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2021-04-18 来源:画鸵萌宠网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培养的原理和方法;

2.利用培养后进行分裂的细胞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

3.利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

1、植物血凝素的作用

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作用:

秋水仙素(colchicines)可以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处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许多同步的中期分裂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引起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缩,因此在处理时间和浓度上要合适。

3、低渗的原理:

徐道觉(T.C.Hsu)等于1952年发现在固定细胞之前使用低渗液进行处理,可以使细胞的核膜吸水膨胀,滴片后细胞破裂,染色体分散开来,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和统计,染色效果也明显提高。

这种技术被广泛采用后,使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得到了发展。

4、核型和带型:

核型(karyotype):

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带型(banding pattern)

即染色体带型。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

常用的显带技术所显示的带有Q带、G带、C带、R带、T带等。就每一种分带技术而言,每一染色体的带型是高度专一和恒定的。

三、实验用具及试剂:

1. 实验仪器及用具:

恒温培养箱、离心机、恒温水浴箱 、冰箱 、显微镜、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染色体分析仪;

培养瓶、注射器、微量移液器、枪头、吸管、离心管(10ml)、载玻片、烧杯、量筒。

2. 实验试剂: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

2%碘酒

75%酒精

20µg/ml秋水仙素

0.075 mol/L KCl溶液

甲醇

冰醋酸

Giemsa原液

1/15 mol/L磷酸缓冲液

四、实验步骤:

1、采血:将皮肤常规消毒后静脉采血约 0.5 ml。

2、种血及培养:将采到的血样立即接种到培养瓶内,每个培养瓶接25-28滴(约0.5ml),轻轻摇匀后将培养瓶放在37℃温箱中培养72小时。培养过程中,每天应轻轻摇动两次培养瓶。

3、秋水仙素处理:在终止培养前4小时,向培养瓶中加 20µg/ml的秋水仙素20µl,轻轻摇匀后继续培养到72小时。

4、制片:

(1)离心:从温箱中取出培养瓶,用吸管将培养液转入10ml的刻度离心管内。2000转/分,离心10分钟。

(2)低渗:弃去上清液。加入37℃预热的

0.075mol/L KCl低渗液6-8ml,用吸管轻轻吹打均匀,放在37℃恒温水浴中30分钟。(此时配固定液:甲醇225ml+冰醋酸75ml )

(3)预固定:在离心管中加入现配的预温的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约1ml,轻轻混匀, 37℃固定15分钟。

(4)再次离心:2000转/分离心10分钟。

(5)第一次固定:弃上清液,加入固定液约7ml,立即用吸管吹打使之成细胞悬液,室温固定20分钟。 2000转/分离心10分钟。

(6)第二次固定:同第一次固定。

(7)弃上清液,根据沉淀量的多少,加入适量固定液6~8滴,用吸管吹打使均匀后制成细胞悬液。

(8)滴片:在10-15cm高处将细胞悬液滴在预冷的载玻片上,注意动作应迅速,避免载片升温。

(9)染色:用10%吉姆萨染液扣染30分钟,染色结束后用清水将浮色冲去,干燥后即可进行镜检。

(10)照相:在显微镜下寻找分散较好的分裂相(核型),再置于显微照相仪下拍摄照片,并保存。

(11)核型分析:应用核型分析软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五、注意事项:

1、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过长,分裂细胞多,染色体短小;反之,则少而细长。都不宜观察形态及计数。故秋水仙素的浓度及时间要准确掌握。

2、低渗使红细胞膜破裂,淋巴细胞膨胀,低渗处理浓度及时间要适当。且低渗后混匀细胞一定要轻,否则引起膜破裂、染色体散失。

3、离心前配平,离心速度过高,细胞团不易打散;反之,细胞易丢失。

4、固定液应在使用前临时配制。

5、载玻片一定要洁净,否则染色体分散不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人类每个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46,XY;女性为46,XX。

(1)人类染色体分组

A组(No.1~ 3):是最大的一组染色体,它们的着丝粒在中部或几乎在中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B组(N0.4~5):为两对大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它们有明显的长臂和短臂;

C组(N0.6~12+X):为中等大小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它们大小相差不多,X染色体大小介于期间,一般难以区分;

D组(N0.13~15):为中等大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它们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是随体,随体是一对着色很深的小球,处于短臂的末断,随体与短臂之间的区域很少着色;

E组(N0.16~18):包括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6)和两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7、18);

F组(N0.19~20):为两对小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G组(N0.21~22+Y):为最小的一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0.21~22的短臂上可见随体。Y染色体常呈现异固缩状态,着色更深,可以识别。

(2)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单个染色体长度*1000/22条常染色体总长+1条X染色体长度

(2)臂比率 =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3) 着丝点指数=短臂长度*100/染色体全长

七、作业及思考题:

1、将分散良好的标本进行显微照相;

2、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A组(No.1~ 3):是最大的一组染色体,它们的着丝粒在中部或几乎在中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B组(N0.4~5):为两对大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它们有明显的长臂和短臂;

C组(N0.6~12+X):为中等大小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它们大小相差不多,X染色体大小介于期间,一般难以区分;

D组(N0.13~15):为中等大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它们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是随体,随体是一对着色很深的小球,处于短臂的末断,随体与短臂之间的区域很少着色;

E组(N0.16~18):包括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6)和两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7、18);

F组(N0.19~20):为两对小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G组(N0.21~22+Y):为最小的一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0.21~22的短臂上可见随体。Y染色体常呈现异固缩状态,着色更深,可以识别。

3、对比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标本,比较异同;

答:相同点:每个细胞都有46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不同点:男性为46,XY;女性为46,XX。Y染色体常呈现异固缩状态,着色更深;

X染色体为中等大小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4、总结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因素。

答:本实验关键是标本片子中的染色体分散良好,结构明显,易于区别,所以应注意:

1) 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引起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缩,因此在处理时间和浓度上要合适。秋水仙素处理细胞时,时间应控制适当,时间过长,分裂细胞多,染色体短小,反之,细胞分裂想少,染色体细长,都不利于观察和分析。

2)低渗处理时时间要适当,且混匀细胞时一定动作要柔和,否则,细胞膜破裂,染色体丢失。

3)离心前要配平,离心速度合适,过高则细胞不易打散,过低细胞易丢失。

4)固定液应在使用前临时配制。

5)在10-15cm高处将细胞悬液滴在预冷的载玻片上,注意动作应迅速,避免载片升温。

6)照相前要认真镜检,做好标记。

八、实验结果评析

我们组是用女性外周血来分析染色体的核型。

由于拍照时,对比度调节不合适,染色体色淡;核型分析时,由于染色体片子做的不理想,拍照也不好,所以有些是自己按照片剪切,修改的,估计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