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 第3O卷第9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 Vo1.3O No.9 李劫人小说地域文化描写的意义 ——以《死水微澜》为例 黄 著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地域文化描写是李劫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死水微澜》为例,探讨李劭人在其作品 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经由文化的细微变动中,将表现历史、展示巴蜀地域文化以及铺衍故事完美结合起 来。 关键词:李劫人小说;地域文化;文本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1)09—0036—03 现代文学史上,除老舍以外,李劫人是少数几位 在作品中流露出浓厚地域色彩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作 家之一。土生土长的先天优势以及丰富的亲身社会 经历,使得李劫人在写成都人成都事的时候显得水 到渠成,既真实可感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特点和 乡土色彩。除此之外,李劫人作品中的风物民俗,庙 会灯市,婚丧嫁娶等描写又并非一般作家笔下无生 命力的背景画面,而与人物性格,情节推进密切相 关。虽然他创作《死水微澜》的初衷是“以成都城外 个小乡镇为背景,具体写出那是内地社会上两种 恶势力(教民与袍哥)的相激相荡”,但从实际作品 中来看却并非如此,《死水微澜》更多描绘出了时代 社会重大矛盾变化所带来的川西地方生活的波荡和 地域特点的变化,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 画,无怪乎巴金赞叹说:“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 家,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 本文拟以《死水微澜》为例,解读李劫人小说中 的地域文化描写的意义。 一一写川北大道,写它的起源和功用,写其上往来的人群 以及近代以来的衰落,以此引出川北大道旁的小镇。 在描绘此镇时,又截取它再平常不过的街面景况作 为切人点,“镇上的街,自然是石板铺的,自然是着 鸡公车的独轮碾出很多的深槽,以显示交通频繁的 成绩,更无论乎驼畜的粪,与行人所弃的甘蔗渣子。 镇的两头,不能例外没有极脏极陋的穷人草房,没有 将土地与石板盖满的秽草猪粪,狗矢人便。而臭气 必然扑鼻,而褴褛的孩子们必然在这里嬉戏,而穷人 妇女必然设出一些摊子,售卖水果与便宜的糕饼,自 、细数典故历史建构文化活动舞台 《死水微澜》中,李劫人将故事的展开定格在川 西小镇天回镇,因而对于天回镇的历史、环境风俗、 交通建筑等均有所论述,以此为人物活动和主题的 展开提供舞台。李劫人的行文有一种自觉的史的意 识。他笔下的环境描写具有历史感,他写名胜古迹, 风俗之类,往往追溯其历史,包括源起、传说、轶闻故 事、流变等等。如他在文章第二部分在天回镇中,先 收稿日期:2011 -26 家便安坐在摊后,共邻居们谈天做活。”如此一来, 幅鲜活的世俗乡村生活景象便跃然纸上。紧接着 又写镇上有名的客栈,亦是接下来作品主要人物的 活动场所——云集栈,详细描写其结构布局,从而为 下文的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埋下伏笔。最后才道出 这小镇即为天回镇,另附上其得名时间及缘由。作 者又按类似的手法依次引出兴顺号杂货铺,引出袍 哥罗歪嘴和蔡家夫妇。短短几笔就交代出罗歪嘴和 蔡家夫妇的人物个性、出身、家庭概况以及相互间的 亲密关系。到此为止,作者用篇幅不多,且多侧重在 细数典故历史和描写环境风俗便大致完成了小说人 物活动背景的建构,而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读者心中也有了一个初步轮廓。 一二、世风转变暗含时代剧变主题 中国历史上,巴蜀之地由于地处偏远加之交通 不便,历来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然则蜀地却又物产 作者简介:黄著(1986~ ),女,重庆人,西南大学2009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36・ 颇丰,在此基础上其融汇荆楚和中原文化进而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代代沿袭下来。由于盆地自 然条件的限制,所以巴蜀大地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 往往具有滞后性,就如洋人们总是惊叹四川人总爱 “放马后炮”。尽管如此,四川亦非世外桃源,在时 代剧变的大前提下天回镇这一潭死水虽不能从潭底 掀起多大风浪,但多少还是会在大众生活中激起小 小的波澜。这些波澜在李劫人作品中,通过市井风 气的转变,货物贸易的新变,以及人与人的社会交往 等细节处显现出来。 (一)市井风气开化中封建观念逐步松动 《死水微澜》开篇序幕章写坟园的故事意在引 出邓幺姑,此章节的重点在于爹爹的话,“看不出, 这女人还有这样好本事。……凡百都好。……只可 惜品行太差!”一句品行太差便有了接下来天回镇 上发生的故事。事实上从后面的故事中不难看出, 邓幺姑即后来的蔡大嫂确非一般人家安于现状的平 凡女子。她从小便不安分,不满自己的现实处境,向 往更好更高的世界。