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2、影视艺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拓展 3、校园文化视角下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 4、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功能 5、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企业文化对接 全文总字数:17205 字
篇一: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1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对校园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然而,各大高校一味重视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园建设,要求校园的大气壮观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使得校园精神、文化软实力在基础设施硬实力面前显得“发育不良”,导致了我国高校软硬实力上的失衡,阻碍了我国大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步伐。校园文化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它依托于校园空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以历史纪念、实用功能、观赏娱乐等类型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校园活动,并长期影响着师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景观属于城市景观,同时也是文化景观的特定类型。然而在当下,高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景观时忽略了对其校园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
面,设计方没有深入挖掘校园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设计元素东拼西凑,存在跟风抄袭现象;另一方面,校方对校园的规划建设缺少前瞻性的指导。因此,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营建关系,探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对于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强校园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改变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校园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展现的物质载体,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而在探讨二者的关系时,校园人的角色成为理解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联的重要因素。校园人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管理者、建设者、服务者等,其群体的行为需求、价值观念、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等既促成了特定背景下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也受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存在着校园人的转化作用。
2.1校园人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环境,是在一定时期由校园人具有的包括精神、思想、理念、行为、制度等的群体意识,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大学由于校园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校园文化。如沿海高校和中西部高校,以汉族学生为
主体的高校和少数民族高校,成立时间较长、颇具资历的高校和近十多年来新建的高校,它们展现的校园风貌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而另一方面,一所大学虽受不同的校园人经营,但自身的校园文化却保持着延续性。已形成的校园文化犹如传播的种子,根植于一批又一批的校园人心中,优良的传统、正确的意识、向上的心态、健康的习惯等都会得以保留,并被发扬光大。所以,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同时也受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影响,二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2.2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
从行为和意识上看,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主要有人的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两个方面。主动方面上,校园人的自身需求决定了其要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并通过各种类型活动产生的不同效应来影响甚至改变环境的性质和意义。如在课外生活之余,师生会选择较为私密和安静的场所进行休息和交流,久而久之这个场所就会赋予这样的功能。被动方面上,由于必要性、强迫性或者自发性的行为,校园人也会受到来自校园文化景观的约束和改变。如在去教学楼的必经之地所建的一组名人雕像,往往会激励前来学习的师生们。或是其生前的卓越贡献,或是自身的高尚品德,或是求学时的刻苦经历,这些都会在潜意识上激励着校园人。因此,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的。
2.3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人的媒介作用创造并改变着校园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景观也通过满足校园人不同的功能需求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更应该理解为人、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校园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下,渗透在环境中,而环境又恰恰在另一方面反映着文化,为人认知文化起到阐释的作用。如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校园呈现的是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校园环境,从校园的建筑、植物到人的服饰、言语都显示了异于汉族文化的魅力。因此,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反映的关系。
3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原则与要求 3.1建设原则
3.1.1生态性大学校园依托于一定的场地,校园长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认识校园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的关系,不能忽视场地的生态条件而孤立的发展。同样,校园文化景观也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校园的山水林木,花草鱼虫都是校园文化景观动态建设的一部分。过分的注重材质、体量和造型,而忽视生态这一文化景观建设的土壤,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将水文气候,地质地形,动植物群落等纳入文化景观建设规划的体系之中,才是校园文化景观发展的长久之路。
3.1.2保留性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还是建立不久的新学校,都会有代表学校成为典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可能是存活百
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也可能是遗留的名胜古迹,亦可能是已被校园人认可的建筑、大门、纪念碑、凉亭等。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对于校园人的重要性,并使其继续见证学校历史,使之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物质表现。在不影响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保留性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参考的重要原则。
3.1.3统一性坚持校园文化景观的统一性,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保持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性,个体和整体协调统一,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纳入系统建设之中。形式上,文化景观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能够很好的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具有母题性;内涵上,文化景观的不同主题要呈现有序性。如此一来,校园文化景观才能既彰显个性,又保证共性。
3.1.4可持续性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应传承过去,定位现在,着眼未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既要能满足当下师生员工的需求,也要注重校园生态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适时适度的扩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给予校园以时代精神,给予文化以新的活力,并减少对已有文化资源的透支和自然资源过度索取。
3.2建设要求
