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名称 施工准备 检查项目 场地平整 泥浆池、泥浆罐 测量放线 导墙开挖 导墙中心线 宽度、深度 安装模板 钢筋绑扎 导墙施工 留溢流口 混凝土浇筑 拆除模板 槽段开挖 划分施工槽段 检查方法 挖掘机、目测 技术标准 软弱地层施工区域、桩机行走区域挖机回填砖渣或砂碎石>80cm,厚度误差≤20cm,200型挖掘机压实3遍以上,坚实地基平整后挖掘机压实1遍。平整度偏差≤20cm。 3泥浆池容量应大于冲孔桩实桩方量。泥浆罐容量应大于25m 目测 全站仪(经纬仪)、竹签、两片导墙的中心线应与地下墙纵向轴线相重合,允许偏差应为土10mm; 卷尺 水准仪、卷尺 经纬仪、吊线垂、卷尺 钢卷尺、目测 钢卷尺 强度等级、塌落度 钢卷尺 设计图纸 按设计要求,厚度一般为150~250mm,深度为1.5~2.0m,底部应坐落在原土层上,其顶面高出施工地面50~l00mm,并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 安装模板后复线,导墙内壁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导墙间间距应比地下墙设计厚度加宽30~50mm,允许偏差为±l0mm。导墙顶面平整度±10mm。 主筋数量、直径与设计对比不得有误差;间距偏差≤±10mm;箍筋直径无误差,间距偏差≤±20mm。 在每个槽段范围内的内侧导墙顶留溢流口300×400。 商品砼出厂配料单的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一致;配料单塌落度与设计要求符合,塌落度一般宜为180~220mm;现场塌落度筒检查,现场塌落度偏差≤20mm。 在砼强度达到75%时拆除模板。在拆除模板时立即加对口撑,每间隔2.0m设2层Φ100mm圆木对口撑,且支撑在槽段开挖时才拆除。 其平面形状可为一字形、L形、T形等。一般槽段长度为3~7m。导墙施工完毕后进行分段,并把槽段编号与设计深度标注在导墙上。 对强风化以上土层,采用液压抓斗成槽机成槽。成槽机定位时,机械履带应与槽段平行,距导墙至少3m以外停放。落斗时两侧斗齿应同时插入土中或空洞中进行抓槽,不宜一端有土一端空。 抓斗中心与槽段中心一致;抓斗入槽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 泥浆比重宜为1.2~1.5;粘度10~25s;含砂率<6~8%;胶体率>95%; 泥浆液面高于导墙脚0.50m以上,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应采用泥浆静止方式,随着挖槽深度的增大,不断向槽内补充新鲜泥浆,使槽壁保持稳定; 非承重墙的终槽深度必须保证设计深度,同一槽段内,槽底深度必须一致且保持平整。承重墙的槽段深度应根据设计人岩深度要求,参照地质剖面图及槽底岩屑样品等综合确定,同一槽段开挖深度宜一致。 渣土堆放离槽段距离≥5.0m,及时清理外运 冲孔桩位偏差≤20mm 按设计钻孔深度连接冲锤和丝索,安装其它配件、试运转是否良好,检查桩机有无异常。 组装桩机并移位对准孔位,吊垂复核偏差≤20mm;检查桩机是否稳定、水平。 直径双向误差不大于-3mm。 对应锤重不得有误差 丝索上绑扎深度标尺标记,偏差≤2cm。 用冲桩锤分序排孔冲槽,按1、3、2、5、4、7、6…顺序冲孔,冲好孔后用方锤修孔壁。 双向垂直度各≤0.5%,即10m吊线偏差≤50mm,钻进过程中不断校核。 岩层低锤冲出或间断冲击。 液压抓斗成槽 钢卷尺、目测 全站仪(经纬仪)、吊垂尺、卷尺 比重计、漏斗、量杯、目测 槽位、槽壁 垂直度 槽段施工 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 终槽深度 渣土外运 槽段冲孔放样定位 桩机安装就位 桩位 调试桩机 桩机就位 冲锤直径 丝索直径 深度标尺 冲击成孔 冲孔顺序 垂直度 冲孔速度 吊垂尺 目测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竹签、卷尺 接电、试钻 目测、吊垂、脚踏、手摇 钢卷尺 卡尺 钢卷尺 目测 经纬仪、吊垂线 目测、耳听 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 孔口返渣 成孔深度 槽段内间隔冲孔 槽位、槽深、槽宽比重计、漏斗、量杯、目测 目测、捞网 目测、钢卷尺、吊垂尺 见上述 全站仪(经纬仪)、吊垂尺、卷尺 目测 泥浆比重宜为1.2~1.5;粘度10~25s;含砂率<6~8%;胶体率>95% 排出孔口返渣应及时用捞网清除,通过返渣初判断成孔岩层 对照深度标尺检查钻孔深度,用吊垂尺复查偏差偏差+100mm。 