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作者:仰月)
一、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中、美、日、英、加拿大、澳大利亚)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列入专门进口货物的有:(1)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口的货物;(2)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3)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从海关保税仓库中提取的货物以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列入专门出口货物的有:(1)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出口;(2)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3)本国化商品出口,即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的出口。(德国、意大利、法国)
注意: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额进入国际收支统计,不计入海关统计,因此,总贸易和专门贸易体系只适用于货物贸易统计。
二、商品倾销与外汇倾销
商品倾销: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
低于商品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或掠夺性倾销、长期性倾销)
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了出口。同时,货币贬值后,货币贬值的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却上涨了,从而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因此,货币贬值起到了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的双重作用。
外汇倾销的条件:(1)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2)其他国家不能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三、普遍优惠制
简称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建立普惠制决议后取得的。该决议规定,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这种税称为普惠税。
普惠税的主要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普惠制的目的: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
四、非关税壁垒
1、定义:指关税以外限制进口的各项措施。
2、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1)从对限制进口的作用上分类:
直接的非关税壁垒: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按规定的出口数量或金额限制出口。(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间接的非关税壁垒:进口国未直接规定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而是对进口商品制定种种严格的条例,间接的影响和限制商品的进口。(进口押金制、进口最低限价制、海关估价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壁垒、技术法规、安全卫生检验和包装标签规定等)
(2)从有关进口的法令及其实施上分类
从直接控制进口数量或金额的实施上分类,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保障措施等
从外汇管制的实施上分类,有数量性限制外汇管制和成本性外汇管制等
从进口商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上分类,由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产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产品检疫、检验制度等
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
所占的比重。(分为对外贸易额总依存度、货物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依存度。)
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加工贸易的层次、汇率的变化等
六、出口信贷
1、定义: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它是一国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商品,如成套设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2、出口信贷的种类:
(1)按时间长短划分:短期信贷(180天内/一年)、中期信贷(1~5年)、长期信贷(5~10年)
(2)按借贷关系划分:
卖方借贷:又称出口卖方借贷,是出口方的出口借贷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
买方借贷:它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混合借贷:是卖方借贷或买方借贷与政府对外援助贷款或赠款相结合对外发放的一种贷款形式。
3、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
(1)出口信贷必须联系出口项目,即贷款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出口商品。
(2)出口贷款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贷款利率,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
(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余10~20%由进口商现支付现汇
(4)出口信贷的发放与出口信贷保险或担保相结合,以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
七、贸易条件
1、定义: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是至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分类:
(1)净贸易条件:出口间隔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N=Px/Pm x100 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
I=( Px/Pm) x Qx Qx出口数量指数
(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
的变化。
S=( Px/Pm) x Zx 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4)双向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劳动
生产率的变化。
D=( Px/Pm) x( Zx//Zm)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3、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
影响进出口价格的因素;
一国出口商品的特点;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地位等。
八、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对赫克歇尔—俄林()确信无疑,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的使用本国比较稀缺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以上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其目的是对赫—俄原理进行验证。他把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两种,对200种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没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出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中所含的资本和劳动的密集程度。计算结果认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计算结果正好与赫—俄原理相反。这个计算结果是使西
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这个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自然资源稀缺、人力资本、贸易壁垒说、需求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
九、贫困化增长
1、定义: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2、条件: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 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3、规避方法:
(1)稳定进口资源的价格,通过进口渠道多元化扩大进口渠道,以及运用国内资源开发项目,增强与资源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规避进口价格指数的进一步攀升;以及利用商品期货市场有效规避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
(2)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增加有序竞争
(4)推进技术创新及普及专业技能教育
十、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世贸组织(WTO),它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与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并按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规则,对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
宗旨和目标:以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拓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持久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努力保护和维持环境,并通过与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相符合的方式来加强环境保护。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
