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D.开采可燃冰,将制氢气用于新聚变燃料 二号”的火箭燃料 其作为能源使用 能源汽车 2.2016年1月《中国科学报》报道,又有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四种元素被载入元素周期表。其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符号为
Uuo,“294”是指该原子的
A. 原子序数 B. 电子数 C. 中子数 D. 质量数 3.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
K
与
Ca
B. 3H2O与1H2O C.
K
与
K
D. 金刚石与石墨
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不正确...
的是 A. N、P、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C.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D.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5.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Na2O2 B. NaHSO4 C. HNO3 D. I2
6.下列化学术语或表示方法不正确...
的是
A. S2-
的结构示意图:
B. CO2的结构式:O=C=O C. 醋酸的分子式:CH3COOH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7.铝热反应不仅被应用于焊接钢轨,而且常应用于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如钒、铬、锰等。这是利用了铝的①还原性 ②导电性 ③与强酸和强碱均反应 ④被氧化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
A. ①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和乙烯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D. 葡萄糖和淀粉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9.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可电解NaCl溶液制备Na
D. 利用海水、铝、空气为能源的航标灯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0.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SO3(g)+NO(g)NO2(g)+SO2
(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B. 体系总质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C. NO(g)和NO2(g)的生成速率相同 D. SO3(g)和NO(g)的浓度比为1:1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Mg2+
、Fe3+
、Cl-
、OH-
B. Ba2+
、NO-
-
+
3、Cl、Na
C. Na+
、HCO-
+
-
+
+
-
3、H、NO3 D. K、NH4、SO42、OH-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48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已知可逆反应:2NO2
N2O4,将2molNO2放入反应容器中,生成的N2O4的物质的量
一定是1mol
D. 58.5gNaCl固体溶于1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 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 在1 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10min内N2减少了1 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O)=0.1 mol/(L·min)
D. 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酸性:HCl>H2S 非金属性:Cl>S B 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构成原电池且铁作负极 C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D I-还原性强于Cl- 静置,溶液上层呈紫红色 15.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项 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A 3)2溶H液中,溶液变黄色 2O2的氧化性比Fe3+强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B 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气体中一定有SO2 将铁棒和铜棒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D 铜的金属性强于铁 中,铜棒变细 17.裂解水制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CO
3FeO+CO2
B.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3FeO+H2O(g)Fe3O4+H2 C.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O(g)CO2+2H2
D. 铁的氧化物是裂解水的催化剂
18.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全部被苯基取代,可得如图所示的分子,对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 分子式为C25H20
B. 该化合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 该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 该分子能发生取代反应
19.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
的是
A. 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 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C.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D. 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二、多选题
20.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 B. 单质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三、推断题
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A、D、F、G、Q、M、R、N、T分别代表某种化学元素。请依据这9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9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元素的非金属性:M______R(填“>”或“<”)。
(3)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4)F、G两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固体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5)表中M、R、N元素可形成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这些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2.乙烯在化工生产领域应用广泛。
(1)乙烯能合成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有机物。
①试剂a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以原油为起始原料合成聚乙烯的路线如下图所示。
①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②写出分子式符合C4H10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3)已知:CH3CHO
CH3COOH。以CH2=CH2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乙酸乙酯,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23.(题文)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①从悬浊液中将Mg(OH)2分离出来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 ②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③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海带灰中富含以I-
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
①灼烧所用仪器是下列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蒸发皿 b. 坩埚 c. 烧杯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将I-
