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善用经方,通过对归脾汤这一名方组方与功效的探求,参合现代研究,证实了归脾汤更为广泛的临床适应证。 【关键词】归脾汤;验案;体会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永和《济生方》,是一首临床应用广泛而疗效确却的经典名方,笔者借鉴前人经验,结合归脾汤的组方原理,遵循中医以求证为核心的原则,在临诊时灵活应用,每获良效,现把临床验案总结如下,愿和同道们商榷。 1验案举隅
1.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痛案。患者刘某某、男、45岁,江川县大街人。因胃脘疼痛三月余于2012年1月5日门诊就诊,曾院外服“三九胃泰、温胃舒颗粒、法莫替丁”等症状无好转,于2011年12月26日胃镜检查诊断为: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来诊诉:胃脘胀痛,饥饿和夜晚尤甚,纳食减少,伴困倦乏力,心悸气短,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为脾胃虚弱证,治以益气健脾和胃止痛,归脾汤加减化裁,方为潞党参25克、炒白术15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茯神15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木香12克、肉桂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香附25克、五灵脂30克、锻瓦楞子25克,乌贼骨25克,炒谷芽30克、炒麦芽30克,元胡15克,甘草5克。冷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随症加减治疗三月后纳食增加、睡眠良好、胃脘痛未作,于2012年3月22日复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已经愈合。
1.2不明原因血尿案。患者李某某,女,30岁,玉溪中学老师。因血尿两年,于2011年10月11日就诊,患者诉两年来小便常规检查:潜血+--+++,小便时如淡茶水,曾多次到省市医院诊治,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佳。遂就诊中医,来诊时诉:小便如淡茶水,困倦乏力,动则心悸,眠差多梦,腰酸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小便常规检查:+++。证属心脾两虚,血液失摄证,治以健脾养心摄血,归脾汤加减,潞党参25克、炒白术15克、炙黄芪30克,当归12克、茯神15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木香12克、肉桂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旱莲草25克、白茅根30克,小蓟15克,甘草5克。冷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随症加减治疗一月后不适症状改善,小便常规检查:+。治疗三月后临床症状消失,小便常规检查正常。(治疗期间停服所有药物)。 1.3高血压下肢肿胀案。患者张某,男,75岁,玉溪退休职工。患高血压病10年,心动过缓一年(患者拒接安装心脏起搏器),长期服用降压药。因双下肢肿胀三月于2011年10月12日就诊,来诊诉双下肢肿胀、痠胀沉重、时有麻木、行走困难,伴心悸少寐,短气乏力,纳食可,小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查:双下肢皮肤无发黑、发热、触摸皮肤无发热、发凉、切按双下肢凹陷,不能穿鞋。此属血虚络阻证,治以益气养血通络,归脾汤加减,潞党参25克、炒白术15克、炙黄芪30克,当归12克、茯神15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木香12克、肉桂5克,大枣15克、生
姜3片,鸡血藤膏25克、桂枝15克,牛膝20克,甘草5克。冷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治疗10天后下肢肿胀明显消退,仅有足踝部肿胀,随症加减治疗2月后,肿胀全消,精神好转、睡眠改善,每天行走3公里以上。
1.4荨麻疹皮肤瘙痒案。患者,女、38岁、新平县人。因反复皮肤块状肿胀瘙痒5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9月10日就诊。来诊诉:全身皮肤肿胀瘙痒、搔之愈甚,遇寒发作或加重,伴困倦乏力、纳呆腹胀,头昏怕冷,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血虚寒凝,治以益气养血、温经散寒。归脾汤加减,潞党参25克、炒白术15克、炙黄芪30克,当归12克、茯神15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木香12克、肉桂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桂枝15克,细辛3克,合欢皮15克、神曲20克、焦渣12克、甘草5克。冷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服药4天后复诊,症状明显改善、皮肤肿胀瘙痒未作,随症加减治疗2月后,饮食增加,怕冷减轻,大便成形,追踪半年没再发作。 2体会
2.1归脾汤的组方原则。归脾汤为气血双补,健脾养心的方剂,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甘温补脾益气;枣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木香行气舒脾,使气血之药补而不滞,得以舒畅,加入生姜、大枣意在调和脾胃,以资生化。全方配伍,心脾同治,但重点在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补脾可以养心,脾气得补则血行得到统摄,方能引血归脾,故名“归脾”。笔
者理解凡因心脾两脏病理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都可以使用。 2.2归脾汤的作用机理。笔者认为归脾汤是通过调整气血来治疗心、脾功能异常、气血失和所致疾病的方剂。《素问、调经纶》“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金贵要略编注.下血》“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唐宗海《血证伦》“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薛氏医案》“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血”、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笔者认为临床凡涉及气血生化失常、血液不循常道且涉及心脾两虚的病症都可使用此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痛案,不明原因血尿案,高血压下肢肿胀案,荨麻疹皮肤瘙痒案,以上案例疾病不同但病机相同,其本证都是气血两虚,都不离归脾汤的组方原则,笔者通过归脾汤补气生血、补气行血、补气摄血治疗本证,针对标证随症加减,收到满意疗效,充分应证了中医学异病同治、同中有异的理论特点。
2.3归脾汤的现代研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归脾汤具有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增加免疫系统功能、镇静、调整血液平衡,增加造血系统功能、抗胃溃疡作用。进一步佐证了归脾汤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均有调节和治疗作用,笔者认为临床中如能用联系性的思维对经典进行解读,结合现代研究对经方进行探求,辩证并灵活加以应用,必能正确把握经典方剂的适应证且能扩广其治疗范围。 参考文献
[1]贾公孚、谢惠民。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8-859
作者简介:杨玲,女,(1966-),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市级学科带头人,以脾胃病、热性病、肿瘤等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为特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