3.2.1传达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含了诸如求真务实、尊师重道、开拓进取、博学笃志等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该以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的,在当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的背景下,为校园人传播正能量。
3.2.2满足功能需求满足校园人功能的需求,是校园文化景观创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适、有良好的遮阴效果、便于寻找、周围环境宜人,校园中这样一座凉亭自然会受到校园师生的喜爱,因为它满足了校园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座亭子虽建造时间久远但依旧坚固,曾经是学校前辈们读书的地方,而现在又是学生晨读的地方,那么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进一步得到体现。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要基于其实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了实现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呈现艺术美感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创建应该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内涵。从色彩、线条、构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题,文化景观的建设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美感营造的规律,把握美感的创新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创造,使校园文化景观达到艺术美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需要设计师和建设者正确认识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在校园人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上,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而校园文化也影响着校园人的认
知并依赖校园人传承与发扬。在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上,校园人因为自身需求会主动选校园文化景观并通过行为对之进行改变,而校园文化景观会因为校园人的行为习惯让校园人被动接受。因此,校园人是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相互作用的媒介,它促使着二者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转化。在当代大学校园的建设中,由于缺少对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得校园原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被破坏,新建的文化景观又难以体现大学校园的历史文脉和治学精神。对此,大学校园的建设者们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摒弃照搬照抄的旧观念,深入思考在大学校园内人、文化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挖掘每一所大学的优秀因素,在科学性、合理型、前瞻性的规划指导下,通过的适宜的、艺术的造型传达一定的精神内涵。因而,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过程中:①要秉承生态性、保留性、统一性、可持续性的建设原则;②要实现传达价值取向、满足功能需求、呈现艺术美感的建设要求。当代的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扎根于校园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科学严谨,富有创意,才能建造出优秀的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景观。
本文字数:3849
篇二:影视艺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拓展
影视艺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拓展
为了凝聚和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高校管理者不断在探索一些全新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影视艺术被认为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理想载体。影视艺术有几大特性:传播广、速度快、信息新、容量大、观众多、影响大,分别对应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指向性、创新性、多元性、继承性等特征,继而使其成为弘扬校园精神、营造校园氛围、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20世纪末至今,影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不断崛起,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元素,拓展了艺术领域,这种声画并茂的大众传播载体,将人类带到了一个近乎全息的艺术世界里,己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报刊、广播相比较,影视是以连续的画面和音响作为主要元素进行信息传播的。它能够使人在以眼看到的同时以耳听到,并通过适当的逻辑组合,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生理感受;制造影像,一定程度上还原或创造现实生活场景;现场感强烈,短时间内就可传达丰富的信息;同步性强,可以同时进行远距离传播等。电视艺术在高校校园中随处可见。首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200多所高校中,拥有影视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已超过500家,每年毕业的影视专业毕业生超过2万人,从事影视艺术工作的学生不断增多。其次,影视艺术成为全国大部分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全国高校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部门中,影视艺术教育成为投资和应用的主力。再次,影视艺术教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和主要
形式,包括北大、清华、人大、传媒大学在内的重点高校和大量普通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电视台,这些校园电视台一方面通过学校原有的闭路电视系统传送自办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还建有专门的视频网站,提供免费在线浏览的影视节目,一些高校还在校园内显著位置搭建LED大屏幕,在固定时段播放自制影视节目。运用校园电视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及优势,以贴近性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激发师生员工的收看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校园舆论,规范教师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
应该说,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都在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作用。但影视艺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是一种“传播媒介”,用以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普及;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艺术作品”,由故事化、逻辑化的镜头语言所编排而成的影视艺术作品,形成了一种“传播内容”,通过包括自身在内的媒介通道进行传播,作用于特定的受众群体—学生、老师,进而产生正反馈,增进校园文化的浓度和厚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影视艺术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体现为一种媒介传播行为,校园内的传播行为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实现正反馈,能否尽量地避免负反馈,关系到影视艺术能否有效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高校校园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应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人文积累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信念目标、理想追求、善德导向和行为准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并影响其人生轨迹的精神财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高校的教师、学生及员工在长期教学、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制度形式、网络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由此观之,大学不断地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为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功能认知提供了方向。
三、影视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拓展