氧化为I2,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反应结束后,可加入萃取剂,采用萃取一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下列试剂中可以用于萃取碘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乙酸 b. 四氯化碳 c. 硝酸 d. 苯 24.研究大气中SO2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利用空气将大气中所含SO-
2氧化成SO42,其装置
示意图如下:
①质子(H+
)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SO2烟气脱除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
①用纯碱溶液吸收SO-
2将其转化为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若石灰乳过量,将其产物再排回吸收池,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5.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3Cl2+2Fe(OH)3+10KOH
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2)探究K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
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 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方案Ⅱ 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i.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
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ii.方案Ⅱ可证明K-
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FeO42-(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
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
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属
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D 【解析】
试题分析:294指的该原子的质量数。 考点:核素 3.C 【解析】 【分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研究对象为原子,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详解】
A、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故A错误;B、3H2O与1H2O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不同水分子,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B错误。C、两者都是钾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两者均为C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同位素为载体,考查化学“五同”比较,解题关键:注意对同位素概念的理解,易错点B,水和超重水是不同水分子,但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
4.A 【解析】 【分析】
A、原子半径F比N、P均小;B、同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根据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详解】
A、原子半径F比N、P均小,故A错误;B、Li、Be、B在第二周期,同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B正确;C、Na、K、R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C正确;D、P、S、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7,则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D正确;故选A。
5.C 【解析】
试题分析:共价化合物指的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指的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A.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B.NaHSO4属于离子化合物,C.HNO3属于共价化合物,D.I2中只含有共价键,但是不属于化合物。故答案C。
考点:考查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6.C 【解析】 【分析】
A.硫离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 B.二氧化碳是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含两个碳氧双键;
C.醋酸分子式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式为C2H4O2; D.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含有1个C=C键. 【详解】
A.硫离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硫离子结构示意
图为,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含两个碳氧双键,CO2的结构式:O=C=O,故B正确;
C.醋酸分子式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式为C2H4O2,CH3COOH为醋酸的结构简式,故C错误;
D.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含有1个C=C键,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铝热反应中,铝失电子而作还原剂,是放热反应。 【详解】
铝热反应中,铝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而作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①正确,且该反应中放出大量热而冶炼高熔点金属,④正确,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A、根据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解答;B、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万上百万的有机物;C、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产生;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甲烷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B、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产生,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
9.D 【解析】 【分析】
A、海水中溴元素是以溴离子形式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海水提溴是先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用热空气吹出得到;
B、海水蒸发制海盐,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将溶剂蒸发析出氯化钠晶体; C、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得不到金属钠; D、海水、铝、空气形成原电池反应; 【详解】
A、海水中溴元素是以溴离子形式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海水提溴是先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用热空气吹出得到,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海水蒸发制海盐,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将溶剂蒸发析出氯化钠晶体,过程中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得不到金属钠,工业上是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获得金属钠,故C错误;
D、海水、铝、空气形成原电池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体系总压强始终是不变的,所以总压强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B、反应前后都是气体,体系气体总质量始终是不变的,体系总质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C、NO(g)和NO2(g)的生成速率相同,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故C正确;D、SO3(g)和NO(g)的浓度比为1:1,不能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1.B 【解析】 【分析】
A、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B、 Ba2+
、NO-
-
+
3、Cl、Na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C、HCO-
+