见上述 方锤修槽冲击时低锤密击,起落钻头速度均匀;槽深符合设计入岩要求,与冲击成孔深度相同,偏差+100mm;槽壁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 对于二期槽段,必须用特制带钢丝刷的方锤在槽内混凝土端头上下来回清刷,将刷锤提出泥浆面观察刷子带泥情况,至使接头处干净不夹泥。 采用空气吸泥法反循环清槽,压入压缩空气至槽底,同时向槽段内不断输送新鲜泥浆,吸泥管吸出带渣的泥浆。吸泥管不断移动位置,确保清槽后槽底沉渣满足要求。吊线垂测沉渣厚度,沉渣厚度永久结构≤100mm、临时结构≤200mm。 冲击修整槽壁 及槽壁垂直度 接头清刷 清槽 槽底沉渣厚度 吊垂尺 钢筋笼 制作 主筋数量、直径 箍筋、螺旋筋 笼厚(槽宽方向) 笼宽(段长方向) 钢筋笼长度 加强桁架间距 保护层 预埋件 接头安装 超声波管 钢卷尺、目测 钢卷尺、目测 钢卷尺 钢卷尺 钢卷尺 钢卷尺 钢卷尺 钢卷尺、目测 目测 钢卷尺、目测 数量、直径与设计对比不得有误差;间距偏差≤±10mm 直径无误差,间距偏差≤±20mm 偏差≤±10mm 偏差≤±20mm 长度偏差≤±50mm 偏差≤±30mm 偏差≤±20mm 永久性:水平向≤10mm、垂直≤20mm 凹型槽段接头安装时应绑泡沫塑料板于凹型卡口内,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绕流填充凹型卡口。 内径宜为50~60mm,下端封闭、上端加盖、连接处光滑,管口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一致; 钢筋采用一端起吊,顶部应设一根横扁担,为了不使钢筋在空中晃动,其下端可系绳用人力控制。80T履带式起重机,主、副钩同时工作将笼吊离地面对准槽段缓缓下放至孔底;钢筋笼应用槽钢作为扁担搁于导墙面上,控制其笼顶标高。 笼顶标高偏差≤±50mm 采用工字钢接头时,接头外侧孔位采用抛泥袋充填处理,以防止混凝土绕流。 下钢筋笼后进行清孔,清孔时间应以检测泥浆合格为标准。 每个槽段内不少于2根直径宜为200~300mm的导管,深度应保证导管出浆口离孔底500mm,偏差≤±100mm。 清槽时泥浆应选用拌制的好泥浆,清槽后槽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1.25,含砂率≤8%,粘度≤28s。 永久结构≤100mm、临时结构≤200mm。 商品砼出厂配料单的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一致 商品砼出厂配料单的配合比与设计要求一致,碎石粒径<40mm 配料单塌落度与设计要求符合,塌落度一般宜为180~220mm;现场塌落度筒检查,现场塌落度偏差≤20mm 混凝土出厂时间至现场使用混凝土时间不得>2h。 要确保料斗的容积大于设计初投量1.2倍。 要确保初投量能够满足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大于1.0m,初投量为一次灌入量。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混凝土灌注必须连续,总灌注时间在初投料初凝前灌注完成。 吊装 钢筋笼 安装 笼顶标高 接头处理 清孔时间 导管直径、深度 二次清槽 泥浆质量 沉渣厚度 强度等级 混凝土 材料 配合比 塌落度 拌制时间 组装料斗 灌注 混凝土 初投量 混凝土灌注 目测 水准仪、钢卷尺 目测 时钟 钢卷尺 比重计、漏斗、量杯、天秤 吊垂尺 配料单 配料单 配料单、塌落度桶 配料单、时钟 钢卷尺 钢卷尺 时钟 导管埋深宜为在混凝土面以下2~6m。用2条导管时,应同步拔导管 钢卷尺、吊垂尺 灌注和拔导管。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测量导管外混凝土面标高与导管埋深对比,确保导管埋深后方可拔导管和拆卸导管。 混凝土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浮浆厚度宜为30~50cm,偏差≤50mm 150×150×150试件每桩一组共3块。 抽取不少于总桩数70%的桩进行低应变检测。 抽取桩身完整性Ⅲ类桩总数10%的桩进行高应变检测。 抽取不少于总桩数30%的桩进行超声波检测。 混凝土面标高 水准仪、钢卷尺、吊垂尺 检测试验 混凝土试件 试件模 槽段完整性 低应变检查仪 竖向抗压承载高应变检查仪、精密水准力、桩身完整性 仪 桩身完整性 超声波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