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题库

2023-04-22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3年徐州素质教育概论题库(包过)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C)素质教育

2.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C)实践

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以上都是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C)素质教育

5.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7.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B)家庭教育

8.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9.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10.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C)思维和语言

11. ()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A)基础(B)目标(C)职能(D)潜能

12.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B)个别化教学

13.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B)教师

14.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15.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B)忠诚职位

16.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A)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17.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活动课程

18.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19.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D)教育模式

20.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D)思想道德素质

21.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B)科学文化素质

22. ()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A)生产力发展(B)经济建设(C)社会主义建设(D)物质文化建设

23. ()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D)人才综合培养

24.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B)闲暇教育

25.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A)课堂教学

26.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精神审美素质

27.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C)教育方法

28.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思维素质

29. ()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综合育人(C)环境教育

30.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A)社会角色

3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D)高质效传递

32.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33. ()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D)教育质量

34.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集体学习

35.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C)素质教育

36.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B)大目标牵引

37.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8.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39. ()正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认知图式为中介,对个体认知对象的选择、信息整理的规范以及对认知结果的解释等方面发挥支配和控制作用。A德育B教育C培育D以上都正确

40. ()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力、动手能和实践能力。(D)应试教育

(A)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41. “元教育”又称(C),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C)本真教育

42.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A)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43. 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A道德教育B科学教育C素质教育D文化教育

44.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5.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46.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A)。(A)教育

47. 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A)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48.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A)个性潜能

4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B)上得以体现。(B)教学内容

50.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1.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B),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A人体需要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刚性需要

52.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A)素质教育(B)知识传承(C)文化传承(D)知识信息传递

5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教育思想

54.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B)生理素质

55. 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5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内部矛盾

57. 教育与(C)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C)社会生活

58.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D)出应有的努力。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59.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A)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D)以上都正确

60.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以上都是

6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社会

62.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分级管理

63.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B)。(A)学习潜能(B)课程潜能(C)教学潜能(D)个性潜能

6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技术教育

65.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是(A)充分和谐的发展,它对于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A)智力和体力

66. 全面传授知识即(D)、方法和手段全面。A授知内容B授知途径C授知对象D以上都正确

67.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D)的差异。(D)文化底蕴

68.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A)根本法则(B)基本路径(C)重要经历(D)唯一方法

69.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A)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70.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B),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B)道德规范

71.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课堂教育(A)

72. 适当精简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简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这首先是一个(B)(B)教育观念

73.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D)思想素质(D)政治

74. 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B)以人为本

75.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目标

76.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B)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B)共享

77.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78.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素质

7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B)脉络贯通

80.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A)方面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A)素质发展(B)科学发展(C)文化培养(D)个性潜能发展

81.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教育基本理论

82.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C)发展潜力

83. 素质教育目标不仅全面地反映(A)要求,而且顾及到受教育者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与方面。A时代B历史C社会D现实

84.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85. 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C)统一性

86.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C)同步性

8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C)全体学生

88. 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89.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现实教育

90. 完整的(C),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按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他们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A道德教育B科学教育C素质教育D文化教育

91.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历史底蕴

92.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集中统一

93.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A)。(A)环境氛围(B)精神作风(C)教学风格(D)意识形态

94.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A尝试实践

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95.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C)因材施教

96. 学校教育与()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A)社会教育

97. 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D)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A)自然(B)教室(C)家庭(D)社会

98.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D)内容

99.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B)学生观

100.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教学环境

101.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B)。(A)政治思想(B)思想素质(C)个人行为(D)社会行为

102.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B)。A劣势潜能B优势潜能C共性潜能D个性潜能

103.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素质教育

10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C)教育内容

105.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科学思维

106.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健康成长

107.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C)工具性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文化底蕴”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成的一些最基本的(ABCD)。

(A)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

(B)思想观念

(C)价值准则

(D)思维方式

2.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BCD)。

(A)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

(B)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C)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

(D)不能局限于老师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3. 成功的教育起码应符合的条件是(ACD)。

(A)最大限度地增强受教育者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C)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现实眼界

(D)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度清醒和增强探索激情

4. 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的方法是(ABCD)。

A加强宣传

B搞好示范

C树立典型

D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5. 从智育教育内容的角度讲,(ABC)。

(A)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以娱乐和智力开发为主

(B)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以进入分门别类的知识教育和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为主

(C)初中教育阶段,一般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6. 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有(ACD)。

(A)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C)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知识深刻内化条件

(D)运用实验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搭建知识深刻内化舞台

7. 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念很多,素质教育应服从(AB)、人才培育综合观等人才观念。

(A)人才作用重大观

(B)人才成长时效观

8. 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B)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D)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9. 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ABCD)。

