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共40分)+
1.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 )
A.14~15℃15%~25% B. 10~17℃ 30%~40% C.20~22 ℃ 40%~50% D. 18~22℃ 50%~60% E.15~16℃ 60%~70% 2.铺麻醉床的目的不包括( )
A.保护被褥不被污染 B. 使病人安全舒适 C. 预防并发症发生 D.便于安置和护理术后病人 E. 防止术后伤口疼痛 3. 危重病人入院时,病区护士首先应( )
A. 问病史 B. 填写各种护理记录单 C. 介绍有关规章制度 D. 与营养室联系膳食 E. 通知病区做好抢救准备
4.一位大出血的病人,应该间隔多少时间巡视病室一次( )
A.专人24h护理 B. 10~15min C. 15~30min C.30~60min E. 1~2h
5. 腰穿后6h内去枕平卧的目的室( )
A.预防脑压增高 B. 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C. 防止脑缺血 D.预防脑压降低 E. 预防脑部感染
6. 因心包积液导致呼吸极度困难的病人应采用( )
A. 俯卧位 B. 去枕仰卧位 C. 侧卧位 D.侧卧位 E. 端坐位 7. 胃切除术后病人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
A.减少局部出血 B. 减轻伤口缝合处张力 C. 使静脉回流血量减少 D. 防止腹膜粘连 E. 减轻肺部淤血 8. 使用约束带时,应重点观察( )
A. 衬垫是否垫好 B. 约束带是否牢靠 C. 体位是否舒适 D. 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 E. 神志是否清楚 9.防止交叉感染的最主要措施是( )
A.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要整洁 B.执行无菌操作时,环境要清洁 C.一分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D.取无菌物品时,要使用无菌持物钳 E.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10.男,35岁,炼钢工人,工作中不慎被烧伤,烧伤面积达70%,应采取( ) A.严密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接触性隔离 E.保护性隔离 11.取用无菌溶液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必须核对溶液 B.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 C.检查溶液有无浑浊 D.倾倒溶液时,标签朝上 E.必要时,可将无菌棉签直接伸入瓶内蘸取无菌液 12.当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 )
A.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 B.手置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并计数 C.手按胸腹不,根据胸腹部起伏次数计算呼吸频率
D.测得的脉搏乘以1/4,以推测呼吸次数 E.置少许棉絮于病人鼻孔前计数其被吹动次数
13.昏迷病人作口腔护理,下列哪种物品是不需要的( )
A 润滑油 B 压舌 C 弯血管钳 D 吸水管 E 换药碗 14.发生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局部组织受压过久 B 病原微生物侵入皮肤组织 C 机体营养不良 D 皮肤过敏反应 E 皮肤受潮湿、摩擦刺激 15.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多见于( )
A.内压增高 B.高热 C.地黄中毒 D.心房纤颤 E.肌炎 16.吸痰时,如痰液粘稠,下列处理哪项错误( ) A.滴少量生理盐水 B.增大负压吸引力 C.扣拍胸背部 D.协助更换卧位 E.雾化吸入 17.胸腹部禁用冷疗是为了防止:( )
A体温骤降 B心率过速 C呼吸节律异常 D反射性心率减慢及腹泻 E微循环障碍 18.一般病人用热水袋的水温是:( )
A.40-50℃ B.50-55℃ C.60-70℃ D.40-55℃ E.30-60℃ 19.鼻周围三角区感染化脓忌用热敷的主要原因是:( )
A加重疼痛 B加重局部出血 C掩盖病情难以确诊 D导致颅内感染 E导致面部皮肤烫伤 20.为病人鼻饲时,其胃管插入的深度为( )
A.40-55cm B.45-50cm C.45-55cm D.42-49cm E.45-65cm
21护士在给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服用地高辛时,应重点观察:( ) A.胃肠道反应 B、是否成瘾 C、心率、心律 D、体温 E.血压 22.对长期鼻饲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每日所有鼻饲用物应消毒一次 B.病人需每日做口腔护理
C.每次灌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D.鼻饲间隔时间不少于2g E胃管应每日更换消毒 23.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下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
A.分2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B. 分3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C.分4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D. 分3次量,注射量由多到少,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E. 分4次量,注射量由多到少,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24.臀大肌肉注射时、为使肌肉松弛,应采取的姿势为( )
A.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B.侧卧位,上腿稍弯曲,下腿伸直 C.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D.坐位时,应选择较矮坐凳 E.仰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25.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的患者,应给予( )
A. 高流量、高浓度持续吸氧 B. 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C. 加压给氧 D. 高浓度间断吸氧 E. 低浓度间断吸氧
26.输液引起的空气栓塞致死原因是( )
A.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 B.栓子阻塞肺静脉入口 C.栓子阻塞主动脉入口 D.栓子阻塞上腔静脉入口 E.栓子阻塞下腔静脉入口
27.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血性泡沫痰的原因是( )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液体
