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减负增效
大家都已很清楚,减负增效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益。这里的学习负担应该包括学生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我们学校谈的最多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负不一定就能增效,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教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并要争取总的学习效益比原来负担重的时候还要好。这才是减负增效的完整含义。
对此,我们必须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的学习负担来自哪里?当然非常明显的一个来源是学校和教师;还有就是来自于学生的家庭特别是家长;再有就是学生在学习动机鼓动下学习压力。
应该说,全世界的学生都有课业负担,而且我们都已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学习是需要也必须有一定负担的。美国学生的作业也很多,许多学生晚上要十二点甚至凌晨一点才睡,可不见有怨言,因为孩子们认为我想在这所学校里读书就必须承担这样的压力,这样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所以如何理解学习负担呢?在我们国内可能最主要的有升学指挥棒、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家长的系统原因,我同时还认为这也是个观念的问题,有动机和感兴趣的学习一般不会计较压力,学习必须也应该有负担,要正确理解、正面引导,如果我们一方面告诉学生你的学习负担很重,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还在热衷于布置没有针对性的所谓专家编写的诸如一课一练的无休止的作业,那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很明显,这三种来自不同层面的学习压力带来的学习负担因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
的效果不同,学校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首先,学校和我们的教师要根据教育规律认真研究学习负担和学习效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减少甚至消灭不科学、简单低效和机械重复的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和分层分类的作业要求。更重要的还要有效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自我的学习需求,努力将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习。所以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导学。学校对社会和家庭要加强宣传指导,要指导他们更正确和科学的给孩子加压。这方面的工作政府、社会也要做宣传;另外还要改变对学校评价和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区域教师进修学院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办院文化自觉
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也是推进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学校文化的发展首先应确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要形成稳定的坚守文化的心理基础。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牢固树立以研究奉贤教育、服务奉贤教育和发展奉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初步构建了体现学院研训特点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并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学院文化在历练中,逐步成为学院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形成了推动学院持续、深入发展的强大力量。
学院文化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当前,要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导向,在促进学院内涵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找准学校文化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文化立校、文化强校和文化亮校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办学思想,提升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具有时
代特点创新价值的办学特色。从客观上讲,学院文化并不仅仅通过预设而得以发展的,要提升文化的品质与内涵关键是践行。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属于学院自己的文化,也才能体现学院文化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2、 落实核心理念,从关注教师,也通过进一步关注教师,深入到关注学生发展
3、 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实施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实效
4、 开发潜在资源,拓展服务功能
5、 建立良好的德育生态评价标准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
学业负担与学习成绩没有明了与简单的关系
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即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与学业成绩都有关系
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行为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
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纷纷出台“减负增效”新举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9日 来源:文汇报
2月8日,上海市160万中小学生喜迎新学期开学。记者从市教委举行的新学期学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各区县教育局和中小学纷纷出台“减负增效”新举措。
低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
无效作业得不到控制,向来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对此,静安区新学期向社会郑重承诺:重视学情分析,精心设计作业,有效做好辅导,力争教学“堂堂清”,小学低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必须经过精挑细选,不布置无效或低效作业,在布置作业前自己必须先做一遍。徐汇区提出“一课一练”不进课堂,精选精编学生练习,并强调学生作业“三类题”,即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
腾出半天让学生走出校园
课外活动是学生增长才干的重要载体。卢湾区教育局决定整合区域内的社会资源,调整课时安排,从新学期起,每周五为“创新实践活动日”,腾出半天,让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举的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活动。该区教育局与区科协、区人保局共同联手依托上海市科学会堂英才俱乐部设立“卢湾区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中心”,建立“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实验基地”、“向明中学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和“卢湾高级中学生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等三大主题基地。
静安区在本学期建立“中小学生需要经历的N项体验活动”项目组,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体育素养和公民素养等方面入手,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设计种种体验活动,使之趋于课程化,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步骤、有重点、有评价。目前已列出小学生60项体验活动项目的“菜单”。
向“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
提高教学效益是减负的核心所在。徐汇区加强“推门课”检查,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目标”,即消灭较差课、减少一般课、增加优质课。他们还在教师中倡导“不随意调整课时计划,把德育活动有机融入课堂,就是减负;不依赖加课、补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是减负;在把体育课、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还给学生之后,依然保持原有高水平,就是减负”的观念,倡导每个教师上好每节课,向“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
静安区要求教师备课时,分析所学材料在教材中的位置、特点、重点和难点,把握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前具备了哪些基础、会出现哪些困难、班级学生存在的差异以及教师原有经验等。
“减负”成为重要考核指标
闸北区教育局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纳入学校办学考评体系,而且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对校长、教师和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教学规律、教学不认真、效益低下、学生反响强烈、家长不满意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对经教育仍无改观的教师,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减负”不力的学校,在学期和年度考评中将实行一票否决。
(记者 苏军)
减负增效,如何落到实处?
