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化的这⼋个境界
茶⽂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以下是⼩编整理的茶⽂化的这⼋个境界,欢迎参考阅读! 第⼀阶段:形成主见
刚开始学茶的⼈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所以学茶的第⼀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定偏向哪⼀⽅,但⾄少有了⾃⼰的观点。
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你的观点就荡然⽆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嘛,跟着⼤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发扬光⼤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 第⼆个阶段: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我,形成圈⼦,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的,各种前后⽭盾的说法蜂拥⽽⾄,唯⼼的观点,唯物的主义。
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师表⽰不信任,甚⾄灰⼼丧⽓,认为这⾥头乌烟瘴⽓。
⾯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阶段: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师靠拢,每⼀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
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
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种下了种⼦,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经历风⾬。种⼦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壤,来坚实⾃⼰,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 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阶段:弥补不⾜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才能真正虚⼼下来求教。
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态⽓度变得谦虚了。 对待别⼈提出的问题,⼼⾥头懂,但不要总说⾃⼰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扇别⼈原本想为你开启的⼤门。 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阶段: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串。
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反三了。有了中⼼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两句话就可以了。 古今的⼤哲学家、圣贤,都是⼀两句话就可以解释⼀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个简单的公式。
道理看得越透,越是⽆话可说。反⽽初学之⼈,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阶段:运⽤⾃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谈论阔什么问题了。
⼀件⼤事可以当成⼩事来说,⼀件⼩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学茶,甚⾄劝⼈。
对待乐意学习的⼈⽤乐意的态度,对待⽆⼼学习的⼈随喜随缘。 第七个阶段:下⼭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览众⼭⼩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路,怎么办?下⼭吧。 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顶还有什么好留恋?⾃以为成为⼤师,沾沾⾃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感觉良好吗?
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满之⼼已⽣,要不得,还是下⼭吧。 第⼋个阶段:⽣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嘴刁了,要求⾼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 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油盐酱醋茶。很多⼈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知道。因为只有茶,可⾼可低,能⼊禅,亦能⼊世。但凡⼈终究不是出家⼈,⼀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
【茶⽂化的这⼋个境界】相关⽂章:11-1509-2811-2112-0711-1706-1311-1011-1211-111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