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义、版书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含义各不同》。
(请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福娃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关系)福娃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看完视频介绍,大家能说出福娃们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吗?
师: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这些都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体现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推进新课
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今天具体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多媒体展示古代陶瓷、苏州园林、古代文学的图片)
刚才展示的这些图片都属于文学艺术,除此之外,文学艺术还包括中国玉器艺术、中国书法艺术、中国青铜艺术、中国古代音乐乐器……
设疑: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能发现文学艺术的哪些特点
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3、 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幻灯片展示图片古代四大发明、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古代天文仪器-日晷……
下面我们看下相关链接(都江堰)幻灯片播放视频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A、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
B、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C、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们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江南》
刚才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北方的文化。幻灯片展示图片
除此外,我国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齐鲁文化 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滇黔文化、荆楚文化……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
(1)闻名中外的石窟文化
(2)优秀的民族文化
(3)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4)少数民族文字
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这两节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大家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吗?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就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接力量之源。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