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目的: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还是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来看,教师都应
该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
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
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推广和应用,从而使
众多教师从大量的、重复的、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我们从小处着手,甚
至从一节课、一个细小的问题开始研究,对我校24位数学教师进行了关于“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的调查。
调查对象:吴江鲈乡实验小学1——6年级数学教师(24人)
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24份,回收问卷24份,回收率100%。
调查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可以看到当前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主要有:
一、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有72.2%的数学教师“有时不能完成”。只有27.8%的教
师能节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我校教师无论是教材的把握与处理还是教学质量,都
表现优秀,在推行新课程改革后,许多老师都多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
,可以说是受过新的教育理念的“洗礼”了。尽管是这样优秀的教师们,还是坦
言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像上公开课那样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很活跃,
但容易失控,时间浪费多了,有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基础知识落实得不扎
实,学生可能会考不好。因此还是要搞“题海战术”。可见,我校教师虽然具有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但仅仅是把教育理念停留在表象上,未能真正将理念落实到
教育实践中。另外,教师们受原有经验制约,教学行为改变过于缓慢,环节设计
不够紧凑。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教师的头脑并非一张白纸,原有经验与新理念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有的教师有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同
时,在我区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的公开课上,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教师完不成教学任
务。结合这两方面说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要
求不严格,认为教学时间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形成了一种随意性,导致这种现象
在课堂中、比赛中时有发生。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今后教学的趋势,但我校只有22.2%的教师能经常重组教
材,77.8%的教师“有时能重组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灵活处理教
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但是为什么不能经常
重组教材?究其原因主要是: 1.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2.教师缺
少对知识的拓展,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没有从身边的生活中有效开发课程
资源的意识。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
行为。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或内容实施教学,不能
做到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自如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修改、补充等。总之
,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比较差。另外,据我们的了解,在创造性使用教材
的过程中,老师们实践的热情十分高涨,但其中一些老师的做法值得商榷。存在
两种极端。一种是大刀阔斧地改。上课时,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往往抛开
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的内容,自己再重新进行设计。另一种是照本宣科的教,
教学时,不敢逾越教材一步,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题目坚决不讲。我们觉得这两
种做法都有失偏颇。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掌握了新理念,但不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传
统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我校主要体现在:
1.在数学教学中,有55.6%的教师不能经常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运用迁移
类推的教学方法构建出新知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任课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体
系的知识结构没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教材各个知识的链接点不清楚。
2.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 “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
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
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有50%的数学教师就在课堂
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44.4%的数学教师已经有意识的
开始注重让学生体验,只有一名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能在课堂教
学中让学生体验。
3.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对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中分层次教学
难度很大,我校有83.3%的数学教师只能有时做到分层次教学,只有16.7%的数学
教师能做到分层次教学。同时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有44.4%的教师能够使练习具
有层次性,有50%的教师有时能做到有层次的练习,有一名教师不能做到。产生
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教师备课不精心,缺少精心的设计;(
2)教师教材钻研不深,停留于表面;(3)缺少问题设计的知识和艺术,不知道
怎样设计科学而有价值的问题。(4)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进行教学,并设计练习。 4.“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有94.4%的
数学教师都能根据情况及时反思调整,可见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一
名数学教师选择了“与学生产生对立”,我们认为应对这位教师从思想上进行引
导,对他进行新理念的培训。
5.针对“课堂作业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多少”这一问题,我校100%的数学
教师选择了“完成一部分”。分析原因,有两点:(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掌握的差异以及学生作业的习惯等是造成课堂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重要原因。
(2)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严格,对“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不完成抱有无
所谓的态度,认为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没有高度重视向40分钟要质量的内涵
,课堂时间观念淡薄。
思考与建议:
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的调查问卷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我校数学
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
的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证节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1.加强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走出去,引进来”我们的
教学才不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中,我们要好好珍惜每次学习培训的机会。
2.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有交流、互补的机会。
3.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反思,把好的教学片断记录下来或录制回放,当再次教学
时可以少走弯路。
4.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很快提高。
二、借鉴方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们认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从依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新课程标准》是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编写的,它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教师作为学
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
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教的转变”。而从钻研到实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过程。若在钻
研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
舍、整合。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
求一纲多本,也就是教材要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
学生的要求。但即使这样,也不可能编排出一套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
教材。我认为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
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
规律而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
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提升过程。
3.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教学情境而定。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
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以保护学
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
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
的学习效果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
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
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以外,还应该注意对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在数学教学中,处处体现新课标的几点做法
1.为学习内容赋予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新课标
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
、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
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
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学生提供熟悉生活
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
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觉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
、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
同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原来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
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于他们,会觉得学习并不可怕,通过努力得到
实实在在的进步,就会产生成就感,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学生
实际,研究教学方法,主动地适应学生,使教学方法更具人性化。我们认为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大概分哪几个层次,可
以通过平时的上课提问、操作水平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以此来调整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
②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当的课
堂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多个,最低要求是
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
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当然,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之前应向学生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使每
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并且告诉学生要向着哪些方面努力,
就能跳跃到更高层次或同层次的更高阶段。
③采取协作学习法。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
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
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
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将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
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
以上就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处处体现新课标的几点想法,关于数学教学中
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将继续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