高校是社会发展的策源地,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和价值,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也成为当前高校的新课题。影视艺术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传播功能和艺术功能,为高校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情况做出以下的思考:
1.通过影视艺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资源,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在不断的传承和延续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赋予时代以新的文化内涵。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是无形的,必须依托有形的载体和作品才能实现其传承功能,才能成为有生命的内容,影视艺术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今,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通过影视的方式传承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如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推出独特的电视宣传片,2012年推出的《光影交响曲》被网友拿来与耶鲁大学的《为什么选择耶鲁》作对比;2013年北大艺术学院特别制作了剧情类宣传片《男生日记》和《女生日记》,在网络上曾经引起现象级的传播热潮,深刻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2015年该校推出的《星空日记》,更是独树一帜,通过该宣传片,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校训的内涵。高校宣传部门每年定期主持制作官方电视宣传片在近几年成为常态,有学者将高校的形象宣传片称为“读图时代高校的‘新名片’”,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字阅读方式己很难契合人们视听接受心理,人类审美意识与思维的转变,“读图”成为人们接受与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高校形象宣传片作为高校图像文本形象载体之一,对提高社会知名度、改善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高校整体形象的提升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果说高校的电视形象宣传片只是从精神层面传承了高校的文化,那么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慕课”则从高校的社会职能层面传承着自身文化。在搜狐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教育频道中,都推出了由国内著名高校制作的公开课,这些公开课大多都是以本校的优势学科作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将高校打造成为中华文化对
外传播的辐射源,在开放的文化渠道中,互相借鉴学习,对传承高校独特学科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通过影视艺术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驱动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往往影响着国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仅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将创新能力的优劣作为评判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活力的基本表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国民经济也正在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以高新技术为驱动的现代经济模式正在逐渐替代过去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当今社会,创新驱动的时代主题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文化的创新驱动功能。为了更好地将大学纳入到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征程之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大学被打造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区域文化创新的核心地位,扮演着决策决议的“智库”角色。当然,宏观战略地位的提升不能替代高校自身文化的建设。最近“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事件”在网络上被广泛热议,复旦大学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公共形象因此深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高校文化创新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新一轮的高校发展中,高校还应该继续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并不断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文化的原创性,积累更多更新的文化成果。影视艺术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或技法,带给学生一种职业选择;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训练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影视艺术作
品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创新观念及更多的思考方法,对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影视艺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够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的创新驱动功能。
3.通过影视艺术进一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 乔治•梅里埃认为,影视之所以“是各种艺术中最吸引人、最迷人的,关键在于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能力。”高校文化立足全部的学科体系,集合各领域里的人才资源,研究的视点透视社会的宏观整体,又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指示器。因而可以最准确、最及时地呈现社会时代发展的基本动向,并能很好地预测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可以引领文化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影视艺术与高校文化的结合,将会使原本优秀的文化更具先进性,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高等院校要成为民族思维的先锋阵营。”只有充分利用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才有可能起到引领作用。影视作为影响巨大的精神产物,影响着数以亿计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看作是一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而产生出的重要艺术。仅从这一方面来看,影视文化对观赏者的巨大影响力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高校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大学是精英分子集中的地方,而知识分子是高端文化产生的主阵地,也是社会先进理念的传承者。因而由知识分子领衔的精英文化可以摒弃大众文化中的糟粕,弘扬社会正气,进而推动文化的健康发展。每一所知名大学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它们的文化标签,更成为当地乃至国家文化发展的源头。这些各具特色的高校文化在传
承价值理念的同时也把思想凝聚在了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变迁。另外,以影视艺术为代表的传媒艺术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逐步融合。可以预见,在影视艺术不断普及所形成的文化张力的作用下,高校校园文化必将实现进一步的功能拓。
本文字数:4009
篇三:校园文化视角下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
校园文化视角下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
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其它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量很大,因此,对其的探索研究也成了各界探索的热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衍生出来的各种价值体系也不断进入大众视野,例如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但其体系的建立尚且缺乏经验,没有结合高校本身的价值观来进行研究摸索,本文拟对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来进行分析,探讨其校园文化视角。
一、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高校众多价值观当中的一种,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高校核心价值观在众多价值观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其他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受它管理、支配。从组织学角度来进行分析,高效核
