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中的质量单位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在学习第一课时“有多重”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有关质量的问题,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纯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1千克和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一些实际测量中积累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了解1克、1千克和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 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和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都是学生能接触或者是看到的。教材通过测量小朋友和小鸡的体重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所有物体都有轻重之分,如果想要知道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要用秤来称一称,以此来引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1克、1千克及1吨多一些切身感受。
2. 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教材还适当地安排了多种活动,以体验和应用质量单位。例如,教材第46页第4题,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实际称一称,并将估计结果和称量结果进行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质量单位。
1 有多重
1课时
1课时
2 1吨有多重
有多重。(教材第45~46页)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 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了解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人体秤、台秤和弹簧秤、学生调查哪些物品重1千克。
教师让学生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和语文书,猜一猜,看哪个比较重。 学生相互交流,猜一猜看哪个比较重。最后称一下看猜对了没有。 师: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称体重呢?
教师出示常用称质量的工具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学生从图片中认识一些常见的秤。
师:你们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吗?
师生互相交流常见秤的使用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引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
1.认识千克和克。
师:大家见过这种秤吗?哪个同学用这种秤称过自己的体重?你体检时的体重是多少?(教师出示人体秤)
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体检时的体重是多少。 生1:35千克。 生2:32千克。 生3:40千克。 ……
师:大家还见过哪些秤? 生1:电子秤。 生2:台秤。
生3:天平。 生4:弹簧秤。
师:大家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幅图吧。(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左图中秤上刻度表的单位是千克,秤指针指向30,说明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
生2:右图中天平的左盘放着一只小鸡,右盘放着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说明这只小鸡的体重是50克。
师:上面提到千克和克都是常用的质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那么,什么时候用“千克”,什么时候用“克”呢?
生1:千克一般表示较大或较重物体的质量。 生2:克一般表示较小或较轻物体的质量。 师:答对啦!千克用“kg”表示,克用“g”表示。 2.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1千克有多重”和“1克有多重”情境图。
师:要知道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试着称一称,掂一掂。 生1:用台秤分别称一称4个苹果和16个鸡蛋的质量。 生2:4个苹果和16个鸡蛋的质量都大约重1千克。 生3:可以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生4:观察天平,发现第一个天平左边托盘放着1枚2分硬币,第二个天平左边放着3个曲别针。 生5:两个天平的右边托盘都放着一个1克的砝码,所以一枚2分硬币和3个曲别针的质量都是1克。
师:大家真聪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理性认识】
3.千克与克的换算。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认一认,说一说”的情境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1:从图中可以看出,盘秤的刻度指向了“1”,而它所用的单位是千克,所以这瓶饮料的质量是1千克。
生2:发现这瓶饮料标注的质量是1000克。
生3:可以得出1000克=1千克,用字母表示就是1000g=1kg。(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生活中的质量。
师: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 学生用手掂量自己准备的1千克和1克的物品。
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不知道的同学抄在书上,回家找一找。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形成克与千克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克与千克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200( ) 一只鸭重3( ) 一条鲤鱼重1000( ) 一袋大米重50( ) 2.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做完后师生交流、评议。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我认识了一个质量单位——千克,我的体重是35千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 生3:我认识了一个质量单位——克,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克用字母“g”表示。 生4:我知道1千克相当于1000克。 ……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你们这么棒,我非常开心。
有 多 重 2分硬币 1克
2袋食盐 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得到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A 类
填一填。
2千克 = ( )克 4000克 = ( )千克 7千克 = ( )克
8000克 = ( )千克
(考查知识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力要求:会转化质量单位)
B 类
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重多少? (考查知识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力要求: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2000 4 7000 8
B类
50×8=400(千克) 400<450 450-400=50(千克) 一头骆驼重,比8头羊重50千克。 教材第46页“练一练”
1. 100 5 25 2. 克 克 千克 千克 3. 3000 4 8
4. 略 5. 一样重。说说略 6. 5个
1吨有多重 。(教材第47~48页)
1.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卡片、台秤、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大象称重图) 学生观看。
师:图中让我们先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该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呢? 生:千克。
师:大象长得高大肥胖,如果用前面学习过的千克作单位行不行呢?
生:行是行,可是数目会很大,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没有比“千克”更高级的质量单位呢? 师:仔细看看图中用的什么单位。 生:咦,大象重1吨,“吨”是什么单位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单位——吨。(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1. 1吨有多重。
师:“吨”很难实际感知,我们可以通过例子来算一算,假如我们班×××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4位这样的同学重多少千克?
学生合作计算。 生:25×4=100(千克)。
师:那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生:25×40=1000(千克)。
师:在生活中,为了简便计量,人们把1000千克的质量也叫作1吨,也就是说1吨等于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师: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吨”来表示很重或很大的物体的质量。“吨”是比“千克”还要大得多的质量单位,用字母“t”表示,所以也可以写作1t=1000kg。
2.生活中的“吨”。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吨或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吨作为单位呢? 生1:1头小象的质量大约是1吨,三头水牛的质量大约是1吨。 生2:货车运的货物的质量一般都要用“吨”作单位。
生3:过桥时发现有一个写着50吨的牌子,告诉我们这座桥的最大载质量是50吨。 生4: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等。
3.吨的应用。
教师出示教材第47页例3。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做完后师生交流、评议。
师:刚才的练习大家表现都很棒。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吨”了吗? 生1:知道了,吨是一个表示质量很大或很重的质量单位。 生2:1吨和1000千克一样多。
生3:还可以用字母“t”表示这个单位。
生4:填合适的质量单位,要把生活中的经验和对千克、克及吨的认识相结合。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真好。
1吨有多重 一头大象重1吨。 40个同学差不多重1吨。
1000千克 = 1吨
1.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但得益于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本节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A 类
1.下面是小马虎的日记,请对这篇日记进行改正。
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跟可爱的小狗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10克重。我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门口卸货呢!
请同学们对这篇日记中使用错误的质量单位进行改正。
(考查知识点:认识质量单位;能力要求:知道质量单位克、千克及吨的大小,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6000克 8千克 9000克
(2)4吨 7千克 3900千克 4200千克
(考查知识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能力要求:会转化质量单位)
B 类
1.比较大小。
25千克○25克 56千克○65克 5吨○5000千克 4800千克○48吨 12吨○12千克
454千克○445千克
7千克○7000克 2吨○1999千克
(考查知识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能力要求:会转化质量单位) 2.一只羊重20千克,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考查知识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能力要求:考查学生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50克牙刷 55克鸡蛋 200克的苹果 10千克 3千克重的书包 4吨粮食的货车 2. (1) 9000克>8千克>6000克
(2) 4200千克>4吨 > 3900千克> 7千克 B类:
1. > > = < > > = > 2. 20×4×2=160(千克) 教材第48页“练一练 ”
1.千克 千克 克 千克 千克 吨 克 千克 2. 3000 5 2 6000
3. 280+220+250+300+230+250+270+350=2150(千克)
课外延伸
--------------------------------------------------
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2、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3、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4、要获得辉煌的成就,必须坚持「我也可以这样做」的信念,如果不能勇往直前,绝对不会达到胜利成功的境界。——詹姆斯?吉本斯 5、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