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高校声乐教学特点研究声乐教学的变革方向

来源:画鸵萌宠网
教育学苑

基于高校声乐教学特点研究声乐教学的变革方向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人才方面的培养目标有所改变,高校已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足够重视。声乐教学已经在整体教学工作

中占据一定地位,然而传统声乐教学仍旧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更好的对人才进行培养。基于以上情况以及高校声乐教学特点,人们需要对声乐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下面笔者将就基于高校声乐教学特点研究声乐教学变革方向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可以为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改进方向和思路,使声乐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人才的培养。【关 键 词】高校声乐教学 特点 研究 变革方向

基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特点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人们已经逐渐对声乐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仍然受到传统“琴房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未能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教学工作仍然存在机械灌输式的阴影,未能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产生足够重视。此外教学形式及内容的单一,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演唱风格雷同等也是现在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内容,人们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进行变革和创新,让教学工作朝着多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声乐教学特点

(一)系统、创新、传达等方面的特点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通过各类载体对学生进行声乐知识的传达,例如视频、网络、软件、文字等。通过歌词和乐谱便可以实现音乐的流传,同时人们可以从横纵立三个方向对声乐教学传达及流传性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纵向方面,声乐教学知识可以经久不衰的流传下去;横向方面,声乐知识可以在不同民族、国家、区域内广泛流传;立向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在思想体系中让声乐知识进行流传。

(二)声乐教学多元化的特点

其一,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相互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国家、地域之间的文化有了更多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艺术文化中的声乐文化同样如此。而如今我国和国外高校的音乐学院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为音乐文化赋予了更多新的活力与生机。我国声乐教师也看好这种相互影响、渗透的音乐文化变革。

其二,声乐教学手段及内容的多元和扩展特点。基于时代的变化,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对声乐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虽然如今已经对声乐教学内容、模式以及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但是仍未能将更多的艺术形式、非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基于声乐教学该方面的特点,人们可以将声乐教学与艺术及非艺术形式进行结合,赋予声乐更多内涵,使其朝着新的方向进行发展。

其三,声乐教学在艺术整体性方面有所欠缺。声乐艺术的综合性较高,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艺术整体性方面的内容进行控制,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有所提高,对声乐加深理解。然而我国声乐教学工作中,对声乐细节方面的内容比较重视,对声乐整体性方面未能进行更好的把握。我国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往往对演唱、发声等细节、技巧内容有更多的重视,对整体性及情

感表达等方面却未能进行更多的训练。

其四,声乐教学中未能对伴奏的作用产生更多重视。国外的声乐教学工作中,对伴奏及演唱之间的配合具有足够重视,声乐教学工作对旋律、伴奏方面的重要性也具有足够认识。然而在我国的声乐教学工作中,却未能对伴奏产生足够重视,这也是我国声乐教学的特点和现状。为了使声乐教学在艺术性方面得到提升,教师需要对声乐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和变革,对学生加强伴奏及声乐间配合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可以对声乐教学更加乐在其中,在训练中感受到声乐的美感。

其五,声乐教学的复杂及专业性特点。声乐教学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教学工作比较复杂,并且专业性较强,这些都是声乐教学的特点。高校声乐教师在对歌唱过程中的集体器官活动、演唱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可能无法对教师讲授的复杂性及专业性较高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导致教学工作比较枯燥,单调,且难度过高。二、声乐教学变革的方向

(一)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变革

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声乐教学工作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变革。具体来讲,高校不应对国内的某些权威院校进行过度跟风,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变,使其富有更多本校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声乐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丰富,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例如声乐作品赏析、乐理、当地民族声乐等。通过这种优化变革方法,可以使声乐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向学生讲授通识课的同时,能够将更多当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技巧等传授给学生。此外声乐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让声乐课程之间进行有机联系,声乐相关科目或知识可以相互作用,产生更多积极影响;当然,教师需要将理论及实践课程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可以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收获,真正提高自身声乐演唱能力。

(二)对声乐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

针对文中第一部分第二点中提到的前两个声乐教学多元化特点,我国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对声乐教学工作进行变革和改进。在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向声乐教学工作中融入更多先进文化元素。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将多元化手段应用到声乐教学工作中;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提前对社会进行适应,从而更好的对未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应变,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及社会未来发展。总之,教师需要对声乐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丰富

