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而且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而且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二、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
即要求学生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次要现象;既要观察到明显现象,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瞬间即逝的现象,经常这样要求学生,就能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规律的同时,还需教育学生具备认真、有始有终的观察态度,从而提高观察水平。
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全面、正确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要使学生明确,化学中对“观察”的含义,应理解为不仅是用眼看,还要运用其他各种感官去感知观察的现象。比如,用鼻闻,用手摸,用耳听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征。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以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多种感官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例如,观察一瓶浓盐酸,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通过嗅觉才能感受到它能放出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再如,观察一瓶氯气,眼、鼻分别能感知它的黄绿色和刺激性气味,而氯气和氢气混合并经强光照射发生爆炸的信息要靠听觉来捕捉。 四、抓住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观察的精确性表现在,不只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 1.根据教学目标体系,制订出“双基”与能力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同步发展----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同步进行,教师讲授与学法指导同步进
行,信息传递与反馈调节同步进行,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同步进行。 2.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特点:模型----立体模拟,投影----平面模拟,幻灯----静态、局部动态模拟,电视----动态模拟等。
五、指导学生学会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
化学变化是较复杂的物质变化形式,观察是要运用已学知识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进行的程度,并对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区分它们属性的特点和异同,以形成清晰的感知,从而获得正确而全面的感性认识。 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仅要用感官,还要勤于思考,才能形成所谓的感知,让观察过程通过大脑的指挥,渗入积极思维的因素,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观察的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漫不经心地“看”不是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避免盲目观察。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进行“思维型观察”。
再有,观察应具有选择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选择观察的方向和重点。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拟定观察计划,
确定观察顺序,使观察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的顺利进行,这就是观察的计划性。
观察活动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沿着这条路线进行观察,层次清晰,然后进行现象汇总,容易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
观察的准确性取决于观察的敏捷性、细致性和连续性。观察中对于瞬间的现象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向新制备的氯化亚铁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开始析出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如果忽视这一瞬间的变化,就会得出“氢氧化亚铁是灰绿色固体”的错误结论。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定向重复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由重点观察到全程细致观察,逐步深入,并以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视觉和思维的敏捷性。
对于观察过程的描述,在观察训练初期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并列出详尽的观察提纲,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逐步提高,观察提纲也可逐步简化,最后让学生组织语言,正确完整的描述出实验现象。这样不仅能提高观察效果,而且能够在观察中训练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现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注意对学生观察客观性的培养,可以采取这样的处理方法:首先,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对意外实验事实予以承认:其次,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
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从实验要素方面去寻找原因,看实验者在实验操作上是否有失误,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否不当,化学药品的纯度如何,试剂的用量及溶液浓度是否合适等方面去分析;再次,对意外事实要进行分析,最终给学生以能够接受的合理解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