颌,使患儿张口,使气道保持通畅。 4.将面罩扣住口鼻,左手C字形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它的手指轻托下颌骨。 5.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内,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频率40- 60次/分。

6.抢救者应注意患儿胸廓是否有起伏,密切观察通气是否有效。 【注意事项】

1.注视患儿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 2.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儿口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使用完毕应送供应室消毒、备用。

第十三节 机械通气操作法

【目的】 1.改善通气 2.辅助呼吸 【评估】

1.核对患者腕带:查对患者。

2.病人情况:包括年龄、体重、病情等。 3.呼吸机性能。

4.病房有无中心供氧,氧气及空气管道的接头是否吻合,电源及电源插座是否与呼吸机上得电源插头吻合。

【物品准备】

呼吸机、消毒好的管路、湿化器、无菌蒸馏水、模拟肺、手消毒剂、简易呼吸器、听诊器、连接管、50ml注射器1个、记录纸笔等。

【操作程序与方法】 1.使用呼吸机前准备 1)正确安装安装湿化器。 

2)连接呼吸机管道各部件,向湿化器内加无菌蒸馏水至刻度,连接模拟肺将模拟肺与呼吸机管路连接置于专架上。 

3)连接电源、氧源,打开空压泵开关、开主机,开湿化器电源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 4)进入呼吸机自检,自检通过后,调至待机状态,连接模肺。 2.使用呼吸机 1)选择呼吸机模式。 

2)遵医嘱调节参数,观察呼吸机在模肺下运行情况正常。

3)取下模拟肺,将呼吸机与气管导管相连。 4)听诊两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监测有关参数。 5)设定报警限,打开报警系统。 6)记录有关参数。

7)观察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同步情况,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通气半小时后查血气,遵医嘱调节参数。

8)停用呼吸机 

①遵医嘱检查患儿是否符合撤机指征。 

②准备好合适的给氧装置,充分吸痰,撤去呼吸机,调至待机状态。  ③观察病人病情,确认病情平稳。 

④先关湿化器开关,再关主机开关,最后关空压泵,最后断电源。 ⑤记录

3.终末处理 

①呼吸机管路、湿化罐送供应室消毒。 

②呼吸机显示屏每日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机身用0.5%有效氯擦拭消毒 【注意事项】

1.呼吸机管道避免过份牵拉,防止损坏及牵拉病人,翻身时应有专人安置管道,管道上的积水杯应放管道的最低位,并要及时倾倒积水杯和管道内的冷凝水。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应每日更换湿化罐,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必要时随脏随换。呼吸机上的过滤网应每天清洗,机器电源插座要牢靠不松动,机器应定期充电维修。

2.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

3.使用呼吸机期间,床旁应备简易呼吸囊。

4.使用呼吸机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定时检查血气分析,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第十四节 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法

【目的】

1.用吸引器清除患儿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气体的交换,防止窒息和并发症的发生。

2.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3.防治感染。 【评估】

1.查对床头牌、头帖、手圈。 2.评估病情及痰液情况。 3.吸痰装置放于适当的位置。 【用物准备】

密闭式吸痰管、吸引器、生理盐水、2ml空针、无菌剪刀 【操作程序与方法】

1.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调节压力(早产儿≤0.02Kpa、足月儿≤0.03 Kpa)。 2.将患儿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向后仰。 3.将吸痰装置与密闭式吸痰管的Y型接管连接。 4.确定注水孔处于关闭状态。

5.右手扶气管导管,左手持密闭式吸痰管内吸引管快速向气管导管内送,送到导管顶端,回抽0.5cm,按压控制开关,边退边吸。

6.用注射器吸取3-5ml生理盐水,接注水口,左手按压控制开关,右手推注射器冲洗管道。

7.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

8.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处吸引)。 9.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10.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 【注意事项】

1.防止冲管时生理盐水进入气管导管。 2.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清理用物。 3.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4.观察痰的性质、颜色。

