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

2021-01-27 来源:画鸵萌宠网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

收稿日期:2014-03-19

修回日期:2014-05-26

Abstract:With“beautiful country”bloom construction set off across our country, “beautiful country”has becomea synonymous of socialism new country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Langbian villa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deas and measures of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at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afe, healthy,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environment, to ach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original country recreation andlandscape resources protection.

Key words:Beautiful countryside;Misunderstanding in construction;Measure;Resource conserv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美丽乡村”创建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更体现在社会层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

广州市于2012年启动了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在村庄功能分区、产业特色、基建配套、旧房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塱边村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重要行政村,是抗日革命根据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村庄古文物、古

建筑、古街巷的整治和修缮;如何延续历史文脉,重现历史风貌;如何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优化净化水资源……都是改造过程的主要难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建设中的误区,对比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提出塱边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设思路和技术措施。

1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乡村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因缺乏足够的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导致地域景观风貌严重受损、“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乡村景观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切实关注和体现。

1.1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突出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注重规划,才能实现有序建设。但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中,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在科学制订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上则存在明显不足:其一,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短视现象严重,规划的年限较短,某些地方仅设计了一个5年规划。其二,规划积极性高,依法性较弱。我国目前许多地方几乎没有村庄规划,当地政府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编制人员的水平局限,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到建设内容与土地法、环保法、水利法等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的矛盾,如规划未经审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情况层出不穷;市场规划与国家建设标准相冲突等为进一步实施埋下了纠纷等隐患。其三,将城市规划代替村庄规划,缺少农村特色。有些村庄套用城市规划手段进行规划,忽视了农村经济的特点,把村庄建成了城市小区,这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1.2盲目跟风,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景观保护

在国外,许多村落、小城镇延续几百年,风景如诗如画,一个个犹如艺术精品,令人流连忘返;而在国内,像安徽省西递、宏村这样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却屈指可数,骑路式、兵营式农村建筑遍地都是,缺乏地方农村文化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直接套用他人经验,盲目跟风,导致新农村的景观建设缺乏多样性,并脱离当地特有的乡情及环境特征。在实际规划中,一方面,古村落、古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消失殆尽,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风景园林文化急需抢救、保护和利用,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提炼和体现,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真正做到“双向”服务,即既要为到乡村的城市人服务,也要为乡村服务。像“农家乐”这种以城市哺育农村的模式本身是成功的,但它被到处复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并不可取。村村大搞“农家乐”,不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建设,导致景观缺乏多样性,又造成环境的污染。

1.3城市化改造,导致乡村植被景观破坏严重

城市中经年累月的紧张、拥挤与喧闹的生活使人们向往旷野牧歌、恬静悠闲的环境,而美丽乡村恰好能最大限度地迎合城市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和出身于农村的城市居民迫切希望回到乡村居住,体验全新的生活方式。要实现这样的城乡交流,乡村必须具有像城市一样的基本服务功能。

而很多地方在进行乡村建设时,用城市的视角去美化乡村,对乡村的总体布局和环境配套服务功能考虑不够,大搞拆村建居、农村规划、基础建设及硬化工程的现象到处可见,丢失了乡村特有的景观空间格局。经过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农村都变成了城市,和城里人住一样的楼房,用一样的水电煤气,组织一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而自身千百年来传承的自

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景观和承载的“乡愁”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破坏了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将美丽乡村建设等同于简单的绿化,忽视农村生活环境改造、农业生产景观塑造等方面的建设,只从“人”角度考虑,没有兼顾到其它物种的生存。

1.4水资源的保持力度不够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景观要素,已成为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在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常常因片面重视景观建设而忽略了水资源的治理和效果的保持。目前农村水治理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 特别是人口的相对集中后,随着抽水马桶、厨房革命等城市化设施的普及,农村地区水污染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农村村落集镇社区的生活污水对附近河道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原先的“青山绿水”不再,却出现大批富营养河道,甚至是黑臭河道。同时,受农村排放主体分散、间歇排放等多种因素影响,收集处理存在特殊困难,无法保证治理效果的有效保持。

2 国内外建设美丽乡村的现状和趋势

纵观国外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保护。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一系列明确提出或强调保护乡村景观的法令相继产生,如美国国会通过的《野地法》(1964)、英国1968年通过的《乡村法》;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世界的农业与乡村绿化景观的合理规划起了推动作用,如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规划与优化研究方法LANDEP系统、德国Haber等人建立的以GIS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为基础应用于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的DLU策略系统。