十一、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1994年1月1日正式建立)
协定的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积极影响:对美国而言,积极的影响是:第一,不仅工业制造业企业受益,高科技的各工业部门也将增加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国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将会因此而增加。第二,美国西部投资的扩大。第三,由于生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结果,将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投入那些关键工业部门。第四,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问题将起到制约作用。
消极影响:技术性不强的消费品工业对美国不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
要付出6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美国减少大笔收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
十二、进口配额形式(P251)
(一) 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自主配额、协议配额)
(二) 关税配额:
十三、对外直接投资类型
定义: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对该厂矿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
类型:
1、按投资组建方式分类:
(1)创建方式
(2)兼并与收购
(3)合作经营
2、按投资者对投资企业拥有的股权比例的不同分类
(1)开办独资企业
(2)与投资所在国合办合资企业
3、按投资者的投资部门结构的不同分类
(1)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
(2)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
4、对外投资的其他方式
(1)利润再投资的方式
(2)合作开发方式
(3)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移交)
十四、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1、 多边贸易多变支付体系的形成
2、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 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4、 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
十五、关税类型
1、按征税的商品流向分类
(1)进口税
(2)出口税
(3)过境税
2、按征税的目的分类
(1)财政关税
(2)保护关税
3、按差别待遇分类
(1)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
(2)差价税
(3)特惠税
(4)普遍优惠制
4、按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
(1)从量税
(2)从价税
(3)混合税
(4)选择税
5、按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分类
(1)名义关税
(2)有效关税
十六、国际分工新特点
1、 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要地位
2、 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3、 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区域性经贸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5、 国际分工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水平型分工逐步成为主要形式
6、 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领域扩散
7、 服务外包成为新的国际分工形式
十七、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1、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4、 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5、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性质
6、 经济贸易政策,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十八、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相比有何特点
a.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b.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c.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d.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多样性和广泛性
十九、确定产品原产地标准
原产地标准又称原产地规则,是衡量受惠国出口产品是否取得原产地资格,能否享受优惠的标准。其目的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利用普惠制扩大出口,防止非受惠国的产品利用普惠制的优惠扰乱普惠制下的贸易秩序。
原产地标准分为两类:
(1) 完全原产地产品
(2) 非完全原产地产品(加工标准-欧盟、日本采用;增值标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采用)
二十、世贸原则
非歧视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
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原则、
透明度原则
二十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供给)的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的差异→国际贸易产生。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中的价格差异。价值规律引导着各种商品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商品经营者便会从中获利。进出口国都会在这种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一定能够发生,还必须具备一个必要条件,即交易双方必须是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就是说,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所谓的要素价格就是指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称为要素的报酬,比如劳动的工资、土地的地租、资本的利息等。
(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同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较贵。所以说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二十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贸的发展
(二)为各国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和服务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三)《服务贸易总协定》是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催化剂
(四)加剧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
(五)加剧服务产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
(六)增强对基础服务业的投资信心
(七)加快服务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带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
(八)有助于缓解发达国家高失业率
(九)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促进与服务密切有关的商品贸易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内部分工加深的同时,必将促进世界经济范围的国际分工发展
(十)对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其所涉及的范围广泛,进一步规范了服务业国际交换的基本原
则,尤其是逐步自由化、非歧视和透明度的原则,为各国服务业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服务业投资
二十三、关税同盟经济效应
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
贸易创造效果;贸易转移效果;贸易扩大效果;可以减少行政支出;可以减少走私;可以增强同盟国对外谈判的实力
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
资源合理配置;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刺激投资;加速经济发展
二十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和概念(论述)
概念:是指货物进口国家以维护国家利益、生产、人民安全、消费者的卫生和健康、动植物的生命、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理由,对产品制定强制或非强制性的复杂的、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认证制度和检验、检疫程序等规定,而在一定程度上锁形成的贸易障碍或进口限制。
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方式繁多。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产品包装和标签制度、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制度等。
二十五、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论述)
石油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深入探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从内在动因、长期影响因素、短期波动原因三个方面展开。