心价值观指的是:为了达到实现共同的使命,追求统一的目标,在高校发展中形成核心作用,来指导全体师生发展,慢慢被全体接受,能够达到真善美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当代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很高要求,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建设高校文化的使命,还要吸取古今中外合理的价值观体系内容,更要突出体现高校的发展特色。
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人才
在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而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提出来的。建立教育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而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建设步伐。我国高等教育法有明确条文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不断贯彻国家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还要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使得受教育的个体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人才,让他们来发展科学技术和传播科学文化,以此来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这两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此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学生价值观发
生错乱的时候,高校要以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引导,落实人才培养战略,防止学生误入歧途,以此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的办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通常可以从校园文明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操,是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在高校的一种延伸。校园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对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基本素质的提升、习惯的养成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校园文明建设方针的一种强化。校园文明建设为了达到创造舒适、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这些目标在不断努力,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这些目标都得到了一定落实。从这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断相互促进的一个发展过程。在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提高校园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有利于改进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想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得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教育的任务方面来看,应当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的思想、理念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原有的传统观念,由于自身的认识能力尚且还存在不足,在
面对各种思想的冲击下,还有没有足够的理性分析能力,不能及时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导致众多大学生面临着理念缺失,道德行为与平时脱节,价值观取向严重错位等情况发生,这一切,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其人格和个性方面等都起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因此,要想做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坚定不移的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建设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要定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正能量意识,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力保思想教育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教人、育人之外,还得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这是由高校的职能所决定的,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全体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党的先进理论思想灌输给学生,来作为校园文化的前进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擅于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争取在课程中贴近学生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理论观念,同时还要不断推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的创新改革,以确保能够带给学生最好的思想教育。在新形势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因此,必须得坚持三个理念:结合实际、加强研
究、深化认识,进一步理解核心价观内涵,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中具有先进性价观的理念进行吸收借鉴。当核心价值观理念形成之后,还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将其进行日常化和具体化,以此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首先得突出主题。校园文化生活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引导,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来构建具有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还要不断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诚实、守信、敬业等多方面品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次,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使学生和院校统一战线,院校要尽可能的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的管理优势,凭借学生所建立的组织,在各种节日来临时,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做好管理、指导工作,此外,还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最后,要建构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注重校园各处景观、建筑的合理布局,使整个校园看起来能充满美感。
(三)注重风气建设
风气建设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等三方面的内容,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必须时刻仅仅抓住“三风”建设不动摇,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校风,不是一时就能形成的,是高校在经过长期的积淀下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内涵,良好的校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高校的校风建设应制定相关制度,力求建立民主、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根据制度来办事,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来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是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上,优良的教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充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遵循学校的相关制度,以社会主义注意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自身的师德以及学术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努力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风的好坏反映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的高低,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目标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建立良好的学风是教学的关键,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教师、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管理、教育作用,学生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对高校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领军作用,所以必须得不断探索、创新,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来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才能