3、H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NH+-
4、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详解】
A、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 Ba2+
、NO-
3、Cl-
、Na+
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
正确;
C、HCO-
+
3、H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NH+
-
4、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解题关键: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
和 SCN
-
)等;易错点D,NH+-
4、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学生难理解。
12.A 【解析】 【分析】
A、用N=nNA=mNA/M计算;B、1molCl2只能得2mol电子;C、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D、得到的溶液不是1L。
【详解】
A、用N=nNA=mNA/M=
=3NA,故A正确;B、1molCl2只能得2mol电子, 标准
状况下,22.4L Cl2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将2molNO2放入反应容器中,生成的N2O4的物质的量少于1mol,故C错误;D、得到的溶液不是1L,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易错点D,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计算浓度时要用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因此反应N2+O2=2NO的反应热△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依据A计算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C、在1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10min内N2减少了1mol,则生成NO是2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2mol/(L·min),C错误;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和判断 14.D 【解析】
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故A错误;B.铁表面镀锌,构成原电池时,铁做正极,锌做负极,可以增强铁的抗腐蚀性,故B错误;C.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中含离子键,但是,NaCl固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C错误;D.溶液上层呈橙红色,可知氯气氧化碘离子,由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I-还原性强于Cl-,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为高频考点,把非金属性的判断、原电池原理、化学键、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C,注意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不能导电。
15.D 【解析】
分析:A项,生成CH3COOH的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
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C-C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详解: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16.B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控制变量,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Fe2+
可能被H2O2氧化Fe3+,也可能被H++NO3-氧化,A错误;B、控制变量设计实验,能说明水中羟基比醇中羟基活泼,B正确;C、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D、金属性的强弱可用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进行验证,不能用能使铁钝化的浓硝酸,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涉及控制变量法、竞争性反应、SO2的性质、钠、铁、铜、钝化、浓硝酸、乙醇、原电池等。
【名师点晴】该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充分体现了金属元素化合物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考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能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17.C 【解析】 【分析】
A.反应Ⅰ:反应物为Fe3O4、CO,生成物为FeO、CO2;
B.反应Ⅱ:反应物为FeO、H2O,生成物为Fe3O4、H2;
C.反应Ⅲ:反应物为CO2、C,生成物为CO;裂解水制氢气,将反应Ⅰ+Ⅱ+Ⅲ得总反应;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详解】
A.反应Ⅰ:反应物为Fe3O4、CO,生成物为FeO、CO2,反应为:Fe3O4+CO3FeO+CO2,故A正确;
B.反应Ⅱ:反应物为FeO、H2O,生成物为Fe3O4、H2,反应为:3FeO+H2O(g)Fe3O4+H2,故B正确;
C.反应Ⅲ:反应物为CO2、C,生成物为CO,反应为:C+CO2=2CO,将反应Ⅰ+Ⅱ+Ⅲ得总反应为C+H2O(g)CO+H2,故C错误;
D.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参与反应,但总反应为C+H2O(g)CO+H2,反应产物没有四氧化三铁,所以铁的氧化物是裂解水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难点:读信息写方程式,注意利用题干信息,C选项、将反应Ⅰ+Ⅱ+Ⅲ得总反应为C+H2O(g)CO+H2,选项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是解答关键。 18.B 【解析】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分子式;B、根据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C、根据苯和甲烷的结构判断有机物的空间结构;D、根据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
【详解】
A.分子中含4个苯环,共25个C和20个H,则分子式为C25H20,故A正确;
B、分子中含有苯环,而苯环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该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苯环,而苯环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所以该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其它原子取代后,其空间位点不变,由于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当4个氢原子全部被苯基取代后,苯基就排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故该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B。
19.A 【解析】 【详解】
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分层,应选择装置③,不能利用蒸馏分离,A错误; B.粗盐提纯,可溶解后过滤、蒸发,则选择装置①和②,B正确; C.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萃取装置,即装置③,C正确;
D.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择洗气装置,即装置⑤,导管长进短出,D正确; 答案选A。 20.CD 【解析】
试题分析:A.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则在化合物中呈+2价,A正确;B.镭的金属性强于钙,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B正确;C.镭的金属性强于钙,其氢氧化物是强碱,C错误;D.碳酸钙难溶于水,则其碳酸盐难能溶于水,D错误,答案选C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1.K<HClO4 S
2-
>Cl->K+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D为C,F为O,G为Na,Q为Al,M为S,R为Cl,N为K,T为Br,然后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元素周期律、化学用语等来解答.
【详解】
(1)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K元素;(2)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M<R;(3)R为Cl,最高价为+7价,则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lO4;(4)F、G两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固体物质的电子式为
;(5)表中M、R、N元素,与Ar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S2-
