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据史立论 气势磅礴——贾谊《过秦论》写作特色.docx

2022-02-28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曾经威震四海,强极一时,可是,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二汉朝继秦而起,其统治集团中一班有识之士,鉴于前车之覆,曾著论探讨强秦速亡的原因二文帝时贾谊写的《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对秦王朝统一天下后所犯的错误作了深入的剖析,是一篇极有影响的专论。

贾谊为什么要写《过秦论》?

贾谊,洛阳人,生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卒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二十岁时被文帝召为博士,官至大中大夫二他提出制法度、兴礼乐等改革意见,为大臣所忌,被谤“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贬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时伤悼屈原的不幸遭遇,并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写了《吊屈原赋》。后迁梁王太傅而卒,年仅三十三岁二《过秦论〕是他政论中的名作,由于对当时的暴It政治不满,并为文帝贬滴,不便直抒胸臆,只得借“过秦”来“过汉”,指出强不足恃,盛不足踞,不施仁义必自取灭亡,秦如此,汉何尝不会如此!他在篇末云:“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野谚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攫安矣。”明白地说出了自己著《过秦论》的意图。

《过秦论》上篇着重论证秦得天下后所犯的过错,也就是强秦瞬间即失天下的原因,在论述上有据史立论和气势豪迈的显著特色:

一、据史立论,篇末点题。先列举充足有力的历史事实,从史实的分析对比中得出结论。文章一开始并没有提出中心论题,更没有摆出中心论点,而是先讲秦的历史二战国开场前后,秦在“七雄”中国力最弱,它的强盛是从秦孝公任用来自卫国的贵族少年公孙鞍(即后来的商鞅),实行变法开始的。贾谊叙述秦从图强到极盛、直至灭亡的历史,选择秦孝

公这个划时代的国君开始写,是很准确的,可谓落墨中的。可是秦从公元前三六一年孝公即位至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覆灭,共历八代君主---------孝公、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始皇、二世,计一百五十四年,要在一篇不满九百字的史论中,无一遗漏地叙述八代国君当国时的形势及主要业绩,并做出是非功过的中肯评价如果没有出色的剪裁功夫和精确的概括本领是很难办到的二作者在叙史方面确是高手,他按照年代先后,采取单独写孝公,合并写惠文、武、昭襄,虚写孝文、庄襄王,详尽写始皇的方法,恰当地处理了历时漫长、内容庞杂的历史事件,做到脉络清楚,详略得体中心突出。

全篇共五段,前四段述史,最末段立论“史”的部分包括“攻”、“守”、“亡”即取天下、得天下、失天下三个阶段的内容。第一、二段着重写攻取,第三段写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着力描述其“守成”时采取的暴政,第四段写强秦倾覆。第五段点出论题,亮出论点。

文章开头先点明秦“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的有利地理条件及秦孝公图取天下的勃勃雄心二关山险固利军事,土地丰饶益经济;“窥周室”,“吞八荒”是攻取的目标二为实行商鞅变法做准备,终于达到富国强兵,外交得手的目的,于是“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奠定了攻取天下的基础二这是孝公的功业二他当国十年是秦史上的关键时期,开头写这一段十分必要二第二段将承续孝公事业的三代国君合在一起写他们共在位八十六年,先写他们相继以武力南北东西四面攻取得势,再写诸侯各国在强秦凌厉攻势的威胁下共谋弱秦二招贤和“合从”互相结合,用以作为抗秦的措施;四君子的贤能,使“致天下之士”成效卓著,因此出现了东方人才荟萃的局面二这表明秦的对手是有实力的,决非一滩烂泥,所以他们能以“十倍之地,九国之师,叩关而攻秦”二这也照应了上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是共谋弱秦的具体行动。可是面临重兵压境的秦国却“开关延敌”,使得“九国之师,遗巡而不敢进”,秦不费一矢一镞“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在对比中衬托出秦的强大已达到无敌于天下的地步。继而写九国受挫后他们之间矛盾重重,慑于强敌,争相割地赂秦,苟安自