使得高校核心价值观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在未来,高校才能迈向更高的台阶。
本文字数:3509
篇四: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功能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和文化深入改革的时代,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型人才,应推进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对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引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校图书馆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
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起步很早,经过漫长的熏陶和发展,高校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图书馆恰恰是这面文化大旗中的旗杆,给校园师生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涵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1文化是高校的灵魂,高校的使命不只是培养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文化涵养,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在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下,能够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加强本校的校园文化发
展。但是,随着高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招生人数和高校的校园面积上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教研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此时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1.2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具有知识引领作用,师生通过图书馆进一步扩大所学学科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接触更为广博浩瀚的知识引领。图书馆不仅在信息知识上对校园文化具有引领作用和影响,在教育功能上也有强大的影响。
1.3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文化知识中心,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之一。图书馆为高校的校园文化扮演了核心机构角色,对图书的整理和规划、利用,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融合了文化和科技,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将校园文化融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2.引领校园文化的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1应正确理解和定义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作用。高校图书馆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理念和价值,有着自设独特的学术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表现,在引领校园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2.2要加强图书馆的创新精神和为高校师生竭诚服务的理念。这是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动力。高校图书馆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挖掘读师生的心理需求,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文化引导功能。要重视图书的检索,把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等理念
贯穿到工作服务中去。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加强专业化学习,重视本校的学科建设和设置,改革和创新服务观念,不断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净化和提高高校的校园文化。
2.3高校图书馆可以构建读者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体的。图书馆要加强学术和文化交流,形成思想大碰撞。图书馆应好好利用,采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手段,提高读者交流平台的构建,通过提供适当规格和合理形式的交流,满足高校校园文化需求。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近几年来校园文化推广活动精彩纷呈。比如:请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举办真人图书沙龙、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举办大学生读书节、评选书香学院、“悦读之星”等一系列活动,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图书馆的引领作用。还运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的师生文化交流平台,引领师生线上线下无障碍交流。
2.4适当提高图书馆员工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员工的工作热情很重要,是引领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其它所有的服务均是靠人来支配和完成的,人是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举行的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节假日里搞的活动,员工们很辛苦,应给予适当的补贴等。辽宁大学图书馆在2014年度举行了“从事图书馆工作三十年荣誉奖”颁奖典礼活动,对员工进行
嘉奖和鼓励。员工工作热情更高了,积极建言献策,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信息窗口,是高校师生学习和提高自我文化修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具有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图书馆在高校的文化建设上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要发扬和强化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素质型人才做出贡献。
本文字数:1905
篇五: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企业文化对接
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企业文化对接
0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处理工作事务的主要参考标准,也是员工适应企业工作必备的素质。虽然不同的企业,其文化是有些差别,但其核心的内容基本相同。高职学生要想融入企业工作环境,必须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如果高职校园文化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文化内涵,学会掌握和适应企业文化,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就业,还更好地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促进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
素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文化如何能够进入校园,能够持久保留到校园中,不仅要靠学生一届届的传承,更需要高职教师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断地潜移默化,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在校园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企业文化技能,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
