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七、休克的护理措施18′ 1、急救护理(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氧、处理原发伤) 2、一般护理(维持正常体温、预防损伤) 3、病情观察(一般检测指标、特殊检测指标) 4、治疗配合(补充血容量、控制原发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中毒、、防治感染、维持重要器官功能) 八、心理护理1′ 九、健康指导1′ 十、小结3′ 十一、布置作业3′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 1、休克的概念及病因分类。 教学重点 2、休克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休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休克的病理生理。 2、休克的辅助检查(中心静脉压)。 1、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向休克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提问的方法介绍护理诊断,通过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1、应从哪些方面评估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身体状况? 2、在抗休克治疗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为了防止血压骤降,应怎样给药? 3、休克病人应如何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2、情景模拟的应用. 师生互动 环节 思考题 作业题 教学中的 创新点 实施情况 分 析 年 月 日 2
常 见 疑 问
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 如何理解休克?
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造成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2、 何谓有效循环血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3、试述中心静脉压及意义?
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值5-12cmH2O之间.将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结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4、 哪些征象说明休克情况好转?
神志从抑制转为清醒,从烦躁转为安静;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脉率减慢、脉搏有力;皮肤转为红润、四肢温暖;尿量增多,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5、 休克病人为什么要观察尿量,如何观察?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流及全身容量是否足够的敏感指标,提示休克的恶化或好转,是观察休克变化的重要指标。休克病人应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入量。尿量应维持在每小时17ml以上。
6、外科休克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1)体液不足:与机体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3)体液过多:与抗休克治疗时大量输液有关;
(4)有重要脏器损害的危险:与休克时各脏器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皮肤缺血、缺氧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食、摄入减少有关; (7)潜在的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 休克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快速、及时、足量地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强心和调节血管张力;去除病因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保护细胞和器官功能,纠正酸中毒。 8、 简述休克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护理?
立即建立两个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以迅速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9、 简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严格查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用量,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无误.均匀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禁忌滴速时快时慢,以至血压骤升骤降。扩血管药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若病人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致组织坏死。 10、如何能早期发现休克?
首先应对存在有可能发生休克因素的病人提高警惕,加强观察。观察中第一是看病人的面色、神态,如有可疑,第二步是触,触摸病人四肢末端皮肤并扪脉搏,第三步是测血压,如发现脉压减小应考虑有早期休克存在。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