A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

B要注意艺术美、景物美、生活美、人体美等外显形式的美

C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

D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

10. 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且是一个包含许多具体方法的方法系统,具备(ACD)等明显的特点。

(A)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

(C)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D)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11. 改革现行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具有(BCD)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才,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不满足于已有结论

(C)不迷信权威的仲裁

(D)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12.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AC),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立的研用有得等等。

(A)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

(C)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

13. 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ABCD)等阶段。

(A)“本源”教育时代

(B)“元教育”时代

(C)“异化教育”时代

(D)“复归教育”时代

14. 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ABCD)等阶段。

A“本源”教育时代

B“元教育”时代

C“异化教育”时代

D“复归教育”时代

15. 关于素质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理论界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AB)。一是,这种观点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对人的“塑造”过程。二是,这一观点始于法国教育家卢梭,他以人类潜能为认识前提,把人的发展看成是这种潜能的充分实现。

(A)“塑造”说

(B)“个性潜能”说

16. 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发展,学校除了在(ABCD)等方面有计划地大胆创新外,同时必须为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条件。

(A)课程设置

(B)教学内容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1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具有的相对明确的标准是(ABCD)。

(A)志向追求明确

(B)兴趣爱好拓展

(C)思维活跃敏锐和信心勇气倍增

(D)提高创造智慧

18. 教育新思路构建的方法和模式主要是(ABCD)。

(A)教的人选适合

(B)教的内容鲜活

(C)教的效果激活

(D)教的方法灵活

19. 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的(BCD)。

(B)个性特点

(C)兴趣爱好

(D)优势潜能

20.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这是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讲应坚持做到(ABC)。

(A)教育者要有开阔的心胸和远大的视野,甘愿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无私地做学生超越自己的阶梯,自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教育者要积极挖掘一切教育潜力,尽自己的全部责任,为所有特殊学生的培养教育探索道路、研究方法、寻找对策,为他们顺利踏上自主健康成长之路贡献力量

(C)教育者躬行方向主要是深入研究各种现实问题,以增强托起的力量

21. 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ABCD)等内容。

A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B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

C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

D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22. 具体来讲,素质教育教学应确立的重要观念是(ABC)。

(A)毕业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和核心产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毕业生质量来反映

(B)中高等教育阶段,生源质量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办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C)教育追求质量,必须始终围绕和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

23. 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ABC)等等。

(A)教师能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对尽可能多学生的素质发展施加影响

(B)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可以避免容易出现的走弯路现象

(C)学生彼此间程度相近,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24. 脉络贯通具体包括的含义是(BCD)。

(B)对学科(专业)知识系统进行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准确判断其体系结构、精髓要点,正确把握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C)打通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知识界限,从更高层次、更新角度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总貌和它们的内在关联、区别

(D)把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的有机联系、主要区别

25. 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的著名的“目标模式”在今天看来,具有的不足之处是(ABC)。

(A)“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全分开

(B)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

(C)像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是难以测量和清楚地观察到的

26. 情感层面的听也可以分为(ABCD)等状态。

(A)建构的听

(B)无感情的听

(C)共情的听

(D)有感情的听

27.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ABCD)等方面努力。

(A)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B)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C)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变化的高度去探索

(D)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28. 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ABD)。

(A)教育基本原理

(B)发展理论

(D)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9. 社会文化的核心包括(AB)体系。(A)社会价值(B)社会规范

30.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ABC)。

(A)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B)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C)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31. 素质教育必须积极开拓和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可通过(ABCD)以及网络媒体、社区家庭等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全面传授知识。

(A)教师课堂教学

(B)广泛社会实践

(C)丰富的生活锻炼

(D)领导行为示范

32. 素质教育的“大课程观”是(ABCD)。

(A)“大教育”的组成部分

(B)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C)主要包括以实现人类文化传递和再生产为目的的学科课程

(D)以潜移默化为途径的隐性课程

33. 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BC)。

(A)教学服从教育观

(B)教育服从人才观

(C)人才服从质量观

(D)质量服从人生观

34.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ACD)。

(A)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

35.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ABC)。

A爱国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思想

36. 素质教育概念应该把握的要点是(ABCD)

(A)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B)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C)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

(D)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

37.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ABCD)。显而易见,这样的以人为本,已经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的长远要求和根本利益。

(A)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和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B)在社会为本和个人为本之间,素质教育应当兼顾两端,有所侧重,力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C)作为素质教育本位的“人”,不是脱离社会、对立于社会的人

(D)生活于社会之中、依托社会力量并以个人努力成果奉献于社会的人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