1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文化技能上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面貌的表现,也是一个企业处理工作问题的标准。学生不能融入企业的文化,也就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在多年来企业工作经历中,经历了数以万计的人员离职,其中也有很多大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工作能力是优秀的,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无法接受管理而离职。这就是在大学生活中,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不够,当然,也是当今高职教师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不足。最重要的是,当前高职教师对企业文化掌握不足,也就无法在课堂上传授企业文化。虽然经过前一段时期大国工匠的宣传,人们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文化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理论教师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学习企业文化。多数高职院校有相当规模的教师,是从高校出来再进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前,是处在我国精英教育时代,只注重理论教育,根本不了解企业工作,加上中国数万年的传统轻商观念,造成人们对学习企业管理的不认可,导致部分教师不懂企业文化,不愿意了解企业的管理工作,
也不愿意学习企业文化。其实,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教师不学习和传授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会阻碍企业文化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通过学生学习来掌握和传承企业文化,会约束企业文化进入校园传播,形成学生培养中两种文化的断裂,造成高职校园文化无法与企业文化对接。
2)校企合作的浅层次,造成教师与企业的脱节。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工作在企业,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建构桥梁,把学生送进企业后,由企业进行工作管理,教师仅对学生的工作情况了解,多数带队教师只是管理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的技术能力等,很少接触和了解,更不会学习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技术能力要求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解决学生的意外问题,对企业的技术与文化管理了解很少。其实,在校企合作中,教师应该是核心作用,不仅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工作技能要求,还要了解企业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通过学习企业的管理工作,掌握企业的技术要求,才能领会企业的文化精神,将企业需要的技术与文化素养带到课堂教学,更好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素养。
3)教师管理制度的限制,约束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能否很好地进入校园,还要有管理制度来保证。当前高职教师管理中,仍然是重理论、轻技能,在众多国家示范院校中,教师招聘的要求还是以学历为主,职业技能为辅。前一段时间,对广东省的高职院校招聘
教师的要求整理中,发现公办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要求高职称,没有严格的学历要求,多数院校虽然要求是硕士,实际上是只有博士学历才能有入职的资格,就这一所学校所要求的职称,还是要求教学的职称。在这种教师招聘的学历限制中,广东有着众多技能型人才,但无法从事职业教育,相应的每年高职院校毕业的数万学生中,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很少。当然,这种高职教师管理制度下,造成职业教育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造成高职院校教师对企业文化理解的片面性,产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隔阂。
2解决当前高职教师企业文化缺失的主要途径
从以上的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教师才是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重要一环,培养出具有企业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更好实现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保证。然而,在当今高职教师管理的模式下,校企合作的无法深入,必须有一些建设性举措,才能促进高职教师学习职业技能,掌握企业文化知识,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技能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没有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老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要提高教师的技能,必须将职业技能提到相应的高度,建立教师职业技能激励机制,以调动职业院校教师主动学习职业技能。通过教师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好地了解和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形成教师对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重视。当然,
必须是有效的机制,有很多院校多次提出教师职业技能的激励机制,真正在教师学习职业技能时,没有任何的支持与资助,相当一部分学校还对职业技术职称不认可。建立激励机制,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教师学习职业技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可。
2)深化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教师技能,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师企业文化管理培训。校企合作是最好的培养技能的途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够培养教育学生学习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其实,如果能够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出满足职业教学要求教师,将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具有专业对口的职业技能人才。只有教师具有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更好地实现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毕业生。通过对学生几年假期工作调查,发现97%学生不愿意再从事假期做过的工作,这说明了企业对假期工作的学生管理不足。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地正确指导,就会产生学生对职业工作的误解。其实,如果高职教师具备企业文化素养,能够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
3)构建高职教师管理体系,突出职业技能管理。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根本,也是高职教师的主要工作,高职教师管理应突出职业技能要求。从产业发达的国家来看,无论是第一梯队的美国,还是
第二梯队的德国和日本,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职业技能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其中,CBE模式和“双元制”模式,为高职教师管理提供了体系建设模式,以工作岗位技能为学生培养目标,以企业评价为学生质量标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这两方面要求,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因此,构建高职教师管理体系,必须注重教师的职业技能管理。教师深知“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如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专业技能,怎么能够给学生技能上的一碗水。当然,进行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也是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技能教学的需要。
3结语
为配合国家制造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有一大批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高职教育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要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高职教师必须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文化素养,才能培养出国家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国家战略目标,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文化,作为一个组织的精神,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转换的过程中,必将产生矛盾和冲突,通过文化的对接,将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师生的职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学习,领会工业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学习,深化专业技能学习。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和方式能够很
好地提高职业技能,实现两种文化对接,离不开对接中的双方共同参与,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将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本文字数:35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