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言经典传承传统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文化传承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相较白话文文言文的语言较为生涩难懂,且与传统文化关系不够紧密,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深入。本文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出发,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化传承;教学策略;
一.高中文言文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语篇都历经数千年的的时间考验,承载了传统文化精髓,一直流传至今。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语篇,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塑造良好性格,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1.1文言文教学承担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
高中文言文语篇记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既有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民俗习惯,也有几经变迁的历史风云。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最为直接的途径。依托文言文作品,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礼仪文化为例。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思
想中,并在生活中不断得以实践,得以丰富。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因此礼仪文化的教育必不可少。高中文言文语篇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我国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上至王室,下至百姓礼仪内容的方方面面。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就是在与古人交流,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近距离接触。
1.2文言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文言文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其中蕴含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阅读教学文言文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毫无疑问,作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学习可谓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素养,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会针对具体的语篇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教设计,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创设文言文学习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自身知识积累为基础,进行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通过独立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理解语篇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将其自身原有的语言和知识背景转化为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现代汉语写作的提升。此外,文言文的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通过对经典文言文语篇词句的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生活艺术,发现文字之美,并学会创造美,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文字之美。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归因
2.1教师对传统文化精神本身的认识不足
高中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其对文言文内容的讲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言
文语篇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理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课外实践有限,很少有机会主动阅读相关历史文化书籍,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未形成自己的认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就无法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无法准确传达我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如果对所教内容不能全面把握,教学容易出现局限性,难以把握知识重难点,进而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文化与具体文言文语篇的关系。
2.2学生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精神教学价值的认识不足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化的思想认识理念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作为年轻一代的高中生,由于身心仍处在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不利思潮的影响,认为传统文化古板腐朽,因此不认可也不愿学习传统文化内容,体会传统文化精神。高中语文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增加学生语文相关知识,提升语言技能,更在于帮助学生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思想境界水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语篇多为经典,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进一步深刻了解传统文化内容更具有重要意义。
2.3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依据学生基础及具体语篇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语言文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因年代久远,文言文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为晦涩难懂,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其难学难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忽视具体教学情境,采取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就容易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降低,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更不用谈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另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
少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采用同一种教学设计教授不同改内容的文言文语篇,教学出现套路化现象,长此以往,文言文课堂在学生心目中缺乏新意,枯燥单一,学生逐渐对文言文失去兴趣。
三.基于文化传承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3.1结合历史背景,深化文言文内涵理解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同时与作者自身的所思所想也密切相关,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各种现象的思索与反馈。因此,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缺乏足够的了解,那么学生就很难完整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文化精髓。
例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如果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文章语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烛之武在面对家国利益时,能够临危不惧,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学生对文章的内涵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将烛之武早年怀才不遇,但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却能挺身而出的经历介绍给学生,就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将这一精神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应依托历史文化背景,挖掘文言文语篇中所蕴含的文化精华,让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更加深刻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文化精神内涵。
3.2联系时代精神,探求古今融合
传统文化是时代精神来源。传统文化多与古代社会生活方面相关,与当代学生的学习
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学习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社会存在的价值,就要努力寻求二者的关系,找到二者的融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明白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这样一句“不违农时、数署不入城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体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环保理念,这与现在我们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能让学生将日常环境污染问题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意识结合起来,更能引起学生的生活共鸣。
3.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语言相对晦涩难懂。部分学生语言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差,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都不甚理想。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沿用传统的讲解式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这些原因使得学生对文言文课堂缺乏兴趣,导致文言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无法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及作者传达的思想。因此要革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例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文言文课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初步了解所学篇章内容及背景知识,课堂上师生能够针对具体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给了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