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

2024-02-20 来源:画鸵萌宠网
创新论坛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1—07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 崔冬妮 (青岛市市北文化馆,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青岛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海滨城市,其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如何利 用好这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提升青岛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文化名城;特色文化;软实力;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B834_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72—02 文化是一种绝不容小视的城市和地区发展与竞争的软实 力,也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精髓和灵魂。青岛市作为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海滨城市,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城 市特色,山、海、城、岛、河、湾等自然风貌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 的城市画卷。而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构成的城市独特景 观。因此,青岛更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加快青岛的文化 名城建设,大力发展青岛市的文化产业,提升青岛文化软实 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对文化主导的新 二、青岛文化名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青岛市在着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市委、市 政府高度重视推进青岛市的文化建设,重视青岛历史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大力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 设,并着力发展青岛的旅游业和各文化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市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体表现表现在: (一)文化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彰显 在已有的文化底蕴基础上,近些年来,青岛市已初步形成 了新闻出版业、动漫游戏业、数字电视业、广告会展业等文化 形势和新机遇,如何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名城文化,提升青岛 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围绕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青岛文化历史名城特色 全面实施建设“文化青岛”战略,建设了环胶州湾的文化产业 带,共六个文化产业区;实施“人才强文、科技兴文、品牌提升、 青岛的百年发展史,以及独有历史沿革,使青岛这座历史 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 龙头拉动、项目带动、文化走出去”六大发展战略。青岛市通过 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化,从而彰显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了青岛市的文化产 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二)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近代新兴城市,青岛 的城市发展史虽然十分短暂,但在建城之前的胶州湾地区,某 些历史文化遗址大都得以保留,如即墨古城、琅琊台、三里河、 天柱山魏碑、齐长城、岭山道观等均保存较完好,并被列为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青岛的独特发展历史,使青岛有了独具 形成文化多元化的总体风貌特色。这些宝贵的文物遗迹,拥 有灿烂的建筑文化和较响的知名度,对于提高青岛历史文化 名城的地位,开发青岛人文旅游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二)历史发展沿革曲折复杂。青岛城市发展历史虽然短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市的文化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涌 中,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有61家,在文化流通企业中,年收 入过亿元的有11家;在文化服务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 的有7家。民营文化企业也有了较快发展,总数超过7000家, 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并在动漫产业方面占据了 主导地位。 (三)演艺产业市场E1趋繁荣昌盛 特色的城市风貌,成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使得青岛城市建筑 现了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和中坚力量。在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 暂,但其却历经了七个不同历史时期几度沦入帝国主义的殖 民占领欧、亚文化的交汇融和,使得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 城建、外事诸领域中均充溢着特有的多元文化,从而使青岛历 史文化更具有独特传奇色彩。 (三)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历史事件。1897年,德占青 岛的“胶州湾事件”,促发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 为满足不同群体观看演出的不同需求,青岛市演艺市场 不断创新,精心创作一些大型情景剧和歌舞剧。千方百计的编 排创作出适合青岛市民以及企业的演出节目,舜艺演出剧场、 红叶红、飞天演艺工场等每天上演的文艺演出,以及海泉湾大 型演艺项目和银海大世界海上实景演出项目的筹划建设,在 探索文艺演出品牌化、市场化以及发展演艺事业等方面做出 了应有的贡献。 以及修筑胶济铁路,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日本发动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取代德国侵占青岛,进而抛出 了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促进 了民众的觉醒。之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加彻底改变 (四)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新型社区文化品牌 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纱厂罢工和 “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 的中心之一。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它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正是青岛入选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因。 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注重从文化脉络、人文精 神上进行城区特色的构建,做到挖掘与保护、传承与创新相结 合,打造文化载体,塑造群众文化品牌,提高群众文化底蕴和 生活品位。以青岛德国风情街、青岛天幕城等特色街区为依 272 2011-07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创新论坛 托,挖掘齐鲁文化、啤酒文化、港口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 民俗文化内涵,继续打造“青岛特色街文化节”群众文化品牌。 (五)多样化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交易中心陆续建成 速协调有序发展。在政府有力的领导下,实施文化资源整合, 形成文化名城建设合力。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重大文化产 业项目带动战略,是提升青岛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加大投入,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和产业拉动作 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企业,培育 出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 企业,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培养优秀文化人 才。人才是文化赖以发展的核心,也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之 一青岛市陆续建成了一批区域性文化产业交易中心。构建 了区域性文化交易中心(青岛文化街综合交易中心和青岛翰 墨泉电子出版物物流中心)。承办了文化产业交易节会(中国 国产电影交易会、青岛国际服装周等特色交易会、中国青岛印 刷设备与成果展)。 三、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就目前来看,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较突出的 成绩,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 。因此,必须促进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并积极创造条件, 距。某些问题还很突出,如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有待扩大。 有计划地培育复合型专门文化人才。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结构有待明确和优化。文化产 (四)对民众文化消费观念的进行科学引导。为实现文化 业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 消费的快速增长,应科学合理的引导民众的文化消费,要充分 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文化消费需求有待于提高。基于这些问 利用宣传媒介向民众宣传和介绍当代社会的文化消费观念。 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还要努力打造影响深远的文化产业品牌,从现实看,只有依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当前,应抓住国家大力创建全 品牌化的生产和经营,才能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另 国文明城市的机遇,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作用的关系, 外,还应创造多元化的消费环境,开发生产不同档次、不同规 把加快文化名城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 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层次民众 和完善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考核、督查机制,把文化名城建设 的文化需求。 任务纳入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 总之,青岛作为一座具有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和丰厚的文 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质量和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根据 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海洋、建筑、民族、宗教、名人等具 我市发展战略目标和城市建设的规划,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 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用好这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指导、引导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 从而提升青岛的文化软实力,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上接第266页) (一)户籍制度改革 织的市场服务水平。总的来说,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要达到 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户籍制度在计 有效传递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供求状况和信号的 划经济时代是隔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主 能力。 要障碍。由于我国目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还较为悬殊,且在 (四)人力资本的投资 今后相当一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近期内在全国范围内 经验证明,劳动力素质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 取消户籍制度难度较大。户口迁移政策的放宽,要从我国实际 争能力关系极大。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提高其 出发,按照尽可能降低改革成本,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 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能力,对于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具 度改革。 有重要意义。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职能培训更是重点,我们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做好就业职能培训,提高农村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社会 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相 保障为劳动力供求双方自由进入劳动力市场解除了后顾之 继推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种种要求的情况下,政府应 忧。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否则农民工将很 由于非市场性因素的普遍存在,政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 难跨越这道门槛。 决定着城市就业和福利保障的保护程度。用人单位通过压低 四、结语 工资水平或不承担外来民工其他福利保障支出而获得比雇用 在进行以上改革的同时,政府要对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 城市本地劳动力更高的利润,这既加剧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 场一体化政策上有所倾斜,主要有发展第三产业、土地改革和 难度,也成为完善一体化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障碍。 发展乡镇企业等。另外,各种政策层面的改革要注意相互间的 (三)培育市场中介组织 衔接,各种配套改革要并行不悖。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市场交 需循序渐进,首先在发达地区探讨建立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 易成本,进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中介服务要和劳动力市场 机制,实现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在若干这样区域市场建立 信息网联网,从传统的介绍工作,向上下游延伸。要加强制度 且充分运作基础上逐步扩展,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建设和市场培育。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的发展,应定位于宏 观指导、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行业协会建设和 参考文献: 进入、退出机制建设,促进行业规范、自律;加强对劳动力市场 [1]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 中介机构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测评与管理改革,改善中介组 版,2006:26. 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