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新理念对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使政治课上的更加有趣、精彩。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点体会。
一、巧妙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深信教育有强大的威力”。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使每个孩子的本能和力量得到发展。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讲授、平等融洽的对话都会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促成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思想政治课堂上的情感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沟通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情感感染,才能达到师生共鸣。只有“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对学生亦师亦友,才能取得学生的敬爱和信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在讲授初一《我自信 我能行》一课时,学案上有这样一则案例赏析: 科学家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做实验,虽然失败了25000多次,但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最终终于成功;我国双手残缺的运动员沈继良,从少年时代就不断地向自己挑战,在美国纽约州举行的第七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充满信心地打破了A7级百米自由泳和仰泳的世界纪录;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满怀信心和两名男宇航员一起飞向太空,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近三个昼夜。
学生们看完了案例,激动、敬佩的表情已挂在脸上,跃跃欲试的想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回想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交流一下,并分析自信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明确到位。
石蕴同学说: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是因为他有自信。
董肖肖同学说: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韩雪同学说:自信也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的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信心。
……
精彩的回答。我及时进行了总结: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相信自己,就要让自己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把握住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只要找出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在现有的基础上进步,我们就能逐步树立起自信心,不断走向成功。学生的积极回应,教师的到位点拨,使课堂上师生互动有声有色。
二、加强课堂引导,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作用特别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根据教学预期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在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语出惊人,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在学习初一《学会尊重别人》这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思考:
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的家境情况、智力水平、父母的职务及职业等会有所
不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呢?
为进一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展示了“四个情境”: 情境一:家境清贫就低人一等吗?
情境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智力的差异? 情境三:父母职务工作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情境四:为什么我们不能凌弱欺生吧? 为了让学生们搞清楚这些问题,分小组各选择一个情境讨论,后选代表发言。每组同学很用心,气氛很热烈,观点更精彩:
学生甲:家境清贫并不低人一等,家境富裕或清贫是经济状况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原因很复杂,因此,不能因家境好坏来论人,不管家境好与坏,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学生乙: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是有差异的,但智力通过后天的培养是可以变化的,而且智力的差异并不就决定成就的大小。
学生丙:父母职务工作不同,只说明社会分工不同,不说明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国,各种正当职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因此,从事各种正当职业都是光荣的。
学生丁:弱者和生人都有人格尊严,在法律地位上也是平等的,必须尊重他们。
课堂上同学们的集体合作,真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一个个看似普通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讨论,变得富有哲理,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确实使他们真正懂得了如何去尊重他人。
三、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和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近年来中考政治试题中开放性思维的问题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妨我们来欣赏他们的精彩片断:
在学习初一思想政治16课“拓展天地”中的解读“追星”现象这个问题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案例来启发他们进行开放性思维。
〔案例〕:追星在当前中学生群体中很普遍,据报道,为了观看心目中偶像的演唱会,有些学生甚至逃课;有些学生为了像明星一样瘦身而盲目节食带来诸多疾病。为此某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一个主题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你怎样对待明星现象?
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比如追星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时代进步的烙印。经过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比较活跃:
甲同学观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自己的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有着美好的设计和想象,渴望在现实中寻找一个可以仿效的人物。“追星”现象就因青少年的身心需要应运而生了。
乙同学观点:认识明星崇拜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常见的现象。尊重心目中的偶像,但不盲目崇拜。认真欣赏自己,发现自身的美好与独特,不断走向成熟。
丙同学的观点:青春期是多彩的,但又是矛盾的。在青春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我们中学生渴望独立,盼望成熟,期望开放是那么的充满活力。
……
学生精辟的观点往往给人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一个个问题经过他们的开放性思考、整合、认识的更加透彻,启迪他们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正确的把握自己的方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问题在于老师要尽可能充分地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使孩子们能在满意的、饶有兴趣的课堂中学习。使他们都愿于学习,急切的要求学习,对学校生活非常感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信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孩子在我们精彩的互动课堂中会越走越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