5.吸痰器储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2/3。

第十五节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物品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吉尔碘,棉签,弯盘,胶布、头皮针、无菌巾内放有已吸入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一次性剃刀。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并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床头卡、手腕带)再次查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3.将枕头放在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患儿(家人一人固定头及躯干部,一人固定双下肢)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协助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气体后,一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另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调节滴速,并将输液皮条绕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针头刺入皮肤,如未见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回抽以确定回血;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且点滴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3.穿刺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和一般情况。

4.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如速度是否合适,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瓶内液体是否滴完,各连接处有无漏液,以及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第十六节 压缩雾化吸入法

【目的】

1.湿化气道:常用于气管切开术后

2.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水肿,稀释痰液、帮助怯痰。 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评估】

1.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及痰液、过敏史等; 2.患儿自行排痰情况

3.家长对雾化吸入的认识及配合程度 【用物准备】

压缩雾化吸入器装置、遵医嘱备药物、纱布、治疗巾、弯盘。 【操作步骤】

(1)在配制或取用药之前一定要彻底洗净双手,认真核对。 (2)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喷雾器,取下其上半部和进气活瓣。 (3)按医嘱注入药液,注入药量2-6ml的范围内。 (4)将其上半部垂直插入喷雾器中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紧。 (5)安装面罩。

(6)握住喷雾器,连接压缩机的空气导管。 (7)婴幼儿用面罩时把口鼻罩住,用力适当。

(8)患儿放松,打开压缩机,嘴唇裹住口含器缓慢地吸气,在吸气时按下间断控制按钮,喷雾器喷雾,呼气时松开间断控制按钮,喷雾器则停止喷雾。

(9)直至听到指示药物已用完的声音信号响起来,或查看喷雾器的出雾是否清晰可见,当出雾变得不规则时,即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压缩机吻合。

2.压缩机放置在平稳处,勿放于地毯或毛织物等软物上。

3.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出现不适可做适当休息或平静呼吸;如有痰液应协助患而拍背咳出。

4.定期检查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内芯,喷雾器要定期清洗,发现喷嘴堵塞,应反复清洗或更换。

第十七节 中药硬膏热帖敷治疗(腹部/肺部)使用法

【目的】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变程度位置选择合适的温度、强度、时间和治疗处方,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促进疾病恢复。

【评估】

了解患儿身体和疾病状况,告知家长应用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的必要性。 【用物准备】

理疗仪应检查其性能完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理疗仪使用前清洁擦拭。

2. 接通电源,检查理疗仪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调节好理疗仪的强度、温度、处方等各项指标。

4. 粘贴理疗片,将粘贴好的理疗片固定到病人的病变部位,用绷带固定,并将治疗时间定为30分钟,按开始键开始治疗。

5. 治疗结束后先取下理疗片,观察患儿皮肤,并为其清洁皮肤,关闭电源,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 使用理疗仪应注意观察使用效果,如理疗仪发出警报,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2. 理疗仪不宜放在阳光直射、有磁场和高热的环境中,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3. 要掌握理疗仪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有无故障、失灵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拔除电源,以保证安全。

4. 了解病情,准确评估和处理常见的护理问题,高热、昏迷、皮肤受损的患者慎用。 熟练掌握患儿使用理疗仪的护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十八节 肝部理疗仪法

【目的】

促进患儿肝部血液循环,加速胆红素等的代谢,促进患儿黄疸的消退。 【评估】

了解患儿身体和疾病状况,告知家长应用肝部理疗仪治疗的必要性。 【用物准备】

理疗仪应检查其性能完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理疗仪使用前清洁擦拭。

2. 接通电源,检查理疗仪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调节好理疗仪的各项指标,即时间调至15分钟,方式调至半功率半调制。

4. 将灯罩对准患儿肝区,按下开始键开始治疗。 5. 治疗结束3分钟后,移开灯头,关闭电源,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 使用理疗仪应注意观察使用效果,如理疗仪发出警报,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2. 理疗仪不宜放在阳光直射、高热和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3. 要掌握理疗仪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有无故障、失灵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拔除电源,以保证安全。

4. 了解病情,准确评估和处理常见的护理问题,如高热、皮肤受损及光敏体质的患者慎用。

5.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以防烫伤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6. 熟练掌握患儿使用理疗仪的护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十九节 深部机械排痰使用法