38. 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依据主要从(ACD)方面考虑。

(A)理论依据

(C)政策、法律依据

(D)现实依据

39.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ABCD)。

(A)学科知识

(B)意会知识

(C)能力知识

(D)信息知识

40. 素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具有的含义是(ABCD)。

(A)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B)使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世界而非虚拟世界的一名具体的成员而有尊严地生存

(C)要使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生活管理相结合

(D)开展闲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闲暇素养

41. 社会主义思想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ABCD)等几个方面。

(A)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

(C)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D)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42. 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方法主要有(ABC)。

(A)充分认识法纪责任的极端重要性

(B)自觉按提高素质的一般要求行事

(C)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

43. 拓展关于身心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BD)。

(B)通过增设新课程或以非学科课程的形式来充实现有课程中难以容纳的内容

(D)根据社会当前热点和焦点充实有关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

44. 我国原有教学存在弊端较多,但从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的角度看,主要(ACD)等方面。

(A)过多关注于教

(C)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D)曲解健康成长的内涵

45. 校风包括(BCD)、考风和整个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等。

(B)教风

(C)科研风气

(D)学风

46. 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是(ABCD)。

(A)新建学校应设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及日照充分的地段

(B)优化教室的自然环境

(C)控制噪音

(D)绿化校园

47. 学校物理环境包括(ABD)等方面。

(A)绿化范围

(B)校舍设施

(D)校园布置

48. 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前,对他影响最大的是(ABCD)。

(A)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B)他的父母等家庭成员

(C)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和经常来往的朋友

(D)相应时段朝夕相处并不断培养他的老师

49. 以下有关健康素质的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健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

(B)健康素质的形成需要学校的有力组织锻炼和社会大环境的有益引导

(C)健康素质的形成需要每个人不断丰富相关知识,并将这方面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D)健康素质的形成,首先需要主体自觉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

50. 以下有关素质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B)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

(C)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领导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D)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具有政策性的某种强制性的性质

51. 以下有关最佳点对接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BCD)。

(A)最佳点对接是教育大纲的需要

(B)最佳点对接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C)最佳点对接是适应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

(D)佳点对接是克服应试教育的根本途径

52. 以下有关尊重信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尊重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

(B)尊重信任是实现素质教育价值的保证

(C)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53. 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包括将(ABCD)的能力,为学生长大成人后的创造活动奠定基础。

(A)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

(B)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

(C)学科课程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

(D)家庭课程的内容与学校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

54. 与全面振兴国家的要求相比,目前人们思想素质还存在的一些差距是(ABCD)。

(A)认识偏颇,观念陈旧

(B)社会公德不足

(C)良心约束无力

(D)视野短浅

55. 在目前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ABCD)。

(A)违背课程开发规律,把校本课程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

(B)背离学校办学理念,随意开辟校本课程

(C)脱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将校本课程异化为高考科目的延伸

(D)在具体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56. 在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需要防止的倾向主要是(ACD)。

(A)仅仅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过分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

(C)单纯知识化倾向

(D)心理教育孤立化倾向

57. 在如何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方面,所出现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是(ABC)。

(A)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育要求,认为这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的重要途径

(B)受教育者的天性是从先辈那儿继承而来的,丰富而纯真

(C)尽量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得以发挥

58.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是(ABCD)。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学说为指导,特别是要以这些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适应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选择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恰当内容和形式

(C)全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意义、内容、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D)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技术教育新体系

59.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AC)等方面。

(A)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C)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60. 在现有课程中难以容纳的内容中,当前亟待充实的内容主要是(BD)。

(B)营养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61.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BD)和信仰系统。

(B)世界观

(D)信念

62. 最佳点对接必须切实兼顾学生整体和个体差异两方面,特别要防止(ABCD)倾向。

(A)以智力开发为主,忽略了娱乐的作用

(B)超越教育阶段,忽视阶段特点

(C)照顾了阶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

(D)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复归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中必定要经历、也必定会超越的历史阶段。(是)

2. “行教”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教育影响学生。(否)

3. “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错

4.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是)

5. 不断提高生活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否)

6. 不接受教育的人,先天遗传好、个人志向高的话也是有可能成为高素质者的。(否)

7. 充分开发国家课程,首先要对国家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基本的评价。是

8. 从社会的角度看,思维素质是成就自我的根本条件之一。(否)

9.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即汲取—扬弃—创新。这是学习素质形成的基本过程。遗漏其中任何一段路程都不能真正形成学习素质。是

10.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

11.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是

12. 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是)

13.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是)

14. 地方课程开发主体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授予区、县、学区以一定的权力,调动其参与开发的积极性。(是)

15. 独立人格素质作用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社会生产和劳动。(否)