>Cl-
>K+
。
【点睛】
解题关键: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及原子序数的关系,易错点(4)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
22.HCl 加成反应
【解析】 【分析】
(1)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2)原油裂解后得丁烷,裂解后又获得乙烯,聚合成聚乙烯;(3)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氧化得到乙酸,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乙酸乙酯。
【详解】
(1)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生成物为氯乙烷,①试剂a是,氯化氢;生成环丁烷发生加成反应; (2)原油裂解后得丁烷,裂解后又获得乙烯,聚合成聚乙烯,①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②分子式符合C4H10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3)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氧化得到乙酸,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乙酸乙酯。参考合成路线如下:
23.过滤 Mg(OH)+
+
2+2H=Mg2+2H2O MgCl2(熔融)电解Mg+Cl2↑ b
2I-+H+
2O2+2H=I2+2H2O bd
【解析】 【分析】
(1)①从悬浊液中将Mg(OH)2分离出来,实质上是分离固体和液体。
②Mg(OH)2转化为MgCl2,用盐酸溶解,Mg(OH)2难溶于水。
③由无水MgCl2制取Mg采用电解法,根据质量守恒写出方程式。 (2)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坩埚。 ②氢离子和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
③反应结束后,可加入苯或四氯化碳有机溶剂做萃取剂萃取分液分离碘单质. 【详解】
(1)①从悬浊液中将Mg(OH)2分离出来,实质上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操作名称为过滤。
②Mg(OH)2难溶,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
=Mg2+
+2H2O。③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熔融)电解Mg+Cl2↑。 (2)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坩埚,故选b。
②氢离子和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离子方程式:2I-
+H+
2O2+2H=I2+2H2O; ③反应结束后,可加入苯或四氯化碳有机溶剂做萃取剂萃取分液分离碘单质,振荡、静置分层分离时先分离下层液体后倒出上层液体,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运用,解题关键:根据化学反应的概念及流程图中物质的性质来分析,难点:(1)③镁是活沷金属,由无水MgCl2制取Mg采用电解法,易错点:(2)③可以用于
萃取碘单质的物质,即萃取剂的选择,与水要互不相溶,不与碘反应,故选苯或四氯化碳有机溶剂做萃取剂。
24.从A到B SO-
-
-
2-2e+2H2O=SO-
+42+4H
H2O+2SO2+CO32=2HSO3+CO2↑
NaOH[多写Ca(OH)2不扣分] 【解析】 【分析】
(1)①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依据二氧化硫、氧气发生反应判断电极,判断质子移动方向;②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
②过量的氢氧化钙与亚硫酸氢钠反应,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同时有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
【详解】
(1)①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为负极,氧气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质子移动方向为:从A到B;
②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
-
+
2-2e+2H2O═SO42+4H;
(2)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
2O+2SO2+CO32═2HSO-
3+CO2;
②过量的氢氧化钙与亚硫酸氢钠反应,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同时有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的化学式是:NaOH[多写Ca(OH)2不扣分]
25.2KMnO4+16HCl
2MnCl2+2KCl +5Cl2↑+8H-
+
-
2O 或2MnO4+16H+10Cl
2Mn2+
+
5Cl2↑+8H2O Cl2+2OH
−
Cl−+ClO−
+H2O
Fe
3+
4FeO42−+20H+
4Fe3+
+3O2↑+10H2O 洗去固体表面附着的ClO−
,排除ClO−
的干扰 >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解析】 【分析】
(1)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由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得到Cl-
2,MnO4被还原为Mn2+
,Cl
-
被氧化为Cl2,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②装置B为除杂装置,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要除去HCl,可将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紫色的溶液为K2FeO4,碱性条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还存在Cl2和KOH反应;
(2)①i.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产生Fe3+
,不能判断一定
K-
2FeO4将Cl氧化,但K+
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
ii.方案Ⅱ可证明K-
2FeO4氧化了Cl,使用KOH溶液溶出K2FeO4晶体,使K2FeO4稳定析出,并除去ClO-
离子,防止酸性条件下ClO-
和Cl-
反应产生Cl2干扰实验;
②Fe(OH)-
-
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方案Ⅱ
实验表明,Cl-
-
-
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Ⅱ是FeO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
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
【详解】
(1)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由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得到Cl-
+
2,MnO4被还原为Mn2,Cl
-
被氧化为Cl-
-
+
2,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2MnO4+10Cl+16H═5Cl2↑+2Mn2+
+8H2O;
②装置B为除杂装置,反应使用浓盐酸,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
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的目的,所以装置B应为: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紫色的为K2FeO4,在碱性条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还存在反应为Cl2和KOH反应,所以还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KOH═KCl+KClO+H2O;
(2)①i.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产生Fe3+
,但该离子的产
生不能判断一定K-
2FeO4将Cl氧化,注意K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
,发生反应为:Fe3+
;4FeO-
+
+
42+20H═4Fe3+3O2↑+10H2O;
ii.方案Ⅱ可证明K2FeO-
4氧化了Cl,使用KOH溶液溶出K2FeO4晶体,可以使K2FeO4稳定析出,同时考虑到K-
-
2FeO4表面可能吸附ClO,ClO在酸性条件下可与Cl-
反应生成Cl2,从而干扰实
验,所以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使K-
2FeO4稳定溶出,并把K2FeO4表面吸附的ClO除尽,防止ClO-
与Cl-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产生Cl-
2,避免ClO干扰实验;
②Fe(OH)-
-
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方案Ⅱ
实验表明,Cl-
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Ⅱ是FeO-
-
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
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溶液酸碱性会影响粒子氧化性的强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