【目的】

1. 治疗呼吸性疾病,促进排痰。

2. 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血氧分压,减轻缺氧症状,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评估】

1. 结合胸片、肺部听诊、血气指标、气道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等评估患儿肺功能状况。

2. 向患儿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用物准备】

深部机械排痰机一台,选择合适叩击头,装上一次性叩击罩,连接好备用。 【操作程序及方法】

1.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平卧位、侧卧位、半卧位等。 2. 开始排痰:

(1)连接排痰机电源,打开开关。

(2)调节操作时间:根据患者肺功能评估结果来确定操作时间,一般是一侧震动3--5min 为宜。

(3)调节振动频率:根据病人病情、体格、耐受程度选择频率,一般为15-30次/秒。 (4)排痰方向:一手握住叩击头的手柄,稍加压力,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循环进行叩击振 动排痰。

(5)操作后指导患儿有效咳嗽,必要时吸痰。 【注意事项】

1. 使用叩击头,要使用一次性叩击罩,避免交叉感染。

2. 患儿如有下列情况,应禁止应用机械排痰机:皮肤及皮下感染,胸肺部肿瘤及床上,肺结核、肺脓肿、气胸、肺部血栓、肺出血及咯血,凝血机制差,不能耐受振动患者:心肌 梗死、心律失常、极度衰弱等。

3.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值班医生。 4. 操作时间安排在餐前1-2小时,或者餐后2小时进行。

5. 治疗后应用消毒液擦拭叩击头、机箱、导线等,定期专人进行机器维护和保养。 6. 痰液粘稠的先进行雾化适当湿化气道。

第二十节 过敏原皮肤点刺法(SPT)

【目的】

1﹒用于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的诊断,通过皮肤点刺可以做出致敏原的确定。 2﹒用于免疫治疗前过敏原的筛查,免疫治疗后疗效的判定。 【评估】

1﹒患者有无吸入﹑食物变应原过敏史﹑酒精过敏史﹑近期用药史﹑既往有无过敏性休克史。

2﹒患者状况:孕期﹑风疹禁做。

3﹒局部皮肤:皮肤过于松弛﹑划痕症,有无皮疹﹑溃烂。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有小浸缸﹑75%酒精﹑棉签 2﹒过敏原试液

3﹒点刺针﹑签字笔﹑测量尺﹑锐气容器﹑峰流速仪﹑抗过敏药﹑喷雾剂﹑雾化器﹑抢救床﹑抢救车﹑氧气瓶。 【操作程序及方法】

前言:SPT只能由受到专业训练的护士完成。 SPT检测的要求必须由专业的医师下达。

护士必须有处理严重过敏反应﹑过敏休克的经验。

1.完成点刺前准备,询问有无相关禁忌症,确保全过程安全﹑有效。 2.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基本过程,获得良好的配合﹑减轻焦虑。

3.告知患者可能会有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但是几率很小,获得他们的同意。 4.获得患者的峰流速:一旦发生全身过敏反应,峰流速是一个判断情况变化的快速指标。 5.检查点刺液及其它设备:确保准备充分,点刺液没有过期(保存2-8℃)。

6.选择点刺部位,通常为前臂内侧。局部必须清洁干燥,避开湿疹和红肿区。3岁以下幼儿可在背部实施。

7.按顺序在皮肤上滴上点刺液(间距2-4㎝),做好标记。

8.点刺针垂直透过点刺液轻刺皮肤(深度1㎜),确保变应原接触表层肥大细胞。 9.等待15-20分钟,观察局部反应。

10.沿风团边缘标记,测量风团大小(直径),判断结果。

11.出具报告,记录患者信息便于随访。 12.解释结果及相应的健康教育 13.发放健康手册

【注意事项】

1.患者服用抗组胺类药物:第一代如扑尔敏﹑非那根需停用48小时,第二代如西替利嗪﹑开瑞坦等需停用十天。

2.点刺深度不可深或浅,否则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3.出现风团反应时,嘱患者勿挠抓风团,必要时酒精棉签局部轻轻擦拭减轻瘙痒。 4.全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以便及时抢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