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几点思考

2020-04-17 来源:画鸵萌宠网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几点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安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在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支农力度,农村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但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进步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投资增幅很小,推动生产发展的资本要素动力不足。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快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解决农业投资主体缺位,农民自身发展缺钱的问题,既是有效发挥政府主导新农村建设作用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2、农户生产经营粗放

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户种植结构单一,基本处于传统农业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生

1

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生产手段落后,由于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原因,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三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四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在很多地方仍旧是“种地在人,收成在天”。

3、农民组织程度低

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障碍。近一两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目前已接近30个,会员总数约500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户。但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管理制度不健全、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如何鼓励、引导和支持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既需要国家从法律上保障,更需要我们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

4、农民的隐性负担过重

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资料、婚丧喜庆费用、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远远超过了“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业生产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民间婚丧喜庆费用增长,修祠堂盖宫庙,搞迷信活动等费用支出让农民日渐感到吃力。再次就是医疗费用的支出,虽然农村都实行的医保,但是农民一旦生大

2

病,大头的医疗费用还是要自己支付,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还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返贫。

5、农村生产要素大量外流

长期的二元结构,拉大了城乡差距,由于农业比较效益比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生产条件艰苦,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基本生产要素仍然不断地流入城市,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跳出农门,离开农村,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趋势,农村“老人农业”问题突出,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这既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阳光培训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缩小城乡差距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阶段,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固然是一条主要途径。但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促进农民增收很大程度必须在农业内部挖潜力、寻亮点,通过对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指导和推进农民增收。

1、发挥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从一定意义上看,县域经济

3

就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能造就优势,有优势才能拓展市场,有市场才能彰显效益。因此,调整农业结构也必须发挥特色优势。就我们柘荣而言,“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县情,山地资源丰富,生态得天独厚是优势,中药材和茶叶是支柱,食用菌、畜禽、淡水养殖、竹木、反季节蔬菜等是潜力,必须围绕这些特色优势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一是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坚决消除调整结构就是“多经少粮”的观念,扩大粮食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稳定粮食生产,在做活粮食转化增值上做文章,着重培植粮食加工企业,伸长产业链条,促进种养业间、粮食加工与非农产业间的结构调整。二是加快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中药材和茶叶是柘荣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要推进中药材和茶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进程,在重点发展中药材和茶叶生产的同时,加大发展油茶、竹木、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办好山上“绿色银行”。

2、转变观念,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县注重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培植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培植“公司+基地+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头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全县被省级认定的龙头企业仅一家,被市级认定的龙头企业也只有区区的六家,产业化经营的起点不高,网络农户的能力有限,我们必须从更深层次上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基地上规模。坚持“依法、 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山场、水面产权制度改革,加

4

快经营权流转,形成规模化、集体化生产格局,推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使生产基地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二是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上等级。要进一步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举措,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要围绕主导产业、农业龙头,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使之成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的桥梁。采取有效形式,吸引工商、民间等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促进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并得到实惠。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梁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状况,从“强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私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技推广部门必须

5

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凝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行政命令政策引导为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和传统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已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