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
摘 要: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当今地理课堂提问的一些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策略;合理评价
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更多的是有形式而无实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看似热闹,但实际效果很低,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前,课堂无效提问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没有方向性 2.提问流于形式,不能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3.提出的问题或太浅,或太难
4.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更多的是教师自问自答 5.教师评价不到位,甚至是不予评价,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问题是贯通课堂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设问要能突破重、难点,具有指向性
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地理课程标准,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巧设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将问题置于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疑难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完成学习任务。
2.因人施问,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尽量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如复习检查类的问题,可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简单的推导类问题,可让中等生回答,以促其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可以让优等生来回答。不能只提问“尖子生”而忽略其他学生,更不能以优生的思维代替所有学生的思维。
3.设问要难易适中,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有效设问
问题要难易适度,新知识要与学生已有观念建立起联系,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太简单,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不到新知识,只能在“原地踏步”;太难,学生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 4.合理运用等待,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很短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很可能让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相反,如果教师使用等待这种技巧,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留出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这样坚持,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5.设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知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同时要注重提问的顺序,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有层次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增强。
三、合理的评价,适当激励,将有效提问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怎么样才能做到课堂提问不流于形式?教师的合理引导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地评判“对”或“错”,不能在学生回答时随意打断或直接给出答案。教师要认真地听完学生的回答,切勿过早定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若思维受阻,教师要改变提问角度或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上正路。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大胆提问,让教师或学生回答。这样,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换角色,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