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翻译概论术语

2023-04-20 来源:画鸵萌宠网


1. 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面向原文本的程度,另一方面聚焦于语言和产生的译本。以原文本为导向的是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显着特征。从原文本的视角分析翻译,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化,却忽视了文化语境。书中有提到一个三角图,三角图的底线最左端代表原文本,最右端代表目标文本,左侧边代表原文本导向,右侧边代表目标文本导向。最左端角过度强调原文本,以至很难区分翻译和直译的区别。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常发生。图中显示Catford 的形式对等,Nida的动态对等,Koller的语用对等,Beaugrande基于文本的对等,以及Venuti的异化和对等都属于面向原文本的翻译研究。

2. Formal equivalence

Catford把翻译界定为“用目的语(TL)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取代原语(SL)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原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是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形式对应指任何译语范畴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例如:用一个形容词翻译另一个形容词。形式对应涉及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将原语中的结构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入目的语,以原语为中心,最大限度显示原文中的形式与内容。

3. Translation shifts

当无法遵守原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操作时,文本对应通过Catford所述的翻译转换所形成。当这两者概念发生分歧时,翻译转换尤其重要,其指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中偏离形式对应。设计两种主要的转换:层次转化和范畴转换。在层次转换中,位于一个语言层次的原语文本在译语的另一个层次中找到翻译对等。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例如,原文本的文字游戏可能是通过利用目标语词汇层面进行翻译从而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范畴转换是通用术语,指翻译偏离形式对等。其分为四类:结构,类别,系统,单元转换。例如,原文本的形容词短语在目标文本变成

副词短语。

4. 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指将原文本信息翻译成接受者语言时,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心里反应要极为相似。主张翻译不必受原语中语言形式的各种束缚,在接受语中要考虑读者的反应,翻译要在内容上与原语内容对等,主张翻译就是意译,旨在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关注的并非原语信息和译语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语读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动态对等包括以下程序:1.用更适合的目标语言文化材料替代较难接近的原语项目。2. 引用原文本中含蓄地内容使其在目标语言中更加明确 3. 为便于理解控制表达的冗长。

5. 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指翻译研究的趋势转向于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研究,焦点在语言和译本,且随着研究的进程研究范围会越来越广。具体可以体现在将翻译研究作为整体的一个三角图,在这个三角图中,自下而上的研究研究范围会越来越狭窄,然而自上而下的研究所涉及领域则越来越广。因而,不再是以往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本类型和功能,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转向目的语的文化领域,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意识形态,组织惯例的研究。

6. Translator invisibility

译者的隐身指译文中看不到译者翻译的痕迹,译者是隐形了的,不可见的。“隐身”描述了特定翻译惯例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介入所能承受的程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原作者的思想内容与原文风格忠实而顺畅的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隐身,以免干扰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该术语由Venuti在《译者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提出,他提到

“隐身”指两个不同却相关的现象:语篇的影响,即译者对语言的使用;阅读实践,或译本被接受和评价的方式。例如:盎格鲁的翻译传统就提倡“流畅”,“通透”,“译者隐身”的翻译。

7. Foreignisation VS. Domestication

归化指:强势翻译传统如盎格鲁文化,反对外语文本的“异化”的影响,更倾向提倡一种通透的,流畅的翻译风格,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异化指:通过保留原语文本的“异域”色彩,打破目的语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53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推动了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的发展,而翻译研究者认为翻译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质疑暗含男性中心论的译论。

(1) 对传统翻译理论标准“忠实”的颠覆,强调叛逆。语言中充满了性别歧视,“忠实”通常意

味着剥夺女性的话语权。在翻译中,她们要“妇弄”(woman?handling)文本,对文本从女性视角。

(2) 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提出“性别译者”(feminist?translator)

的概念,首先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过程中的不同,从而丰富了原文文本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并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3) 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在翻译过程中要用各种翻译策略彰显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

让女性的声音在语言中“可见”,彰显女性主义修辞效果。

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三种干涉文本的翻译策略,即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

注?(prefacing?&?footnoting)和劫持?(hijacking)。

57页,作为元文本的翻译

“元文本”指的是对某一文学文本的各种各样的加工, 包括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评论家的评论、译者的翻译等。holmes将翻译看作元文本。holmes认为文学是现实的陈述, 文学批评与文学翻译属于元文学范畴, 文学批评与文学翻译与文学的关系就如同文学同现实的关系一样。 文学翻译属于元文学范畴,因此,诗歌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实的翻译,翻译成另一种诗歌(元诗歌)。

63页,改写与意象派

翻译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制约。控制文学创作和翻译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评论家、教师、翻译家等组成的所谓“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外因则是拥有“促进或阻止”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权力”的“人、机构”,也就是安德烈·勒菲弗尔lefevere所说的赞助人(Patronage)。“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是文学的意识形态(ideology)”,而“文学家们关心的则诗学(poetics)”。归根结底,制约翻译活动的两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诗学。翻译就是译者在译入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制控下所进行的一种操纵改写活动。

翻译改写理论的中心是形象概念。翻译被看做为助力于构建作者或文学作品形象的活动,与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紧密相关。

67页,多元系统理论

埃氏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

素组成的混合体。它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文学系统中各种文学体裁在不同时期受社会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或边缘地位(古代中国诗歌在文学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而近现代小说占主导地位)。