保,“合从”终成鸟兽散二于是,秦乘势追逐,依仗残暴的军事行动使得“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形成统一天下的历史趋势二这八十余年是秦走上极盛的重要阶段,作者抓住九国从抗秦到赂秦、服秦这一历史线索步步揭示秦的强大和攻取成功,肯定处在各国纷争的形势下,只有使用暴力才能取胜。第三段起首用“国家无事”四字,将孝文、庄襄两君虚叙带过,然后用浓墨重笔着力渲染秦始皇的赫赫武功和鞭答天下的骄横行径,在极言其善“攻”之后展示出秦帝国强盛已登峰造极,其残暴不仁也到达顶峰。秦的失误主要是取得天下之后没有放弃攻取之术,仍然依仗暴力对臣民滥施刑罚,愚民弱民二而位处至尊的秦始皇却洋洋得意,自以为城固池险,兵精将良,足可保住“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二作者在描述历史事实已将“其亡可立而待也”的见解寄寓于未言之中了。第四段在点明始皇死后余威尚存之后就从出身、才能、所拥兵卒与军器等方面写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义旗一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影从。秦帝国由它的暴政造成的社会危机终于一齐爆发出来了,正如古人所形容的那样“河决不能复奎,鱼烂不可复全二”曾经是天下无敌的秦始皇终于成了历史的灰烬二这一段时写秦失天下。最后一段总结全篇,开头重振上文二接着,度长a大,比权量力,将陈涉于山东九国试作比较,追问“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原因,发人深思;再从秦百余年来攻取天下所向披靡,直至“履至尊”,制六合,却国丧身亡,再问原因何在,亦发人深思二至此,作者再用两个“何也”,将中心论题摆出来二紧接着立刻以回答设问的方式亮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二”全文戛然而终,正好道出读者心中想说而不一定能马上精要表达出来的结论二水到渠成,收到令人对中心论点无庸置疑之效。

这种先摆出历史事实,然后就史实发议论,从史实的叙述、分析中得出结论的写法,增强了说服力,使中心论点立于完全可信的牢固地位。

二、对偶排迭,气势豪迈二诵读《过秦论》,感到文章有如奔腾的急流,浩浩荡荡,直泻千里二全篇音调铿锵,和谐入耳,给人以音乐之美,激越之情,气势磅礴之感二从议论

角度来说,语言反复强调而无繁絮之弊,义理连贯通畅而无平直之嫌,有极强的说服力二这样的文章,人们喜欢读,容易背二这是由于作者熟练地驾驭对偶排迭句式,并在文中大量使用的缘故二他把字数相等或相近、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组成对偶句,或把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连接在一起,形成排比,用以表达相近、相连、相关的内容二读起来好像是作者一口气说出一连串的语句,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文章不仅具有一贯直下的豪迈气势,而且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历史事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阐明了事理。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对仗工整,分别说明山关深险,土地肥沃。席卷、包举、襄括、并吞,含义相同;天下、宇内、四海、八荒,语意无异,排迭连用,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充分显示出秦孝公攻取天下的雄心二“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腆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二”东西南北对举,强化了秦国四面蚕食鲸吞的气氛,写出其咄咄逼人之势。“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君子排比并列,突出了当时各国广泛罗致人才的历史风貌,并用“明智而忠信……尊贤而重士”三句排迭,极言他们的贤能,强调其富有吸引力二借助“有……之属为之龙某……之徒通其意……之f'}制其兵”三句排比,从决策、外交、军事三个方面描述六国人才济济,兴旺一时的景象,对后文进一步表现秦的强大起到反衬作用。写秦始皇威振四海,用了“振长策鞭答天下”一组对偶排迭,加强语气,使人感到秦的威烈和骄横已经到达顶点,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文章最后一段的一组对偶排比,将陈涉的地位、兵器、士卒、谋略与山东九国作对照,以“非尊于”、“非钻于”、“非抗于”、“非及”表明“不可同年而语”,这种多方权衡、条理清楚的分析,使人确信陈涉的实力确确凿凿弱于九国二可是,九国被秦所灭,而陈涉却把强秦埋进了坟墓,岂不值得深思吗?这就增强了中亡论点的说服力。

《过秦论》写作上的成就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二此外,贾谊分析秦的过失,总结它失败的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攻守之势不同,采取的手段也就应该有所差别,取得天下之后,必须施行仁义,才能维护和平安定的局面,巩固政权二这也是发人深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