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提高,已经不能满足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演播室播音的单一形式了,更要在现场看到主持人的精彩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起到了何种作用,如何才能提高主持人的现场报道能力,将是本文希望阐明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现场感
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些有建树的主持人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是:有新闻的地方“我”在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力对于主持人来说日益重要,如何才能提高现场报道能力呢?
一、现代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的作用日趋重要
“现场报道就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1]一般来说,主持人在现场口头完成对新闻事件的叙述,这也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主持人以现场目击者的角度做口头报道,不仅树立了主持人的威信,更加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典型的现场报道应该是从头到尾主持人在现场活动,使用的是现场的同期声而不是后期制作的合成声。这种较为高水准的报道形式也就要求主持人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高水平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就如新闻调查的主持人王志所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2]
二、现场报道中存在的不足
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在经历了演播室口播,画面加解说的传统传播方式之后,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一种突破,它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参与性的进一步要求,主持人在现场活动可以把观众带进画面,带进现场,一起看,一起听。当前,我国的新闻现场报道还处于探索阶段,电视屏幕上的现场口头报道主要是预知性的,突发事件比较少,在实践中,有些现场报道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报道内容肤浅无味。有些做现场报道的主持人完全不去思考在某一事件中观众们想了解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说话才能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只是泛泛带大家现场走一圈,结果就是事倍功半。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是镜头里面明摆在那的,内涵的却依然一无所知。一次好的口头报道是需要精心准备的,就算时间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也一定要有一个报道提纲,选准点位,在什么地方出镜,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要说什么内容,完全没有准备凭借现场发挥是不会有高水平的现场报道呈现的。
2.报道形式单一乏味。有些主持人只是为了出镜而出镜,为了在现场而现场,只是出于形式需要,本身并不了解新闻报道的真正含义,套用万金油的语言,做一开头介绍,然后就从画面中消失了,充其量是起到了报幕员的作用,完全不能起到捕捉新闻“点”,连接事件的脉络,引导观众看,带领观众调查的效果,这对于新闻报道是没有意义的。
3.现场报道一般要求在现场口头报道,一次完成,而有些现场报道的节目却表现出过重的编辑痕迹。比如,主持人的话不是现场的同期声而是后期配音,本该在现场出现的报道却明显看出是来后补拍的镜头,还有现场该问的没有问出来
而在制作时加问话等等,这些都破坏了现场报道的现场感。
三、提高现场报道能力的途径 (一)培养现场感
“主持人用超凡的魅力和自信将自己的声音和形象,通过镜头传播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是除个人先天条件之外,判断新闻主持人是否优秀的未知因素,人们把这一因素称之为现场感.而只有保持稳定的亢奋情绪并始终加以控制才能够在新闻报道中产生这种至关重要而又难以言传的神奇效果——现场感”[3]。不难看出现场感的产生是与主持人的情绪密不可分的,情绪的产生和控制来源于主持人对所处环境的感受和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主持人走进一些重大事件的现场,情绪是很容易产生的,也就是说很容易达到产生现场感的第一个因素——保持亢奋的情绪,因为他看到了现场的情形,听到了现场的声音,闻到了现场的味道,这比文字稿件来得直接,也更容易让人激动。这时主持人更多的是要控制情绪以更恰当的方式,更贴切的语言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这件事意味着什么?语言是报道中的纲,我们常讲提纲挈领,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现场编辑是现场报道的技术层面的问题,那么现场语言的组织就是现场报道的艺术内核所在。对于电视报道来说,表情、动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一项对新闻主持人素质的权威调查显示,真诚是排在理智和经验之后的第三大必备素质,真诚的表情和动作也是主持人和观众交流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总之一切都以需要为准,不墨守陈规也不画蛇添足。
(二)培养现场编辑意识
工作性质决定了主持人必须要有现场编辑意识,在现场报道中如何增强这种意识?想要为头脑中臆想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持人在面对摄像机镜头时,要思考自己如何出画面,观众看了这些画面之后会有何种印象。一般来说,主持人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必须同时就进行“现场编辑”,否则画面一旦拍回来后便无法调整弥补。
2.主持人出现在现场也要对环境进行选择,同时要为观众进行“现场编辑”。现场报道时主持人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现场环境,而且要能否设想出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的现场会有何种感受。电视新闻传播选择现场报道就是为了体现新闻的现场感,那如何带观众进入现场?如何令观众有现场参与感?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主持人在进行报道时需要先考虑清楚的,对于哪些问题需要通过画面来说明,哪些问题口头叙述效果会更好,主持人都要事先心里有数,并且脑海里应该产生最终在电视屏幕上呈现的构图形态,甚至考虑到观众收看之后会从中领悟到什么等等。
3.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也时常需要进行现场快速采访。没有过多经验的主持人,由于现场的紧张氛围和有限的时间,面对特定的采访对象,面对正在发生发展的事件进程,采访时就忘了应该怎样面对镜头。有时会发现主持人只顾着和采访对象交流,忘记了观众,把后脑勺长时间出现在屏幕上,无疑会给观众造成不舒服的心理影响;反之,有的主持人只顾自己面对镜头,忘了同采访对象的交流,观众看了也很不舒服,采访真实性又收到了影响。除了形态方面,就是采访语言方面,主持人在现场采访一般都是三言两语的快速采访,要问到点子上一针见血,还要见缝插针,要考虑到问什么,还要考虑到替谁问,怎么问,问到什么程度就到位了,提问中考虑到观众是否明白了,要不要再追问一句。因为主持人是为观众作报道的,观众通过报道了解主持人,如果主持人采访时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观众就会对主持人的能力产生怀疑。
总之,主持人做现场报道时,要在脑子里,不断的“过画面”,保证鲜活的现场感,对自己的报道进行“现场编辑”。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主持人的现场报道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10. [2]张颂 《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1.
[3]赵淑平《电视新闻采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