国外的村镇绿化建设重视因地制宜和地域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环境保护

和生态维系,关注乡村社会、乡村经济、乡村文化和乡村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如英国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维持原貌、魅力四射的美丽乡村,教堂、古堡、维多利亚式小楼、木结构房屋、厚实的茅草房、石头路、满目的鲜花绿树, 构成了英国美丽乡村的基本特征,展现了古村无尽的魅力。小村“拜伯里”(Bibury)位于大伦敦地区,距伦敦市中心20 km左右,号称英国最美丽的乡村;村内散落着依然保持着中世纪风貌的民居,房前屋后,主人按自己喜好营造的五彩花园、翠绿草地和绿藤攀墙,石头建筑、石桥、河流树木相映成趣,岸边的绿意盎然,河畔的凉风,缓解了酷热。再如美国芝加哥北部Prairie Crossing农场,在最初的讨论中,首先考虑的是村庄要建在哪里、车辆如何出入、交通的流通形式将怎样设置、景观的保护怎么开展;发展到后来,该工程从开始的“仅仅以保护土地为目的,建立一个小的、简洁的具有乡村特征的地块”拓展成为一个大的保护计划,将Prairie Crossing变成一个几千英亩范围土地保护计划的中心,也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的中心部分,充分体现了乡村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采用“民众主导”的发展模式,调动了民众保护乡村景观的积极性,这对保护农耕地和传统乡村景观具有重大的作用。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兴起了“创意农业”的发展活动,开始注重村镇文化、产品特点和绿化环境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立法提出建设新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组织“美丽乡村建设竞赛”,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定居或半定居,促进城乡交流。韩国政府在1970年,发动了“新村运动”,不仅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庄不合理的布局,美化了村庄环境,有效地保护了传统的乡村景观。

我国近几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庄景观建设,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的鼓舞,

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调研组调研后认为,照目前的建设速度,再过5年,一个中国最美丽乡村将呈现雏形。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技术措施

广州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周边区域散落着不少历史文化条件优越的村落。塱边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红色抗日革命根据地。塱边村的地形为不规则梯形,一条河涌从村中穿过,东南西部被三口水塘围绕,有近百棵生长多年的榕树、樟树、龙眼和荔枝,村内居民住房有300间。村前池塘边一带是猪牛栏及村民堆放农家肥的地方,村内的生活用水通过明渠排到村前池塘。塱边美丽乡村建设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理论,合理规划,为村民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优美的乡村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重现优美景观。

3.1 规划先行,可持续发展

改造之初,以景观生态学为前提,坚持对塱边村进行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全面规划,按照规划、国家相关标准和“村即是景,景即是村”的目标,秉承“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了塱边村的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对农田种植区、生活功能区、公共休闲区、畜牧饲养区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其次,在规划上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使群众满意。再者,注重可操作性,特地将规划内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体内容,转化成年度行动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实施项目,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使塱边美丽乡村建设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3.2历史文化的建设和保护

塱边村是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塱村边支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番禺地区坚持时间最长的党支部。塱 边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时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古建筑为前提,以当地的特色为基础,充分考虑村落自然环境和谐度、自然生态环境完整度、整体形态风貌完整度、建筑艺术文化价值度、村镇历史沧桑久远度、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乡土建筑保护完整度等,尽可能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寻找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的契合点,对乡村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在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规划也强调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对承载着较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能够激发村民自豪感和上进心的乡村文化景观如祠堂、教育基地等加以科学保护,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运用到乡村景观体系中。

3.3植被景观的建设和保护

在规划中,充分利用塱边村现有的榕、樟、龙眼和荔枝等树木资源,重视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建立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相互搭配的群落,形成障透有序、高低错落以及色相和季相丰富的景观,为动物、昆虫、微生物等拓展了生态位和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创造出更高的生态效益。打造出来的乡土特色景观不仅实现了对乡土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有助于乡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还避免了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单一化、模式化。设计中多选择乡土植物,既能抵抗灾难性气候,易成活;又区别于其他植物景观,与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当地的生态安全。

3.4水系的净化利用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根据塱边村的水乡特点和村内水污染整治需要,本次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采用集水生植物造景、飘浮技术、绿化施工和无土栽培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型的生态浮床技术,达到净化河涌污水、清除水体、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生态浮床能充分利用水面而无需占用

土地,不受河边驳岸的限制,不受水体深度的制约,形状变化多样,面积可大可小;浮床上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包括美人蕉、菖蒲、小天使等观花品种,红尾草、花叶芦苇等彩叶品种,形成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达到良好的水面绿化、美化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生态净化功能,净化污染水体,去除富营养化水域中的N、P元素,保证水质效果能长期有效地保持。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长期系统的工程,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最终目标。它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其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还比较薄弱。塱边村示范点所运用的思路和技术措施,具有一定先进性,对我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入了解农村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调研农民的愿望和想法,辅之以“农村人看城市”,“城市人看农村”的眼光,尽量吸纳村民的合理化建议,以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脏、乱、差,构建和谐人居新村,才能将遍及各地的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场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