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一、课程标准中的容分析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容标准 1. 通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程标准为什么要讲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放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同一主题中?
课程标准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概念远离归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个容主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是这些容都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必要的基础;二是有利于打破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概念原理知识学习截然分开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三是从元素观、分类观和反应观(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盐类 元素观 物质分类观
学习视角 元素化合物知识 单质 氧化物 氢化物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活动与建议
2.课程标准的容特点
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观点。
通过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树立一些基本的态度和观念,例如,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等。
与现行人教版教材相比,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容覆盖上差别不大,但是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
物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元素周期表
物质分类 元素族或一类物质
单个元素
或者物质
二、本专题知识体系分析
教材在选择和组织容时,围绕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容线索:①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③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本专题以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问题作为切入点,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的思
想引入教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当使用也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并加以合理应用,方可避免出现某些负面现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必修本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地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原有系统性,而是将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其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容而最终获得发展。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线索
专题2、专题3
专题4
工业制备 社会问题
性质探究 性质探究
社会应用 社会应用
背景 从海水中获
元素 氯、钠 铝、铁、铜
硅 硫、氮
具体物质
元素化合物知识得化学物质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硫、氮与可
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浓硫酸、硫酸盐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三套必修教材中关于硫、氮元素及化合物容的处理
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容 元素 具体物质 三套教材共有的容 科技 硫单质 颜色状态 与氧气的反应 与铁反应 人教版 教版 与汞反应 硫 持续发展
(空气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二氧化硫的漂白型,二氧化硫与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三化氢的反应 氧化硫与水反应 与铜、木炭的反应 钝化 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的反应 吸水性 脱水性 浓硫酸 脱水性 硫酸盐 氮气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氨 铵盐 硝酸 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颜色、状态、气味, 与水反应 一水合氨分解, 与氯化氢的反应 受热分解,与碱反应 在资料中介绍 在资料中介绍 与氧气的反应,一水合氨的部分电离 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硝酸的分解 氮 一水合氨的部与氧气的反应 分电离 浓硝酸与木炭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的反应,硝酸钝化 的分解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 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对环境的污染——酸雨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防治
酸性氧化的通性 (物质类别的角度)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的角度)
漂白性、毒性 (特殊的角度)
物理性质
用途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知识体
核心知识: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的化学性质
恰如其分地评价SO2对人类的影响 2.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知识体系
工业上制硫酸的原理
FeS2(或S)
SO2
SO3 硫酸 稀硫酸的通性
吸水性
浓硫酸的特性 硫酸的性质
脱水性 氧化性
核心知识:
工业制备硫酸的反应原理以及与工业生产的不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价态硫之间
的转化关系。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知识体系
FeS Na2SO3 Na2SO4 H2S S SO2 SO3 H2SO4 HgS H2SO3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BaSO4 核心知识: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SSSS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 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
从两个方面(自然、人工)产生氮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的转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知识体系
氯化铵的热分解
空气中N2
NH3 NH4+ 2046空气中N2
雷电 化工汽车
NO NO2 HNO3
铵盐与碱反应
物理性质 弱碱性 核心知识:
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载体,重点是学习氨和铵盐的性质 3. 硝酸的性质知识体系
NH3
NO
NO2 HNO3 物理性质 不稳定性、强酸性
强氧化性(浓、稀硝酸与铜反应,
硝酸工业制法 浓硝酸与炭反应,钝化) 硝酸的性质
三、与本专题相关的《化学1教学指导意见》的几点说明(本专题深广度的把握)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容要求 ①了解硫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②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办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③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认识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应用。 形成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不宜拓展硫化氢在氧气不足和足量条件下的燃烧反应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容要求 ①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了解氨、铵盐、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②通过对含氮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③了解氨的合成对氮肥生产的促进作用,知道氮肥的性质,认识科学使用氮肥的意义。 ①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②全面、系统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不以拓展: ①二氧化氮和四氧化氮的转化。 ②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还原规律。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课时分配建议
单 元 名 称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容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专题回顾与小结 1.单质硫没有专门成节学习,而是分散在本单元中。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单质硫的颜色状态、硫与金属(主要是汞)和非金属
(主要是氧气)反应属于基本要求,从硫的非金属性和硫元素的化合价认识单质硫的化学性质。
硫与其他金属(如Na、Fe、Cu)的反应,硫与其他非金属(如H2)反应不是基本要
求,重点学校可以补充。 硫与碱溶液反应不作要求。
2.“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与原人教版容接近,其中: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硫与水、
碱性氧化物(如CaO)和碱[如Ca(OH)2]等反应。
还原性和氧化性:从硫元素化合价认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其中还原性仅限
于SO2(或H2SO3)与过氧化氢、氯水或溴水的反应,不要增加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氧化性只要求学生知道这是中间价态的特点,不要例举某些反应(如与硫化氢的反应)。
“拓展视野”栏目中“燃煤烟气脱硫”方法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来处理。“调查研
究”栏目中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硫酸的制备重点是让学生形成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转化,让学生知道理论上的化学反
应与实际工业生产的不同,而不是工业问题的本身。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硝酸的性质 课时建议 1 1 1 1 1 1 1 硫酸制备的流程图可以看成是一个背景材料,交流与讨论所达到的目标是:①不同价
态硫元素的转化S(FeS2)→SO2→SO3→H2SO4;②理论上的化学反应与实际工业生产中不同这样的基本观点。
重点学校可以继续讨论流程中的“净化”、“热交换器”、“储酸槽”等问题。一般学校
只要求三个设备中所对应的三个反应原理。