28.生化检验的血标本应在什么时间采集( )
A 清晨空腹 B.餐前半小时 C .餐后半小时 D 临睡前 E .没有时间限制
29.病人处于熟睡状态,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这种意识障碍属于( ) A.嗜睡 B 意识模糊 C 昏睡 D 昏迷 E 谵妄 30.下列哪种病人禁止洗胃( )
A 有机磷农药中毒 B 昏迷 C 胃潴留 D 腹主动脉瘤 E近期内有上消化道大出血 31.服毒后,最佳洗胃时间是( )
A 6h内 B 7h内 C 8h内 D 9h内 E 10h内 32药效发挥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
A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吸入给药 D 皮下注射 E 皮肤给药
33.输血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停止输血 B.双侧腰部热敷 C.碱化尿液 D.视需要用升压药 E.闭尿者增加入水量
34糖尿病昏迷病人呼气中带有( )
A 氨 B 大蒜味 C 烂苹果味 D 硫化氢味 E 特臭味 35.无菌溶液按无菌要求打开使用,未用完,此溶液的有效期为(B) A.12h B.24h C.3天 D.7天 E.2周 36.关于血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年以前,女性血压比男性高 B.傍晚时血压较清晨低 C.右臂血压低于左臂
D.运动、恐惧时血压升高 E.下肢血压一般比上肢血压低 37.乙醇擦浴降温法,常用的乙醇浓度为:( )
A.10%-20% B.25%-35% C.30%-50% D.60%-70% E.75%-80% 38.鼻导管给氧,下列哪项步骤不妥( )
A.氧气筒放置距暖气1m B.导管用液体石蜡润滑 C.导管插入长度为耳垂至鼻尖的2/3
D.导管每日更换1~2次 E.停用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 39.低蛋白饮食的使用范围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病人 B.长期消化性疾病病人 C.肝昏迷病人 D.肝胆疾患、高脂血症病人 E.肝硬化、有腹水病人 40.少尿是指24h排尿量少于( )
A.50ml B.100ml C.200ml D.400ml E.600ml 二、多选题:(共10分)
1.在输血前准备,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 B.采血时禁止同时采集两位病人的血标本 C.从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
D.应检查血的质量 E.若血的温度太低,可在热水中稍加热 2.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措施包括( )
A.立即使病人端坐,两端下垂 B.高流量氧气吸入 C.使用镇静剂、强心药、利尿剂
D.大量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3.有关执行口头医嘱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 B. 在手术及抢救过程中可执行 C. 医生说两遍,护士即可执行
D. 药物经核对后再用 E. 执行后要及时补写医嘱
4.预防压疮的注意事项包括:( )
A 感觉障碍者避免使用热水袋或冰袋 B 受压部位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C 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皮肤 D.清洁皮肤时避免使用肥皂和含乙醇的清洁用
品
E.大小便失禁、出汗、分泌物、引流物较多的患者应及时擦洗 5.应用乙醇擦浴的错误方法是:( )
A.头部放冰袋,足部放热水袋 B.擦浴时用力揉擦,按摩局部 C.腹部、足心擦的时间延长 D.病人发生寒战时,应减慢速度 E.擦浴后2小时,测量体温 6.下列关于保护具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约束带前应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 B.在可用可不用情况下尽量不用
C.只宜短期使用,注意病员的卧位舒适 D.使用约束带应衬垫好,松紧适宜,定时放松,按摩局部E.使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7.紫外线消毒,下列那项是正确的( ) A.紫外线穿透性差、故被消毒的物品不可有任何遮蔽 B.为检查紫外线杀菌效果需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
C.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 D.照射前,病室应先做好清洁工作 E.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3000h
8.关于体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的人,在24h内其体温一般在凌晨4~6时最低
B.老年人体温低于成年人 C.女性排卵至经期前和妊娠早期,体温轻度降低
D.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较高。 9.禁忌冷疗的部位包括:( )
A.心前区 B.枕后、耳廓 C.腹部 D.腘窝 E.足底 10.痰液粘稠时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以利痰液吸出( )
A.背部叩击 B.体位引流 C.增加吸痰次数 D.雾化吸人 E.缩短吸痰间隔时间 三、填空题:(共20分)
1.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其热型为( )。
2.气管异物病人表现为( )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病人表现为( )性呼吸困难。
3.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液面以浸没轴节()以上或镊子的()为宜。
4.对长期静脉注射者,为保护血管,应以有计划的选择,其原则是( )。
5.常见溶液不滴的原因有( )、( )、( )、(
)、( )。
6.尿常规标本是留取( )尿,女病人在( )不宜留取尿标本;做早孕诊断试验应留( )。
7.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 ),舒张压( )。
8.注射给药要做到两快一慢伴均匀,即:( )快,( )快,( )慢,(
)均匀。
10.静脉输液失败得常见原因
(1)针头刺入静脉过浅,或因松解止血带时针头滑出血管,抽吸未见回血。
(2)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尖斜面部分在血管外,抽吸虽有回血,但推药时药液溢至皮下,局部隆起并痛感。
(3)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可抽吸到回血,推注少量药液时局部可无隆起,但病人有痛感。
(4)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无回血。 四、简答题:(共20分)
1.如何调节输液的点滴速度? 2.输血三查十对包括哪些内容?
