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日本《食育基本法》述评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开展食育的启示

2021-11-15 来源:画鸵萌宠网


日本《食育基本法》述评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开展食育的启示

摘 要:日本《食育基本法》是在二战后日本国民饮食混乱、营养摄取不均衡,出现工厂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出台的,该法旨在确保日本国民身心健全。文章对日本中小学食育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借鉴有益的经验,希望对我国的中小学校食育工作提供一些建议与启示。

关键词:《食育基本法》;中小学;启示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指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1]。我国学者对日本的“食育”定义进行扩充: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它不同于单一的营养教育或健康教育,包括营养知识、环保知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还延伸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2]。因为饮食知识和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们的体质健康,因此食育是终身教育。在日本,中小学食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受到日本法律的保护及指导,且经过多年发展,日本食育已具有相对完善的体系。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食育工作还处在一个新兴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解读日本《食育基本法》并总结其有益经验,希望提高我国国民对于食育的了解与重视,为我国的学校食育提供一些建议与启示。

一、出台背景与内容

(一)出台背景

日本在明治时期便有了食育的概念,不过在这个词语诞生之前,日本就存在着食育思想与文化的传统。食育这一理念在战国时期武士阶级的家庭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

主要通过限制饮食的奢侈程度培养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限制饮酒量避免酒后失态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但那时的食育理念还没有如今这么丰富,影响这么广,食育在日本的普及经历了漫长岁月[3]。食育再一次受到重视是在二战后初期,受到本土及海外战争的影响,战后食物自给率低,日本国民饱受饥饿的痛苦,人体所需基本营养普遍不足。日本政府为了加强国民体质,提出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多摄取油脂”的口号并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单纯的营养补给,并没有让日本国民对食育产生足够重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饮食问题又引起社会关注,包括营养不均衡,油脂摄取过多,蔬菜摄取过少,肥胖比例不断上升以及传统饮食文化传承机制丧失等,这都给日本学校科学健康饮食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系列工厂食品造假的问题,如有的食品中含有未经许可的添加剂;进口牛肉检测不达标等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件。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开始进入职场,国外食物也不断传到日本,对日本饮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家庭饮食生活发生转变[4]。鉴于此,食育再次受到重视,为解决上述问题,2005年6月10日,日本政府向第一百六十二届国会提出《食育基本法》获得通过,七天后正式颁布,并于2006年7月15日开始实施。

(二)主要内容

《食育基本法》由前言、正文、附录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部分:总则(第 1~15 条)、食育推广基本计划等(第16~18 条)、基本实施策略(第 19~25条)、食育推广会议细则等(第 26~33 条)。

该法前言中规定,食育是生存之本,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要通过国家建立法律法规的方式,保障学校、家庭、地方公共团体等承担不同的责任,加强对食育计划的推行,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给日本国民提供健康科学的饮食教育,使食育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实现国民身心健全的目标。[5]

总则中阐述了食育的基本理念:一是促进国民身心的健康及人性的养成;二是对食物要充满感激之情;三是积极推广食育运动;四是儿童的父母及其保护者,需明白家庭对于饮食教育的重要性;五是国民必须利用各种机会亲自参与实践饮食教育;六是关注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流,以提高粮食自给率;七是确保食品安全。

食育推广基本计划中涉及实施食育政策的基本方针,自发性的食育推进活动的事项,都道府以及市区街道食育推进计划。

为了推动食育的有效开展,《食育基本法》还介绍了其基本实施策略。其一是饮食教育在家庭的推广,政府及地方公共团体在亲子共同参加的料理活动中提供启发性的健康知识和营养知识,及提供相应资讯。其二是饮食教育在学校的推进,政府协助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培养食育指导教师。其三是饮食改善措施的推进,中央政府及地方公共团体,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应采取必要支援措施,如制定并推行健全的饮食方针、对饮食教育进行医学方面的指导等。其四是支持优良饮食文化的传承活动,政府及地方公共团体对于优良饮食文化的传承活动,应采取必要的对策。

食育推广会议细则中介绍了食育推进会议的设置及所掌管的事务,内阁府审议的重要事项,以及食育活动的相关措施。都道府县及市町村制定和实施各自区域的食育推进计划。

二、实施特点分析

《食育基本法》是从教育儿童健康饮食开始实施的,后期延伸至全民掌握环保知识、饮食文化等方面。尽管如此,该法依然以儿童或学生食育为重点。因此,本文从日本中小学食育的视点出发,分析解读《食育基本法》出台后在中小学实施的特点。

(一)规范食育内容

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日本学校食育已经逐渐走向了规范,形成了体系化的课程结构。不同的学校在法律大框架下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校情及地区特色制定不同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食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营养知识的学习,饮食礼仪的养成,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环保意识的增强等[6];还包括教育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比如,日本小学阶段的食育注重饮食卫生、进餐礼仪、环保等;对于中学阶段的食育更重视与实践相结合,从食物的播种、收获到做成美味的菜肴,学校通过举办农业体验学习、设立亲子料理教室等方式让中学生全程参与,掌握独立做菜的能力。

政府重视中小学食育的开展,把食育的内容和方法纳入校本课程。具体食育课程主要在午餐时间开展,并在家庭、综合学习时间等相关课堂上教授。在这些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家庭课,它包含丰富的食育内容,贯穿整个中小?W阶段,促使日本中小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7]。食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更有助于学校朝着德智体全方位育人的方向迈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