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家长培训班学习心得
我的孩子是26个月时确诊自闭症。说来惭愧,我儿子是二胎,虽然有养育NT的经历,但是对于我儿子的种种自闭症现象心里总是幸运认为长大就好了,于是比较迟才发现。我们一发现就在贴吧上看到了sunly老师的帖子,觉得他们的干预理念最人性化。于是果断的居家干预,没有上机构。20xx年11月入康复师群学习,20xx年3月又非常幸运的参加首期家长培训班。上了第一期课程,觉得受益良多,源爸上课的内容讲得很细,操作性很强,每一类名词都列举了怎么教的例子,回家就能马上操作。上完课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回家的路上就对照自己的干预,总结出自己干预的误区并拟定了这个月的干预方案。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01干预要从强化物开始
我的干预是从家里的生活物品和外面看得见的东西开始,比方家里的筷子、碗、勺子和外面的花、草、树之类的,没有从强化物开始,导致学习速度慢,一个月才会五、六个名词。而且也没有制定任何方案,遇到什么教什么,太随机化,目的性不强,干预更是不够系统。于是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发强化物,尽可能多的让他尝试新的食物和事物,每一样都详细的记录,然后再通过强化物来开展干预。发现这么操作后他学习的速度就有所提升。
02事件、样本要变化
事件、样本不能单一无变化,刚开始干预的时候老是同一件事情重复做,测试通过就以为是这个名词通过了,但是换一个场景和换一个人下指令他又是不会的。这说明他只是形成了一个习惯,并不是真正的学会,而且孩子还容易形成刻板。于是我就针对自己的目的名词,每个名词都分别列出不同的样本和不同的事件,没有经历过的样本和事件,我都一一补回来。
1
如今就是和他说的话,同一个意思也要换着说法来表达;甚至家里的物品都会时不时变化一下位置,尽量的防止他形成刻板思维。
03根据功能设计教学
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跟我一样,干预初期都是带孩子到超市去认各种物品,以为知道每一个物品都有对应的名词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干预都是不带任何功能性的。孩子可能知道了这个名词,但是不知道这个名词有什么功能,不知道这个名词应该怎么用、什么时候该用。于是,这个月我都是带着孩子根据动机模拟自然环境干预。比方名词钥匙,不单让他认识到只有开门、开抽屉的功能,还专门设计一些自然情景让他认识到钥匙还可以拿来开快递、翘起盖子等。只有通过设计这些带功能性的干预,孩子才算真正的“认识〞了这个名词。
04名词和名词要串联
之前的干预没有将名词之间联络起来,就发现他很容易忘记,特别是家具类的名词。而且他不会听完好的一句话,有时候,大人话未说完,孩子就跑去做。比方,“去姐姐房间拿窗台上的水彩笔。〞听到前半句就走去姐姐房间了,做什么完全不知道。培训回来后我就和他玩捉迷藏〔爸爸藏在房间的窗帘后面、姐姐房间的衣柜、床上的被子里、厕所的门后面〕或者告诉他强化物放的地方〔电视柜的抽屉里、桌子上的盒子里、橱柜的袋子里〕让他去找,通过强化物让这些名词之间产生了联络,渐渐的`发现他开动脑筋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05建立正确的联结
之前干预产生的错误联结,要用正确的联结覆盖。
2
没有参加家培班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一些错误连结。比方以前为了让他认识树、路灯、花、草,我在路边碰到就会跟他说,特别是他注意力不在的时候,我还会用手拍一下路灯想引起他的注意,以致于他后来一出门见到路灯就以为是要拍一下才行。这个错误联结一直存在,对于这些错误连结也没有什么方法,只能干等着错误消失。参加完家培班后才知道原来这些连接是要有正确的覆盖才行的。于是我就制造了一些和这些词有关的事件,比方:到树、路灯那里休息一下、等爸爸、喝水、吃小馒头等等。很快那些错误连接就没有了。
总的来说,康复师X的干预方法很考验家长的脑子灵敏性,非常的烧脑。需要我们家长有方案、有目的的从生活中去制造自然的、带功能性的活动场景来干预我们的孩子。而且这个干预还是需要长期的,按年来算的。但是没有方法啊,孩子能依靠的只有父母,这条路虽长、虽难,我相信只有我们按康复师X的干预方法继续努力,孩子一定会有美妙的将来。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