例如她不解邓大娘的好心,宁 愿受苦也要缠脚不输城里小姐;她一门心思向往韩 二奶奶口中的成都少奶奶生活;向往罗歪嘴口中纷 繁的外面世界……她的种种惊世骇俗的行为言论都 表明了她绝不是循规蹈矩的一般女子,但又如李劫 人自己所说,这样的女子又极常见,她“虽有点野 气,但还是正经人”,是地域和时代共同造就的人 儿。作家借旁人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个“怪 婆娘”只是比旁人多了点率真和反抗意识,但却活 得有声有色目的明确。 作者通过展示邓幺姑不同时期服饰风格的转变, 以及周遭人们对她感情生活看法的变迁,道出了时代 冲击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开化。邓幺姑由于从 小好强不甘人后,又受韩二奶奶影响向往成都人的生 活,因而穿着打扮竟不像乡下人,所以当她嫁到天回 镇时,天回镇人均啧啧称赞,感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 上,但另一方面对其穿着行为又暗自视之为“不安分 的怪婆娘”。对此作者专门进行了交代:“每逢赶场, 蔡大嫂照例打扮了一下,搽点水粉,拍点胭脂,——这 在乡下,顶受人谈驳的,尤其是女人们。所以在两年 前数月,全镇的女人,谁不背后议论她太妖娆了,并说 兴顺号的生意,就得亏这面活招牌。”但是谁也没有料 到,不多久时间人们的态度就有了改变,她们“看惯 了,议论她的只管还是有,但跟着她打扮的,居然也有 好些。”待到蔡大嫂与罗歪嘴等人游青羊宫偶遇郝家 大小姐,连同为美人的官家小姐也因其容貌打扮而对 她分外注意,再到嫁给顾天成,蔡大嫂从洋人那儿借 鉴而来的衣着打扮,便不再被人诟病,反而连“我”妈 和大姐都连声称赞了。再说天回镇人对蔡大嫂与罗 歪嘴公然偷情的看法。一方面,由于袍哥组织在当地 势力较大,一般百姓不是瞑怕他们便是仰仗他们。加 之巴蜀女子自古真性情,古有卓文君今有蔡大嫂,而 近年时局动荡,偏安一隅的巴蜀之人只管拿出他们慵 懒和享受的旧习,市风更是渐开,所以当他们在天回 镇人面前公开关系时,“反而得了众人的谅解,当面自 是没有言语,俨然公认他们的行为是正当的。即在背 后,也只这样讥讽蔡大嫂:‘正经毕竟是硼不久啦!与 其不能正经到底,不如早点下水,还多陕活两年!’也 只这样嘲笑罗歪嘴:‘大江大海都搅过来的,却在阴沟 里翻了船!’由以上二者可见,从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 签订这一段时间内,即使是身处中国内地的四川,无 论是在市井风气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上都发生着重 大变化,正如作者李劫人在篇末借邓大叔之口道出的 一种现实——“世道不同了!……世道不同了! ,, ……(二)洋货涌入集市与家庭暗藏经济体制转变 在《死水微澜》中李劫人用很大笔墨描写了赶 场这一民俗,赶场是日常间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赶场除了进行买卖交易,同时还是人们接触新事 物的窗口,也是人们联络情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 道。赶场自然是热闹的,“千数的赶场男女,则如群 山中的野壑之水样,千百道由四面八方的田塍上,野 径上,大路上,灌注到这条长约里许,宽不及丈的长 江似的镇街上来。”场上猪市、米市、家禽市、杂粮 市、大市小市一应俱全,土货有,洋货也有,且商品式 样众多,分类细致,单说与妇女有关的东西就不胜枚 举,“较粗的洗脸土葛巾,时兴的细洋葛巾;成都桂 林轩的香肥皂,白胰子,桃圆粉,朱红头绳,胭脂片, 以及各种各色的棉线,丝线,花线,金线,皮金纸;廖 广东的和烂招牌的剪刀,修脚刀、尺子、针、顶针。也 有极惹人爱的洋线、洋针,两者之中,洋针顶通行,虽 然比土针贵,但是针鼻扁而有槽,好穿线,不过没有 顶大的,比如纳鞋底,绽被盖,这却没有它的位置;洋 线虽然匀净光滑,只是太硬性一点,用的人还不多。 此外就是铜的、银的、包金的、贴翠的,簪啊、钗啊,以 及别样的首饰,以及假玉的耳环,手钏。再次还有各 色各样的花辫,绣货,如挽袖裙幅之类;也有苏货,广 货,料子花,假珍珠。”由此可见,洋货已经涌人成都 市场,更甚者,在官家大户如郝公馆者,洋货更是完 全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洋灯、照相、望远镜、橡 皮垫子、八音琴、留声机、玻璃窗片、牙膏牙刷、洋胰 子、花露水等等。世人虽不喜洋人,但又担心洋人不 来无洋货可买,洋货带来的便利已经使得人们日渐 离不开它,以上种种表明,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已经 延伸到偏僻的中国内地农村,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 正逐渐被摧毁,但“洋货进人成都市场,冲击着成都 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经济,同时冲洗了蒙 .37・ 昧的脑袋,成都民智渐开”¨ 。 (三)社会交往中的人心变幻 在《死水微澜》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交往是带功利色彩的,是一门生活哲学。使这 门交往艺术得以充分体现得无疑是顾天成。八国联 军侵华之前,虽说清政府对洋人有所忌惮,但还未到 敬畏三尺的地步,所以顾天成起初还是试图通过出 钱捐个官做做,而因他有这个财力基础,顾幺伯也愿 将孙子过继在他门下。然而当顾天成接连受挫,连 女儿也在与罗歪嘴的争斗中走丢,自己差点性命不 保之后,为报仇他投身教民行列。谁知刚成为教民 就正好遇上义和团红灯教闹得最凶之际,“四月初 奉教,四月底就着幺伯通知亲族,在祠堂里告祖,将 他撵出祠堂……而两路口的田地农庄,连一条水牛, 全被幺伯占去,说是既撵出了祠堂,则祖宗所遗留 的,便该充公,阿三阿龙也着撵了。