16. 对素质教育的本质,除了从目的论上把握外,还需要进一步从方法论上把握。(是)

17.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是

18. 法纪责任素质,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是)

19. 法纪责任素质的形成必须依靠教师自觉遵守法纪、勇于承担责任,确保法纪在社会的神圣地位。否

20.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否

21. 个别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是)

22. 个性潜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运动、语言、操作、计算、逻辑推理、组织领导等等。(是)

23. 活动课程的学科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对它的科学组织和管理。否

24. 活动课程是学科性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是)

25. 积极参与科研学术研究并形成独特收获,这是素质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的新的基本要求之一。(是)

26.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一对一教学和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否)

2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全由学生个人或家庭承担,教育体系没有义务为此提供支持。(否)

28.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不会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否)

29. 集体学习要鼓励学生按个人愿望、兴趣、爱好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形成特质,充分释放个性和发挥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枝叶茂盛。(否)

30. 家庭教育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是)

31. 健康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是)

32. 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是)

33. 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应试教育的追求。(否)

34.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停留时间最短的场所,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否)

35.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是)

36.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促使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里更好地成长,不仅益于社会,而且利于自己。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主张。(是)

37. 教育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教育科学知识的总和。(是)

38.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39. 教育内容中的综合和分科是严重对立,无法统一的。(否)

40. 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作为“人”所必备的各种要素。(是)

41. 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

42.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否)

43.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是)

4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是)

4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是)

46. 历史知识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质的基础。否

47.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是)

48.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否)

49. 人才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本依托,是所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

50. 人的潜能具有个别差异性,即具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是)

51.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财富的差异。否

52.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根本法则。因而,引领学生探索事物的特点与规律,

自然成为施教的目的和标准。是

53.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是)

54. 任何思想都有相应的道德反映,各种道德都是相同的思想体现错

55. 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否)

56. 社会教化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塑造的外部动因,个体实质化则是这一塑造得以实现的外在依据错

57.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是

58. 施教态度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是)

59.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是)

60.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统一差异性。(是)

61.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审美眼光的重要价值为前提。(否)

62.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是)

63.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准绳,它决定社会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走向。(是)

64. 素质的自然属性,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是)

65. 素质教育充分肯定每个有差异的学生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命价值的独特实现方式,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和各自的途径。(是)

66.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就是判别某种教育活动是否属于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准。(是)

67. 素质教育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是)

68.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是)

6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脉络贯通。(否)

70.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否)

71. 素质教育模式有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之分,层次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是)

72. 素质教育试验的效果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遗漏性。(是)

73.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共通性。否

74.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优秀学生的教育。否

75.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否)

76. 素质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是

77. 素质教育以学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错

78.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是)

79. 素质教育职能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是)

80. 素质教育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否)

81.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82.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成绩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是

83. 所谓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的恢弘气度、文化的传统力量和文化持久的生命力,都植根于文化的底蕴中是

84. 特殊的人格素质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错

85.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否)

86. 推广相当于“克隆”,是探索和创新的继续,是发展的同义词。(否)

87.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知识的价值效用。(是)

88.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否)

89. 狭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

90. 闲暇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否)

91. 小目标牵引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否)

92.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考风、科研风气和整个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等。(是)

93. 校舍布置是构成校容校貌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状态。(否)

94.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基础教育则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是

95. 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是)

96.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

97.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是)

98. 严于律己是指经过长期的修养锻炼逐步铸就形成可以作为他人学习、效仿的楷模。否

99. 要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整顿校风、美化校园、提高教师素质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100.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民族历史和生产力发展。(否)

101.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离开了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学校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不可能的错

102. 一个人最终素质的高低往往与其在社会中所处的单位是密切相关的。(是)

103. 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不可能是素质教育,也不可能在“应试教育”目标下实施素质教育。是

104. 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活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创造性。是

105. 影响素质形成的两大环境因素,首先是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同时包括学校、家庭等具体的小环境。(是)

106.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否)

107. 用大目标牵引,是启发学生深入系统探索前进的重要方法。(是)

108.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

109. 由于环境自身的两重性,因而对素质发展的影响也相应地具有两重性。是

110.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否)

111.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否)

112.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通常是在课堂内,形式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灵活性的。(是)

113.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努力构建带有自己教育风格的教育模式,就是向“科研型”教师乃至教育家前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

114.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一校之魂,校长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否)

115.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世界观、信念和信仰系统。(是)

116. 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否)

117. 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是)

118. 尊重信任是实践素质教育教法的前提。(是)

119.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否)

120. 作为人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总和,人的潜能包含着对人的活动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性,蕴藏着人的无限丰富的创造性和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