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Ⅲ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 )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 )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 )贤,欲事( )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 )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 )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 ),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 )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 )西河而下,中流( ),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 ),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 ),百姓不信( ),方是之时,属( )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 )为相,尚( )魏公主,而害( )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 )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 )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 )射起而夷宗( )死者七十余家。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将(率领,率军) 疑(怀疑,猜疑) 谢(疏远)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斯,一作都。魏驹孙。周威烈王时被列为诸侯。任李悝为相,吴起、乐羊为将,西门豹守邺,厉行改革,以此魏日益富强,为战国初期强国。在位三十八年) 事
(侍奉) 拔(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疽(中医指一种毒疮) 旋踵(掉转脚跟。指退缩) 廉平(清廉公平) 西河(古郡名。战国初年魏国置。战国时黄河在今山西、陕西交界处之河段常被称为西河。魏国在今陕西东部的沿河地区设置西河郡。魏文侯时吴起曾任西河守) 武侯(名击。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子。与韩、赵三分晋地。在位十六年。) 浮(泛舟) 中流(江河的中段;渡程中间) 殷纣(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子姓,名受,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受命十一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 相(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文职官员) 田文(即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田婴之子。袭其父爵称薛公,号孟尝君) 附(依附) 信(信任) 属(交付) 公叔(战国时魏国人。事武侯、惠王,为相) 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 害(妒忌) 素(一向、平素)
百越(我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分布在今浙、闽、粤、桂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百越。亦指百越居住的地方) 三晋(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 贵戚(指君主的内外亲族)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坐(因为某事而获罪) 夷宗(灭族)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
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析▶ 参考原文: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答案▶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是商代最后的国君,他重征赋税,统治暴虐,后来在牧野之战中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
B.武王是武王姬昌,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武王继承父志,联合西南各族讨伐纣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解析▶ “武王姬昌”错误,应为“武王姬发”,姬昌是周文王。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能取得这些战功,是因为他善于为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对吴起说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以殷纣灭国为例,说明只有修德才能确保国家安全。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担心被害,于是离开魏国,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却在暴乱中被想加害于他的楚国贵戚乱箭射死;太子继位之后,让令尹诛杀了这些参与暴乱的贵戚。
解析▶ “让令尹诛杀了这些参与暴乱的贵戚”错误,根据原文“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可知,令尹诛杀的是那些射吴起时也射中了悼王尸体的人。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译文:
(2)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
译文:
解析▶ (1)于是,在这时。事,侍奉。拔,夺取军事上的据点。(2)素,平时。“相”为动词,做国相。“南”“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退”。
答案▶ (1)吴起这时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于是命令吴起为将,进攻秦国,攻取了五座城邑。
(2)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德,(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相国。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打败三晋(韩、赵、魏)。
吴起,卫国人,侍奉鲁国的君主。齐国军队进攻鲁国,吴起率领鲁军抗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鲁国是个小国,有了打败齐国的名声,各国诸侯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卫实是兄弟之国,而君主起用吴起,那就是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他。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于是任命吴起为将,进攻秦国,攻取了五座城邑。吴起担任将领,同士卒中地位最底下的人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个患毒疮病的人,吴起用嘴替他吮出脓血。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此事后大哭起来,说:“以前,吴将军为他父亲吮过毒疮的脓血,他父亲就在作战时勇往直前,于是战死在敌人手里。吴将军
现在又为我的儿子吮脓血,我不知道他又将死在哪里。”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够得到士兵的忠心,于是派他担任西河太守,来抵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便侍奉他的儿子武侯。魏武侯乘船沿黄河顺流而下,驶至黄河中段,回头对吴起说:“太美了,山河的险固,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回答说:“以前,殷纣王的国都,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他不实行德政,周武王杀死了他。从这些看来,治国在于德政,不在山河的险固。”武侯说:“讲得好!”吴起(继续)担任西河太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置相职,任命田文为相。吴起心里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请求和您讨论功劳的大小,可以吗?”田文回答说:“国君年轻,国家不安定,大臣们尚未依附,百姓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是应把政务交给您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思了好久,说:“应该交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担任魏相,娶魏公主为妻,很妒忌吴起。吴起害怕武侯加罪,便离开(魏国),就去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德,(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相国。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打败三晋(韩、赵、魏);向西讨伐秦国。各国诸侯都害怕楚国的强大。原来楚国的贵族及宗室亲戚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去世,王室大臣暴乱,攻击吴起,吴起跑过去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杀吴起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派令尹把乱射吴起又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掉。因犯射杀吴起罪而被灭宗室的有七十多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