葬在祖坟埂子外 的老婆的棺材,也遭幺伯叫人破土取出,抛在水沟旁 边,说是有碍风水。并且四处向人说,天成是不肖子 孙,辱没了祖宗的子孙,撵出祠堂,把田屋充公,还太 罪轻了,应该告到官府,处以活埋之罪,才能消得祖 宗的气。钟幺哥一家也搬走了,不知去迹。”顾天成 何以如此,皆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所谓“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即是 说的顾天成的遭遇。然而故事还未到此结束,八国 联军攻打北京城之后,形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变 身,顾天成不但借教民身份报了罗歪嘴的欺辱之仇, 更讽刺的是顾幺伯竟然厚着脸皮赔礼认错,视之为 上宾。而罗歪嘴的情人蔡大嫂亦最终嫁给了顾天 成,用她的话道来就是“只要我顾三奶奶有钱! ……怕那个?”表面看来,对顾天成命运起伏的描写 是为了突出两种势力的相激相荡,但从世俗的角度 来看,人们对顾天成态度的转变亦表明了支配人与 人之间往来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这是巴蜀这潭死 水中人们的普遍生活态度,义和团打洋人也好,八国 联军侵华也好,都是皇帝老子应该发愁的事情,于人 们生活无甚实际影响。 三、民俗描写中的情节推进 李动人《死水微澜》中的民俗描写虽多,但写得 最精彩且民俗描写与情节发展结合得天衣无缝的还 要数正月灯火和青羊宫庙会这两场。《死水微澜》 中着力描写的正月灯会以及青羊宫庙会,都对故事 情节的推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正月东大街灯会, 在推动情节上更是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所以作者 不吝暂时将人物事件先搁置一旁,也要详细铺排灯 会盛况。从正月初八写到十一,从人群的欢腾嬉闹 ・38・ 写到街道布置、灯笼花样、牌坊灯、对联门神,花灯火 炮,绝对细腻真实,让人读来感觉身临其境。紧接着 又点出历年都有小偷流氓等趁乱活动,为下文铺垫。 所以到了十一这天晚上,在这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 灯会上,上演了罗歪嘴与顾天成的第二次争斗,导致 了顾天成女儿招弟的走失,同时也促成了罗歪嘴与 蔡大嫂二人关系的进一步升温。写青羊宫庙会也是 如此,作者先不着手写人物活动,而是用了极大篇幅 介绍青羊宫的结构组成,传说由来,尤其是说到青铜 神羊的功用在于凡人身上感觉疼痛,只要在羊的对 应部位上摸一摸,疼痛就会消失。这样就引出了郝 家出游青羊宫庙会,也才有后来的流氓调戏郝大小 姐,蔡大嫂令罗歪嘴等人英雄救美这一出戏来。 四、大众语写大众生活 阅读《死水微澜》不难发现,李动人在语言运用 上也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色彩。用于叙述描写的语 言是经过作者提炼过的成都口语,而人物的言语则 是较为纯粹的成都方言口语。不仅如此,不同阶层 人物的语言也各不相同,不同性格人物的语言亦不 尽相同,可以说李劫人真正是用大众语言来真实再 现大众生活。袍哥罗歪嘴等人自然是有着他们袍哥 所特有的暗语夹杂其中,如烊和、撒豪、水涨了等。 郝达三,葛寰中之类混迹官场的人则是一口半文半 白间或打着官腔之语。如居住在下莲池等地的贫穷 百姓则是嬉笑怒骂中都是地道土话,伸抖、精灵、淘 神、拗精作怪之类方言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李劫人还吸取巴蜀民间文学中“摆 龙门阵”的叙述方式引入作品叙事之中。摆龙门阵 大多采用第三人称,且随意穿插叙述。如秦弓就认 为“龙门阵”有三个特点:“一是讲究故事的来龙去 脉,二是不时夹进相关插曲,三是众人对同一主题或 氛围的参与。” 李怡则认为:“龙门阵艺术的显著 特征就是以故事讲述为主,在不破坏叙述脉络整体 清晰可辨、有条有理的前提下,同时又包含了若干自 由穿插的叙述手段,将故事向着前后左右方向扩展 开来,以丰富我们的见闻,它与‘说书’的表达方式 颇为相似,却又不局限于‘说书’的独白模 式。” J1踮 跖如此一来,便是用蜀地人熟悉的形式和 语言讲述蜀地故事,无处不显示出蜀地文化色彩。 可见,李劫人的小说,不仅有史的功能,同时兼 具了民俗学价值,而其最大的特点还是在于很好地 将史的言说与营造地方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地域 文化描写与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相联系, 读他的小说便犹如品一盘川菜,色香味俱全了。 (下转第53页】 学的飞速发展,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还处于需要不 第三,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理论关照。在已有的 断完善阶段。这种研究局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不够细致。宏观性综述研究多,分类 研究少,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少而又少。不排除一 部分研究者实际上对研究现状缺乏了解,不断重复 宏观研究,往往写出大而不当的评论,或者脱离文 本,根据自己的意图想当然的炮制文学现象。导致 由于对作品和研究成果的不熟悉,研究很难取得创 新和突破,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第二,研究的文体不均衡。新加坡华文文学的 文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散文、现代诗歌,戏剧研 究屈指可数,旧体诗研究相对滞后。 