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7讲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2020-11-08 来源:画鸵萌宠网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授课班次与时间: 班 次 时 间 课题名称: 第七讲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二、教学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 说明: 一、 教案还应包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后记 二、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三、 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他内容书写右边 四、 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教学主要内容: 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一)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 能力。一般能力: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 称为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特殊能力: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能力,如数学能力、运动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关于老年人的智力水平: 传统观点认为,人的智力黄金时代是30-40岁之间,到年老必然智力衰退,成为“老 糊涂”。近年来老年心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的智力的维持与发展和年龄并 无重大关系,而与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是否经常科学用脑有关。与一般的观念相反, 年老的时候认知和智力功能的减退并非在所难免。据统计,50岁以上才作出重大科学 发现的科学家约占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34%左右。 1、智力因素:1966年,霍恩和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发现,智力包含两个主要因素, 他将其称之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液态智力: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 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秉赋。晶态能力:一个人通过其液态智力所学到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2、智力状况:老年人的液化智力随着生理机能的老化而有所衰退,表现特征为:反应迟钝,对突然性、时效性、机动性和动作性强的智力活动难以适应;语言操作不畅,常有言不尽意之感;固守历史经验,囿于原有知识,思维定势牢固,难以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观察不敏,想象贫乏,四维时空日趋狭隘,创造能力日益减弱。这是由于脑部的神经传输介质的效率有所改变,个人处理复杂问题的速度的确会随着年老而有所下降。实际上,老年人的晶化智力比年轻人还要多,反映出其一生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结果。老年人的晶化智力并不随着生理机能的老化而衰退,相反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迹象。在没有诸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或营养不良导致的器质性脑损伤的情况下,老年人会保持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并仍然可以在智力上保持活跃状态。让大脑能一直得到刺激并投入运转,这对保存认知能力至关重要。其表现特征为:注重历史经验,善于判断推理,分析和解决熟悉问题的能力较强;沉着、老练,处理错综复杂的事物的练达程度较高;思维精细,速度虽慢,但很准确,考虑问题失误较少。老年人智力呈现“用进废退”规律。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人体经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趋于发达,而不使用的器官则逐渐退化。心理学家在对人脑功能的研究中发现,人脑作为心理的器官同理,存在“用进废退”的规律。根据日本对百岁老人的调查,工作紧张、用脑较多的人的智力水平比平时工作、生活懒散的人高50%左右。所以,老年人积极而适当地加强大脑的思维活动,不仅能减缓大脑细胞的老化、维护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有利于延缓心理衰老过程。 (二)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短时记忆:对于刚刚看过或听过的、当时还在脑子里留有印象的事物的记忆。老年人的短时记忆有所衰退,但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长时记忆:对于已经看过或听过了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大脑的加工编码而能长时间保持的记忆。老年人的长时记忆衰退明显,不如年轻人。意义记忆:对有逻辑联系和有意义的内容的记忆。老年人的意义记忆出现衰退较晚,到六七十岁才有减退。机械记忆:对需要死记硬背、无关联的内容的记忆。老年人的机械记忆减退较早、较多,四十多岁已开始减退,六七十岁减退已很明显。再现就包括再认和回忆。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老年人的再认能力明显优于回忆能力。记忆力对许多老年人来说,不是记东西的能力随着年老而有所损伤,而是处理形成记忆信息的能力有了改变。知觉速度下降,让老年人在相同的时间内难以像自己年轻时那样处理信息。有两个重要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一是学习的东西与个人的生活有关,二是有演练新行为的机会。老年人是显得比较挑剔的学习者,需要了解知识的用途。比如,一个最近丧偶的老婆婆,如果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代劳,可能要学习自己理财。尽管她可能并不乐于学习这些东西,但他需要学,因而会有非常强的动机。个人的动机是老年人是否能够学会东西的很重要的因素。 (三)老年人性格的变化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体在其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比较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相对于其他心理现象来讲,是更稳定而长久的个体特征,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年人的性格特征会呈现出三种情况:更加成熟:性格的消极方面逐渐减少、积极方面逐渐增多。退行:再次显现出年轻时的性格特征。逆反:出现与年轻时相反的性格特征。 性格缺陷与疾病: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通过内分泌和免疫机制影响人的生理功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能和抗病能力。不良的性格常常会引起和加重机体疾病。现代精神病学家的研究指出,许多老年精神疾病的发生都与性格上的缺陷有密切联系。比如性格孤僻、懦弱、敏感、多疑、冷淡的人易得精神分裂症;性格活泼、好动、自负、情绪忽冷忽热的人易得情感性精神病;自卑、胆怯、依赖性强、主观任性、自制力差的人易得神经衰弱症;感情用事、好夸耀显摆、好幻想的人易发生癔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谨小慎微、恪守清规戒律、不越雷池半步的人易得强迫症。美国医学家、心脏病学专家弗雷德曼等人在研究心脏病与人的个性特征关系时,认为A型性格的人动作迅速、反应敏捷、好胜心强,但缺乏耐心,好斗争、易激怒。B型性格的人则悠闲自在,不争强好胜,遇到事情沉得住气。研究结果发现,在年龄、饮食、吸烟、嗜好等因素大致相仿的情况下,A型组的人冠心病的发作率明显高于B型组。此外,医学实践大量数据表明,一个人容易得什么样的病,什么时候容易得,这同性格都是紧密相关的。如A型性格容易患心脏病;过分依赖、幼稚的人易患哮喘;固执己见、好胜心强、嫉妒心重的人易患心绞痛;吝啬、忧郁者易患过敏性肠炎;性格怪癖、孤独、忧郁多愁者易患癌症等。 (四)老年人情绪的变化 情绪是人对事物、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特殊的态度。老年人情绪的表现:自尊感与自卑感共存:所谓自尊感是指个体在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求后产生的一种情感。凡是对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个体,其自尊感比较强。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所谓自卑感,是指个体由于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或过低的评价自己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一般讲,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缺陷或弱点的人,较容易引起自卑感,受到各种挫折也易产生自卑感。对于老年人来讲,更多的是因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自卑。