3.一般病人入病区后的护理内容有哪些? 4.压疮分几期?各期的主要表现。
五、论述题:(共10分)
病人李某,女,38岁,持续高热1周,体温持续在39.0~40.0℃,以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收入院。入院时测体温40℃,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不振。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下午2:00体温升至39.8℃。请问: (1)该病人发热为何热型? (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
(3)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一、单选题
1-5 DEECD 6-10 EBDCE 11-15 EEDAD 16-20 BDADC 21-25 CEECB 26-30 ABACE 31-35 ABECB 36-40 DBBC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E 3ABDE 4ACDE 5BCDE 6ABCDE 7ABCD 8BDE 9ABCE 10AD 三、填空题
1.弛张热 2.吸气 呼气 3.2-3cm 1/2 4.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5.针头滑出血管外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针头阻塞 压力过低 静脉痉挛 6.晨起第一次 月经期 晨尿 7.90~140mmHg 60~90mmHg。 8.进针 拔针 推药 推药速度 四、简答题:(共20分)
1.如何调节输液的点滴速度?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数,保证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发生输液反应。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3.输血三查十对包括哪些内容?
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十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与成份、用血量、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献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量、交叉配血实验结果、采血日期。 3.一般病人入病区后的护理内容有哪些?
①准备床单位。②迎接新病人。③测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需要时测量身高。④通知医生诊视病人,必要时协助体检或治疗。⑤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⑥做好介绍与指导。⑦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通知营养室准备膳食。⑧进行入院护理评估。
4.压疮分几期?各期的主要表现。
.压疮分期是:瘀血红润期 炎性浸润期 溃疡期
Ⅰ期表现为:受压皮肤呈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Ⅰ度损伤仅限于表皮。 Ⅱ期表现为: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性渗出, 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溃后,表皮易脱落而形成潮湿红润的溃疡面。损伤延伸到皮下脂肪层。
Ⅲ期表现为:根据组织坏死程度 又可分为敬爱年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前者较轻,为浅层组织感染、化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后者严重,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抵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若细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环,还可造成败血症。
五、论述题:(共10分)
病人李某,女,38岁,持续高热1周,体温持续在39.0~40.0℃,以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收入院。入院时测体温40℃,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不振。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下午2:00体温升至39.8℃。请问: (1) 该病人发热为何热型? (2) 入院时的发热程度?
(3) 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1)该病人发热为稽留热型。 (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为高热。 (3)护理措施如下:
1)加强病情观察:观察体温,每4h测量一次,并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
观察面色、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及伴随症状;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液体出入量的变化等。
2)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行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量体
温。
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休息环
境,如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
4)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500~3000ml,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a) 保持清洁和舒适:①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②加强皮肤护理,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长期持续高热者,防止压疮的发生。
6)安全护理:如病人出现躁动不安、谵妄,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固定病人。
7)心理护理:护士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合理满足病人的需要。 8)健康教育:教会病人正确监测体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讲解休息、饮食的 重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