128

教育学苑

和变革,从而使声乐教学工作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实用型音乐人才。

国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与国由于不同国家、地区艺术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我外高校合作交流的优秀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赋予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新的生机与活力。总之,基于高校声乐教学特点及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层次、全面的变革,在教学理念、师资、模式及软硬环境等方面入手对声乐教学工作进行改变和创新,满足声乐多元化教学特点及需要。

(三)对声乐教学工作的整体性予以更多重视

师需要对声乐教学进行变革调整。具体来讲,教师不应将针对声乐教学在艺术整体性方面有所欠缺的特点,教眼光仅仅放于技术细节及知识点方面,而是需要对声乐教学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从整体性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一点在国外的很多国家便完成的较好,因此我国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对国外相关优秀理念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借鉴,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声乐课程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声乐乐感,对声乐可以进行整体、细节等方面的把握。

(四)针对声乐教学中未能对伴奏的作用产生更多重视的教学特点进行变革

学视生伴奏对于声乐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师对视。基于此,我国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借鉴国外声乐教学工,进同行时声也乐没教能学对时其,他却声未乐能旋对律该以方外面的工内作容产产生生更足多够重重作的有关经验,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众所周知,国外很多著名的优秀声乐作品中,伴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声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将伴奏的地位进行提升,将演唱与伴奏进行更好的结合,使教学工作朝着这种方向进行发展,最终对学生的声乐演唱产生更多积极影响。

(五)针对声乐教学的复杂及专业性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变革和调整

度较强的声乐知识及技能进行教学时,学生可能无法对教传统的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复杂性较高、专业难师讲授的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对声乐教学无法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方面的情况,高校声乐教学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和调整。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听觉、视觉进行充分的调动和利用,从而使学生接收到更多教师想要传达的声乐知识;其次,教师在对歌唱发声方式、肌体器官的调动等方面进行讲解时,学生可能无法从教师的语言中对其进行领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等技术手段,向学生进行暂停、慢进等演示,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将抽象、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进行具体化,最终使学生可以从声乐教师的授课中对演唱方法进行掌握,体会气息运动模式、肌体器官运动模式对发声方式方面的影响,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对师资力量进行增强

向发展和变革,需要对师资力量进行增强:其一,对高校现如今,为了使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声乐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从而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有所提升,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及技巧方面的教学;其二,高校需要吸纳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优秀的声乐人才可以对声乐技能、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其三,教师需要对声乐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教学方面进行更多的反思,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指导。

(七)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变革和调整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将本校特色和当地特色等内容与为了使高校声乐教学工作取得更多成绩,声乐教师需教学工作进行结合,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可以将声乐教学朝着“精英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我国各大院校对教师进行培养时,需要对“师范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产生重视,从而使声乐教师可以更好的将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最后,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产生同样的重视,对教学工作进行变革调整,最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知识及相关技能。结束语

践及理论方面的指导,对学生音乐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高此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问析,并根据其对教学变革方向进行把握,对声乐教学进行,我国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对声乐教学特点进行题研。究因分调整与创新,更好的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甚至是应用型的声乐人才。总之,人们需要对变革工作的方向进行把握,循序渐进的将更多实践活动融入声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终使声乐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注释参考】

[1]张坚,张智斌.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兼论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2):134-138.

[2]赵雨薇,周希正.论汉剧传统声腔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J].音乐研究,2015(3):111-119.

[3]李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3,26(3):288.

[4]冯波.浅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J].大众文艺,2016(8):225.

[5]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94-95,110.

[6]郑健.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2014(3):124-125.

[7]张舒.声乐教学改革刍议[J].戏剧之家.2016.(22).

[8]王雅宁.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论述[J].北方音乐.2016(21).

[9] 刘佳.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 2015(06).

[10] 王铭敏.浅谈声乐教学改革新举措[J]. 黄河之声. 2014(02).[11]张浩.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 音乐大观. 2014(02).

[12] 王秀红. 谈声乐教学改革[J]. 艺术教育. 2013(03).

【课题项目】

本文系宿迁学院第六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分析》,项目编号sqc2016jg47。

【作者简介】

杨柳松,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