空虚感和孤独感共生:所谓空虚感是指个体在空时对时间高估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人们在空闲状态对时间估计总是偏高,实际时间才流逝3分钟,主观感觉已经过了10分钟,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忙碌状态对时间估计总是偏低,实际时间已经流逝1小时,主观感觉才过了几分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所谓孤独感,是指个体由于社会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吃亏感与嫉妒感同现:吃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投入和付出的自我评价与实际产出和回报不相适应时产生的一种情绪。所谓嫉妒感是指个体由于他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而自己又不甘心他人的这种优越感所产生的情绪。焦虑感与忧郁感相伴:所谓焦虑是指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些威胁的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一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种情绪。所谓抑郁是指个体因目标追求受挫而悲观失望时产生的一种情绪。衰老感与怀旧感同在:所谓衰老感是指个体面临体力减退、视听功能下降、行动迟缓,记忆力下降等正常衰老现象而产生的“老不中用了”的情绪。哀伤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了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产生短期记忆明显下降,临时遗忘显著;在态度和行为方面背离常态,比如变得固执、过敏、怪癖、过度专注自己的生理变化。所谓怀旧感就是个体面对老年期的种种情况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的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一种情绪。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有这种心理状态。 老年人情绪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关切自身健康状况的情绪活动增强;对于自己的情绪表现和情感流露更倾向于控制;消极悲观的负性情绪逐渐开始占上风;兴趣的范围变窄、程度减弱。对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中国传统医学早就有研究。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是喜怒无常则要诱发疾病。我国中医学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黄帝内经》中说“百毒皆于生气”,“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在遗传、基因、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中,有的学者认为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老年人小心谨慎,重视准确、忽视速度,不会轻易冒险;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 2、老年人的“固执”。这是从性格上去讲的。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开始逐渐衰退。情绪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老年人成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再改变。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敏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试一试,就是“低求”技术。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以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付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求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3、老年人的“唠叨”。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心里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除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就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藉,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4、老年人的“怀旧情绪”。老年人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他们不断地区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又最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伙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5、老年人的“返老还童”。有的老年人随着生理机能的日渐衰退,从外表看起来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举止表现得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脾气和性格反而越来越幼稚,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比如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情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顾和关怀,总是要求老伴儿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其实老年人小孩化并不是什么坏现象,这种变化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6、老年人的依赖情绪。许多老年人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渴望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会受到过大的挑战,最起码的应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注意。他们希望自己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生活上,都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由于生理和社会上的一些客观原因,老年人在独立性和依赖性两者的斗争中,会不自觉地向依赖性方面转化。在老年人的老化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依赖:经济上的依赖。产生于老年人不再是一位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者,而必须依赖退休金和社会救济金或者是社会福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利和家庭赠与时。生理上的依赖。产生于当老人的圣体功能逐渐衰退,而且不再允许他们做那些必要的活动时,如家务、逛街购物、走亲访友等。社交上的依赖。产生于老人失去了他生活上具有意义的那些人时,这种情况使得老人减低了对社会的认识。减低了个人的力量,并且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 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与精神问题 (一)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1)老年人感觉器官的退化、(2)老年疾病的缠身、(3)死亡的危险和挑战。社会因素:从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角色:经济收入减少、丧失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体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被打破。从主体角色转化为配角。家庭状况:(1)家庭结构、(2)家庭经济状况、(3)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婚姻状况:离婚、丧偶、再婚。环境因素:物质环境——老年福利保障制度;精神环境:尊老爱幼。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离退休后的心理适应问题;(2)自我评价的下降;(3)对身心功能减退的不安;(4)对生理疾病的不安和对死亡的恐惧;(5)由于生活事件而引发的心理问题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1)积极正确地对待各种疾病,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2)走出家庭、走向社会(3)丰富自己的休闲生活(4)家庭和睦(5)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小结】只有了解了老年人心理变化特征,才能在此基础上系统化地、深入地展开相关的老年服务。 【作业】试述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备课日期:

2014 年

2 月 19 日

第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