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科技构建“三农”服务网络,助力惠农金融发展

2021-08-17 来源:画鸵萌宠网
用科技构建“三农”服务网络,助力惠农金融发展

作者:刘刚,等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5年第6期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和经济新常态,银行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或机遇。农业银行立足服务“三农”,积极研究和实践互联网时代惠农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地区综合化惠农金融服务网络的新思路。

一、“E 农管家”填补银行三农电商服务空白

“我过去订货,主要是靠电话与批发商联系,费时费力,要求还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两个月前安装了农业银行的‘E 农管家’(如图1 所示)小助手后,足不出户,就能订到店里所缺的货物”,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陡山乡的个体经营户黄义高兴地说,“现在的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翻番了。”

黄义所说的“E 农管家”,是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自主研发的“三农”电商平台。它连接县域农户、农家小超市和上游商家,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E 农管家”主要有惠农商城、收银帮手、缴费商城、惠农直销、积分商城等五大功能,既能帮助上游批发商扩充下游客户,又能帮助下游商户实现订货管理、库存管理等。今年春节前,黄义尝试安装了“E农管家”这款APP,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平台让他省去了之前送货不应急、货品规格不一致、担心收到假币等诸多烦恼,两个多月时间他的收入还实现了双倍增长。两个多月内,黄义的小店利用“E 农管家”完成交易1700 多笔,累计交易额35.3 万元。此外,他还特别推出了店里原来没有的新品种,“仅今年就增了十几个新品种”。

“E 农管家”自2014 年底在湖北首推运用至今,已进驻县域大型批发商800 余户,实现了全省69 个县域全覆盖,推广下游农家店2 万余户,有5000 多个惠农通服务点应用\"E 农管家\" 进行互联网化升级,交易流量加速增长。4 月17 日,农业银行“E 农管家”发布推介会在武汉成功举办,将逐渐面向全国推广。农业银行副行长蔡华相表示,“E 农管家”平台实现了惠农通工程与电商金融有效对接,解决了惠农通工程互联网化创新升级、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线上线下交易融合等诸多难题,填补了银行“三农”电商服务的空白。

二、构建全面服务“三农”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逐渐内嵌于生产、生活场景(商务、社交等)之中,导致了金融脱媒现象的显现。从总体空间来看,互联网金融目前虽然风头强劲,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战略空间很大,而农业银行在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时,战略支点的选择极为不易。阿里系以电商平台作为支点,逐渐向居民生活、出行等方面拓展支付、融资业务的发展空间;腾讯系以社交平台和线上游戏作为支点,百度系则以搜索和广告为支点,都在力图扩展支付和融资业务空间。农业银行已经不大可能以单一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搜索平台作为战略支点,这些战略支点已经形成了市场格局,难以撼动。

为应对金融脱媒,且单一支点又不足以支撑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局面,农业银行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构建全面服务“三农”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战略(如图2 所示)。

第一,从资源角度看,农业银行在三农地区拥有3000 家县级分行和65 万个惠农通村级服务点,组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三农客户的物理网络,为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奠定了基础。第二,

从业务规模看,为了积极响应政府服务“三农”的号召和要求,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三农”业务历来是农业银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业务种类还是业务规模,与同业相比均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上至支持三农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下至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在三农地区具备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第三,从市场竞争看,农信社、农商行、国有大行甚至互联网公司等各方在“三农”地区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单一产品营销已经无法满足差异化、综合化竞争的需要,因此农业银行整合“三农”产品和业务平台,使之相互有机融合,编织成金融服务的生态圈网络,形成合力优势。同时,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逐渐内嵌于“三农”客户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金融服务只有与电商等商业场景进行紧密结合,才能更加贴合客户的使用习惯。“E 农管家”是农业银行以电商平台为支点,由金融领域跨界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的一次成功创新,但也仅是其在“三农”地区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而迈出的第一步。

下一步,农业银行将从互联网特色金融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城乡生活一体化服务、农民征信服务、数据信息服务等更多的业务场景和行业应用入手,加大银政、银企、银银间合作力度,加大创新资源投入,逐步建立面向“三农”客户的、全方位嵌入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圈网络。

以农业生产为例。2015 年中央1 号文件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快速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打开了农村生产金融市场巨大发展空间。针对这样的变化,农业银行从农资流通、农机租赁、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领域着手研究,探索创新相关金融服务产品。

此外,创新惠农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需求、打通城乡打造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惠农商品流通渠道、建设农民征信体系解决惠农信贷融资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和产品将陆续研发,逐步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圈网络。

三、用科技支撑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网络建设

农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网络。

1.“入口+ 服务+ 支付+ 数据”的互联网生态圈模型

与传统的“渠道+ 服务”的电子银行业务模式相比,“入口+ 服务+ 支付+ 数据”的互联网生态圈模型(如图3 所示)具有三点显著的不同。一是用“入口”替换原先银行业电子渠道的概念。这意味着银行要从原先的线下传统客户思维(单一卖产品)向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关系运营)进行转变,树立用户至上、注重体验、免费产品、流量思维等理念,构建基于APP、门户网站、电子银行、线下网点、智能机具的,综合产品创新、营销、运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入口”体系。二是伴随互联网商业服务(电商、O2O 等)的蓬勃发展,支付这个原本较为底层的银行金融服务,重新回到了商业应用场景的核心地位,是互联网各种商业服务模式的最终闭环环节,而且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支付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在此情况下,银行急需加强对支付产品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三是随着互联网商业服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服务被不断的后台化、管道化,银行与商业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数据被割裂开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剧。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在客户营销、产品创新等领域的重要性被日渐认知。因此,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必须加强对客户数据和交易信息的掌控与使用。

2. 五大服务平台

为有效支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服务网络,结合互联网金融系统架构设计,农业银行将着手构建五大服务平台。一是电子渠道服务平台,集成传统的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金融服务。二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基于互联网账户和数据的金融服务产品,如数据网贷、供应链融资等。三是互联网服务平台,支持包括电商服务等互联网跨界业务。四是社交和信息发布平台,满足客户的社交需求,支持圈子营销,并提供信息中介功能。五是全功能支付平台,打造支持线上线下各类应用场景的、安全开放的支付体系。FC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