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科普现状和作用
社区科普与社区建设密不可分,社区科普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社区建设起着促进作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城区先行、全面推进”的步骤,全面展开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全区有65个社区,其中19个分布在城区,其余分散在全区各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科普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我区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推进,社区科普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科普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近三年来,全区社区建设基础设施总投入高达6000万元,用于加强社区硬件投入,科普设施相应得到了明显增加和完善。目前,全区65个社区都建立了图书室和可供50人学习的文化活动室,都建有5米以上的科普宣传画廊。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6个,各类服务站21个,社区医疗站10个,社区文化站16个,社区文化广场46处,其中20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就达18个。焦溪镇的三河口社区、横林镇的下塘社区、横林社区、横山桥的新安社区等用于文化健身广场的投入达60余万元。这些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科普功能,为社区居民就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2、社区科普活动常年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以科普宣传周、科教进社区等大型科普活动为龙头,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等。此
外,各社区的科普活动,能与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相结合,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城区阳湖街道所属各社区成立了多支腰鼓队、舞蹈队、秧歌队,歌唱队等文体队伍,每年的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还举行文艺专场演出,其中就有很多科普节目,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寓教于乐,很受居民欢迎。潘家镇潘家社区充分利用镇文化站和社区教育资源,常年开展书画、美术、摄影、社会公德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3、社区科普内涵不断深化。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普知识的渴求,各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科普内涵不断深化。目前,社区科普主要涉及医疗卫生、健身娱乐、文化体育、家政服务、法律普及等领域,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大科普的广泛性。如城区19个社区都因地制宜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开展家政培训、保健知识讲座、劳动技能培训等科普服务,社区居民在这里可以接受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培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就业能力。城区马杭街道菊花社区组建了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向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宣传普及治安法律法规,组织社区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活动,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该社区已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模范社区”,这在全区尚属首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尚未健全。目前,全区镇一级已经全部建立了科协组织,负责本镇范围内的科普工作,但由于各街道和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建立科协组织或科普组织仍是空白,社区科普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尚未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科普工作机制,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还不多,即使建立也缺乏专业培训,科普能力有限,活动区域有限,社区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尚不平衡。目前,城区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高。如城区阳湖街道花东社区,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了“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常州市第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科普设施一流;其又紧靠武进高级中学,依托学校的科普设施和资源,为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带来了相当的便利。但城区的一些老小区和镇的社区,因财力有限,科普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只能简单地建一些宣传画廊,还要宣传配合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如城区花园社区是一个老小区,社区本身的基础设施“欠帐”就多,科普设施就显得更少。
3、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仍显不足。科普经费是建设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培训科普人才的关键。目前,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社区普遍存在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把科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就区科协而言,科普经费已经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但全区绝大部分镇财政预算还未能列入科普专项经费。
三、思考和建议
中央明确提出,科普工作要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千家万户。因此,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是我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对于提高广大居民整体素质,创建文明城区、学习型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全区的社区科普工作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构筑社区科普平台。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抓好社区科普工作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鉴于此,近年来区科协将社区科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区科协尚不是武进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这与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不相符合,给区科协
统筹做好全区社区科普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区科协纳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使科协在更大程度上参与社区建设,更好地发挥科协在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社区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同时,建议区委、区政府将科普工作纳入对各镇的考核指标,促进各镇进一步重视社区科普工作。各镇党委、政府也要把社区科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科普工作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科普组织,形成社区科普网络。科普组织是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基础。区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在各镇已经建科协的基础上,加大社区科普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科普协会。各社区也要依托社区自身和现有资源,把热心科普事业,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帮助有条件的居民建立科普兴趣小组,形成区科协、镇科协、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志愿者、科普兴趣小组组成的社会化的科普网络。科普工作者是科普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体。社区科普工作者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科普工作的优劣。对各级社区科普工作者,区科协、人事等部门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如,组织他们到社区科普工作的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参加江苏省科普职称考试,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学习专业的科普工作技能和方法,提高科普工作能力,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熟悉社区科普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型科普专业人才,促进社区科普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开展创建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水平。各类社区创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是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我区出台的《关于开展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除了要把学习型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抓好、抓实外,要根据自身特点,围绕服务型社区等10种社区模式,全面开展创建活动。这10种社区模式中就有文化科普型社区。区科协、区文明办等单位要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文化科普型社区创建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品牌。
4、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社区科普基础。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科普法》的要求,确保科普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并由各级科协独立使用,为社区做好科普工作创造条件。科普经费、科普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发展,同步增长,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各部门也要切实履行科普职能,舍得科普经费和设施的投入。各级科协要广泛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争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科普事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兴办科普事业的好局面,夯实社区科普工作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