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逐渐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具体表现形式有自主探究以及小组讨论等,其卓越效果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厌学等问题,合理组织课堂讨论则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从而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开展课堂讨论的必要性,并对课堂讨论的应用原则以及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教学工具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其主体性难以得到显现,较易出现枯燥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影响班级的整体数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将教材的重难点、易混概念以及有利于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知识点进行讨论[1],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注意力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一、在数学课堂开展讨论教学的必要性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不突出。首先,由于受到“唯成绩论”、“唯经验论”的制约以及对素质教育理念认识不足,课堂具体教学的开展往往按照教师自己的思路展开,学生只能对教师设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进行被动式听讲,课后作业以及答疑也基本围绕教师指定内容展开[2]。此种教学模式造成的问题一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
较易产生放弃心理;二是学生缺乏自主探究问题的时间以及交流机会,难以通过思路碰撞来发散思考数学问题,均不利于学生成绩以及班级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在数学课堂开展讨论教学的必要性
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突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学的作用如下:首先,课堂讨论能够扭转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讨论课题,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使其与教师或其他学生共同探究数学知识点。其次,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其从更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的塑造具有推动作用。最后,课堂讨论可以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以及班级课堂管理提供条件。综上,在数学课堂开展讨论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突出问题,因此其开展具有充足的必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营造宽松课堂环境,兼顾内向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视教师为绝对权威,主要考试科目对课堂纪律要求较严格,氛围较凝重,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课堂讨论的展开,为此应当营造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与教师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关于数学知识点的看法[3]。同时教师需要向学生教授合理的讨论策略,例如在讨论时如何把握发言顺序?如何对其他人观点进行评价?组长如何汇总小组观点向全班进行汇报?通过制定科学的讨论流程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讨论,给内向学生一个发言契机,调动全班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来。
(二)灵活适度把控讨论时机与时长
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灵活把控引入课堂讨论的时机以及讨论持续时长。在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初步教授之后,即可展开一次课堂讨论,此时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希望从讨论中得到一定启发,其对于讨论的渴望程度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均会增加,此时进行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与交流,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抓住学生类似的心理动
向,合理把控使用课堂讨论的时机。此外,讨论应当是有限度的讨论,讨论时长过短则学生无法完成问题与思想的交流,时间过长则导致“冷场”、“假讨论”等情况,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不利于后续教学。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破除唯成绩论的同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实践的联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开展课堂讨论时,应丰富讨论层次,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某一问题,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对乘法进行学习时,对“学校食堂每天使用7吨水,则其一周需要用多少水?”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会简单按照一周七天进行计算得出49吨的答案,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也会有“一周只上五天课,因此食堂实际用水为35吨”的想法,两种答案从数理角度以及生活实际两种角度来看均具有正确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并对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观点表示肯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顺应新课改的理念。
三、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一)考虑学生实际状况,合理进行分组
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不同,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需要严谨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选取分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讨论效果,保证每个个体都能从讨论教学中得到成长。首先应当对不同学习水平以及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级,确保每一组均具有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生以及能够被帮扶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避免出现优等生更优,差生更差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组的表现设置一定的奖惩方式,加强小组讨论问题与其他组展开竞争,进而提高各组学生的凝聚力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二)将重难点作为讨论课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使用的教材内容较为多样化,但若对每个知识点都展开课堂讨论则会占用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当精选讨论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将重难点知识点作为讨论课题能够使课堂讨论教学法的效果达到最佳,尤其是易混知识点。例如学生在对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假设A比B多1/3,那么B也比A少1/3吗”,由于对比参照选取不同,所以上述命题并不成立,但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可以对此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否定以往的错误认知,深化对于分数比照数量关系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此起到的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灌输或是一遍遍讲“为什么”要更加显著。
(三)利用学生心理特点,选用教学技巧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完成不仅要完成对课标基础内容的扎实教授,还需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征采用各类教学技巧,在课堂讨论中合理采用一些教学技巧。例如可使用“故意示错”的手段,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练习十七的第11小题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连线练习后公布答案时,可以将6033与六千三百零三相连、6303与六千零三十三相连,故意将易混习题施以错误答案,等待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后,教师要坚持错误并指示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该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以此激起学生讨论正确答案以及与教师讨论的欲望,最终“承认”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的答案,提高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信心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便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讨论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遵照营造宽松课堂环境,适度把握讨论时机与时长以及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原则,采用各类教学技巧,切实推进新课改进程。
参考文献
[1]石志群. 浅议数学课堂中的\"交流与讨论\"[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1(8):62-65.
[2]唐玉琴, 高建国. “三段式讨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J]. 2021(2014-1):5-8.
[3]杨玲. 如何杜绝数学课堂中的“讨论伪化”现象[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