硫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配平方法,但要求
知道铁、硫元素的价态,以及负一价的硫被氧化的事实。
4.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氧化硫、硫化氢的制备只要求知道制备的事实和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备
装置等不作要求。
H2S → S的转化,只要求硫化氢溶液与氯水反应的转化关系,而硫化氢与充足或不
充足氧气的燃烧反应及其计算不作要求。
“调查研究”栏目中的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5.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
教材中图4-12 氮气与氧气放电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好,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作演
示实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 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不作要求。
6.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N2和O2的反应需“放电”的条件,N2和H2的反应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的
条件,说明氮气的稳定的事实,但不宜用结构式来解释。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只要求反应原理。 7.硝酸的性质
硝酸的氧化性仅限于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以及浓硝酸与炭的反应,活泼金属与硝
酸反应的规律和复杂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 硝酸工业制法要求与硫酸工业制法的要求相同。
四、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1)对氮、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宜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
角度去认识、理解。从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物质的类别所具有的通性来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从物质所含有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2)采用实验探究法是本专题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比较、分类、观察,这是课标规定的。运用实验探究时要注意:①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②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3)本专题是围绕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问题,介绍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的思想引入教材。提倡讲知识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情境的落实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在联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硫、氮元素的学习以往是放在元素周期律之后,现在放在元素周期律之前,我们必须认识新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系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功能化。
必修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侧重于体现含有同种元素不同物质的知识结构。 (2)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教给学生“赤裸裸”的化学知识或者说“纯碎”的化学知识,然后在简略介绍有关的应用的授课方式。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
(3)加强对习题的研究,摆脱教辅资料的牵制
例1(教版《化学1》 p.95)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当二氧化硫过量时,生成亚硫酸氢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生成硫酸钠。
(1)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某硫酸厂每天排放1.0×104 m3(标准状况)尾气,其中含0.2%(体积分数)的SO2,
现欲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每天至少需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升?
教辅资料上常见习题,这种题难度过大,且难在数学处理上,不作要求 在烟道气脱硫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亚硫酸氢钠。调节烟道气排放的流量,以取得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间物质的
量的最佳比值,从而提高亚硫酸氢钠的产量。现设n(SO2)、n(NaOH)、n(NaHSO3)分别表示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且n(SO2)/n(NaOH) = x,试写出x在不同取值围时,
n(NaHSO4)的值或n(NaHSO3)与n(SO2)、n(NaOH)间的关系。
例2 不宜过多训练 38.4 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完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0×10-3mol B. 1.6×10-3mol C. 2.2×10-3mol D. 2.4×10-3m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画鸵萌宠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什么要维持氮平衡?
氮平衡的意义是维持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和利用平衡,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一、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生长与生态位平衡:氮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种关键营养元素,氮平衡能够提供适当的氮营养,维持植物群落的均衡和多样性。营养链与能量流动:氮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进行转移和循环,维持生态...
氮循环:攸关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内容简介
二氧化氮作为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后,能够增强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氮循环的复杂性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还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因此,氮循环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了解氮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优化农业生产,减少氮的滥...
高中化学必修1图书目录
专题3则从矿物资源出发,探讨如何转化为基础材料,连接现实与理论。最后,专题4聚焦硫、氮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化学在环境保护和经济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氮循环氮污染及其防治
当氮循环失衡时,过多的活性氮导致全球环境问题,如SCOPE所关注的全球氮超载。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乏氮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土壤贫瘠、产量降低和生态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和营养安全,需适当增加土壤氮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氮污染带来诸多危害:氮转化的氨导致土壤和水体酸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物固氮作用生物固氮作用简介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这一过程对自然界至关重要,它支撑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固氮生物又被称为固氮微生物,它们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和利用这些微生物,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肥源,从而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3、此外,生物固氮还具有节能、环保、生态友好等优点。与传统的化肥生产相比,生物固氮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也不会产生有害的废弃物和气体。同时,生物固氮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共生固氮微生物的特点:共生固氮微生物的特点是与一些绿色植物互利共生,如根瘤菌。它在土壤...
...教授团队:我国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了氮的可持续性,有利于人类健康_百 ...
未来,若全面采用这些管理方法,预计每年可减少140万吨的氮污染,同时不牺牲作物产量。研究还预测,随着管理方法的改进,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益处将超过实施成本,累计收益可达150亿美元。通过以上研究结果,谷保静教授团队展示了中国农业管理措施在提升氮素可持续性、促进粮食安全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产生的...
氮素循环主要环节
这一过程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随后,硝酸被还原为氮,返回大气,形成了氮素循环的闭环。氮元素的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体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理解这些循环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土壤、优化农业生产、保护环境,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合理利用和保护氮资源。
氮磷钾肥料对植物的作用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施肥,提高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总结来说,氮磷钾肥料对植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协同作用。合理的氮磷钾肥料使用,对于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以及保护...
水体富营养化与下述何种物质增加有关
5.氮和磷的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对氮和磷的合理管理和循环利用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至关重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例如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此外,合理使用农业和工业废弃物,进行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可有效回收氮和磷资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