1 内在动因
(1)稀缺性。石油作为可耗竭资源产品,绝对数量短缺,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使用,具有物质稀缺性。石油价格构成中不仅包括边际开采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还包括边际使用者成本,三种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导致石油价格出现波动性。
(2)金融属性。投机性交易对石油价格的重要影响凸现了石油的金融属性。目前,一般认为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一直被两股主要势力操纵着:其一是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石油开采资源的国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这些跨国石油公司经常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石油期货市场人为地抬高和压低计价期内的期货价格;其二是投机性资金,其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国际原油期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金融投机工具,投机性资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3)战略属性。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商品,其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实力等方面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各国纷纷将石油提升到战略高度后,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争夺石油资源、争取石油价格控制权、建立大规模的石油战略储备,而这进一步反过来证实石油所蕴涵的巨大的战略属性。
2 长期影响因素
(1)供应因素。在石油供应中,OPEC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由此可见,OPEC的石油供应对调控国际油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最主要原因是石油供应不足。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后石油时代下,易开采、低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难开采、高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多。全球石油资源的压力一直在持续,原油储采比的指标持续下降,原油储采比是指年初原油探明储量除以当年原油产量,它是反映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最基本长期因素之一。下降的储采比意味着原油开采量的增加速度大于探明储量增长速度,此时原油价格会上升,生产者降低产量的同时会增加勘探力度,随着储采比逐渐上升,原油价格得以回落;反之亦然。因此,储采比决定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势。
(2)需求因素。2004年以来,OECD、亚太、欧盟、北美等地区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率,石油需求增长强劲。由下表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最为突出,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4--2009年年均增长大约2488.5万吨,其中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约2214.8万吨,与此增长趋势类似的还有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2005年OECD国家石油需求高达22.8285亿吨,北美地区石油需求高达11.3939亿吨,美国石油需求高达9.5137亿吨;欧盟国家石油需求基本呈现递增趋势,2006年后虽略有下降,但绝对需求量仍然很大。在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强劲的需求增长带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促使对石油的需求加大,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大。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使需求弹性减弱,因此当油价大幅上涨时,石油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回落。由于技术水平和投资沉淀的限制,短期之内不同能源产品之间缺乏替代性,这也是石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原因之一。
(3)库存因素。石油库存一般由商业库存和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构成。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在石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行,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应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石油危机。石油库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石油供需状况,库存降低,说明石油需求旺盛、供给紧张,反之亦然。石油公司的商业库存水平的调整主要是根据期货价格,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就会增加石油的商业库存,持货待涨,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远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通常会减少商业库存,从而使现货价格下降,期、现货价差减少。石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比较复杂。长期来看,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低油价时增加石油库存,推动油价上升,高油价时抛售库存石油,引起油价下跌。
(4)美元汇率因素。石油是用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与美元币值(主要体现为汇率)息息相关。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调低短期利率、资源型国家提息、国际投机者减持美元资产等因素影响,美元持续贬值,从而造成石油实际收入不断下降,为了弥补损失,石油生产国不断抬高石油价格,降低产量。同时,美元贬值给国际金融业带来了巨大恐慌,为了规避风险,投机商纷纷将美元兑换成石油期货合约,进一步影响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加剧石油价格波动。
3 短期波动原因
(1)投机因素。国际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操纵价格愈演愈烈。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在兴风作浪,它们从传统领域转向石油期货,在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平衡比较脆弱的背景下,投机者充分利用利好和利空消息,买入卖出,从中获利,加剧了市场波动。
近年来,以原油、黄金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获得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大量的国际对冲基金纷纷介入国际石油市场。全球对冲基金是石油市场上一股重要的炒作力量。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波动既是投资背景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对冲基金大肆炒作的结果,
石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和国际基金持仓水平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国际石油市场流通的现货石油价格并不是由供求双方直接决定的,供求双方在签订供货合同时,通常只确定某种计价公式,计价公式中的基准价格一般与石油期货市场中的价格直接相连。因此,期货价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货价格。油价的这种特殊形成机制不可避免会受到期货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
(2)突发事件及政治因素。在短期内,突发事件对石油价格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世界主要产油国位于海湾地区,中东政治局势的不稳,短期内经常给世界石油价格造成很大的冲击。
目前,作为世界石油的供应地,中东地区正在经历的大变革牵动了世界各国的神经。有分析人士指出,中东国家政治动荡将持续很长时间,即便示威游行退去,之后的一两年内,其影响也难以消除。受此影响,世界原油价格很可能将持续走高。西方国家(法国、英国、美国等)武装干涉利比亚将造成原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即突破147.94美元/桶,甚至150美元/桶。
4 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稀缺性、金融属性、战略属性等特点是构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内在动因;脆弱的供需平衡、石油库存波动、美元汇率等是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国际石油的投机因素以及对油价的预期因素、突发事件和政治干预等是国际石油价格短期波动的直接原因;三方面共同作用,导致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呈现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加大外汇平衡压力,给国内的石油产业链带来沉重压力,同时也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使物价上涨。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确保石油基本供给。
(2)积极投资国外石油勘探开发业务,保障海外石油进口。
(3)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避免石油供应风险。
(4)开展国际石油期货交易,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5)大力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6)加强石油价格体系改革,建立适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市场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