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慧交通建设管理实践思考

2021-12-08 来源:画鸵萌宠网


智慧交通建设管理实践思考

近年来南京交通运输以实施“互联网+”为抓手,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开展建设应用30多个项目,承担了多项部信息化示范工程和省级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获得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优秀单位、优秀项目等奖项和荣誉。信息化为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和管理创新,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智慧交通;建设管理;实践思考

一、南京交通智慧交通现状

南京交通一直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工程建设、公共交通、行业管理方面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交通建设、行业管理、出行服务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自动化智能化强化治理能力。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利用智慧工地建设,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公路养护巡查、工程现场监管、桥梁探查等方面开展无人机应用,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施了桥梁监测设备的无线智能化。开发应用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系统、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及健康监测系统。二是大力构建智能公交系统。全市所有公交车安装定位装置,集成公交实时监控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服务评价系统、场站智能管理系统等九个系统,大幅提高调度效率,首末班车准点率达到95%以上,站点时间准确率达到70%以上;六区700多个主次干道灯控路口全部做到公交信号优先,车辆运行效率提高15%,助推南京获得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三是加强“两客一危”车辆监管。实现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全覆盖,对全市所有旅游包车实施标贴管理和远程自动审核,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两客一危”营运企业1万多辆危险品运输车实施24小时监控。目前正在开展利用公安智能电子卡口数据自动识别重点营运车辆违法行为并电子取证。四是提升港口航运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智慧港航管理平台,对港航基础设施资源和港口与航运市场全面信息化管理。2017年办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报审批3.5万多件。基本建成南京航运交易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航运数据交换共享与航运交易综合服务功能。

(二)“互联网+”便捷出行强化服务品质。一是全面实施客运联网售票、城市客运一卡通及移动支付。公路客运全面实名制,联网售票系统实现九种售检票方式,年发送旅客近2000万人次,网上购票和手机购票已普及应用。城市客运全面实现交通一卡通,为“南京都市圈”苏皖7市同城待遇优惠提供了支撑,我市累计发行100多万张全国互联互通卡,在省内其他市的累计交易量超过200万笔,在南京本地的交易量超过1.6亿笔。大力推进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全市域公交车与支付宝合作发行金陵通乘车码,全面启用扫码付费。地铁也将在年底前实现每个站点两进两出移动支付扫码过闸。基于交通运输部互联互通标准的交通一卡通在手机上直接使用,已经基本完成公众测试,即将推行。二是多渠道提供出行信息服务。通过南京交通出行网、南京城市智能门户——“我的南京”APP、“掌

上公交”APP、百度地图等多个渠道向公众提供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实现了公共交通全程文字语音导航。“我的南京”APP交通频道提供公铁航、城市道路、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多方信息,服务百姓出行,全市APP下载量1100万次,实名注册用户数百万,日均访问量过千万人次。城区主干道已覆盖公交电子站牌,现场显示实时公交信息。三是助力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出行服务。目前,全市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2000多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万余辆,支持手机APP扫码无卡借车,依法办理上牌手续的共享单车日使用量约130万人次。上线共享单车管理监管平台,接入企业平台的数据信息,实现车辆位置、运营数据等信息共享,通过设置电子围栏,规范用车人使用和停放行为,提升车辆运转效率和行业管理效率。四是全力提升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服务。落实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化和流程化,已全面推行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相关业务系统与市信息中心共享平台、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办事人申请材料总量不断减少。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相关信息统一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向社会公布,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办事对象“少跑路”。

二、当前智慧交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在具体进行智慧交通建设时,也碰见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智慧工地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各个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还不够。视频监控平台视频格式也不够统一,各有各的存储格式,给汇聚造成困难。各类数据归集至数据中心时,也没有统一格式标准,与省厅、市数据中心汇聚的存在障碍。

(二)数据汇聚机制还未建立。依靠行政管理权限,行业管理數据基本能够正常汇聚,但在行业指导领域,很多数据还不能够正常归集,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对数据归集的约束不够,长效机制还未建立。

(三)重建轻养现象部分存在。和基础设施领域一样,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存在“重建轻养”现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升级保障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系统的使用,也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

针对存在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解决。

(一)强化顶层设计。需求引领科技,数字服务发展。智慧交通不是脱离业务存在,只有深切地理解业务逻辑,了解业务运行全过程,才能更好提出业务需求,利用交通体制改革进行系统重构的机会,要加强交通全业务的系统总设计,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系统标准,用好的顶层设计筑牢智慧交通基础。

(二)健全机制体制。日前,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科学数据管理实施细则》,对政府预算资金资助产生的数据采集运用进行了明确规定。积极争取推动市里出台相应数据采集共享运用制度,形成合理顺畅的数据归集机制;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各项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用完善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智慧

交通应用。

(三)强化统一管理。建立大交通概念,将行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智慧交通总体框架,集中管理,扎口审批,避免重复建设,接口不一等问题。树立建养并重观念,平衡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使用,保障建的优秀,用的安全,不断用高质量的智慧交通应用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网联万物,智享未来,在未来一段时间,智慧交通建设是交通行业发展重要的关键性举措,将在促进建设智能交通、便捷交通、精细交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大大助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助推交通高质量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