参考文献: 研究文章中,文化认同、后殖民主义和“去中国性” 理论是用得最多的理论,其余就没有多少理论关照, 自然研究深度就不够。 尽管如此,随着中新两国文化间交流的增强,新 加坡华文文学创作的不断繁荣,我们仍然期待着新 加坡华文文学研究能够走向新坐标和高度,建立起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形象,从更细致的解读和多元的 理论背景下不断开掘它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富有创 新性的发见,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推进新加 坡华文文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世界华文文学里的耀 眼明珠。 [1]金克木.文艺的地域学设想[J].读书,1986,(04):85—91. [2]陈实.新加坡华文作家作品论[M].北京,桂林:光明日报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1.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in Singapore ZHAO Y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an,Shanxi 7 10062)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Singapore is reflected in some elements:Firsdy,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macro—literature phenomenon,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 history,the case study,and the problem study.Secondly,it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Thirdly,it lies in he conttinuous expans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But there is a problem of imbalance in study and the monotony in heorty for study. Key words:Chinese literature in Singapore;research;summary (上接第38页) 参考文献: [1]张建峰.李韵人“三部曲”的民俗学价值[J].成都师专学报,1999,(1):69—72. [2]秦弓.李动人历史小说与川味叙事的独创性[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133—136. [3]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李劫人.死水微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 谭兴国等著.李劫人作品的思想与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6]伍加仑.四川现代作家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7]艾芦.死水微澜的艺术生命力[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4):54—58. [8] 曾绍义,邓伟.李劫人历史小说与巴蜀文化新说[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70—73. The Significance of Regional Cultural Description in Li Jieren s Novel stagnant water in Ripples HUANG Zh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 15) Abstract:Regional cultural descrip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Li Jieren,s nove1.Taking The Stagnant Water in Ripple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fun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s played in Li Jieren g work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novel makes a perfect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the display of Bashu regional culture and its storytelling through the culturl subde changes.a Key words:Li Jiereng novels;regional culture;text meaning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