72页,操纵论者

操纵轮学派把文学系统看作为等级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翻译占据特殊地位,hermans认为在主导文化,边缘文化,语言以及文类的竞争中,权利起着关键作用。而从目标语文本角度看,任何翻译都是对源语文本的操纵,这可能是译者故意所为,也可能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系统,意识形态,诗学,赞助者等因素的影响。

74页,目的论

威密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文本的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

翻译理论共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所有翻

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

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

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skopos),即“结果决定方法”。

这种目的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基本目的;2)译文的交际目的;3)

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但通常“目的”是指译文的交

际目的。连贯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语内连贯指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原则即忠实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译文的理解。

77页,赖斯的文本类型

赖斯基于文本的功能提出四种文本类型分类,

第一种是信息文本, 这一类型的文本强调的是信息型语言的提供关于某一

专题信息的作用, 因此, 此类文本注重内容, 文本的主要功能

是传递信息, 这样的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商业信函、货物清

单、使用说明、专利说明、条约、官方文件。

第二种是表情文本, 此类文本强调的是表

情型语言表达者的心境和感情的作用, 因而此类文本重形

式。信息的发送者即作者是中心, “专题”是作者虚构的。与

信息文本不同, 表情文本强调的是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境

和感情, 而信息文本侧重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和感情。

这类文本包括随笔、传记、纯文学、轶闻、短篇小说。

第三种是感染文

本, 这一类型的文本强调的是感染型语言的“ 引发听者某种

行动” 的作用, 因而此类文本重感染。在这里, 信息接收者是

中心。这类文本不是单纯通过某种形式传递某种信息, 它的

显着特点是在传递信息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这类文

本包括所有感染占主导地位的文本:广告、宣传、布道。

第四种是听觉媒介文本。这一类型的文

本是写出来让读者听的, 而不是读的, 它经常伴有语言之外

的媒介, 如音乐、画面等。如电影,戏剧,有声广告。

15. Documentary vs. instrumental

诺德根据功能主义的目的论理论,以及文本在目的语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纪实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两种策略。纪实型翻译:在目的语交际中记录原文文本所包含的信息,这种翻译策略强调直接生成原文,不考虑目的语语境的情况,就像纪实影片一样复制客观事实或者像新闻报道中采用的硬事实。翻译形式包括逐词对应翻译,语文学翻译和异国情调翻译。关注点在于原文的词汇,结构和文化。工具型翻译:旨在实现交际目的,目的与读者不会意识到他们所读的或所听到的文本曾以另一种形式在其他场景被使用过。翻译形式包含等功能翻译、异质功能翻译和相似功能翻译。关注点在于原文的功能。

16. Ideology of translation vs. translation of ideology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翻译的意识形态指在翻译过程中会影响译者翻译的各种受限因素。意识形态存在于翻译的各个层面,对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结果的接受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受限因素源语文化,目的与文化,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等。意识形态的翻译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语言手段对原文意识形态的处理和传达,,强调从语词层面、句法层面及话语言语行为等微观层面对翻译的结果进行考察。意识形态主要是指某一阶级或社会团体的价值观念,如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等。

17. Acceptability and adequacy

Toury 在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1980)和Descriptive Studies and Beyond(1995)中指出译文存在两种倾向(或称“两极”), 即充分性与可接受性。充分性指译者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遵循原语规范, 在翻译转换中, 尽可能保留原语的各种特征, 而不顾译语(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学规范。可接受性指译者恪守译语的语言和规范, 而不顾原语的相应规范。

18. Translation norms

图里认为,翻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超越了源语文本、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翻译中涉及到的文本传统、甚至译者的认知能力的范畴, 处于社会文化的层面。处于规则与特性之间的社会约束就是规范。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活动,而且同时要受到译语规范的约束和源语规范的约束。图里把翻译规范分为首要规范、初步规范和操作规范三大类。首要规范指译者要么以原文为准则,遵循源语的语篇关系和规范,要么遵循译语以及译语文学多元系统(或该系统的一部分)的语言和文学规范;初步规范在翻译活动还没有开始前便发挥了作用,是指关于翻译政策的考虑,即影响或决定作品选择的因素。例如什么作者、哪些文学类型、学派、源语文献、是否接受从另外一种语言而不是源语来进行翻译等等。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

19. Translation universals

翻译共性,亦称翻译普遍性或翻译普遍特征,Baker将其定义为“翻译文本而不是原话语中出现的典型语言特征, 并且这些特征不是特定语言系统干扰的结果” , 即指翻译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 相对于目标语原创语言, 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特征。翻译共性由翻译过程本身造成,与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无关。翻译共性包含显化、简化、规范化等。

20. Process research

翻译过程研究是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脑的运作。过程研究可以根据目的不同而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心理语言学方向,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描述翻译的思维过程,解释了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与对译文形成的详细过程。另一个是教学法方向,主要是为了研究译者训练实践方面。翻译过程研究主要是采取有声思维的方法来研究。

21. Think aloud protocols and retrospection

有声思维法是指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求受试者在完成翻译任务的同时, 将大脑中即时的思维意识

活动完全口述表达。口述被同时录音或录像记录。研究者再将录音整理成书面记录, 进行缜密分析研究, 发现常规与特点, 研究译者大脑的思维过程。即时回顾法是受试者在完成特定任务后追述自己的认知心理过程。因为即时回顾法所形成的语言比有声思维法更有组织性,且更具有揭示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