(一)2010年,上海基础教育的图景是什么?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义务教育要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高中教育要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到2020年,上海基础教育的图景是什么?社会关注的“减负”问题如何解决?“减负”是不是意味着学生没有一点负担?学生、教师、家长和整个社会应如何担起“减负”责任?上海教育新闻网联合《东方教育时报》邀请专家作权威解读,展望上海基础教育未来前景,探讨如何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相关报道:
绿色指标:着眼学生健康成长的上海创造
传统教育习惯于把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造成了教育质量观的误导,对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009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和历时八年的“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实践,给上海的教育行政决策者们带来很大的冲击,虽然测试证明上海基础教育的学业水平已达到一个高峰,但也显示上海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课业负担仍然偏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教育质量的片面理解和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关键所在。由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多样性,教育要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必须追求基于多元标准、更加多元化、更加人本化的教育质量,为此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
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全面质量标准,以科学的“指挥棒”引导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从而为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提供可靠保障。
此时,上海市教委在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充分沟通协商后,决定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地方版“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此次合作借鉴了多方面的成果,是一次积极大胆的创新探索,它直接指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包含了素质教育的诸多要素,对于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和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对于“绿色指标”推行的预期,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概括为三点。一是非常直观地看到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达成度及其教育均衡程度,为政府决策及督政提供依据。督促政府,不仅仅是以学业成绩为衡量学业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综合评价及绿色指标来衡量学业质量。
二是非常直观地看到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水平,包括学业成绩,还包括影响学生学业与身心健康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努力的方向。
三是在全国常模及同类地区常模中看上海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发现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和调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办出公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基本公共职能。今年上半年,市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提出了到2012年实现本市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上海要实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建立在科学质量评价标准上的优质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强化课程教学宏观指导,注重测评结果的分析、监测和反馈,推动课程教学
和教育管理的积极改进,从根本上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上海的探索责无旁贷。
附:绿色指标热点问题面对面
问: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绿色”体现在哪里?
答:“绿色”,原意环保,无公害、无污染;教育“绿色”是指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状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绿色意味着全面、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它由学业水平及影响学业水平的相关因素所构成;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将引导我们既关注学生的学业,又关注学生为学业水平所付出的各种代价,从而创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问:提炼出这些指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指标的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提炼指标通常有两种思维方式:其一,通过学业质量的内涵分析,逐步演绎,不断分解,从而形成指标;其二,通过学业测试、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逐步归纳,不断聚类,从而形成指标。凭借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不可能形成既合理又可行的指标。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提炼,首先是基于大规模测试调查的实证,然后是结合上海教育、上海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内涵分析所形成的。当然,任何的指标体系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所以,指标不推出,就永远无法完善。全面而完美的指标体系是不存在的。
问: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是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的,多一次测试是否增加学生的负担?
答:的确,学业质量的监测要进行测试。没有测试的监测是缺乏数据支撑的。但是,
质量监测的测试,是严格基于课程标准的,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是抽样进行的,其性质是基于标准的水平测试。因此,不需要学校、师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所以,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问:测试对象为什么锁定在四年级和九年级?
答:许多研究表明:四年级、九年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年龄,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是针对11岁、15岁学生进行的;国际上,许多学生成就评价项目的评价对象也是对四、九年级的学生。
问:上海学业质量监测与PISA测试有什么区别?
答:关于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测试,它是针对15岁学生,考察学生的几方面“素养”;不是评价学生掌握学校课程内容的程度,而是评价学生能否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只需理解基本概念,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PISA测评结合了实际生活内容,与学校课程很不一样,一般有三分之一内容学生不大接触;PISA测试的结果是相对参照的,对教学改进的直接指导力度不够。
关于上海学业质量监测,是严格基于课程标准的,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其性质是基于标准的水平测试,对教学改进的直接指导性强。它是在教育教学内部建立的“标准—教学—评价”循环系统。
问:上海学业质量监测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什么关系?这一结果是否会对小升初或中考提供依据?
答:从性质上讲,上海学业质量监测与上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基于标准的学业评价,两者的测试科目不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是除中考(升学考试)科目以外的一些相关学科,考试结果是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学业质量监测的考试科目是八年级的数学、语文、外语、科学,监测是教学内部循环系统的一个环节,旨在落实课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考试结果与学生是否毕业、能否升学不挂钩。
问:对质量监测的结果会如何使用?
答:质量监测的结果旨在反映区域学生的学业质量,诊断区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监测结果将以区县为单位,以学业质量白皮书的形式向区县反馈。
问: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科学性如何保证?怎样确保区县和学校不出现新的应试现象?
答:可以说,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科学性是充分保证的。首先,严格基于课程标准,然后编制项目,小范围(几十人)测试,分析后筛选项目,较大范围(数百人)试测,再筛选、调整项目,组成试卷。命题的双向细目表、题型、题量、题序、题值都经过充分的论证,并经过试测予以调整。
基于质量监测的性质、特点,不需要特殊的针对性训练,因此不会导致区县、学校出现新的应试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